[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貓的秘密(喵星人完全指南)
該商品所屬分類:休閑娛樂 -> 寵物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介質】 book
【ISBN】978750573974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友誼
  • ISBN:9787505739741
  • 作者:(英)約翰·布萊德肖|譯者:劉青
  • 頁數:321
  • 出版日期:2018-03-01
  • 印刷日期:2018-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79千字
  • ★知名人與動物關繫學專家約翰·布拉德肖John Bradshaw運用動物行為學解讀喵星人的教科書,不但科學嚴謹又妙趣橫生的養貓**指南! 貓咪是如何成為人類寵物的? 貓咪真的不能被馴養嗎? 它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它們真的喜歡我們嗎? 打開這本書,你所有的疑問都可以得到答案。
  • 《貓的秘密》是所有愛貓人都應該閱讀的書,這是一本運用動物行為學解讀喵星人的教科書,貓奴完全指南! 幾千年來,貓咪一直是流行的家庭寵物。但是貓咪是如何成為人類寵物的?貓咪真的不能被馴養嗎?它們究竟在想些什麼?它們真的喜歡我們嗎?在《貓的秘密》中,著名人類動物學家約翰·布拉德肖運用全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引導我們進一步深入家貓的心靈,了解喵星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並且解決貓奴們如何與毛絨絨的家伙們和諧相處。
  • 約翰·布拉德肖John Bradshaw是知名的人與動物關繫學專家。他以布裡斯托爾大學為基地,創立和主持了世界聞名的人與動物關繫學研究所。他研究狗狗、家貓及其飼主超過二十五年,寫過許多研究論文、科普論文和評論。約翰自己就養貓,積極為貓、狗鼓與呼。他的《貓的秘密》和《狗的秘密》就是以扎實的科學研究為基礎寫成,所以他的著作為動物研究展示了更廣闊的前景。
  • 目錄 contents

    序言 01
    致謝 07

    前言 1
    1.貓咪史前史 13
    2.家貓誕生記 39
    3.退一步,進兩步 65
    4.每隻貓都必須學會被馴養 91
    5.貓的世界 119
    6.貓的思想和感情 143
    7.“貓”際關繫 177
    8.貓咪和它們的主人 209
    9.特立獨行的貓 241
    10. 貓和野生動物 263
    11.未來的貓 281

    延伸閱讀 303
    注釋說明 305
  • 1.貓咪史前史 THE CAT AT THRESHOLD 寵物貓現在已是**廣布,但它們是如何從野外轉變為家養的仍然是一個謎。我們周圍的大部分動物都是因為單純的實用性而被馴養的。牛羊提供肉奶和皮毛;豬可以提供肉食;雞可以提供肉和蛋。而我們第二喜愛的寵物狗,也為人類帶來除了陪伴之外的許多好處,比如幫助打獵、放牧、看護、追蹤和牽引等。貓**不如以上任何一種動物有用,即便是它們作為捕鼠能手的傳統聲望也似乎有些被誇大了,即便如此,從歷史角度上看,對人類而言這也是它們*明顯的功用了。因此,與狗相比,我們實在很難回答貓是如何逐漸有效地潛入人類文明中去的。我們可能要到一萬多年前去尋找答案,那時的貓咪可能**來到了我們的家門口。
    根據考古學和歷史記錄對貓咪馴化的傳統解釋,可以推斷它們首先是在大約3500年前的古埃及時期就開始生活在人們居所的周圍了。然而*近來自分子生物學的證據卻對這一理論發出了挑戰。通過對家貓和野貓DNA信息的比較實驗可以得出,家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的一萬年前至一萬五千年前。我們可以在這一時間範圍內得到可靠的*早日期,以我們人類的演化角度來看,任何早於15000年的東西幾乎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在石器時代以狩獵采集為生的古人是不太可能有這個需求或者多餘的食物來飼養貓的。其中*短的估算時間一萬年是假定家貓起源於中東幾個不同地點的野外祖先而推算出來的。換句話說,貓咪的馴化被認為是發生在幾個**分離的地區,要麼大致同時,要麼經過了一段較長的時期。即使我們假設貓咪是從大約10000年前纔開始變為家養的,那麼在埃及歷史記錄**出現家貓之前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大約6500年的記錄間斷。迄今為止,幾乎沒有任何領域的科學家研究過人貓關繫的**個階段,同時也是時間*長的階段。
    這個時期的考古學證據,比如以下這個就並非很有啟發性。距今9000年至8000年的貓齒和骨骼碎片在耶利哥(Jericho)的巴勒斯坦城和新月沃土(the Fertile Crescent)地區附近(從伊拉克通過約旦和敘利亞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東部沿岸和埃及的“人類文明的搖籃”)被發掘出來。然而這些碎片鮮有發現;而且它們有可能是為了獲取其毛皮而被殺害的野貓。在接下來的一千年中,在現在的以色列和約旦地區發現了貓形動物的岩畫和雕塑很可能就是在描繪家貓;然而,這些貓並非在家養的背景下被刻畫出來,因此它們也可能是野貓,甚至是大貓的代表。而即使我們假設這些零碎的證據確實全部與家貓的早期類型有關,那麼它們的稀有性依然需要被加以解釋。到距今10000年時,人們與家犬的關繫已經進展到一定高度,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的一些地區,家犬已經被發現時常與其主人埋葬在一起,而埋葬家貓的普遍行為是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纔在埃及出現的。如果貓真的是在這一時期成為家庭寵物的,那我們應該就能找到比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有說服力的證據。
    人貓關繫是如何開始的*好證據並不來自新月沃土地區,而來自塞浦路斯。塞浦路斯是地中海島嶼中為數不多的一個獨立島,即便是在海平面*低的時期也從未與大陸發生相連。因此,直到人們在約12000年前乘坐船隻來到該島嶼,動物種群想要移居過去隻能通過飛行或遊泳。從這點來看,除了一些可能的早期犬隻外,東地中海地區是沒有馴化動物的,因此那些與那裡首批人類定居者為伴的動物要麼是個別溫順的野生動物,要麼是偶然搭順風車過去的。所以,雖然我們無法判斷那些在大陸上發現的古代貓骨殘骸究竟是來自野生、溫順的個體,還是家養的,但顯然貓隻能通過人們蓄意的運輸纔能抵達塞浦路斯。我們可以放心,那個時代的貓與如今的貓一樣,都不可能在海中遊泳。任何在島上所發現的貓骨遺骸必然是半家養或至少是被捕獲的獵物或其後代。
    在塞浦路斯,*早的貓骨遺骸恰巧是在距今大約9500年的首批**定居者生活時期的考古中被發現的,可以證明它們是被故意帶過去的。貓太大而過於顯眼,不可能通過小船被偶然運過地中海。雖然我們對那個時期的海船知之甚少,但它們顯然太小而不可能為一隻偷渡的貓提供躲藏地。此外,我們沒有證據表明塞浦路斯的貓咪在接下來的3000年裡是遠離人類的居住地生活的。那時*可能的情景是塞浦路斯的早期定居者將他們在大陸上所捕捉和馴化的野貓帶到了島上。他們似乎也不太可能是**想到馴養野貓的人,因此捕捉和馴化野貓的行為很可能是在東地中海地區已經建立起來的一項實踐活動。為了證明這點,我們也有將溫順的貓運往其他較大的諸如克裡克島(Crete)、撒丁島(Sardinia)和馬略卡島(Majorca)等地中海島嶼的史前輸入證據。
    馴化野貓的*可能原因來自首批在塞浦路斯定居的居民。正是從一開始,這些居所就同大陸上一樣成了家鼠泛濫成災的地方。或許這些討厭的老鼠都是偷渡者,通過躲在食物或谷種的袋子裡被偶然運過了地中海。因此*可能的情形是,當老鼠在塞浦路斯剛剛站穩腳跟時,殖民者就把那些溫順或半馴養的貓帶過來以控制鼠害了。在首批居民定居後,這可能要花費10年或者100年的時間纔能做到,而考古學證據無法反映出如此細小的差別。如果這是正確的,這就意味著利用溫順貓咪來控制鼠害的實踐活動早在一萬年前的大陸上就已經建立起來了。我們可能永遠都找不到對此的可靠證據,因為那裡到處都是野貓的事實使得要確定那些在人們居所中所找到的貓骨殘骸究竟是自然死亡的或捕獵中被殺害的野貓,還是一輩子都住在那裡的家貓是比較困難的。
    無論它們的確切起源究竟是什麼,在非洲一些家貓很少見而野貓很容易捕獲的地方,馴化野貓用以控制鼠害的傳統一直延續到現代。當1869年德國植物學家格奧爾格·施維因富特(Georg Schweinfurth)在白尼羅河旅行時,就發現他的植物標本盒在夜間已經被囓齒類動物入侵了。他回憶道: 這一帶*常見的動物就是草原上的野貓了。雖然當地人並沒有將它們作為家養動物進行飼養,但它們會在這些野貓比較年幼,便於吸引它們活動在住所和圍牆周圍時就分別捕捉它們,這樣它們就可以在那裡成長並開展針對鼠類的自然戰爭了。我也抓獲了這樣一些貓,在我拴了它們幾天後它們就似乎失去了其大部分的野性,而像普通貓咪一樣適應了室內生活。晚上為了不讓我的植物標本處於危險之中,我就把它們拴在我的標本盒邊,這樣我就可以安心睡覺而不用擔心老鼠會來搞破壞了。
    同施維因福特一樣,那些把野貓帶到塞浦路斯的早期開拓者顯然們開始帶著貓咪旅行時,這些貓也可能會踫上屬於阿拉伯野貓的當地野貓,並將它們的一些基因吸收進來。因為沒有交配的生物障礙,所以溫順的雌性可能會與雄性野貓成功交配。如*近在蘇格蘭所看到的情況那樣,有時新生的小貓會像它們的父親那樣難以控制。但是偶爾,有些小貓會比較容易被馴化,喜歡和它們的媽媽待在一起,並**融入馴化種群中。然而,這無法對如今所有貓咪的遺傳多樣性做出解釋,因為這一過程僅僅是對從新的雄性野貓引種而來的遺傳材料做出了解釋。當然,家貓身上帶有許多雄性野貓的血統標記,但也有來自5個不同雌性野貓個體的遺傳信息,其中的每一種都與中東或北美地區的有關聯。有可能這5隻個體中的每一隻都是分別被馴化的,每一隻都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文化所馴化,它們的後代隨後(或許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後)在不同文化之間進行交易,直到所有的基因組都**融合到一起。然而,這樣一個解釋或許在這一過程中賦予人類太多的代理權,而給貓咪本身的則太少了。
    那些早期家貓與其野生親戚進行雜交的能力正是賦予它們*多遺傳多樣性的手段。有時,一隻溫順的、半馴化的雄性被一隻雌性野貓的氣味和交配喚叫所吸引,就會逃走並與之交配。由此產生的一些後代將會攜帶易於馴化的基因;其中的一些可能會被當地的婦女和兒童捕捉並作為寵物飼養,長大後又與其他雄性家貓進行交配。這並不需要時常發生。除了*先發現的那隻雌性個體外,僅有4到5隻在如今的寵物貓中擁有它們的後代。
    ????? 貓咪的史前史就是集中人們的意圖、對可愛動物的喜愛以及貓科生物學中許多偶然的交流而共同產生的結果。與同一時期馴化的其他動物相比,如綿羊、山羊、牛和豬,貓的馴化則是一個*為偶然的過程。各種類型的家犬在那時已經出現,這表明比起其先祖,那時的人們已經能夠將他們飼養的家畜培育成*為實用也*易掌控的類型了。而幾千年來,貓仍然保持著其野生動物的本質,與本地野生種群進行雜交,在許多地方,溫順和野性必然形成一個連續過渡的群落,而不是像如今這樣的兩個**。此外,野貓和家貓在外表上幾乎一樣,隻能從它們對待人們的方式上加以區分。為了獲得它們人類飼主的寬容,貓咪隻能成為高效的獵手;任何允許老鼠在它們主人的谷倉中肆虐的貓,或者把一條咬人的毒蛇放進屋子的貓是不可能繼續在人們身邊待下去的。其他家養動物所具有的珍貴特點,如溫順、反應慢以及依賴人類帶頭等,並不會給貓帶來任何好處。
    然而,我們所擁有的藝術和文字的首批記錄卻都把它們描繪為家庭中的一員,因此至少在這之前馴化的末期,它們顯然激發了人們的情感。隻有到了如今,貓科動物學纔讓我們明白這是如何以及為何形成的。也發現他們不得不把貓都拴起來。因為如果讓貓咪隨便亂跑,它們就會很快跑掉並對本土動物群造成嚴重破壞。在那時島上還不存在像貓一樣可怕的捕食者,但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情*終還是發生了。在人們定居的幾個世紀後,與野貓混生的貓咪在塞浦路斯散布開來並在那裡生存了幾千年之久。大概隻有將這些貓咪限制在糧倉周圍纔能幫助早期居民解決掉鼠害問題,而其他的貓就會離開這裡去開拓利用當地的野生動物。這些逃跑者的後裔可能還會不時地被捕捉甚至被喫掉,因為在其他幾個塞浦路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裡還發現了折斷的貓骨,此外還發現了諸如狐狸甚至家犬等其他捕食者。
    ????? 為了控制鼠害而馴化野貓的實踐活動可能促生了一種在早期糧倉中所產生的新型害獸,即小家鼠(Mus musculus);事實上這兩種動物的歷史是相互交織並相互影響的。小家鼠雖然隻是全世界範圍內30多種老鼠中的一員,但它們也是**適應於生活在人們周圍並能充分利用我們食物的種類。
    已經存在了約100萬年的小家鼠起源於印度北部某地的野生種類,這顯然比人類的演化歷史要早得多。從那裡它們分別向東西方向擴散,它們一直是以野生谷物為生的,直到其中的一些個體到達了新月沃土地區,在那裡它們*終遇到了*早的農耕糧食儲藏:在11000年前以色列的糧倉中發現了鼠類的牙齒,在敘利亞發現了有9500年歷史的鼠頭形狀的石質墜飾。因此,小家鼠與人類的這種關繫一直延伸至今。人們不僅為鼠類提供了遠遠大於它們所能獲取的大量糧食,而且我們溫暖干燥的居所也為它們提供了有利於築巢並躲避諸如野貓這樣捕食者的場所。適應於這種生活環境的老鼠持續繁盛,而不適應的個體則逐漸消失。如今的小家鼠離開了人類居所是很難成功繁育的,尤其是在還有其他野生競爭對手比如木鼠的地方。
    人們還為小家鼠提供了一種開拓新領域的方式。來自新月沃土東南部地區即現今的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的老鼠,通過糧食貿易而被意外地運往了整個近東地區的各個社群,一直到地中海東部沿岸,然後就到了附近諸如塞浦路斯這樣的島嶼上。
    ????? **批被小家鼠滋擾的人類文明就是納圖夫人(Natufians,在巴勒斯坦納圖夫發現的距今12000年的史前人類),也很可能正是他們開創了貓咪東遷的遠征。納圖夫人於13000年前至10000年前居住在由現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西南部和黎巴嫩南部組成的區域。作為**的農業活動發明者,他們*初也是像該區域的其他居民一樣從事狩獵采集活動的,然而不久後他們就開始專門收割周圍大量分布的野生谷物,這些谷物在那時明顯比如今*為高產。為了做到這一點,納圖夫人發明了鐮刀。納圖夫遺址所發現的如今仍然具有光亮表面的鐮刀片顯然隻能是通過不斷切割野生谷物(如小麥、大麥和黑麥)的粗糙莖干而形成的。
    早期的納圖夫人都生活在小村莊裡;他們的房子大多是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牆壁和地板都是石質的,而屋頂是用柴草鋪的。直到大約12800年前,他們都很少去特意種植谷物,但在接下來被稱為新仙女木氣候迅速變化事件的1300年中,他們明顯強化了清田整地、種植和耕種。隨著谷物收割量的增加,儲藏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納圖夫人及其後人可能使用泥磚搭建起如他們房屋縮小版的貯存坑。很可能就是這一創造激發了小家鼠的自我馴化,它們搬遷到這個富饒且新奇的環境中,因此成了人類歷**的**批哺乳類害獸。
    隨著鼠類數量的增加,它們也會必然引起其捕食天敵的興趣,其中包括狐狸、豺狼、猛禽、納圖夫人養的家犬,當然還有野貓。有別於鼠類的其他幾種捕食者,野貓還具有兩個優勢:它們都是敏捷的夜行性動物,已經很好地適應了在鼠類猖獗的黑暗之中捕獵。然而,如果這些野貓也像它們現代的同行那樣懼怕人類,那麼很難想像它們是如何開拓這一豐富的新食物資源的。因此,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居住在納圖夫人生活區域的野貓應該不像如今的貓咪那樣小心翼翼。
    我們沒有證據表明納圖夫人是有意馴化貓的。正如早於它們出現的鼠類一樣,貓僅僅是在農業活動開創之時開發利用一項新的食物資源的。當納圖夫人的農業生產變得越來越復雜,包括農作物品種的增加以及對諸如綿羊和山羊的馴養活動時,當農業擴展到其他地區和文化中時,貓可獲得的機會也成倍地增加起來。這些貓並非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寵物貓,而*像現在城市中的狐狸,它們能夠適應人們的居住環境,但仍然保持著它們的內在野性。真正的馴化是在*晚的時候纔發生的。
    ????? 我們對於新月沃土及其附近地區的野貓實在是知之甚少(參見上面的知識框“貓的演化”)。考古學記錄顯示,一萬年前,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幾個貓種都被鼠類的大量集中而吸引了過來。不久後我們發現,古埃及人已經大量飼養了溫順的叢林貓(Felis chaus);然而叢林貓實際上比野貓*重,大約重達10到20磅,已經足夠大到可以殺死年幼的瞪羚和白斑鹿了。雖然它們的日常食物也包括囓齒類,但它們可能太顯眼而較難定期探訪糧倉。或者,它們可能隻是在氣質上不適合與人們居住在一起。我們已經有證據表明埃及人曾試圖馴服甚至訓練它們成為囓齒類動物的控制者,但顯然並沒有得到任何持久的成功。
    與它們同時代的還有沙漠貓(Felis margarita),一種大耳朵的夜行性動物,會利用它們靈敏的聽覺在夜晚捕獵。此外,它們比較不害怕人類,因此也許就被認為是易於馴化的備選對像。然而,它們*理想的生活環境是沙漠地區,它們的腳墊覆蓋了厚厚的皮毛可以防止它們被滾燙的沙粒所燙傷,因此很難發現它們出現在谷倉的附近,而納圖夫人大多將自己的村莊建在樹木繁茂的地區。
    當古文明通過亞洲向東傳播時,也會有其他種類的貓出現的情形。在由如今巴基斯坦印度河附近的哈拉帕(Harappan)文化所建造的達羅(Chanhudaro)古城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5000年前的泥磚,上面印有相互重疊的一枚犬類與一枚貓類的足跡。當新制的磚塊放在太陽下風干時,恰巧一隻貓跑過了磚塊,而一隻狗也緊跟而來,很可能它當時正在對貓窮追不舍。這枚足跡比現在的家貓要大一些,從它的蹼足和伸長的爪子可以看出這是一隻漁貓(Felis viverrina),現在從印度河盆地向東部和南部一直到印尼的蘇門答臘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但不包括新月沃土地區)。正如其名字所指示的,漁貓是遊泳健將並且擅長捕捉魚和水鳥。雖然它也會食用小型囓齒類動物,但很難看到它會**以鼠類為主食,因此它也不太可能是馴化的*佳候選者。
    我們知道在*遠的地方至少有兩種其他種類的貓是從野外來到人類附近捕食的,它們主要捕捉在食物儲藏地泛濫成災的鼠類。在中亞和古中國,本地的野貓,小野貓(或稱帕拉斯的貓〔Pallas’s cat〕,是以**將其分類的德國自然學家的名字命名的)曾被偶然甚至有意作為捕鼠能手而加以飼養。小野貓在貓科家族中擁有*為蓬松的皮毛,它的毛發長到幾乎**遮蓋了它的耳朵。同時在哥倫布抵達中美洲之前,一種水獺狀的貓,獺貓(Jaguarundi)可能也被當地人作為捕鼠者而進行半飼養。以上所有種類的貓都沒能*終被**馴化,而且它們也都不是現代家貓的直接祖先。
    ????? 在所有這些野貓中,僅僅有一種貓被人們成功馴養。這就是阿拉伯野貓利比亞亞種(Felis silvestris lybica),這一點是由其DNA所證實的。在過去,科學家和貓友們都認為家貓家族中的某一品種都是和其他種類雜交而來的,比如,波斯貓毛茸茸的腳就從表面上看起來與沙漠貓的十分類似,而它精美的皮毛就有些像小野貓的。然而無論是隨機繁育的,還是暹羅貓,抑或是波斯貓,所有家貓的DNA證據都顯示它們身上並不存在任何其他種類貓的血統。不知為何,隻有阿拉伯野貓能夠勝過所有的競爭對手,讓自己進入人類社會,並*終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雖然這些特點並不是這麼容易能被固定約束,但它們可能僅僅在中東的野貓中發生了合並。
    歐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現在被發現於整個歐洲、非洲和中亞以及西亞地區,這些地方也可能是它們**次演化出來的地區。與許多諸如狼這樣的捕食者一樣,它們現在隻能被發現於較為孤立偏遠的地方,因為這裡可以避免人類對它們的迫害。然而事情也並不總是這樣。5000年前,野貓在一些地區顯然是作為美味佳肴存在的;德國和瑞士的“史前湖上居民”所留下的垃圾坑裡就發現了很多野貓的骨頭。那時必然有大量的貓;否則它們不可能被如此大量地捕捉。幾個世紀後它們變得*為稀少,為了發展農業而大量砍伐森林,從而進一步迫使它們失去了自身的棲息地而向其他地方遷移。*支的發明導致很多地方的野貓被獵殺殆盡。在19世紀時,包括英國、德國和瑞士在內的許多歐洲**,因為野貓可能給野生動物和牲畜帶來傷害而將它們歸入害獸的行列。隻是到了*近,由於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建立以及深刻認識到捕食者在生態繫統建立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後,野貓纔回到了諸如德國巴伐利亞州(Bavaria)這樣的它們已經數百年都未曾再見的家園。
    野貓現在被分為四個亞種或族。它們分別是:歐洲森林貓(Felis silvestris silvestris)、阿拉伯野貓(Felis silvestris lybica)、南非野貓(Felis silvestris cafra)和印度沙漠貓(Felis silvestris ornata)。所有這些貓在外形上都十分相似,而且它們都能在其重疊分布的區域進行雜交繁殖。第五個可能的亞種是極為稀少的中國沙漠貓(Felis bieti),根據其DNA信息顯示,它是在大約25萬年前從野貓的主要支繫上分離出去的。很有可能這些貓確實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種,因為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混血品種的存在,但由於它們生活在中國四川省的一個狹小且難以接近的區域,所以這可能導致我們沒有機會接觸到它們。
    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野貓在是否容易被馴化方面也存在著很大不同。此外,馴化隻能在動物已經足夠溫順並能在人們周圍撫育它們後代的情況下纔能進行。比起其他不願意待在原地哺育後代的貓,那些已經適應了與人為伴的後代或許不出所料地*可能願意這麼做;而前者也*可能重返野外。經過幾代這樣重復的“自然”選擇後,這些動物的基因組成所發生的逐步變化會讓它們*加適應在人們身邊生活。同時人們還可能通過飼養*為溫順的個體並淘汰那些喜歡抓咬的個體來強化這一選擇。這一過程在缺乏某些溫順的已有遺傳基礎的情況下是無法開始的,而這一點在野貓身上也並非均勻分布的。如今,世界上一些地方能夠馴化的原材料已經近於枯竭,而其他地方則似乎還是有希望的。
    例如,我們知道這四個野貓亞種在它們被馴化的難易程度上是有區別的。歐洲森林貓比一隻典型的家貓個體*大且皮毛*厚實,另外還有一條典型的具有鈍黑**的短尾。除此之外,從遠處看起來它很像一隻家養的斑紋虎斑貓,然而它卻是其中*野性的一類。這主要取決於它的遺傳基因,而並非它被撫養的方式:少數那些嘗試培育溫順森林貓的人就遇到過一些寶貴的挫折。在1936年,自然與野生動物攝影師弗朗西斯·皮特(Frances Pitt)寫道: 眾所周知,歐洲野貓是很難被馴服的。然而,過去我卻對此並不相信……我的樂觀主義在我與惡魔公主貝魯賽比娜(Beelzebina)結識後便終止了。它來自蘇格蘭高地,是一隻以抓咬來表達強烈不滿的小貓。它灰綠色的眼睛充滿仇恨似的瞪視著人類,所有為了與它建立友誼關繫的嘗試都宣告失敗。雖然它不是那麼害怕了,但當它不再膽怯時,其野性也就越發強烈了。
    後來皮特又得到了一隻*為年幼的雄性小貓,期望當時的貝魯賽比娜是因為年紀比較大纔無法適應社會化的。他為這隻新來的小貓取名為撒旦(Satan),或許這是在暗示從一開始與他的相處就是如此困難。當撒旦長得*為強壯和自信時,它已經變得**不能去觸摸了;它會咆哮著從人們手中奪過食物,然後便迅速後退。然而它並非是病態地好鬥,它隻是憎恨人類。當它還比較年幼時,皮特將它介紹給一隻名叫美麗(Beauty)的雌性家貓,撒旦對美麗可謂是“無比的溫柔忠誠”。當美麗被放出撒旦所在的籠子時,“這一舉動令它痛苦不堪。它發出刺耳的喊叫,又大又不令人愉快”。美麗和撒旦生育了幾窩小貓,它們都擁有森林貓的典型外貌。盡管其中一些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妥善對待了,但長大後卻和它們的父親一樣野蠻;但其他一些則對皮特和它們的雙親比較友善,而所有的小貓都對陌生人表現出極大的警覺性。皮特在蘇格蘭野貓身上所經歷的情況似乎很典型:被稱為“荒野之人”的邁克·湯姆希斯(Mike Tomkies)也無法讓兩隻由他親手撫養長大的野貓姐妹克裡奧和帕特拉適應社會生活,他是在一個蘇格蘭海灣邊遙遠的小農舍中撫養它們的。
    我們對於印度沙漠貓實在是知之甚少,但據說它們也很難被馴服。這一亞種分布在裡海南部和東部,分別向南穿過巴基斯坦進入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和旁遮普邦(Punjab),向東穿過哈薩克斯坦進入蒙古地區。它的皮毛通常比其他種類的野貓*為暗淡,身上具斑點狀而非波紋狀的紋飾。與其他野貓一樣,它會因為被大量出現的鼠類所吸引而偶爾出現在農場附近,但它卻從未被進一步馴化並真正接受人類。在巴基斯坦的哈拉帕(Harappa)我們發現了溫順的獰貓,這是一類中等大小的長腿貓,擁有典型的簇毛狀耳,還有叢林貓和漁貓也在那裡留下了足跡,但我們卻沒有發現任何印度沙漠貓的蹤跡。生物學家和貓友們一直以來都認為暹羅貓是家貓和印度沙漠貓的混血品種,是早期家貓與本地野貓在印度河流域某地附近雜交的後裔。然而,科學家們並沒有在暹羅貓及其後代中發現任何印度沙漠貓的典型DNA特征,因而它們應該是從中東或埃及的野貓那裡演化而來的,在東南亞地區並沒有具斑紋(silvestris)的野貓,因此原始的暹羅貓肯定是作為**馴化的動物從西方抵達這裡的。
    南非和納米比亞的野貓,“卡非貓”(Caffre cats),也同樣具有獨特的基因。它們是從北非約175000年前的原始野貓種群中南遷而來的,這也差不多是印度沙漠貓祖先東遷的時間。我們並不清楚南非野貓與阿拉伯野貓之間的界線究竟在哪裡,除了納米比亞和南非共和國外,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地區的貓具有野貓的DNA特征。尼日利亞的野貓比較膽怯好鬥,也很難被馴服;烏干達的野貓有時比較能容忍人類,但許多看起來卻不像是典型的野貓,它們的背部直到耳根都是與眾不同的紅褐色,很可能是雜交品種,所以正是它們的家養基因導致了它們的友好行為。大部分同一區域的街貓都顯示出了它們野貓祖先的某些跡像,因此非洲許多地方的野貓、街貓和寵物貓之間的區別總是含糊不清的。
    津巴布韋的野貓可能屬於南非亞種,這裡就有一個典型的例子。20世紀60年代,博物學者和博物館館長雷伊·史密瑟斯(Reay Smithers)在位於南羅德西亞(津巴布韋的舊稱)的家中一手養大了兩隻雌性野貓,戈洛(Goro)和柯瑪妮(Komani)。它們兩個都很溫順,可以放到護欄外自由活動,但是每次隻能放出一隻,因為它們每次遇到彼此都要打架。一次,在柯瑪妮失蹤了4個月後,*終在一個夜晚再次出現在史密瑟斯手電筒的光束中:“我叫來了我的妻子,因為柯瑪妮對她極為依戀,我們坐了下來,然後她溫柔地呼喚著貓咪的名字。足足花了15分鐘,柯瑪妮纔突然有了反應並走向我的妻子。這一重聚十分感人,柯瑪妮又發出了咕嚕聲並在我妻子腿上溫柔地蹭來蹭去。” 這樣的行為很像寵物貓與飼主的重聚情景,而且它們與寵物貓的相似點也並非僅僅如此。戈洛和柯瑪妮對史密瑟斯的狗狗們也很親熱,它們會在狗狗們的腿上親昵蹭擦,還會在火爐前與它們相互依靠。每天它們都以典型寵物貓那樣熱情洋溢的展示行為來表達它們對史密瑟斯的喜愛之情。
    這些貓做事情*不會半途而廢;例如,當主人從外面回來時它們就會變得**親熱。當這一場景發生時,我們還是放下我們手中的事情比較好,因為它們會走過你正在抄寫的紙張,在你的臉上或手上蹭來蹭去;或者它們會跳上你的肩膀,介入你與正在閱讀的書籍之間,在書上打滾,伸伸懶腰,有時當它們的熱情有所降溫時,通常是在要求你對它們一心一意。
    或許這隻是一隻典型的被人親手養大的“卡非貓”的行為特征,但根據戈洛和柯瑪妮的外表特征和狩獵能力來看,它們很可能屬於野貓,然而它們身上還包含一些它們從與寵物貓雜交的祖先那裡遺傳而來的DNA信息。*近由24隻假定野貓的DNA序列所提供的證據揭示了南非和納米比亞野貓與家貓之間發生的雜交程度,其中8隻顯示出它們有部分血統來自家貓。在對美國、英國和南非共和國動物園的一項調查中,我發現在12隻南非野貓中有10隻會對它們的飼養者展示出親熱的行為,其中有兩隻會有規律地蹭舔飼主。這樣的行為特點顯示後者顯然是雜交混血的,而那些**無法這麼做的個體很可能就是純種野貓了。而其他8隻一般熱情的個體則無法確定是以上的哪一類。
    野貓與家貓的雜交現像並不**於非洲地區。在一項研究中,從蒙古地區捕捉到的7隻野貓中有5隻攜帶了家貓的DNA信息;隻有2隻是“純種”的印度沙漠貓。根據我在動物園所做的調查,我發現關在籠中的十幾隻這一亞種的個體中,隻有3隻曾自發靠近它們的飼養員,其中僅有一隻會去蹭飼養員的腿。根據DNA檢測結果顯示,似乎所有的這些貓都極可能是雜交後代,雖然它們全都看起來跟典型的印度沙漠貓一樣。在對野貓DNA的一項類似研究中,在法國取樣的“野貓”中有差不多1/3的個體具有家貓的血統。隨著DNA技術的出現,當本地野貓在遺傳學上與家貓存在不同時,就很容易檢測出是否存在雜交現像,因為它們在南非、中亞和西歐地區的個體都較為類似。要在家貓和野貓的基因幾乎相同的地方來定義何為野生種,何為雜交種是很有問題的,這樣的地方其實就在阿拉伯野貓的家鄉新月沃土附近。
    阿拉伯野貓並非是**與家貓相似的種類,它可能還是**批斑貓(Felis silvestris)的*近現生代表,所有其他亞種都是在幾十萬年前就演化出現了,隻是一小部分個體是從其中東起源點向東、南、西方向遷移的結果。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野貓也可能是阿拉伯野貓,但它們的DNA信息還沒有被進行檢測來證實這一觀點。與所有的野貓一樣,阿拉伯/北非野貓具有一身“鯖魚狀”的波紋狀毛皮,顏色介於灰色到褐色之間,棲息於森林中的個體具有深色的毛皮,而棲息於沙漠邊緣的個體具有灰色的毛皮。它一般比典型的家貓*大*瘦,它的尾巴和腿都特別長;實際上,其前肢特別長以至於當它坐下時,看起來顯得尤其筆直,正如古埃及雕塑中的貓神巴斯特(Bast)一樣。雖然它們一般是夜行性的所以平時很難看到,但並非特別稀少。雖然大家普遍認為阿拉伯野貓的幼貓隻要被人類從小撫養的話,就會變得對人很親近,但大部分的目擊者都來自中非和南非地區,因此那些可能是卡非貓而不是阿拉伯野貓。探險家格奧爾格·施維因富特是在現在的南蘇丹國得到了他的溫順野貓的,這裡差不多就是阿拉伯野貓和卡非貓的混合生活區,也是非洲能產生溫順野貓的*北端。
    無論是在中東地區還是在非洲東北部,我們對真正的阿拉伯野貓都知之甚少。在20世紀90年代時,環保主義者大衛·麥克唐納(David Macdonald)在沙特阿拉伯中部的蘇瑪麥(Thumamah)保護區給6隻野貓戴上了無線電頸圈。除了一隻外,其他所有的野貓都與人類活動保持著一定距離;然而這第6隻卻“時常溜達到‘蘇瑪麥鎮’的鴿籠附近,並且常被發現與家貓一起睡在一棟房屋的院子裡。一次它還被發現正與一隻家貓進行交配”。除了可以顯示出野貓與家貓之間發生雜交是多麼容易外,這些觀察結果還是無法解答在數千年前這個地區的野貓是否可能輕松地被馴化。
    ????? 想要追溯家貓準確的地理起源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如果說考古學證據是不確定的,那麼*新的DNA證據也是如此。家貓的遺傳足跡已經傳遍了整個世界,由於它可以很穩定地進行雜交繁殖,所以外表看起來是“野貓”的個體幾乎已經到處都是。可以這麼說,如今我們已經調查研究了所有地方的野貓,從北部的蘇格蘭到東部的蒙古地區,再到非洲的*南端。許多這些貌似“野貓”的個體卻具有家貓的DNA特征,因此它們主要或**是從家貓野化後繁衍而來的。其他的則是混血品種,有一部分是野貓的DNA,也有一部分是家貓的。在法國獲得的36隻野貓樣本中,23隻擁有“純種”野貓的DNA,8隻無法與家貓區別開來,5隻明顯是這兩類的混血品種。這裡所使用的技術足夠靈敏,可以檢測出其對每一貓種的祖先類型所做出的主要貢獻:比如一隻貓,雖然它的高祖父母中包括1隻家養的和15隻野生的,但仍然可能會呈現出“純種”野貓的特點。
    記住所有這些後,就基本上不會有**“純種”的野貓被遺忘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了。至少野貓與家貓之間的千年聯繫,在中東地區可能是4至10倍長的時間,這意味著在幾乎每一個獨立生存的貓類祖先裡至少會出現一個混血品種。一方面,其中一些是被帶到野外的家養寵物,踫巧擁有那種“鯖魚狀”的皮毛,那麼如果它們在偏遠地區被車輛撞擊或被捕捉後,它們就會被當作野貓看待,這時隻有它們的DNA樣本會洩露它們的真實身份。另一方面,在家養類型突然出現在它們“無瑕疵”的家譜上之前,一些野貓的祖先可能會回到幾百代之前的狀態。
    對於環境主義者迫切希望以其原始純樸的狀態來保護野貓的願望,卻是一個令人*望的真相。在歐洲的許多地方,野貓都是受到保護的動物,所以故意殺掉一隻的話就是一項犯罪行為;流浪貓是沒有這一地位的,甚至可能被作為害獸對待。*清楚地說,流浪貓雖然在野外生活,卻是家貓的後裔。它們中的大多數可以根據某些標志與野貓相區別,這可以是家貓身上的任何一種顏色。如果流浪貓與野貓之間沒有嚴格的基因差別,那麼這一定律要如何操作呢?*好的答案可能也是*實用的一個:如果一隻貓長得很像野貓,而且行為也像,即它是以捕獵而不是以食腐肉為生,那麼它可能就是一隻野貓,或與一隻野貓極像而無法區分。即便是那些在野外成長不得不養活自己的家貓,也很少會像一隻真正的野貓那樣十分善於捕獵。而且,我們現在隻需要取幾根它們的毛發樣本,就能夠根據它們的DNA特征來識別純種野貓了。個別的貓可能會因此而被給予特殊保護以確保它們不僅僅是家貓的“同類”。
    普遍存在的雜交現像使得我們很難查明家貓的起源,雖然很難,但也並不是**不可能。無論它們究竟起源於哪裡,那一地方所有的野貓都應該擁有家養類型的DNA。隨著大約4000年的共處以及可能存在的雜交,它們中的每一種都攜帶了不同比例的野生和家養基因,但這些將很難被察覺(迄今為止隻發現了15—20個基因能讓貓*易或*難適應人類社會;而這些在家貓和野貓中必然是不一樣的)。不幸的是,由於近來在中東和北非存在的騷亂,我們很難獲得新月沃土和東北非地區足夠的DNA樣本來**驗證這個假設。迄今為止所完成*全面的研究僅僅包含了兩個以色列南部的貓咪群落,其中3隻來自沙特阿拉伯,1隻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但沒有來自黎巴嫩、約旦、敘利亞或埃及的樣本,也沒有任何來自北非的,因此即便有來自利比亞的貓,也仍然沒有被明確地歸類。在獲得*多來自所有這些地區貓咪的DNA信息之前,是無法使用遺傳信息來明確馴化究竟是從哪裡開始的。
    如今貓咪DNA的多樣性向我們表明,不光是有一個而是有幾個種群食腐肉的貓被馴養。這幾個馴化過程可能或多或少是同時發生的,但也很可能它們是在相距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間發生的。我們能理性地肯定在歐洲、印度或南非並沒有發生馴化現像,否則我們就會從這些地區的現代家貓中追蹤到野貓的DNA信息。但要**地弄清這些轉化究竟是不是在西亞或東北非發生的則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通過使用可獲得的數據,我們可以在這裡假設一個令人信服的場景,即貓首先在一處被馴化,很可能是為了在中東地區控制鼠害。因此*可能的區域就是納圖夫人居住的地方,但他們並非那個地區**的早期農耕文化。在*早的約15000年前,在現在的蘇丹和埃及南部,誇旦(Qadan)文明的古人已經有了固定的居所,並以大量收割野生谷物為生。然而,約4000年後,在尼羅河流域發生了一繫列災難性的洪水之後,他們被以狩獵采集為生的古人所取代,這就意味著如果他們當時為了保護其谷倉而馴化了本地的野貓的話,那麼這一實踐活動就會隨著他們文明的毀滅而消失。就在差不多的同一時期,在*北的尼羅河谷地,木夏比人(Mushabians)被認為獨立發展出了一些*終產生農業的技術,包括儲藏食物和培育無花果。所以他們也可能馴化野貓來保護其糧食儲備。在大約14000年前,一些木夏比人離開了埃及向東北進入西奈沙漠,在那兒與當地人通婚繁衍,而他們就*終形成了納圖夫人。這些移民顯然是以遊牧的狩獵采摘方式為生的,但也有這種可能,即便他們沒有必要或能力把馴化的貓帶在身邊,但他們可以把貓的可利用性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帶入納圖夫人的文化之中。
    即便我們把**馴化貓的行為歸功於納圖夫人,但如今貓咪基因的多樣性肯定是由多地馴化而產生的。來自同一地區的野貓一般具有相似的遺傳特征,這是因為它們是地域性動物,很少會進行遷徙。不同地區之間的基因交流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直到*近這樣緩慢的交流都是由於人們的介入而發生的。我們知道家貓是**能夠而且迫切渴望與斑貓中的其他亞種進行交配的,其中甚至還包括像蘇格蘭野貓這樣在中東地區經過了與家貓野生祖先幾萬年的隔離而與其截然不同的種類。由於某些原因,這些處於中間環節種類的後代,當自身能夠順利繁殖的情況下,則很少會並入如今寵物貓種群的行列之中;當然,那些已經接受了野外生活方式的個體也幸存了下來。想必這些混血個體中存在著某種基因的不相容,這抑制了它們社會化基因的充分表達。顯然在*早的家貓和野貓之間並不存在這樣的不相容性。
    當人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