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大變遷)/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旅遊/地圖 -> 地圖
【市場價】
147-212
【優惠價】
92-133
【介質】 book
【ISBN】97875000921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
  • ISBN:9787500092179
  • 作者: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
  • 頁數:115
  • 出版日期:2013-10-01
  • 印刷日期:2013-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80千字
  • 《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的內容出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經過合理的選題策劃和組稿,形成了的本套普及版的叢書,*加適合普通大眾的閱讀。此次申報的20本套叢書包括農業、地理、軍事、醫學、建築、地質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學科。
    《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大變遷)》由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所著,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繫列叢書的其中一本,供讀者朋友們閱讀學習。
  • 百科全書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大學”,是覆蓋人 類社會各學科或知識領域的知識海洋。有人曾說過: “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 ,則價值就越昂貴。”而知識重在積累,古語有雲: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希望通過《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的出版,讓百 科全書走進千家萬戶,切實實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 提高民族素質的社會功能。 歷史如長河無盡,滄海也變成桑田,金戈鐵馬還 在耳畔回響,田園牧歌繪出如詩畫卷,自然與人類相 交融,中國經歷了千年的巨變。 《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大變遷)》由中國大百科全 書普及版編委會所著,《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大變遷) 》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繫列叢書的其中一本,可供 讀者朋友們閱讀學習。
  • 第一章 滄海桑田——氣候和植被的變遷
    一、氣候變遷
    二、植被變遷
    第二章 大江東去——東部平原的水繫變遷
    一、黃河
    二、長江
    三、海河
    第三章 大地的輪廓——海岸線的變遷
    一、遼東灣海岸
    二、渤海灣海岸
    三、蘇北海岸
    四、長江口海岸
    五、杭州灣海岸
    第四章 金色海洋—一沙漠的變遷
    一、中國東部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帶
    二、第四紀以來形成的沙漠地區
    第五章 九州春秋——疆域的變遷’
    一、先秦時期
    二、秦漢時期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四、隋唐五代時期
    五、宋遼金時期
    六、元明清時期
    窘六章 民以食為天——主要農業區的變遷
    一、華北平原區
    二、關中地區
    三、長江上遊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川西地區
    四、東南地區
    窘七章 田園牧歌一北部農牧界線的變遷
    一、戰國時期
    二、秦漢時期
    三、北魏至隋唐時期
    四、遼金以後
    第八章 華夏桑織圖——蠶桑、植棉業和紡織業的分布和變遷
    一、蠶桑業和絲織業
    二、植棉業和棉織業
    第九章 文明的足跡——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線的變遷
    一、**交通路線和城市分布的演變
    二、域外交通的歷史發展
  • [一、氣候變遷] 根據近十幾年來地理和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得知 全新世中期曾出現過世 界性氣候回暖時期,在中國大致相當仰韶文化時期, 故亦稱為“仰韶溫暖期”, 距今8000~3000年。從3000年前開始出現了氣溫下降 的趨勢,一直持續到 現代,而其間又穿插有若干次以世紀為期的氣溫回升 和復降。
    5000年以前的溫暖濕潤氣候黃河中下遊地區(包 括黃淮海平原)在5000 年前處於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西安半坡遺址中發現 了距今約6000年的獐、竹 鼠和貉等動物遺骸,這些動物現今則主要生活在氣候 溫暖濕潤又多沼澤的長江流 域。在京津地區當時則生存有一些現今見於亞熱帶地 區的動植物,且以櫟、榆等 為主的闊葉林占優勢。據天津、遼寧地區孢粉研究證 明,在7000年前這一地區 生長有**見於淮河流域的水蕨。在京津地區以南的 河南、山東的新石器時代遺 址中發現了大量喜暖動物和竹類,推測當時黃河流域 年均溫較現今約高出2℃。
    距今8000~2500年,遼寧南部地區以櫟和榿木為主的 闊葉林占優勢,氣候溫暖 濕潤,近似**的山東半島,這一溫和氣候帶向北可 延伸到黑龍江省的呼瑪縣一 帶,該地區地層的花粉組合中也有一落葉闊葉樹榿樹 的優勢帶。
    長江流域各地新石 器時代遺址孢粉分析結 果證明,5000年前的氣 候普遍較今溫暖濕潤, 如上海附近地區年均溫 約比現代高2~3℃, 相當於今浙江中南部氣 候。太湖地區自全新世 中期以來,也處於氣候 熱暖潮濕的環境之中。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的動物遺骸中發現了像、犀等現 今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動物。
    當時的氣候大致近於現今華南地區的廣東、廣西南部 和雲南。新石器時代杭州灣 年均溫高於現今4℃以上。其他如長江中遊洞庭湖周 圍、江西南昌地區及下遊安 徽安慶地區均有孢粉分析的結果,證明距今5000年前 氣候較今溫暖。此外,中 國西部內陸在仰韶時期氣候也較溫暖。天山北麓在全 新世中期雲杉的生長樹線較 今為高,雲貴高原元謀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今活動在 西雙版納的喜暖動物。西藏 高原上地面堆積物的孢粉分析結果也表明當時氣候較 今暖和。
    總之,距今10000~5000年左右,從北起黑龍江 、南至長江流域以南的廣 大東部地區,處於溫暖氣候期。從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的水牛、像和貘等喜暖動物 可證明,這種溫暖氣候期大致下延至公元前16~前11 世紀的殷商時代。
    5000年以來的氣候變遷自後三四千年來,中國氣 候發生數次寒暖交替變 遷的時期:從公元前10世紀起的西周早期,約有一二 百年氣溫有所下降,在 相當於西周早期的遺址中,未見喜暖動物,同時在文 獻上也有江漢凍結的記載。
    約至公元前8~前3世紀的春 秋戰國時代,氣候又趨緩和。
    《春秋)一書中記載到公元 前698、前590、前545等年 鼕天魯國都未有冰凍出現。據 《苟子》、《孟子》等書記載, 山東農業種植一年可兩熟。這 種溫暖氣候大致持續到公元前 2~前1世紀,那時河南淇水流域和陝西的渭河流域都 有大片竹林存在。②從公 元前1世紀下半葉起,寒冷空氣開始侵襲黃河流域, 《汜勝之書》和成書於公元 6世紀的《齊民要術)兩部農書中記載的農時反映了當 時黃河流域的氣溫較今為低。
    《晉書·慕容皝載記》記載到公元333~336年,從遼 東灣西北岸至遼東灣東南 岸沿海連續3年全部冰凍,估計年均溫較今低2~4℃ 。到公元8~9世紀時黃 河流域一度轉暖。如在西安盛開隻能抗御一14~(3* 低溫度的梅花。鼕季*高溫估 計較今高出2℃。10~12世紀中國氣候加劇轉寒。公 元1111年(北宋政和元年) 曾出現太湖全部結冰的罕見現像。在同一世紀裡,還 發生過蘇州運河冰封和福州 荔枝凍死的情況。至13世紀中又有一段時期回緩。如 元初在河南懷、孟地區又 恢復了北宋初年撤廢的管理竹園的司竹監。但這一回 緩時期為時很短,14世紀開 始中國氣候又轉入嚴寒。1329年太湖結冰,厚達數尺 。14~19世紀末,是一次 世界性寒冷時期,即所謂小冰期。就中國而言,特別 是15世紀以來,氣候加劇 轉寒,至17世紀下半葉達到**。據談遷《北遊錄》 中物候記載,推斷當時北 京鼕季較今約低2℃。這種氣候轉寒的現像,在東北 地區的黑龍江省和西南地區 的雲南省均有所反映。19世紀末氣溫又開始稍有轉暖 。
    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