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古橋談往/滄桑河山
該商品所屬分類:旅遊/地圖 -> 國內遊
【市場價】
150-217
【優惠價】
94-136
【介質】 book
【ISBN】97875445227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長春
  • ISBN:9787544522786
  • 作者:李曉傑|主編:葛劍雄
  • 頁數:289
  • 出版日期:2012-07-01
  • 印刷日期:2014-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95千字
  • 《古橋談往》一書由李曉傑著,其實,我們**能考察、觀賞到的其他自然遺產和歷史文化遺存,無論是巍巍五嶽、浩浩四瀆、淼淼五湖、茫茫大漠,還是通都大邑、宮闕樓臺、金城雄關、巨津廣梁、郵路驛站、古剎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們的歷史地理背景,不僅能了解歷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識,也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 《古橋談往》一書由李曉傑著,本書介紹了橋梁的起源,津渡的出現, 以及它們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它們與古代風煙四起的戰爭、曼妙無比的詩文 、多姿多彩的風俗典故、氣吞山河的歷史名人的關繫等。探究了這些橋梁所 負載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古橋談往》適合大眾閱讀。
  • 序言
    第1章 古橋談往
    橋梁的起源
    古代橋梁的發展時期
    古代橋梁的興盛
    第2章 名津話舊
    黃河上的渡口
    長江上的渡口
    其他河流上的渡口
    第3章 橋梁與技術
    梁橋
    拱橋
    索橋
    浮橋
    多功能的橋梁
    第4章 橋梁美學
    協調與對稱
    韻律
    均衡與統一
    比例與線條
    色彩與風格
    第5章 橋梁與園林
    頤和園中的橋
    蘇州園林中的橋
    杭州西湖中的橋
    揚州瘦西湖中的橋
    晉祠中的魚沼飛梁
    第6章 橋梁與詩文
    橋梁與寫景作品
    橋梁與抒情作品
    橋梁與懷古作品
    橋梁與對聯
    第7章 橋梁與戰爭
    東漢時期的江關浮橋
    三國時期的長坂橋與陰平橋
    南北朝時期的荊門山籐索橋
    唐時期吐蕃在洱海地區架設的鐵橋
    五代時期的德勝渡浮橋
    北宋滅南唐的長江浮橋
    金元之際的河中府浮橋
    明時期的紹興浪橋
    太平軍武漢戰役所架浮橋
    北伐時期的汀泗橋與賀勝橋
    “七七事變”中的盧溝橋
    紅軍長征中的瀘定橋
    第8章 橋與名人典故
    尾生抱柱
    豫讓與國士橋
    張良與遺履橋
    邯鄲學步與學步橋
    司馬相如題柱與升仙橋
    秦始皇與秦橋
    銅雀春深鎖二喬
    “劉阮入天臺”與迎仙橋
    周處與斬蛟橋
    諸葛亮、唐明皇、杜甫與萬裡橋
    楊再興與小商橋
    第9章 橋梁與神話
    八仙過海來造橋
    仙人靈獸結橋緣
    橋上的浪漫情事
    **0章 橋梁與民俗
    漢族中與橋有關的主要習俗
    少數民族中涉及橋的一些習俗



  • 橋梁的起源 在科技還不太發達的古代社會,人們建造一座橋梁,遠沒 有我們**這樣便捷,尤其是在混沌初開的原始社會,對於我 們的先民來說,哪怕是建築一座在我們現在人眼中*為簡單的 橋,也已經是相當不易了。為了了解橋梁是如何出現的,我們 還是把視線拉回到數千年前的先秦社會,看看當時的人們是如 何造橋的吧。
    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從*初的原始遊牧逐漸轉變 為定點聚居。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有能力建 造一些有一定規模的建築物,在這些建築群的周邊,橋梁也開 始出現,並且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築 物。
    橋與梁在我國古代是同義異名的兩個字。東漢時期的文字 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橋”有如下的一段解釋: “橋,水梁也。從木,喬聲,高而曲也。”在對“梁”的解釋中 又說:“用水跨木也,即今之橋也。”可見*早出現的橋梁應該 是木梁橋。而這種木梁橋*初很可能是因樹木倒下而自然形成 的,後來人們從中受到啟發,纔逐漸出現了有意識的伐木搭橋。
    在陝西西安半坡村大約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中,發現密集分布的圓形住房四五十座,而在這些建築物的周 圍,挖有深寬各約五六米的大圍溝。考古學家們推測,當年在 大圍溝中可能有水,主要起防御的功能。當時的人們為了出 行,應該在大圍溝上架有橋梁。而依據當時的技術水平,大概 是用幾根原木搭成的簡單橋梁。
    到了有文字出現的時代,有關橋梁的記載也開始增多,諸 如梁橋、浮橋、索橋等多種形式的橋梁逐漸出現了。
    梁橋是我國古代*早出現的橋梁。晉代王嘉所輯的《拾遺 記》記載:“舜命禹疏川奠嶽,濟巨海,黿鼉以為梁。”在《竹 書紀年》裡又有如下的記述:“(周)穆王七年,大起師,東至 於九江,架黿鼉以為梁。”這兩則記載中都提及了黿鼉。黿, 是一種大鱉,而鼉也稱鼉龍、豬婆龍,即揚子鱷。這兩種動物 都是大的爬行動物,出沒於江湖之中。它們露出水面的脊背, 恰好可以作為大禹與周穆王出行跋涉江海的橋梁。這兩則記載 中如此的描述顯然頗具神話色彩,然而在淺灘溪澗中露出水面 的石蹬、大石頭等,遠遠望去確實就像一個又一個的黿鼉脊背, 所以古時候的人們形像地將水中的這些石蹬、大石頭等稱為黿 鼉。如果從這樣的意義上去理解,上面《拾遺記》與《竹書 紀年》中記載的“架黿鼉以為梁”實際上講的是我們的先人 架設的堤梁式石橋。
    所謂堤梁式石橋,就是用大小礫石或者是較為整齊的條石 鋪放在水面較淺的河流上,形成一個個的堤梁,人們可以踩著 這些堤梁過河,也即人們說的“摸著石子過河”。這種橋可以 說是梁橋的雛形。現在在山區,還能見到這種堤梁橋。如在今 浙江泰順,在洪水期很短的仕陽溪上,就因地制宜地並排鋪設 了一高一低兩排堤梁橋,高的可方便肩上挑擔的行人通過, 低的可供一般行人過溪。
    在我國古代的**部詩歌總集《詩經·衛風·有狐》中就 有關於商代堤梁橋的描述:“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其中提 到的“淇梁”就是指在淇水上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堤梁。淇水發 源於今河南省林縣臨淇鎮,下流到淇縣,也就是商代紂王統治 時期的都城朝歌。
    史籍中記載的春秋時期有名的堤梁橋是架設在今河南濟原 溴水之上的溟梁,在《爾雅·釋地》中有“梁莫大於溟梁”的 描述。晉平公時曾在此大會諸侯。另外在今江蘇徐州附近建築 的“呂梁”,也應是一座堤梁橋。在《水經注·泗水注》中, 郦道元有這樣的記載:“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日呂梁也。昔 宋景公以弓工之,彎弧東射,矢集彭城之東,飲羽於石梁,即 斯梁也。” 除了這種以石*水的方式而築的堤梁橋之外,跨水而過的 梁橋在早期的書籍中也有記載。
    在《史記·殷本紀》中則記載了商代的一座大橋:“(周) 武王既革殷,受天明命之後……命南宮括散鹿臺之財,發鉅橋 之粟,以振貧弱萌隸。”經後代學者的考證,這座被稱為“鉅 橋”的梁橋應該是架在漳水之上的。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春秋末期刺客豫讓為其主子智伯 報仇,躲在汾橋之下,準備行刺趙襄子的一則故事。從中可以推 測,既然此橋之下能夠藏身,應是一座規模較大的梁橋纔是。
    到了戰國時期,梁橋的建造*多了。我們從《史記》所記 載的戰國時期蘇秦以尾生守信與女子期於橋下,大水來了而不 走,*終抱柱而亡的故事來遊說燕王的事情中,可以知道,至 少在這一時期,梁橋在我國黃河流域的建造已經較為普遍了, 因為能讓人抱柱的橋,應是梁橋。
    浮橋是我國古代橋梁中的又一種建造類型。有關浮橋的記 載在《詩經》中就已出現。《詩經·大雅·大明》中吟誦道: 周文王為娶妻,“親迎於渭,造舟為梁”。後代學者對這一詩 句作了進一步的解釋:“造作梁橋也。作船於水,比之而加板 於其上以通行者也。即今之浮橋也。”這首詩的創作年代在公 元前12世紀,這是中國古代有關浮橋的*早記錄。
    隨後,《左傳》魯昭公元年(前541)又記載道:“秦公 子鋮出奔晉……造舟於河。”當時秦公子鋮在秦國無法安身, 害怕被秦景公殺死,於是要出逃到鄰國晉國去。當時秦晉之間 隔著黃河,而秦公子鍼隨從資財甚多,“其車千乘”,如果依 靠擺渡過河自然要耗費很長時間,於是令人搭起一座臨時浮 橋,使車輛連貫過河。這座浮橋雖然是臨時搭建的,但從這則 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公元前6世紀,當時的人們已經具備 了在黃河這樣的大河中架設浮橋的技能。
    歷**出現的有明確記載的在黃河上架設的固定浮橋建於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這一年,秦國由於作戰的需要,在 **的山西省永濟縣風陵渡一帶“初作河橋”。因這一事件重 大,被司馬遷寫入了《史記·秦本紀》之中。
    索橋在我國古代*早何時出現,尚難定論。現在我們已知 的較為確定的索橋出現在戰國時代。其時秦國的蜀守李冰率領 工匠在今四川成都周邊的郫江與檢江上建造了七座橋,其中位 於檢江上的一座橋名叫笮橋,可能就是竹索橋。因為竹索,在 古代寫作“筰”,也通“笮”。
    P003-00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