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病從脾胃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養生保健 -> 保健/健身
【市場價】
201-291
【優惠價】
126-182
【介質】 book
【ISBN】97878066291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貴州科技
  • ISBN:9787806629185
  • 作者:柴倩雲//王驪斕
  • 頁數:217
  • 出版日期:2012-05-01
  • 印刷日期:2012-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28千字
  • 人一旦生病,就會傷及脾胃,致使胃氣虛弱,食量減少。因此,病中或病後調養,都須從扶胃氣為根本。善於調理脾胃,是少生病、不生病及病後很快痊愈的關鍵。
    柴倩雲、王驪斕編著的《病從脾胃生》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脾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以幫助讀者了解脾胃對人體的重要性,對脾胃病多一些關注,並學會一些日常的治療方法。
  • 柴倩雲、王驪斕編著的《病從脾胃生》這本書的內容以李東垣的《脾 胃論》為基礎,結合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藥學、 方劑學、中醫藥膳學等內容,向中醫愛好者和脾胃病患者呈現出一部較為 綜合的脾胃病方面的作品。為了使讀者對脾胃病的由來,日常生活中常見 脾胃病的中醫治療方法以及脾胃養生方面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編者將《病 從脾胃生》分為上、中、下篇,分別從了解、診治、預防三個方面闡述脾 胃病。 上篇,主要介紹了脾胃病的研究歷史、脾胃的重要性、脾胃關繫等內 容,可使讀者對脾胃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中篇,主要介紹了中醫診斷病情望聞問切四法,使讀者可以運用簡單 的方法快速掌握基本原理,初步判斷病情;隨後分為十一個部分具體介紹 常見脾胃病的病因病機、治療原則、治療方法、常用藥物、針灸配穴,以 及每部分附加的“你應該知道的事”,使讀者加深對脾胃病的了解,初步 學會診治脾胃病的基本方法。 下篇,以脾胃病的防治為主題,教讀者防治脾胃病的養生方式,並列 出了常用方劑、常用穴位、煎煮事項等內容,使讀者對脾胃方面的知識更 加完善。
  • 上篇 教你了解中醫裡的脾胃
    第一節 中醫裡的脾胃是指什麼/3
    脾/3
    胃/6
    第二節 誰研究過脾胃/8
    脾胃學說的萌芽期——《黃帝內經》/8
    脾胃學說的初步發展期——張仲景/9
    脾胃學說的全盛期——李杲/9
    脾胃學說的現代研究/10
    第三節 脾胃能否分家/12
    位置/12
    功能/12
    經絡/14
    第四節 為什麼說脾胃乃“後天之本”/15
    第五節 脾在五行/17
    正常調節/17
    異常調節/18
    中篇 腹部不適的常見癥及治法
    第一節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23
    五髒/23
    六腑/24
    第二節 運用簡單的中醫思維來診病/26
    望診/26
    聞診/33
    問診/35
    切診/42
    第三節 自己動手診療脾胃病/46
    食欲不振/46
    胃痛/51
    胃脹/70
    呃逆/74
    噎膈/78
    疳積/83
    嘔吐/87
    腹痛/103
    腹脹/111
    洩瀉/115
    便秘/127
    第四節 調理脾胃的*多收獲/145
    調理脾胃治失眠/145
    調理脾胃治療皮膚病/147
    調理脾胃治療糖尿病/150
    調理脾胃治婦科病/152
    下篇 防治脾胃病的小竅門
    第一節 李東垣的醫囑/157
    脾胃將理法/157
    攝養/158
    遠欲/159
    第二節 常用方劑及藥物詳解/161
    溫脾湯/161
    四逆散/162
    半夏瀉心湯/163
    香薷散/165
    清暑益氣湯/166
    理中湯/167
    小建中湯/168
    四君子湯/170
    參苓白術散/170
    補中益氣湯/172
    旋覆代赭湯/173
    平胃散/174
    藿香正氣散/175
    保和丸/177
    健脾丸/178
    第三節 煎藥、服藥的注意事項/180
    煎藥注意事項/180
    服藥注意事項/182
    第四節 經絡點穴詳解/185
    足太陰脾經/185
    足陽明胃經/192
    第五節 生命在於“運動”/205
    太極拳/206
    氣功/207
    強壯脾胃操/209
    慢跑/210
    第六節 調節 “情緒”保健康/211
    參考文獻/217
  • 第一節 中醫裡的脾胃是指什麼 ——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 脾位於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升清和統攝血 液。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互絡屬於脾胃,脾和胃相為表裡。脾和 胃同屬於消化繫統的主要髒器,機體的消化運動主要依賴於脾和胃的生理 功能。機體生命活動的持續和氣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 精微,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開竅於口,其華 在 唇,在五行屬土,在志為思,在液為涎,主肌肉與四肢。
    (一)主運化 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並將這些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的運化功能,可分為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1.運化水谷 即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飲食人胃後,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實際上是在胃和小腸內進行的。但是,必須依賴於脾的運化功能,纔能將 水谷化為精微。同樣,也有賴於脾的轉輸和散精功能,纔能把水谷精微 “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飲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全賴於脾的轉輸 和散精功能。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纔能健 全,纔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纔能使髒腑、經絡、 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 動。反之,若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減退,即稱作脾失健運,則機體的消 化吸收機能可因之而失常,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 和氣血生化不足等病變。所以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2.運化水液 也有人稱作“運化水濕”,是指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作用,是 脾主運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飲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多屬於液態狀物 質,所謂運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對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餘水分,能及時 地轉輸至肺和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因此, 脾運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體內發生不正常停滯,也就能防止 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生成。反之,脾的運化水液功能減退,必然導致 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甚則導致水腫,這就 是脾為生痰之源和脾虛水腫的發生機理。
    運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運化功能的兩個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離。
    脾的運化功能,不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對於整個人體的生命活 動,至關重要,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實際上是對 飲食營養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義。
    脾胃為“後天之本”,在防病和養生方面也有著重要意義。故在日常 生活中不僅要注意飲食營養,而且要善於保護脾胃;如在患病時,針對病 情進行忌口,用藥時也要顧及脾胃等,都是脾胃為“後天之本”在防病和 養生中的具體體現。
    (二)主升清 脾的運化功能,是以升清為主。所謂“升清”的升,是指脾氣的運動 特點,以上升為主,故又說“脾氣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 物 質。“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上輸於心、肺、頭目 , 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說“脾以升為健”。升和降是 髒腑氣機的一對矛盾運動。脾的升清,是和胃的降濁相對而言,也就是升 清和降濁相對而言,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髒腑之間的升降相因,協 調平衡是維持人體內髒相對恆定於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脾的升清 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纔能吸收和正常輸布,正如李東垣(李 杲)所強調的脾氣升發,則元氣充沛,人體始有生生之機;同時,也因於 脾氣的升發,纔能使機體內髒不致下垂。若脾氣不能升清,則水谷不能運 化,氣血生化無源,可出現神疲乏力、頭目眩暈、腹脹、洩瀉等癥;脾氣 (中氣)下陷,則可見久洩脫肛,甚或內髒下垂等病癥。
    (三)主統血 脾主統血,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統攝血液在脈之中流 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脾統血的主要機理,實際上是氣的固攝作用。
    脾之所以能統血,與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密切相關。脾的運化功能健旺,則 氣血充盈,氣的固攝作用也較健全,而血液也不會逸出脈外而致出血;反 之,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則氣血生化無源,氣血虛虧,氣血的固攝功能減 退,而導致出血。但是,由於脾主升清,脾氣主升,所以在習慣上,多以 便血、尿血、崩漏等稱作脾不統血。
    (四)脾的在志、在液、在體和在竅 1.在志為思 脾在志為思,思,即思考、思慮,是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一種狀 態。思,雖為脾之志,但亦與心主神明有關,故有“思出於心,而脾應 之”之說。正常的思考問題,對機體的生理活動並無不良的影響,但在思 慮過度、所思不遂等情況下,就能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其中*主要 的是影響氣的正常運動,導致氣滯和氣結,從影響髒腑生理功能來說,* 明顯的是脾的運化功能,由於氣結於中,影響了脾的升清,所以思慮過 度,常能導致不思飲食,脕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癥。
    2.在液為涎 涎為口津,唾液中較清稀的稱作涎。它具有保護口腔黏膜,潤澤口腔 的作用,在進食時分泌較多,有助於食物的吞咽和消化。涎出於脾而溢於 胃。在正常情況下,涎液上行於口,但不溢於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 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而發生口涎自出等現像,故說脾在液為涎。
    P3-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