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存在比擁有更幸福
該商品所屬分類:兩性關繫 -> 婚姻
【市場價】
216-313
【優惠價】
135-196
【介質】 book
【ISBN】97875104353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新世界
  • ISBN:9787510435362
  • 作者:胡楊
  • 頁數:255
  • 出版日期:2013-02-01
  • 印刷日期:2013-0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76千字
  • 《存在比擁有*幸福》堪稱胡楊繫列靈修文本的“升級版”,話題“家常”,著墨隨意,卻深入淺出,言近旨遠。胡楊輕步跨越數千年時空,獨自走進一條詩意小徑,精靈般無限接近老子,與之“談情說愛”,悠悠心會,卻不為幽思懷舊,亦無關乎風花雪月,而隻是一同探討現實紅塵中的諸多誤區和智慧。人生即“易經”,不過“加減”而已,其間加什麼,減什麼,卻大有學問。
  • 《存在比擁有更幸福》是作者胡楊耗時3年著作而成,從婚姻、親子等 多個角度詮釋老子《道德經》中的智慧對現代人的啟示。書中案例生動, 既有名人名言,又有心理學分析,更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 《存在比擁有更幸福》不說教、不賣弄、不復雜、不居高臨下,隻以 自己的誠摯與能量觸及我們的憂患。通過對老子另類卻準確、深邃的解讀 ,給我們提供了結識老子最簡單、最感性、最快樂的方式,甚至能撩開歷 史賦予他的神秘面紗,與他平起平坐,交談,彼此懂得。
  • **部分 與老子談人生——人生是一本“易經”
    “道”是護身符
    奇異夢境:“道”是護身符
    回家的感覺,真好
    道可道,**道
    小兔子為什麼哭泣
    不確定,很美
    真不幸,你看到的是刪節版
    真相超市:三種品牌任你選
    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當凱蒂遇上老子
    人生十字架,那是傳說
    質疑:終結痛苦的鑰匙
    當凱蒂遇上老子
    “有為”doing“無為”being
    不欲以靜天下自定
    老子:*美不過“水樣”人生
    凱蒂:時刻活在自己的菩提樹下
    人生是一本“易經”
    向外走,向內行
    道德:你內心的導航儀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人生不過“加減”二字
    青年關涉高度中年關涉深度
    死亡: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大道至簡:人生是一本“易經”

    第二部分 與老子談情說愛——婚姻裡的中庸之道
    婚姻幸福是自性圓滿
    婚姻不是“一站式幸福”
    不要“嫁人”,試著“結婚”
    欲取固予愛的秘密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真愛之旅:“脫荷”的過程
    兩性差異與愛情動力
    兩性差異:上帝的美意
    婚姻就是照鏡子
    靈魂伴侶:善意的謊言
    不要**,設法全然
    老子的叮嚀:注意那“看不見的戰線”
    家庭裡的陰陽際會
    婚姻“得一”富比天下
    兩性的“戰爭與和平”
    萬物負陰而抱陽
    家庭裡的陰陽際會
    家庭和諧之“一動分陰陽”
    有一種成功叫家庭和睦
    婚姻裡的中庸之道
    婚後,你是天使還是戰士
    大多數婚姻是“二手貨”
    清除“婚姻木馬病毒”
    愛情、婚姻與道德
    中庸:“活”的行為藝術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做婚姻裡的中間派

    第三部分 跟著老子做父母——道法自然育人
    孩子是種子還是海綿
    兒行千裡母“放心”
    他們遠比我們想像的能干
    孩子是種子還是海綿
    早教、早熟以及早衰
    會玩的孩子“有未來”
    誰敗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教育大躍進PK道法自然
    我們是家長還是孩奴
    如此重視教育為哪般
    家長還是孩奴
    “為了孩子”與“無法成人”
    知美即惡:教育,病了!
    教育“孽債”誰來埋單
    *優家長:忘記自己是家長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知識與智慧
    家庭教育“聲聲慢”
    快養聰慢養慧
    改變孩子VS修正自己
    四等家長排排座
    父母該向孩子學什麼
    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的
    父母該向孩子學習什麼
    活著的標準是自己
    做銀行經理還是給河馬刷牙
    快樂教育VS成功教育
    關於《灰姑娘》的“萬維課”
    相約老子:踏上鑽石途徑

    第四部分 跟著老子做女人——做“海量內存”女人
    女人,你的名字叫“靜定慧”
    **你“忐忑”了嗎
    “在一起”的品質
    平靜:心靈成長的目標
    “垂簾聽政”:無事此靜坐
    見素抱樸:讓美好占領
    幸福:內在的生態平衡
    請在“錢”上悟道
    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
    靜定慧:老子有“三寶”
    以自我滋養的方式活著
    每個女人都是“塔莎奶奶”
    培根:“你”擁有*大的優先權
    事業:另一種親密關繫需要承諾
    人生的秩序與節奏
    做“海量內存”女人
    知雄守雌:世上無“小人”
    柔弱處上:矯枉過正“女強人”
    “太沒個性”VS“不想受苦”
    善攝生者:“嵌入式”人生
    天涯不過你我胸懷
    開悟:治愈你的失憶癥
  • 看過一篇小文,題目是《真不幸,你看到的是刪節版》。
    文章說的是,作者和初戀女友一起看電影,期間女友去了趟廁所,回 來後很是驚愕:怎麼那個老實厚道的男主人公會遭人毆打報復呢? 他告訴女友,那是因為她錯過了一些情節——這個男人奪人妻並致使 其懷孕…… 由此他感慨道: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產生這樣的誤判,這通常是因為我 們沒有看到事物的全貌。不僅如此,我們經常是在人物、事件剛剛“出場 ”的時候,就“判刑”了。很多時候,我們通常隻看了一些“片花”就匆 匆忙忙對電影下結論。
    這讓我想起某天一個女孩問我:喜歡曾軼可的男生是怎樣的男生? 原來女孩被一個男生追求,而這個男生喜歡擁有綿羊嗓音的“快樂女 生”曾軼可。女孩不喜歡曾軼可,認為曾軼可幼稚、不成熟。
    在女孩那裡,曾軼可被掛上幼稚、不成熟的標簽,而男生喜歡曾軼可 ,由此推斷他幼稚、不成熟。所以女孩拒*了男孩的追求。
    這樣的邏輯推理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那麼,男孩真的幼稚、不成 熟嗎?還是女孩的固執己見讓她失去了進一步了解他人、發展愛情的機會 ? 任何事物一旦被我們掛上標簽,就會產生聯想,然後就會有一連串的 情緒反應和認同。我們眼裡看到的事物、遇上的人之所以充滿了老舊的感 覺,那都是因為我們是帶著各種各樣的“有色眼鏡”在看事物、接觸他人 ,這樣一來就無法看到事物的真相,了解一個真人。因為真相、真人被我 們頭腦裡的概念、邏輯和判斷“屏蔽”了。
    的確,我們看到的不但是“刪節版的電影”,*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 是“推理版的電影”,甚至“想像版的電影”。
    “多數人不具備看完整版的能力,我們無法看到過去,無法看到未來 ,即使現在,我們也無法看到全部,因為我們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所以老子教導我們要“復歸於嬰兒”。在老子眼裡,嬰兒是*接近“ 道”的。
    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拿嬰兒喻道,而“復歸於嬰兒”是老子一 個很重要的思想。“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道德經·**0章》)”意思是:我們能不能身心協調,永遠與大道不分離? 我們能不能像嬰兒那樣專心致志、活在當下? 為什麼老子要我們“復歸於嬰兒”?因為嬰兒沒有那麼多的概念、判 斷、推理,也沒有分別心。
    記得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鵝》中說過:“有些真理隻 有孩子能看到,成年人和非哲學家被現實生活的瑣碎所囿,不得不操心‘ 嚴肅的事情’,於是為了一些看上去*重要的問題拋棄了洞察力。” 的確,我們一直追求、推崇知識與經驗,卻忽略了它們的局限性。所 以,有時一個人接受的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越是難以看到事物的真相 。因為他有太多的分別心、是非判斷,以至於太自以為是了。
    “復歸嬰兒”就是提醒我們:要放空自己,去除那些自以為是的成見 ,這樣就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可以說,老子以及他的《道德經》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看“完整版 的電影”,從而與事物的真相擁抱。
    當然,我們很難做到像老子那樣,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認識到:大多數 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刪節版的電影”,從而警惕沉迷於“想像版的電影 ”。
    “刪節版的電影”,通常在我們還沒有對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就匆忙下 結論的時候上演;“想像版的電影”,通常在我們活在未來而不是活在當 下的時候上演。
    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深感焦慮、恐懼的時刻,是不是“活在”未來或者 是過去了?P14-1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