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三國演義/線裝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其它
【市場價】
184-265
【優惠價】
115-166
【介質】 book
【ISBN】97872221566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雲南人民
  • ISBN:9787222156692
  • 作者:(明)羅貫中|編者:線裝經典編委會
  • 頁數:383
  • 出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823千字
  • 《三國演義》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是***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雲的英雄人物。
  • 羅貫中的章回小說《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 描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史。故事起自漢末黃巾 起義,止於西晉統一,其間共約一百年。小說開篇寫 漢末昏君無道,民不聊生,導致了黃巾起義的爆發。 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路軍閥擁兵自立,互相 混戰。先是十七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被殺後,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敗袁紹、北征烏桓,平 定了北方,然後進兵江南。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在 赤壁擊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此後,三國 之間戰爭不斷,各有勝負,最後歸於西晉。
  • **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冑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裡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於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葮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後為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撥襄陽郡
    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姪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裡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八十九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籐甲七擒孟獲
    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
    **百一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
    **百二回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百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百十三回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鬥陣破鄧艾
    **百十四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百十五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
    **百十六回 鐘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 卻說姜維、鐘會、鄧艾已死,張翼等亦死於亂軍 之中。太子劉璿、漢壽亭侯關彝,皆被魏兵所殺。軍 民大亂,互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旬日後,賈充先 至,出榜安民,方始寧靖(安定)。留衛璀守成都, 乃遷後主赴洛陽,止有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 大夫譙周、秘書郎郤正等數人跟隨。廖化、董厥皆托 病不起——後皆憂死。
    時魏景元五年——改為成熙元年,春三月,吳將 丁奉見蜀已亡,遂收兵還吳。中書丞華□(hé)奏吳 主孫休曰:“吳、蜀乃唇齒也,‘唇亡則齒寒’;臣 料司馬昭伐吳在即,乞陛下深加防御。”休從其言, 遂命陸遜子陸抗為鎮東大將軍,領荊州牧,守江口; 左將軍孫異守南徐諸處隘口;又沿江一帶,屯兵數百 營,老將丁奉總督之,以防魏兵。
    建寧太守霍弋聞成都不守,素服望西大哭三日。
    諸將皆曰:“既漢主失位,何不速降?”弋泣謂曰: “道路隔*,未知吾主安危若何。若魏主以禮待之, 則舉城而降,未為晚也;萬一危辱吾主,則主辱臣死 ,何可降乎?”眾然其言,乃使人到洛陽,探聽後主 消息去了。
    且說後主至洛陽時,司馬昭已自回朝。昭責後主 曰:“公荒淫無道,廢賢失政,理宜誅戮。”後主面 如土色,不知所為。文武皆奏曰:“蜀主既失國紀, 幸早歸降,宜赦之。”昭乃封禪為安樂公,賜住宅, 月給用度,賜絹萬匹,僮婢百人。子劉瑤及群臣樊建 、譙周、郤正等,皆封侯爵。後主謝恩出內。昭因黃 皓蠹國害民(危害**和人民。蠹,du),令武士押 出市曹,凌遲處死。時霍弋探聽得後主受封,遂率部 下軍士來降。次日,後主親詣司馬昭府下拜謝。昭設 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感傷,獨後主有喜 色。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 自若。酒至半酣,昭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於 此!雖使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 ?”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 ,不思蜀也。”須臾,後主起身*衣,郤正跟至廂下 曰:“陛下如何答應不思蜀也?倘彼再問,可泣而答 曰:‘先人墳墓,遠在蜀地,乃心西悲,無日不思。
    ’晉公必放陛下歸蜀矣。”後主牢記入席。酒將微醉 ,昭又問曰:“頗思蜀否?”後主如郤正之言以對, 欲哭無淚,遂閉其目。昭曰:“何乃似郤正語耶?” 後主開目驚視曰:“誠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
    昭因此深喜後主誠實,並不疑慮。後人有詩嘆曰: 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快樂 異鄉忘故國,方知後主是庸纔。
    卻說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遂尊之為王,表奏 魏主曹奂。時奂名為天子,實不能主張,政皆由司馬 氏,不敢不從,遂封晉公司馬昭為晉王,謚父司馬懿 為宣王,兄司馬師為景王。昭妻乃王肅之女,生二子 :長日司馬炎,人物魁偉,立發垂地,兩手過膝,聰 明英武,膽量過人;次日司馬攸,情性溫和,恭儉孝 悌,昭甚愛之,因司馬師無子,嗣攸以繼其後。昭常 曰:“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也。”於是司馬昭受封 晉王,欲立攸為世子。山濤諫曰:“廢長立幼,違禮 不祥。”賈充、何曾、裴秀亦諫曰:“長子聰明神武 ,有超世之纔;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也 。”昭猶豫未決。太尉王祥、司空荀顓諫曰:“前代 立少,多致亂國。願殿下思之。”昭遂立長子司馬炎 為世子。
    大臣奏稱:“當年襄武縣,天降一人,身長二丈 餘,腳跡長三尺二寸,白發蒼髯,著黃單衣,裹黃巾 ,拄藜頭杖,自稱曰:‘吾乃民王也。今來報汝:天 下換主,立見太平。’如此在市遊行三日,忽然不見 。——此乃殿下之瑞也。殿下可戴十二旒(liu)冠 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備六馬,進 王妃為王後,立世子為太子。”昭心中暗喜;回到宮 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 、司徒何曾、司馬苟顓及諸大臣人宮問安,昭不能言 ,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何曾曰 :“天下大事,皆在晉王:可立太子為晉王,然後祭 葬。”是日,司馬炎即晉王位,封何曾為晉丞相,司 馬望為司徒,石苞為驃騎將軍,陳騫為車騎將軍,謚 父為文王。
    安葬已畢,炎召賈充、裴秀入宮問曰:“曹操曾 雲:‘若天命在吾,吾其為周文王乎!’果有此事否 ?”充曰:“操世受漢祿,恐人議論篡逆之名,故出 此言。——乃明教曹丕為天子也。”炎曰:“孤父王 比曹操何如?”充曰:“操雖功蓋華夏,下民畏其威 而不懷其德。子丕繼業,差役甚重,東西驅馳,未有 寧歲。後我宣王、景王,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 歸心久矣。文王並吞西蜀,功蓋寰宇,又豈操之可比 乎?”炎曰:“曹丕尚紹漢統,孤豈不可紹魏統耶? ”賈充、裴秀二人再拜而奏曰:“殿下正當法曹丕紹 漢故事,復築受禪壇,布告天下,以即大位。” 炎大喜,次日帶劍入內。此時,魏主曹奂連日不 曾設朝,心神恍惚,舉止失措。炎直人後宮,奂慌下 御榻而迎。炎坐畢,問曰:“魏之天下,誰之力也? ”奂曰:“皆晉王父祖之賜耳。”炎笑曰:“吾觀陛 下,文不能論道,武不能經邦。何不讓有纔德者主之 ?”奂大驚,口噤(Jin,哆嗦)不能言。傍有黃門 侍郎張節大喝曰:“晉王之言差矣!昔日魏武祖皇帝 ,東蕩西除,南征北討,非容易得此天下;**子有 德無罪,何故讓與人耶?”炎大怒曰:“此社稷乃大 漢之社稷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 漢室。吾祖父三世輔魏,得天下者,非曹氏之能,實 司馬氏之力也:四海咸知。吾**豈不堪紹魏之天下 乎?”節又曰:“欲行此事,是篡國之賊也!”炎大 怒曰:“吾與漢家報仇,有何不可!”叱武士將張節 亂瓜(一種充作儀仗的**)打死於殿下。奂泣淚跪 告。炎起身下殿而去。奂謂賈充、裴秀曰:“事已急 矣,如之奈何?”充曰:“天數盡矣,陛下不可逆天 ,當照漢獻帝故事,重修受禪壇,具大禮,禪位與晉 王:上合天心,下順民情,陛下可保無虞矣。” 奂從之,遂令賈充築受禪壇。以十二月甲子日, 奂親捧傳國璽,立於壇上,大會文武。後人有詩嘆曰 : 魏吞漢室晉吞曹,天運循環不可逃。張節可憐忠 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請晉王司馬炎登壇,授與大禮。奂下壇,具公服 立於班首。炎端坐於壇上。賈充、裴秀列於左右,執 劍,令曹奂再拜伏地聽命。充曰:“自漢建安二十五 年,魏受漢禪,已經四十五年矣;**祿永終,天命 在晉。司馬氏功德彌隆,極天際地,可即皇帝正位, 以紹(繼承)魏統。——封汝為陳留王,出就金墉城 居止;當時起程,非宣詔不許入京。”奂泣謝而去。
    太傅司馬孚哭拜於奂前曰:“臣身為魏臣,終不背魏 也。”炎見孚如此,封孚為安平王。孚不受而退。是 日,文武百官,再拜於壇下,山呼(叩頭高呼)萬歲 。炎紹魏統,國號大晉。改元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 。魏遂亡。後人有詩嘆曰: 晉國規模如魏王,陳留蹤跡似山陽。重行受禪臺 前事,回首當年止自傷。
    晉帝司馬炎,追謚司馬懿為宣帝,伯父司馬師為 景帝,父司馬昭為文帝,立七廟以光祖宗。那七廟? 漢征西將軍司馬鈞,鈞生豫章太守司馬量,量生潁川 太守司馬雋,雋生京兆尹司馬防,防生宣帝司馬懿, 懿生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是為七廟也。大事已 定,每日設朝計議伐吳之策。正是:漢家城郭已非舊 ,吳國江山將復*。未知怎生伐吳,且看下文分解。
    P378-37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