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甘肅紅色故事作品選/紅色記憶文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軍事小說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介質】 book
【ISBN】97875527015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甘肅人美
  • ISBN:9787552701579
  • 作者:馬少青
  • 頁數:266
  • 出版日期:2013-09-01
  • 印刷日期:2013-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30千字
  • 馬少青主編的《甘肅紅色故事作品選》為文學作品集。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策劃,省文聯、省作協組織作家深入革命老區、紅色根據地、紅軍長征甘肅段等地,采風創作的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合集。這些作品以文學的形式表現了我省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再現了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往事,展現了甘肅現代化建設成就和偉大業績,對總結梳理我省的紅色記憶,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傳統,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馬少青主編的《甘肅紅色故事作品選》以作家特 有的敏銳,通過獨特的視角,站在時代高度,用文學 的形式向今天的人們呈現昔日的輝煌歷程,秉承革命 傳統,弘揚時代精神,凝聚正能量。 《甘肅紅色故事作品選》是認真實施“紅色題材 創作年”活動的重要收獲,在歷時一年多的時間裡, 共收到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300餘萬字。這些作品筆 觸生動、選材典型、臨摹深刻、意境高遠,既有對史 海沉鉤的詳細考證,也有對歷史人物的生動描寫。從 領袖到群眾。從將軍到士兵;從慷慨激昂的詩歌到文 筆生動的小說,從短小精悍的散文再到視角新穎的人 物紀實,創作者們懷著深厚的情感,激情寫書,全力 創作,用鮮活的文字描繪了一幅生動感人、光照千秋 的革命圖譜。
  • **輯 散文篇
    那些往事中不曾沉澱的紅色光陰
    我終於轉入了文藝創作這一行/武玉笑001
    昔日廳局長宿舍/謝富饒011
    雪山中的文藝兵/高平014
    南梁這個地方/馬步升019
    六盤山上高峰/武國榮023
    回憶皮定均司令員/吳水發026
    習仲勛在兩當二三事/李躍宏(搜集整理)030
    走南梁/王君034
    軍民魚水情/鐘翔(東鄉族)043
    八月裡的英雄/李榮珍(回族)057
    毛澤東長征在隴南/羅衛東064
    紅色臨澤/嶽西平076
    紅西路軍故事二則/孫瑾082
    留得燎原星火在,王振武088
    鐫刻在墓碑上的故事/王國華098
    屯莊記憶/舒眉102
    望夫臺/馬祖偉(保安族) 108
    山城堡戰役遺址抒懷/蘇越 112
    紅軍當年住我家/羅天鷙 118
    一件皮背心,張海厚121
    *後的軍禮,馬俊生123
    苗春林為十八兵團突破秦嶺防線做向導/王安瑞 126
    身經百戰李明德/李明德(口述)左裡仁(整理)129
    紅色殿堂,常琦彪133
    家族紅色往事/曾家文138
    奶奶的墓地/何建軍 143
    深切懷念老紅軍朱福海/頑石 145
    慶陽革命女俠李葉/李致博 149
    哈達鋪的記憶/闫俊錄157
    重溫解放路/張玉龍163
    一九三六年的饅頭/何鄭 168
    紅軍會同四區蘇維埃政府為開明地主發保護證/楊世明 170
    紅軍爺爺的故事永不老,邢劍麗 173
    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周振國 179
    一個回族老鞋匠的擁軍緣由/徐光文 187
    紅色故事四題/馮淑雁193
    第二輯 詩與歌
    大地之血點燃的**與火焰
    以歷史的名義,我崇敬/汪玉良(東鄉族)206
    扁都口/何來208
    詩二首/楊文林210
    兩萬五千裡的麥浪/牛慶國 212
    祖國在上/葉舟214
    讀會師樓/蘇震亞217
    祁連山的記憶/賀繼新(裕固族)220
    甘南,新的詩篇/扎西纔讓(藏族)223
    1935年的糧食/完瑪央金(藏族)225
    婦女先鋒團/俞小平227
    紅軍/汪渺229
    小平啊,我的糧食豐收了/南山牛231
    南梁高粱:大地之血點燃的**與焰火/北浪234
    南梁,我看到了中國的高度/申萬倉237
    山城梁戰馬依舊嘶鳴/何鴻政239
    他們/萬有文240
    一盞馬燈/夏雨飛242
    馳騁在南梁大地上的一匹駿馬——馬錫五/郭文沫246
    紅色的種子/蘇黎明 247
    茨日那舊居/杜鵑249
    清明祭/武強華251
    永昌西路軍陵園抒懷/謝國民254
    哈達鋪,一曲紅色的歌謠/趙新平256
    村民開會的地方/趙亞鋒259
    在黨旗下成長(兒童朗誦詩)/雪山魂(藏族)261
    迭山詩篇二章/花盛(藏族)264
    俄界曙光/阿垅266
  • 鐫刻在墓碑上的故事 王國華 在民樂縣順化鄉曹營村的王氏墓地上,葬著一位 普通的老人,老人 的墓碑上刻著這樣幾行字:“故公生於一八八三年, 卒於一九五四年十月 初四日,故公樂善好義勇於助人,於一九三七年四月 營救紅軍將士賀主 成林春芳等七人掩藏於臭泉溝窯洞內養傷十五天,慷 慨解囊相助指路東 返略紀其事高風亮節以昭子孫。”這位老人就是冒死 救助過紅軍的王之 臣。
    今年5月10日,我專程前往曹營進行了訪問。王 之臣老人雖已故去 半個多世紀,但他的女兒——年逾九旬的王金蓮,給 我們講述了她與父 親一起救助紅軍的故事。
    1937年,紅西路軍失敗後,馬家軍瘋狂搜捕紅軍 ,殘害救助紅軍的百 姓,許多百姓都愛莫能助。而王之臣之所以傾其所有 冒死為饑餓疲憊的 紅軍解危濟困,是因為受馬家軍迫害太深。王之臣生 於1883年,由於從 父親王耀新開始就置房置地,到民國時期已是當地有 名的富戶,土地幾 百畝,房子七八院,磨坊、碾坊、油坊、醋坊俱有, 還開了個當鋪。人富了, 就會被人眼紅嫉妒。當地人不嫉妒,是因為王之臣和 父親王耀新都是大 善人,窮人借糧能還則還,實在還不起的從不逼債, 父子倆在當地威信很 高。可是,他的萬貫家財卻常常被馬家軍“惦記”著 。王金蓮清楚地記得: “民國十七年,馬家軍來要錢,正好我爹外出,他們 把我爺爺王耀新和我 大爹王盡臣綁住,全身纏上布潑上油點火燒。爺爺因 置地置房花完了錢, 馬家隊沒要上錢,就把我大爹活活燒死,臨走時還把 爺爺頭上砍了一刀, 罵著‘老賊,舍命不舍財!’我們進屋看爺爺頭上的 血還在冒。” 馬家軍來搶來燒不是頭一回,但燒死哥哥王盡臣 ,砍傷父親王耀新, 這仇恨王之臣刻骨銘心已經十年。
    1937年4月的**夜裡,紅軍林春芳等人來到民 樂縣靠山根的王家 大莊。王家大莊正是王之臣離村子很遠的一個莊子, 當年已經16歲的王 金蓮記住了那夜發生的一切:“那天夜裡,下著大雪 ,狗叫得很厲害,我們 以為馬家軍又來了,我父親上到房上看外面有人,問 什麼人?他們說是紅 軍,開門進來,一共7個人,還有一個女的。他們衣服 很單,手腳都凍傷 了,但是很謙恭。我父親架火讓他們烤,我和母親趕 緊燒水給他們做飯。” 來人正是林春芳等人。
    林春芳,1913年出生於河南新縣卡房鄉居畈村一 個農民家庭,少年 時就接受了進步思想,和群眾一起參加打土豪分田地 的鬥爭。1931年1 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 進入川陝革命根 據地,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2月轉 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6年11月任紅西路軍三十軍醫生,並隨西路軍西進 作戰。
    紅西路軍石窩分兵後,林春芳被編到左支隊,隨 ***西行。後為了 縮小目標,組織上決定分散行動,臨時組織了一支30 多人的小分隊,由 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負責軍事,林春芳負責衛生醫療 工作,要他們向東 尋找河東紅軍。他們在祁連山裡迂回一個月後,大家 商量再次分散行動, 在東進途中林春芳一行7人來到王之臣家乞食投宿。
    林春芳一行當晚住在王之臣家中,想在這裡恢復 一下體力後繼續東 行。王金蓮記得:“爹還給紅軍專門殺了一頭豬。那 天爹和紅軍在莊子裡 喧了一夜,天快亮了纔送到山上的窯洞裡。爹說了馬 家軍燒死我大爹的 事,紅軍和爹手拍上說,輸贏都打下了,說遲早要回 來給爹報仇哩!”為了 防止被敵人發現以招致不測,次日天還沒亮,王之臣 裝上炒面和青稞面 干糧,將林春芳他們送到離村子三裡地的臭泉溝的窯 洞裡。
    臭泉溝是山下一條很清澈的水溝,溝旁有王之臣 的一個莊子。王之 臣地多牛羊也多,為了放牧和耕種山地的方便,他在 那裡依山打了莊子, 山下挖了幾孔窯洞,窯洞圍在莊子裡,莊子裡圈牛羊 ,窯洞裡住人。
    林春芳他們在窯洞裡住著,每天晚上,王之臣差 人給他們送水送飯 送干糧。當年給紅軍雪中送飯的情景王金蓮至今仍歷 歷在目:“雪下了兩 天,有一尺多厚,天又很冷,馬家軍也沒來。老百姓 害怕馬家軍,晚上沒人 敢出來。我們用老罐抬上飯去送,雪太厚路又不好走 ,深一腳淺一腳地很 費勁。每天隻要我們一去,紅軍有的在窯洞裡頭,有 的就蹲到窯洞門口等 著哩!”為了使紅軍盡快恢復體力,王之臣的妻子將 青稞面干糧改做成麥 面干糧,還殺雞燉湯給紅軍補充營養,人雖各姓,但 情逾骨肉。
    就這樣,林春芳等人在王之臣冒著殺頭危險的掩 護下,在窯洞裡住 了十幾天。在這期間,馬家隊兩次到村裡搜查紅軍, 保長、甲長、民團也紛 紛出動進村騷擾。為了不連累王之臣,林春芳他們決 定轉移。臨走時,王 之臣給他們帶足了干糧和炒面,並囑咐了他們行走的 路線和馬家軍駐地 的崗哨情況。
    王之臣出於對馬家軍的痛恨和對紅軍的愛戴,給 予7人力所能及的 掩護和接濟,使他們*處逢生,林春芳等人感激涕零 ,留下字書以志不忘。
    離開王之臣家,林春芳他們向東行進。**,敵 人沿著他們在雪地裡 留下的腳印追趕來,他們被抓捕,押到涼州第二監獄 ,後經黨中央營救, 1937年12月回到延安。
    1949年9月,已經擔任西北軍區衛生部第四後方 醫院副院長的林春 芳隨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軍**兵團解放民樂。
    進駐民樂後,林春 芳即向房東趙文明打問王之臣,想和王之臣見面敘舊 談心,以表肺腑之 言。但因軍務在身無法離開,就寫了個條子托趙文明 從速交給王之臣。王 之臣接到林春芳的條子,連夜趕到民樂縣城找林春芳 。可是,軍情有變, 林春芳已於凌晨4點就向張掖出發了。王之臣得知部隊 當天要在民樂五 壩宿營,就騎著毛驢趕到五壩與林春芳見面。12年後 再重逢,不是親人勝 似親人,林春芳向部隊首長報告了實情,並讓司務長 準備飯菜招待了王 之臣。那天夜裡,林春芳和王之臣睡在老鄉家的熱炕 上暢談了一夜。次 日,部隊奉命向張掖挺進,為酬謝王之臣的救命之恩 ,林春芳把自己的坐 騎青騸馬送給了王之臣。
    那年中秋節,部隊駐扎在張掖,王之臣讓大兒子 王得志帶著家鄉的 月餅和土特產專程到張掖看望林春芳。他們一同賞月 、談天。王得志離開 時,林春芳送給他一套衣服和鞋襪,還給王之臣帶了 兩條香煙。
    不久,林春芳離開張掖去了蘭州,部隊進行整訓 ,準備開赴朝鮮戰 場。1949年10月28日,林春芳給趙文明來信,信中要 他轉告王之臣,說: “我現住蘭州市航空司令部,他兒子要到我處工作, 來時可找我好了。* 好11月來。”王之臣沒有回音,林春芳也隨部隊赴朝 參戰,從此再無聯 繫。1954年,王之臣去世,享年71歲。
    朝鮮戰爭結束後,林春芳先後擔任東北軍區後勤 部衛生部第二十六 陸軍醫院副院長,東北軍區**陸軍醫院院長,瀋陽 軍區總醫院**副 院長,瀋陽軍區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等職,1993年12 月在瀋陽逝世,享 年81歲。
    七十多年過去了,那段往事雖然已經沉澱在歲月 裡,但在王之臣老 人的墓碑上卻鐫刻成了永恆。
    P98-10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