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印度的吶喊(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世界經濟
【市場價】
347-504
【優惠價】
217-315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380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38027
  • 作者:(美)阿南德·格裡哈拉達斯|譯者:李亦敏
  • 頁數:245
  • 出版日期:2013-06-01
  • 印刷日期:2013-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印度的吶喊(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作者(阿南德·格裡哈拉達斯)和奈保爾相似,是移民海外的印度後裔,作者受到印度文化和美國西方價值觀的雙重影響。他是印度經濟、社會變革的親歷者。他以一個局內人的外界觀察家身份,對審視印度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前景做出了客觀的全新思考。每一個他筆下的印度故事的觀察和評論都**透徹、精闢。作為新興市場之一,印度的高速發展令世人矚目。本書從從夢想、抱負、自豪、自由等六個層面講述印度社會發展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思想境界的變遷,講述了印度這片古老的土地**渴望**、民主、熱烈的思想注入,打破它的階層束縛,迅速融入**化的浪潮。作者采訪了諸多當事人,以獨特而深刻的筆觸,向您呈現了一個所有東西方媒介眼中不曾看到過的印度。
  • 《印度的吶喊(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簡介 :作為新興市場之一,印度的高速發展令世人矚目。 印度這片古老的土地極度渴望激情、民主的思想注入 ,打破它的階層束縛,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 作為第一代移民美國的印度後裔,作者(阿南德 ·格裡哈拉達斯)受到印度文化和美國西方價值觀的 雙重影響。他是印度經濟、社會變革的親歷者,采訪 了諸多當事人,以一個局內人的外界觀察家身份,對 印度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前景做出了客觀的全新思考。 一起來翻閱《印度的吶喊(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 》吧!
  • 第一章 夢想
    第二章 抱負
    第三章 自豪
    第四章 憤怒
    第五章 愛情
    第六章 自由
    尾聲 午夜
    致謝
  • 當我乘坐的飛機開始向下俯衝,朝著孟買的方向 降落時,一個上了年紀的印度人俯身過來讓我幫忙看 一下他的入境卡。我們開始聊起來,他問我為什麼到 印度來旅行。我告訴他我其實是來印度常住。他的眼 睛一下子睜得老大,視線迅速掃過我放在小餐桌上的 美國護照,然後又回到我身上。
    “我們都想去那裡。”過了一會兒,他說,打手 勢指著飛機的尾部,那個方向代表著天堂般的西方世 界。“你,”他接著說,似乎想提醒我買錯了票,“ 你真的要來這邊?” 談話就這麼開始了。
    我那時21歲,剛剛大學畢業。我的父母在20世紀 70年代離開了印度,那時候西方**似乎遍地都是機 會,而印度似乎滿目瘡痍。現在,在我父親以學生身 份**次到達美國25年後,我卻飛往東方,在他們離 開的那片土地上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對於印度,我了解的**件事情是我父母選擇離 開那裡。他們在美國的生活始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 的郊區,一個叫作謝克海茨(ShakerHei曲ts)的地 方。那是一大片居民區,建著都鐸風格的磚房,院子 很大,鴨子在池塘裡暢遊,小路蜿蜒曲折,人行道寬 敞,將幾百萬美國人吸引了過來。
    在謝克海茨,我父母幼時的生活習慣迅速遭到新 生活方式的挑戰。克利夫蘭郊區不允許人們固守自己 祖國的舊傳統或者在多元文化的庇護下蒙混過關,所 以他們認真學習和吸收,並*終同化,我和妹妹小時 候接受的就全是美式教育。堆雪人用胡蘿卜當鼻子; 在星期天洗我們的豐田車,我很小的時候用噴壺洗澡 ;戴著塑膠棒球手套玩捉迷藏;白費功夫地搭建樹房 子;在籠子裡下誘餌捕捉負鼠。漫步穿過夏季的街區 晚會,在那裡,日常生活的規矩似乎都被擱置一邊: 公路上沒有了汽車,消防車跑來跑去,人們可以隨便 上;泡泡和氣球吹都吹不完。
    謝克海茨是個熱情慷慨的地方。在印度,人們唯 一關心的團體就是家庭;在美國,我父母纔真正發現 了“團體”的含義:那些跟他們分享食譜,讓他們搭 便車,教他們說習慣用語,在他們生病時給他們送飯 的人們。也許正是這種熱心和幫助讓他們放下了移民 往往帶有的戒備心理和懷舊情緒。他們還是愛印度, 但是他們從不留戀。他們經常說起“印度價值觀”, 但這些是日常談話中的抽像概念,而不是必須要遵守 的戒律。他們接受了美國的生活方式,並漸漸樂在其 中。
    但我們也都是不折不扣的印度人。在那個時期, 印度人就像一個秘密花園,我們周圍的社會都對我們 缺乏接觸和了解。如果你不想了解,就沒必要去了解 ,但是它就在那兒,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隱秘世界。
    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歷史;當我們參加家人的婚禮時, 飲食和衣著也有一點自己的秘密,我們會在餐桌上談 論一些人和地方,它們來自近乎神話般的過去。我們 擁有歷史,而歷史是美國富饒的海岸所**缺少的東 西。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是不同的家庭觀念:家庭是 一切的源泉,家庭永遠比朋友、學校或老師*重要。
    我們從小就養成了印度式的溫順:我們不打架;我們 不玩足球或曲棍球等對抗性遊戲,而隻是老老實實地 遊泳和打網球。我們不會直呼父母姓名或當著他們的 面罵人,不僅是小時候,現在也不會。我們掉牙時會 得到父母的賞錢,做家務時卻得不到。(“我還天天 做飯呢,應該管你們要錢嗎?”我母親會這麼問。) 我們在家和學校裡都穿美國服裝,但是參加婚禮和出 席其他重要場合時則被要求穿印度服裝。我們某些日 子喫香辣茄子泥(baingankabharta)和黑扁豆咖喱 飯(rajmachawal)以及青豆奶豆腐(mutterpaneer ),有些日子則喫茄汁通心粉。我們在家隻是偶爾喫 肉,而且一般隻喫雞肉,但在飯店裡卻可以想喫什麼 就喫什麼。我母親過印度傳統的女人節 (karvachauth),節日期間印度婦女要為自己丈夫 的健康長壽和興旺發達齋戒;然而,按照美國人的解 釋,我父親也應為我母親齋戒。
    所以我在成長過程中,隻是隱約意識到自己莫名 其妙地也屬於另一個**。我對它的認識根本不是建 立在印度歷史、傳統及其長期文明歷程的基礎上,這 種認識是**代移民對於母國的看法,懷舊時會跟父 母談起,但再美好也已經過去了。這種認識不是來自 國歌、宗教盛會以及獨立日那天的激動情緒,而是來 自飯桌上和假期裡聽到的故事以及我們大家族裡的人 物。在我想像印度這個**時,我將這些散碎的材料 收集起來提取其中的含義,尋找那些它們可能根本沒 有的意思,試圖從個人的經歷中推斷一個民族的歷史 。我在心中編造了一些我沒有目睹的事件,而它們發 生在我不知道的時間和地點。
    遙遠的記憶中,印度是深夜打來的電話,讓人禁 不住擔心遠方的親人是不是有什麼不測。印度是給親 戚們回電話,因為他們負擔不起高昂的越洋電話費。
    印度是在大銀盤裡擺放米、藏紅花和奇巧棒舉行的印 度教儀式。印度是父母操的那一口獨特腔調的英語, 那是英國公立學校和孟買林蔭大道相結合的產物,一 本正經的。印度是那種精打細算的節儉,人們從圖書 館借書而不是自己花錢買書,在餐館裡點菜時權衡再 三,主菜的數量總是少於喫飯的人數,因為每個菜大 家都可以共享。印度是發現我們周圍的印度裔美國人 沒有一個是教授、詩人或律師,而都是工程師、醫生 ,就算特別突出,*多也隻是個經濟學家。
    每隔兩三年,我們便會飛往東方的印度。在紐約 就可以提前領略到印度的氣息,雖然飛機上人人有座 ,但登機時還是會經過一番艱難的前推後搡。飛抵目 的地走出機艙時,空調制冷的清爽消失在身後,陰沉 濕熱的亞熱帶空氣立刻將我們包圍。燈光從柔和的黃 色變成了刺眼的白色。我記得工作人員等候在登機舷 梯上,比旅途那一端的工作人員要矮小、謙恭、消瘦 ,身材趕得上芭蕾舞女演員了。P3-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