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北宋倒馬金槍傳(第6卷永平安)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戲劇
【市場價】
358-520
【優惠價】
224-325
【介質】 book
【ISBN】97875714008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科技
  • ISBN:9787571400811
  • 作者:付愛民
  • 頁數:259
  • 出版日期:2019-01-01
  • 印刷日期:2019-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85千字
  •  1.獨門秘傳的楊家將故事,**相聲演員徐德亮音頻全本播出   付愛民版《北宋倒馬金*傳》是在清末險些失傳的《金*傳》版本基礎上再創作而成,**好看!由**相聲演員徐德亮在北京文藝廣播FM87.6連本播出,**好聽!   2.目前z-u--i全z-u--i詳細的楊家將故事,楊家將故事版本中不得不收藏的版本   從老楊袞開始,楊家世代的忠勇事跡都可以在這部書裡詳細看到。用一位鐵杆金*粉的話來說,有它全的沒它詳細,有它詳細的沒它全。   3.楊家將故事迷:11歲開始整理   《北宋倒馬金*傳》作者付愛民在11歲(1983年)開始接觸北京評書版《金*傳》,從此一發不可收,整理、閱讀楊家將題材相關的書籍,一邊搜集資料,一邊學習、豐富圖書內容。他還專門學習各種評書、地方戲、曲藝節目等,又根據搜集到的京劇、秦腔、漢調、晉劇、豫劇等楊家將相關內容,對內容進行不斷豐富。   4.以畫托文,以字相美   《北宋倒馬金*傳》一共二十餘卷,每卷有六回,作者發揮專業所長,根據每回故事內容,配上了人物情節工筆畫,並專門題寫定場詩。   編輯心得:   楊家將滿門忠烈的故事,婦孺皆知,自宋以降,勾欄瓦肆中便有楊家將題材的評話節目。隨著故事內容的不斷豐富,相應的繫統文本也逐漸產生。楊家將題材的文學文本歷來不少,但付愛民《北宋倒馬金*傳》是在集各文本之長、不斷豐富創造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文筆通達有趣,情節疏密有致,人物鮮活立體,情感豐沛淋漓,是楊家將文學中的**本子。
  • 《北宋倒馬金槍傳》是傳統評書文本整理傳承人付愛民老師在清末北京版評書《金槍傳》的基礎上整理創作而成,演說世代楊家將忠勇報國的傳奇。全書預計共有二十餘卷。 第六卷《永平安》接演第五卷楊令公被困兩狼山狼牙寨中的蘇武廟,彈盡糧絕,身負重傷,絕望悲憤之餘,身觸李陵碑而亡,亦是以死明志。楊六郎殺回兩狼山,發現父親已然身死,決定要上京告御狀。在陳林、柴干等將士的幫助下,楊六郎輾轉突圍,終於回到家中,由賀魯墨律給攢好了狀子,訴潘仁美十大罪狀。佘太君與八王、眾老臣合謀,擺箭諫君。這纔引出楊七郎面呈訴狀,呼延丕顯掃殿自薦,受封下邊,擒拿通敵叛國的潘仁美。
  • 付愛民,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影像繫主任、民族美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民族美術》期刊副主編、中國美協線描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當代學者型畫家、美術理論與文化產業研究學者,主攻民族文學藝術接受史研究,傳統評書文本的整理傳承人。其花費數十年整理創作了長篇多卷本評書體歷史小說《北宋倒馬金槍傳》,共二十餘卷,正在陸續出版中。
  • 【頭本·闖山會兄】……1
    〖頭回〗……3
    〖二回〗……12
    〖三回〗……20
    〖四回〗……28
    〖五回〗……36
    【二本·奪營渡河】……45
    〖頭回〗……47
    〖二回〗……56
    〖三回〗……65
    〖四回〗……73
    〖五回〗……81
    【三本·攢狀進京】……89
    〖頭回〗……91
    〖二回〗……99
    〖三回〗……107
    〖四回〗……115
    〖五回〗……123
    【四本·擺箭諫君】……131
    〖頭回〗……133
    〖二回〗……142
    〖三回〗……150
    〖四回〗……157
    〖五回〗……164
    【五本·掃殿下邊】……173
    〖頭回〗……175
    〖二回〗……183
    〖三回〗……190
    〖四回〗……197
    〖五回〗……203
    【六本·雁門摘印】……209
    〖頭回〗……211
    〖二回〗……217
    〖三回〗……223
    〖四回〗……229
    〖五回〗……235
    附錄:《北宋倒馬金*傳》評書整理與研究……243
  •  【頭本·闖山會兄】   〖頭回〗   詩曰: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方纔為您念的是宋代文豪蘇轍的懷古詩一首,引出來咱這部北京傳統評書《北宋倒馬金*傳》的第六卷書《永平安》裡的頭一本書《闖山會兄》。
      這卷書為什麼會叫作“永平安”呢?“平安”二字對仗是“富貴”,“永平安”對的是“長富貴”。此一卷書,小英雄呼延丕顯十二歲下邊庭鎖拿奸賊,奸黨一網得擒,對於**來說,可說是“永平安”。那麼*深一層來說,自此呼延氏祖孫就得到了世襲的爵位,這是“長富貴”。說書人曾經給您念叨過,這部書出在清朝,說演的藝人要根據在旗人貴族家族裡年長者愛聽的內容對故事略作修剪。比如這卷書能叫“永平安”,就是這個意思。徐德亮老師在錄制的過程中曾經與我溝通過,說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能夠奉旨下邊庭,身擔**那麼大的責任?這個情節很不合理。的確,從咱們**的角度來看,十二歲的孩子纔剛剛小學畢業,能夠負擔這麼重的責任?這麼說這書很不合情理。但是在清代中期以後,在旗的家族在百年的積累之下,分支越來越多,就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四十多歲的父輩陣亡或者罹難身故,繼承人往往纔十二三歲,能做主嗎?甭管能不能,真到這個時候,你還就得頂上,承接上一輩的衣缽和責任,做起一家之主來。所以我們縱覽楊家將的故事,十二歲下邊庭的呼延丕顯故事誕生得*晚,應當是與清代乾隆、嘉慶以後清代旗人家族出現的特殊情況有關。在京劇裡也有一出同名的劇目,本名是《下邊庭》,也叫《雁門摘印》,也有叫《雁門關》的,也有叫《拿潘洪》的,偶爾也寫作《永平安》。
      上一回老令公踫碑,引出這一首詩。歷**的楊業兵敗被俘,不食三日殉國。一百年過去以後,宋遼兩國已然罷兵通好了。到七帝哲宗即位登基之後的第四年,南北兩國有來有往,翰林院的學士蘇轍——也就是蘇東坡的弟弟,奉旨出使遼國。經過幽州北的古北口,就見到了一座北國人為楊令公所建造的“楊**廟”——哎,如今您要是有工夫到古北口去瞧瞧,這座廟還在那兒呢。楊繼業作為一代戍邊名將,畢生與遼國決戰三十餘年。在沙場上戰死之後,不但說南朝子弟爭相傳誦他的功業,敵國上下也能夠有如此的敬奉——雖說屈死於奸臣陷害,死後能得享塞外的香火,也足以慰藉千古白發英雄。因此蘇轍在古北口見到這座楊**祠,深有感慨,寫下這麼一首懷古詩:“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這周子隱是誰呢?就是西晉時候的那位出了名的除三害虎將,名叫周處,字子隱。周處生性剛直中正,得罪了當朝的權貴梁王司馬彤(r5ng)。後來外邦氐羌王進犯,晉王派周處為先鋒、司馬彤為監軍征討羌王。梁王蓄意要報私仇,等大軍到了前敵,逼迫周處帶著本部的五千人馬強攻。周處再三辯解也不行,沒別的辦法,隻好遵令出征。周處懷必死之念,與番王齊萬年陣前拼死決鬥。可是眾寡懸殊,從早上打到了日暮西山,直戰到人馬腹餒腸鳴、弦斷矢盡,司馬彤也不派一兵一卒來救援,*後周處戰死在疆場。蘇轍說我看令公您哪,好比就是西晉的那位名將周處,是“一敗可憐非戰罪”,您這一仗敗得太冤了——不是您不善作戰打不好這場仗,是有奸佞小人——就好像西晉時期的司馬彤一般,是他們成心地擠對您,我恨不得殺了那個陷害周處的奸臣司馬彤來安慰忠魂——他這是打個比方。
      略敘詩話,再說正書。上回書說到,在雁門關外兩狼山虎口交牙峪內,老令公楊繼業苦戰四日,到*後,就跟周處一樣,麾下殘兵,也是腹餒腸鳴、弦斷矢盡,番兵重重圍困,自己的弟兄們死守在狼牙寨山口。老令公弓弦斷裂,臂膀傷重,自己也已經掄不動自己的九環金刀再去御敵了!萬般無奈,退回到山上的蘇武廟中。在狼牙寨口又遇見一位放羊的老漢,拿老羊說事,趁機奪走了令公的九環金刀。令公此刻是連佩劍都沒帶著啊,赤手空拳,手無寸鐵,趕緊進了蘇武廟。本打算是**正殿看一看蘇武的神像,想知道自己的刀到底是怎麼丟的,進了山門一抬頭,喲,瞧見李陵碑了。前兩天自己給孩子們講蘇武和李陵的掌故,這碑文還好好的,怎麼**就叫人給鏟了呢?走近一看,上邊多了四行小字:“廟是蘇武廟,碑是李陵碑;令公兵敗此,卸甲又丟盔!”啊……令公盯著李陵碑可就是一愣,猛然間想起來了!想當初,自己屯兵五臺山,拜會過菩薩頂智聰大和尚,他曾經就勸過我,將八個兒子裡的七個都交給他,跟著他在山上剃度出家,去掉俗世名姓,得改名換姓纔能保活命。當時老和尚這個話我沒信,我就認為他是在騙我留下幾個孩子給他當徒弟。現在看來,都說長老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啊,果然沒錯!唉……我這膝下八個虎子,死了四個,還活著的四個呢,除了六郎,四郎和八郎改名換姓投降了北國,五郎出家出離了俗世,這不都是改換了名姓纔得存身的嗎?哎呀!猛然間想起來,老禪師曾經給了我四句偈語:“立名無佞,建業天波,辛勤勞苦,李陵榮枯。”沒錯啊!智聰長老說得太準了,“立名無佞,建業天波”,太祖皇爺贈我無佞府、天波樓,到**大半輩子辛勤勞苦,在李陵碑前……我這命數就算盡了!想到此,老令公心灰意冷,打掉頭盔,卸去鎧甲,撩袍蒙面,一頭踫死在李陵碑前!   是這麼回事嗎?這位智聰長老果有如此神通,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當然不是啦!按我所聽到的老先生們給解說的,說這部書裡的這位智聰長老可不是會算命,而是對時局的判斷超過一般人。智聰長老本來是太祖皇帝趙匡胤的“托兒”,怎麼講呢?當初楊令公是在北漢稱臣,統兵拒宋,趙匡胤幾次要收服楊家將,楊繼業都不肯背棄舊主。後來是遭受漢王猜疑,北漢和北國聯軍前後夾擊,令公不得已兵退五臺山。這會兒趙匡胤私下裡派來信使,囑咐長老幫著自己恩收楊家將。智聰長老在山上勸告令公夫婦,你們應當投歸明主,不要再死心眼兒死保河東劉氏了。老禪師先就知道趙匡胤在汴梁城裡給火山王修造了府邸,府名無佞,樓題天波,就把這兩個名字給嵌在偈語當中。他是要暗示楊繼業,你應當扶保大宋開國太祖建功立業。後兩句呢,辛勤勞苦,這你以後難免啊,鎮北安邊就是你楊家的責任。你楊繼業如若不肯聽我的勸,與大義為敵,死保自己的狹隘“名節”,那你接著就得是“辛勤勞苦”,你的日子松快兒不了!你北邊得防著你多年來的北遼宿敵,南邊你還得防著宋朝的兵將,你還怎麼鎮守你的應州呢?您能不辛勤勞苦嗎?那為什麼說“李陵榮枯”呢?漢將李陵乃是名將李廣之後,你楊繼業也是,祖上三代掃北戍邊,功名顯赫……但也要小心,你以**之名侍奉漢王,難免要遭到宿將們的妒忌,所以你要小心將來會遭到李陵一般的下場。李陵怎麼樣?自以為名將之後,驍勇善戰,稱雄當世,被小人陷害,被迫孤軍深入,退路無援,無奈之下為了權宜之計暫且先投順了北國單於,落得個身敗名裂。
      長老這句話本來是要告誡他,你楊繼業在河東扶保北漢劉氏,無異於當初的名將之後李陵在漢。你細想想,你倆不是一回事嗎?你在北漢,必被猜忌,英雄必無用武之地,歸宋纔是你的真功名、長富貴。所以*後一句說“李陵榮枯”,令公你若是頑抗扶漢,以後要處處小心,小心不要走李陵的老路。後來楊繼業歸宋進京,果然是天波樓、無佞府,有那麼一段他還真就服了智聰老禪師了。前文書提起過,老禪師找太祖皇爺翻賬本,說當初是您讓我給您當托兒,跟楊繼業扯謊話,非得說人家那八個虎兒子得改名纔能得活於世,否則是必得個個死於非命!這妨人的話是您教給我這麼說的,本來是想嚇唬住楊繼業,將八虎留幾個在我山上修煉,免得八虎下山跟宋軍決戰,有了傷亡,你們不好收場。這回倒好,全都歸了宋啦!“可是您不能把老衲我給擱裡邊哇!您得把這個謊話給圓上。要不回頭楊令公再來找老衲我翻舊賬,非得說我蒙哄過他,說你看,我這八個虎兒子不都沒事嗎?你不是說得跟著你改名換姓嗎?我們這沒改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哎,楊家進京,腳跟腳老禪師也進京來偷偷地面聖,也是來賀喜的——大宋朝開國十七年了,總算是統一了南北,安定了邊庭。正趕上華山隱士陳摶也趕來賀喜,太祖皇帝忍著傷痛陪著二位方外故友,老哥兒倆給皇上一把脈,老淚就下來了,都知道這一回龍虎鬥,呼延贊鞭打肉龍頭,肉龍崩裂,該著是赤須火龍歸天,老主爺沒多少日子就要龍歸滄海啦!太祖皇爺正在發愁呢,開寶年間自己三下南唐被困在壽州,二弟晉王把持朝綱日久,擔心太子德昭不能夠順利嗣位。老主爺向兩位方外的老友問計,陳摶老祖就提出來,您當著大家伙兒的面,向文武群臣表明您的心意,日後您是要傳位給德昭的。大家伙兒心裡都明白了,自然慢慢就會有人找德昭套近乎,晉王的勢力慢慢就不如太子了——貧道我拿藥石將萬歲你的肉龍毒瘡封死,您還能過上一些日子,隻要是肉龍不破,暫時您的性命無憂!隻要您還在,晉王再大的膽子也不敢謀叛犯上!老主爺也就明白了。哎,正趕上金殿設宴給楊家將正式冊封,對著楊家八虎將的名字泰、正、高、貴、春、景、希、順,按老聖僧的約定,自己正要降旨給這哥兒八個賜新名……嗯?眼前一亮!順手就寫!   老主爺心裡話,眼前滿朝的文武都在這兒,一雙雙一對對的眼珠都盯著我手底下,我何不借著這幾個字表明我的心跡?抬手就寫,心裡想著的就是平、定、廣、惠、德、昭、嗣、順這八個字。皆因為紛紛五代,離亂十國,一直到自己親征南唐,南唐以南的這些個小國都紛紛納降書、遞交順表、上繳圖冊,拜求納土歸統。這些小國一家一家都做得不錯,哎,唯有這麼一家,就是在廣惠稱霸二十來年的南漢王雖然臣服大宋,可是南漢王駕前有位軍師白雲洞主踞廣惠謀叛,已然聚集了十幾萬人馬,附近的地方官屢屢發來緊急戰報。太祖三下河東征服北遼,回京以後商議南下用兵之策,都知道這就要發兵廣惠去平南漢……太祖借此就把自己的心願寫下來了。待能平定廣惠,願我兒德昭嗣位百順!這是太祖爺心中所想。
      臨到下筆之時,群臣注目觀看,金殿上鴉雀無聲,誰都不知道太祖爺打算給楊家八虎將賜什麼名兒,都盯著看呢,身邊離得*近的還是自己的二弟,勤孝晉王趙匡義。下筆寫了:平、定、廣……這仨字都寫出來了,臨到“惠”字,身為大哥的太祖爺就有點兒於心不忍了。這話要是說得太明白了,二弟身邊的人就會有如大廈之崩——全都散啦!寫出來“平定廣”三個字,到“惠”字就停筆了,想一想……延平、延定、延廣……這都還可以,要是延惠?嗯,也不能夠太過露骨,給二弟顏面要留足,留一點兒餘地,讓大家伙兒都在自己的心裡多掂量掂量也就是了。想到這兒一轉筆鋒,改寫出一個“輝”字。都寫完了,老令公和佘太君隻知道這是聖駕御賜八虎將的新名,“平定廣輝德昭嗣順”,一張藍底兒金字的匾要掛在自己家天波無佞府的門頭,便率領全家跪倒謝恩,口中朗誦三遍,聲震殿宇,進到誰的耳朵裡還不都是平定廣惠一般嗎?文武百官一起跪倒磕頭稱頌,晉王趙匡義也一同跪倒,念到“德昭嗣順”,心裡還不跟明鏡兒似的?知道哥哥這是什麼心意啦!這也就是趙匡義下定決心要先動手謀奪皇位的原因。
      這一段,很多書裡都說不明白,**給您說的這個是正本!說六郎楊延昭是姓楊名景字延昭?其實這是以訛傳訛。按正本的說法,楊景和楊延昭都是他的名,按**流傳下來的元代雜劇劇本所說,楊六郎的本名是楊延景,字是彥明。當年老主爺配合高僧智聰之計,給八虎將御賜新名,令公自己並不知道這是老和尚跟老主爺之間商量好的。自此以後,令公對智聰大和尚心裡頭多一半兒是敬服,大和尚這些話大多數都是應驗了的。**這書得這麼說,智聰長老說的“李陵榮枯”也就是個巧勁兒,正趕上老令公兵敗兩狼山窮途無路之際,喲,瞧見李陵碑了——正應了當初老禪師的話,我將要落得李陵兵敗被俘的下場。咱們書接前文,令公兵敗兩狼山,尤其是敗得如此之慘,自己這輩子“**”的名頭兒保不住不說,還損折了自己麾下多年的好兒郎,這個是令公真傷心的地方。因此說,再見李陵碑,老令公已然懷抱必死之志,再一看,跟著自己這麼多年的弟兄們都戰死在山崖,他還能獨活世上等著叫北國人活捉嗎?這纔想起李陵二字,想一想,得了,按說我就該死在此碑之前——二十年前老長老就點給我了,是我自己不開竅哇!   以往的老書都按照宿命論的論調這麼給聽眾們說,就說老令公瞧見石碑上的字了,猛然間想起來當初智聰和尚給自己留的偈語,明明說到自己是死在李陵碑下哇!如此幡然領悟,明了天機,知道自己該歸位回到上方天庭去了,干脆就踫死在李陵碑前。過去這書如此編寫,也有古代文人和藝人們因循說唱藝術習慣的做法。插這麼幾句書外書,所要評講的並不是古代故事宿命之論的對錯,而是要說李陵故實和令公兩狼山被奸臣陷害情理之間的驚人相似,所以古代藝人纔會創造出一段“李陵碑”的故事來。
      書歸正傳,令公臥馬丟刀,回到蘇武廟,面對著李陵碑,老英雄此刻已然是萬念俱灰。回頭看看蘇武廟的神祠殿堂,扭頭再瞅瞅李陵碑,蘇武守節成其美名,可是如今我哪裡有保全名節之路?李陵失節於北國,歷代為他立碑於蘇武廟前,不是敬重他,而是讓後人引以為戒!可是後人還偏偏造出李陵答書,為他投敵辱節一事詭辯!得了,我一人無能,牽累三軍,不能全節,可以殉國!耳中聽到廟宇之外喊殺陣陣,知道北國軍兵已經殺過山道口,這是在狼牙寨裡和自己的部下拼殺呢!追兵就快要進廟了嗎?也不知道王源兄弟幾個現在如何?唉!低頭看看自己,此刻手無寸鐵,再有敵軍攻進蘇武廟,我臂膀有傷,就連手搏殺敵都做不到啦!決不能被敵軍生擒在此!也罷!老英雄此刻心中如明鏡一般,知道此戰之敗,敗於奸賊陷害,也敗在自己的無智。明知潘洪賊心不死,可是一時糊塗,誤信了奸賊的鬼話,負氣行兵出征,招致被困在兩狼山虎口交牙峪。跟著自己十幾年的部將士卒,此一戰盡皆陣亡,罪責全在自己哇,自己焉能獨活於世?   再看石碑上新刻的歪詩:“廟是蘇武廟,碑是李陵碑……”哈哈!刻字之人知道此碑就是李陵碑,這是蕭銀宗有意引我上山哇!我明白了,什麼蘇武顯聖,這是有人怕我歸降北國,有意在此留詩嘲諷於我,令我羞愧難當自盡於此碑之下!老頭兒什麼都明白了!按說,我不能死,我要是死了,誰來殺老賊潘洪雪此國仇家恨?可是,擺在我面前的路隻有兩條,一條就是學李陵假投降,我活下來,再圖報復!一條就是死啊!除此別無他途!我就是真能順著山後的小道逃出兩狼山,身邊再無他人,我多咱纔能回到中原?如果我不死,老賊還不知道會怎麼上奏當今哪?還又要造出多少的謠言謊話?若是我不死,日後我有一百張嘴我都說不清——打這兒起我楊繼業就是貪生怕死的鼠輩!我楊繼業橫了一輩子,能容這個嗎?嗯……我死以後,但凡是六兒福大命大,能夠回到京城,跟三弟一同找八千歲告御狀,有千歲相助……或許能扳倒老賊潘洪,或許能滅掉潘門之一黨……嗯……假如真有那**,大宋國朝也就有國運回轉的**,也就能百代綿長永平安!哈哈……如此說來,老將我死在此碑前,並不白死!我的長子延平、次子延定、三子延廣,都在金沙灘為國捐軀,他們是為了什麼?舍此肉身,若果然能夠換來天下蒼生的平安永續,又有什麼可憐惜的呢?哈哈哈哈……想到此再細看碑文:“令公兵敗此,卸甲又丟盔!”著哇!當年我誤闖武周山,得此三寶:耀日黃金盔、含星鎖子甲和我的這口老伙計九環金鋒!如今兩狼山虎口交牙峪中是我命數之盡,此三寶應當歸還上蒼神靈!老英雄解開袢甲絲絛,脫下身上的含星寶鎧,掛在古松之上,又把自己的耀日盔摘下來,也掛在古松枝頭,有緣人將此三寶放在一處,或許日後還有英雄人物,秉此成名,不枉費了古人的一番心血!   到*後還剩下一個心願,這李陵碑當年有人將“李”字砍掉,這是羞於為李姓後人。這塊石碑顯然是歷代為人所指摘唾罵,碑身已然是不穩啦!可是這幾百年來,石碑不肯倒,看起來這是等有緣之人來觸倒石碑!我楊繼業終得李陵榮枯的下場,為告誡世人,我楊繼業但學蘇武,*不肯做李陵,**我來踫倒李陵碑!日後有斷碑為證,北國人就能見到我的尸身,言傳開去,老賊再要編造自己沒死的謠言就不能得逞啦!此一戰,隻有我死纔能逼當今下決心鏟除奸佞,蕭牆禍滅,**纔有安定的那天!想到此楊繼業後退十步,手指李陵碑高聲大罵:“李陵呀李陵!你貪圖一己私恨,不忠於國,也配立碑於此嗎?哼哼哼哼……你這碑還能百年不倒?我楊繼業,生受奸黨陷害,死後要找你李陵辯一辯自古來的忠奸正邪!這碑……就由我來斷*於世!”這話說完,耳中聽見山門外有廝殺之聲,心裡話該我走的時候到了!一橫心,咬緊牙關,騰騰……噗!哐當!老英雄頭踫李陵碑,真是用盡了渾身的力量,李陵碑果然應聲斷為兩截,摔落在碑座之後。老英雄的尸身也是仰面躺倒在地。可嘆這一代**名將,被奸佞小人所陷害,喪身在李陵碑前。
      令公的尸身剛剛落地,就聽山門外有人高聲喝喊:“爹爹!爹爹!你在哪裡?孩兒我搬兵回來了!”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