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隻有一個人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379-548
【優惠價】
237-343
【介質】 book
【ISBN】97875302191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
  • ISBN:9787530219164
  • 作者:周國平
  • 頁數:351
  • 出版日期:2019-02-01
  • 印刷日期:2019-02-01
  • 包裝:平裝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55千字
  • ?打動每一代年輕人的文字,ForeverYoung。周國平散文精選集全新亮相。

    **年青的一代依然喜歡這些文字,我清楚並不是我的作品有多麼好,我能找到的唯*一原因是,我所思考的人生問題和精神生活問題其實是每個人都面臨的問題,時代變了,這些問題仍然存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顯得*為迫切了。——周國平

    這一次,不談哲學和靈魂,讓我們談談生活本身。

    周國平ZUI認可的精選集之一,荟集周國平生活感悟類美文130餘篇,溫暖、真摯、動人。無論是對父親離世的感傷、對故鄉的復雜感情,還是對真性情的體悟,都*多流露周國平不為人知的感性一面。

    人生在世,無非孤身逆旅。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

    在喧鬧的世界中,如何悠然獨行,不慌不忙,走在自己的路上?苦與樂、得與失、義與利、生與死……人生中的大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這些問題的人纔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準則。

    特別收錄周國平撰寫的人生寓言30則,折射人間百態。

    入選中學語文高考閱讀試卷ZUI多的作家,不可錯過的人文讀本。

  • 周國平散文精選集,精選其生活感悟類美文130餘篇,真摯、溫暖、動人。周國平暢談真性情,記述對故鄉的復雜感情、對父親離去的感傷,闡發對獨處與交際、得與失、生與死的獨到見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流露出周國平更為感性的一面,也回答了許多人共同的生活困惑:在喧鬧的世界中,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擁有內心踏實而豐富的人生?
  •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繫,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愛與孤獨》《靈魂隻能獨行》《隻有一個人生》《何以滋養靈魂》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寶貝,寶貝》等。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或怎樣用錘子從事哲學思考》等。
  • **輯活出真性情

    第二輯成為你自己

    第三輯豐富的安靜

    第四輯都市裡的外鄉人

    第五輯習慣於失去

    第六輯活著的滋味

    第七輯徘徊在人生的空地

    第八輯存在之謎

    第九輯迷者的悟

    第十輯未知死焉知生

    第十一輯人生寓言

  • ◎??金句

    1、假如有許多次人生,活著會*容易嗎?假如有許多個我,愛會*輕松嗎?其實,許多次人生仍然隻是一次有限的人生,就像許多張鈔票仍然隻是一筆會花光的錢一樣。

    2、我無法告訴別人我的愛情有多溫柔,我的孤**多*望,我的幸福有多美麗,我的苦難有多沉重,我的死亡有多荒謬。我隻能把這一切藏在心中。

    3、一個人無論多大年齡上沒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兒。父母在,他的來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則被遮掩著。父母不在了,他的來路就變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開了。

    4、他們一窩蜂擠在那條路上,互相競爭、推搡、阻擋、踐踏。前面有什麼?不知道。既然大家都朝前趕,肯定錯不了。你悠然獨行,不慌不忙,走在自己的路上,它僅僅屬於你,沒有人同你爭。

    5、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

    6、怎樣纔是帶著愛工作呢?就是把你靈魂的氣息貫注於你制造的一切。你蓋房,就仿佛你愛的人要來住一樣。

    7、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在市場上能賣多少錢,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

    8、智者的共同點是:*少的物質就能使他們滿足,再多的物質也不能使他們滿足。在五光十色的現代世界中,讓我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纔能活得自由。

    9、不管你與誰同睡,你都隻能獨自進入你的夢鄉。同床異夢是一切人的命運,同時卻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

    10、時間不是某種從我身邊流過的東西,而就是我的生命。棄我而去的不是日歷上的一個個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歲月;甚至也不僅僅是我的歲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華,而且也找不回從前的我了。

    11、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寧說,它是僥幸落到我們手上的一件暫時的禮物,我們遲早要把它交還。然而,對於一顆有接受力的心靈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會真正失去。

    12、人生中的大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這些問題的人纔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準則。

    13、自愛者纔能愛人,富裕者纔能饋贈。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裡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裡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受惠於一個自怨自艾的人,還有比這*不舒服的事嗎?

    14、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麼,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15、成功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高標準,比成功*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擁有內在的豐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隻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

    16、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庸人無聊,天纔孤獨,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如果消遣也不能解除你的無聊,你就有點兒深刻了。

    17、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麼東西,例如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是他自己。

    18、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

    19、世上一切重大的事情,包括陰謀與愛情,誕生與死亡,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在家庭中,夫婦吵嘴並不可怕,倘若相對無言,你就要留心了。在社會上,風潮迭起並不可怕,倘若萬馬齊喑,你就要留心了。

    20、一個人是否自己的朋友,有一個可靠的測試標準,就是看他能否獨處,獨處是否感到充實。獨處的確是一個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的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感覺,他是否厭煩自己。

    ◎內文選摘

    自我二重奏(節選)

    ??喧嘩的白晝過去了,世界重歸於寧靜。我坐在燈下,感到一種獨處的滿足。

    我承認,我需要到世界上去活動,我喜歡旅行、冒險、戀愛、奮鬥、成功、失敗。日子過得平平淡淡,我會無聊,過得冷冷清清,我會寂寞。但是,我*需要寧靜的獨處,*喜歡過一種沉思的生活。總是活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沒有時間和自己待一會兒,我就會**不安,好像丟了魂一樣。

    ??我身上必定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什麼都要嘗試,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加以審視和消化。這另一個自我,如同羅曼·羅蘭所說,是“一顆清明寧靜而**關切的靈魂”。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間活動,鼓勵我拼命感受生命的一切歡樂和苦難,同時又始終關切地把我置於它的視野之內,隨時準備把我召回它的身邊。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悲慘的災難和失敗,隻要我識得返回它的途徑,我就不會全軍覆沒。它是我的守護神,為我守護著一個任何風雨都侵襲不到也損壞不了的家園,使我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也不致無家可歸。

    耶穌說:“—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他在向其門徒透露自己的基督身分後說這話,可謂意味深長。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便是那個清明寧靜的自我。這個自我即是我們身上的神性,隻要我們能守住它,就差不多可以說上帝和我們同在了。守不住它,一味沉淪於世界,我們便會渾渾噩噩,隨波飄蕩,世界也將沸沸揚揚,永無得救的希望。

    ?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點頭微笑;我舉起酒杯,聽著應酬話,用笑容答謝;我坐在—群妙語連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說著俏皮話,贊賞或得意地大笑……

    ??在所有這些時候,我心中會突然響起一個聲音:“這不是我!”於是,笑容凍結了。莫非笑是社會性的,真實的我永遠悲苦,從來不笑?

    ??多數時候,我是獨處的,我曾慶幸自己借此避免了許多虛偽。可是,當我關起門來寫作時,我怎能擔保已經把公眾的趣味和我的虛榮心也關在了門外,因而這個正在寫作的人必定是真實的我呢?

    ??“成為你自己!”——這句話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樣知易行難。我甚至無法判斷,我究竟是否已經成為了我自己。角色在何處結束,真實的我在何處開始,這界限是模糊的。有些角色僅是服飾,有些角色卻已經和我們的軀體生長在一起,如果把它們一層層剝去,其結果比剝蔥頭好不了多少。

    ??演員尚有卸妝的時候,我們卻生生死死都離不開社會的舞臺。在他人目光的注視下,甚至隱居和自殺都可以是在扮演一種角色。也許,隻有當我們扮演某個角色露出破綻時,我們纔得以一窺自己的真實面目。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我知道,一個人不可能也不應該脫離社會而生活。然而,有必要節省社會的交往。我不妨和他人交談,但要*多地直接向上帝和自己說話。我無法一勞永逸地成為真實的自己,但是,倘若我的生活中充滿著僅僅屬於我的不可言說的特殊事物,我也就在過一種**真實的生活了。

    父親的死

    一個人無論多大年齡上沒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兒。他走入這個世界的門戶,他走出這個世界的屏障,都隨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來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則被遮掩著。父母不在了,他的來路就變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開了。

    ??我的這個感覺,是在父親死後忽然產生的。我說忽然,因為父親活著時,我絲毫沒有意識到父親的存在對於我有什麼重要。從少年時代起,我和父親的關繫就有點疏遠。那時候家裡子女多,負擔重,父親心情不好,常發脾氣。每逢這種情形,我就當他面抄起一本書,頭不回地跨出家門,久久躲在外面看書,表示對他的抗議。後來我到北京上學,**封家信洋洋灑灑數千言,對父親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全面批判。聽說父親看了後,隻是笑一笑,對弟妹們說:“你們的哥哥是個理論家。”

    ??年紀漸大,子女們也都成了人,父親的脾氣是愈來愈溫和了。然而,每次去上海,我總是忙於會朋友,很少在家。就是在家,和父親好像也沒有話可說,仍然有一種疏遠感。有一年他來北京,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他突然提議和我一起去遊香山。我有點惶恐,怕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言,彼此尷尬,就特意把一個小姪子也帶了去。

    ??我實在是個不孝之子,*近十餘年裡,隻給家裡寫過一封信。那是在妻子懷孕以後,我知道父母一直盼我有個孩子,便把這件事當作好消息報告了他們。我在信中說,我和妻子都希望生個女兒。父親立刻給我回了信,說無論生男生女,他都喜歡。他的信確實洋溢著歡喜之情,我心裡明白,他也是在為好不容易收到我的信而高興。誰能想到,僅僅幾天之後,就接到了父親的死訊。

    ??父親死得很突然。他身體一向很好,誰都斷言他能長壽。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樣提著菜籃子,到菜場取奶和買菜。接著,步行去單位處理一件公務。然後,因為半夜裡曾感到胸悶難受,就讓大弟陪他到醫院看病。一檢查,廣泛性心肌梗死,立即搶救,同時下了病危通知。中午,他對守在病床旁的大弟說,不要大驚小怪,沒事的。他真的不相信他會死。可是,一小時後,他就停止了呼吸。

    ??父親終於沒能看到我的孩子出生。如我所希望的,我得到了一個可愛的女兒。誰又能想到,我的女兒患有*癥,活到一歲半也死了。每想到我那封報喜的信和父親喜悅的回應,我總感到對不起他。好在父親永遠不會知道這幕悲劇了,這於他又未嘗不是件幸事。但我自己做了一回父親,體會了做父親的心情,纔內疚地意識到父親其實一直有和我親近一些的願望,卻被我那麼矜持地回避了。

    短短兩年裡,我被阨運糾纏著,接連失去了父親和女兒。父親活著時,盡管我也時常沉思死亡問題,但總好像和死還隔著一道屏障。父母健在的人,至少在心理上會有一種離死尚遠的感覺。後來我自己做了父親,卻未能為女兒做好這樣一道屏障。父親的死使我覺得我住的屋子塌了一半,女兒的死又使我覺得我自己成了一間徒有四壁的空屋子。我一向聲稱一個人無須歷盡苦難就可以體悟人生的悲涼,現在我知道,苦難者的體悟畢竟是有著**不同的分量的。

    獨處的充實

    ??怎麼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個檢驗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獨處。當你自己一個人待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呢,還是感到一種寧靜、充實和滿足??

    ??對於有“自我”的人來說,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於古往今來大師們的傑作之時,纔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遊山玩水,那隻是旅遊;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纔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所以,一切注重靈魂生活的人對於盧梭的這話都會發生同感∶“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閑聊纔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這種對於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隻是無論他怎麼樂於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來,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當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了。

    ??當然,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他需要與他的同類交往,需要愛和被愛,否則就無法生存。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的孤獨。但是,**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世上正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怕的就是獨處,讓他們和自己待一會兒,對於他們簡直是一種酷刑。隻要閑了下來,他們就必須找個地方去消遣,什麼卡拉OK舞廳啦,錄相廳啦,電子娛樂廳啦,或者就找人聊天。自個兒待在家裡,他們必定會打開電視機,沒完沒了地看那些粗制濫造的節目。他們的日子表面上過得十分熱鬧,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極其空虛。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方設法避免面對面看見自己。對此我隻能有一個解釋,就是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貧乏,和這樣貧乏的自己待在一起是頂沒有意思的,再無聊的消遣也比這有趣得多。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們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沒有了自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獨處的確是一個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的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感覺,他是否厭煩自己。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不厭煩自己是一個起碼要求。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我敢斷定他對於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他跑到別人那裡去,對於別人隻是一個打擾,一種侵犯。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纔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我敢擔保歷**和現實生活中找不出一個例子,能夠駁倒我的這個論斷,證明某一個淺薄之輩竟也會有此種美好的經歷。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命運如同一個人的影子,有誰能夠擺脫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個流浪者對於自己的命運實在不堪忍受,便來到一座神廟,請求神允許他和別人交換命運。神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對自己命運**滿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換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發去尋找了。他遍訪城市和鄉村,竟然找不到一個對自己命運**滿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隻要一說起命運,個個搖頭嘆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貴族,達官富豪,名流**,他們的命運似乎令人羨慕,但他們自己並不滿意。事實上,世人所見的確隻是他們的命運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許多陰暗曲折唯有他們自己知道。

    流浪者終於沒到一個可以和他交換命運的人。直到**,他仍然拖著他自己的影子到處流浪。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