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玉見之美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428-622
【優惠價】
268-389
【介質】 book
【ISBN】97875063910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作家
  • ISBN:9787506391009
  • 作者:李玉剛
  • 頁數:343
  • 出版日期:2016-11-01
  • 印刷日期:2016-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李玉剛沉澱多年的首部文學作品,探訪中國傳統文化的朝聖之旅。

    *歷時一年,行走在中國名山大川,走訪各界文化名人,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李玉剛獨特的禪意美學境界和驚人的文學修養。

    ****藝術大師韓美林親題書名!並作序**!

    “玉剛是一個懂得惜緣的人,想來每次見面我們聊得*多的就是傳統文化和藝術創作,他能在藝術創作方面扶犁深耕,得益於他對傳統文化的孜孜追求。”——韓美林

    *全書配以李玉剛旅程行間的近百幅精美照片,全視角展現李玉剛與傳統文化相成的美學氣質。


  • 如佛家所講,有情眾生。一切起心動念,一旦遇 到合適的人,合適的契機,便會顯現出來,化為具體 的存在。就譬如你們此時此刻手裡的這本李玉剛著的 《玉見之美》。 一隻盞、一杯茶、一尊佛像、一段緙絲……是美 的展現、是藝術的呈現,也是歷史回旋的句讀與感嘆 。作者自當以一顆朝聖之心用文字與圖片記錄這一路 感受與沉澱。 李玉剛沉澱多年的首部文字作品,他歷時一年時間,足跡遍及西雙版納、常州、蘇州、南京、宣城、敦煌、武夷山、建陽、五夫等地,誠心發願開啟了一場尋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旅程。其間李玉剛走遍名山大川,拜訪各界文化名人,探訪傳統手工藝民間作坊、非物質文化遺產,用賦有禪意的優美文字講述著自己的藝術過往與美學感悟。他說,一隻盞、一杯茶、一尊佛像、一段緙絲……是美的展現、是藝術的呈現,也是歷史回旋的句讀與感嘆,當以一顆朝聖之心用文字與圖片記錄這一路感受與沉澱。
  • 李玉剛,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青年藝術家。被海外媒體贊譽為“中國國寶級藝術家”。 他用賦有中國傳統藝術的身形唱腔讓世界領略了中國之美,用自我魅力弘揚國粹。他以獨特的男性視角,完美詮釋中國傳統女性之美。他一面是平民的代表,另一面卻是藝術的化身。時至今日,李玉剛的影響力早已超出了娛樂圈的範疇,延伸到美學、文化、思想等社會各領域,成為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青年一代的文化符號。
  • 序 韓美林
    緣起
    第一章 建盞
    隱匿山間的龍窯
    殘片與光陰
    建盞風雲
    初嘗制盞
    第二章 問道武夷山
    天心永樂禪寺的愜意浮生
    “一見不如百聞”—母樹大紅袍
    尋一味“岩骨花香”
    “紅茶”正當紅
    吾行·五夫之行
    煙雨“下梅”
    第三章 尋茶雲水間
    勐宋之行
    聞香古茶園
    做一回山林飲茶人
    制茶的一招一式
    拜訪“老前輩”
    琴韻茶香兩芬芳
    第四章 絲錦之謎
    夢圓南京
    唱一曲“白局”
    安逸角落與童趣時光
    初識緙絲
    浮沉與變遷
    “少長”咸集的手藝人
    第五章 對話宣紙
    初到故土
    法從“古法”
    與陽光的對話
    小嶺村的大文章
    一音·禪音
    第六章 尋夢敦煌
    初見“莫高窟”
    夢中的“水月觀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後記
    行走
    感恩
    序 韓美林
    緣起

    第一章?建盞
    隱匿山間的龍窯?
    殘片與光陰?
    建盞風雲?
    初嘗制盞?

    第二章?問道武夷山
    天心永樂禪寺的愜意浮生??
    “一見不如百聞”—母樹大紅袍?
    尋一味“岩骨花香”?
    “紅茶”正當紅? ?
    吾行·五夫之行? ?
    煙雨“下梅”?

    第三章?尋茶雲水間
    勐宋之行??
    聞香古茶園??
    做一回山林飲茶人??
    制茶的一招一式??
    拜訪“老前輩”??
    琴韻茶香兩芬芳??

    第四章?絲錦之謎
    夢圓南京??
    唱一曲“白局”
    安逸角落與童趣時光
    初識緙絲??
    浮沉與變遷??
    “少長”咸集的手藝人

    第五章?對話宣紙
    初到故土??
    法從“古法”??
    與陽光的對話??
    小嶺村的大文章??
    一音·禪音?

    第六章?尋夢敦煌
    初見“莫高窟”
    夢中的“水月觀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後記

    行走
    感恩
  • 第一章?建盞 人世間的事情就是那麼奇妙,充滿各種因緣際會。
    誰能想到呢,我之所以發心去進行這次文化之旅,居然是因為一隻建盞的緣故。
    二○一四年末,我發行了自己的第三張專輯《蓮花》,這張原創專輯前前後後花了兩年時間,有上百位藝術家的參與制作,在臺灣一經發行便引起轟動。主打歌《蓮花》*是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曲風和我以往所有的作品都截然不同,充滿著濃濃的禪意和放下自在的真實情感,所以坊間一直盛傳李玉剛“了卻紅塵,皈依佛門”,李玉剛“出家”的新聞一度甚囂塵上。
    的確,我早已皈依佛門,但這和所謂的“出家”卻是兩回事。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我一直崇拜一位高僧 —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出生於天津,三十九歲時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每次聽到那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經典旋律時,離別的愁緒和漂泊的過往便會湧上心頭,令人不能自已。他圓寂時留下的那句“悲欣交集”,*是讓我時常慨嘆生命的無常和人世的變幻。
    的確,把藝術視為生命的我,生活中時刻充滿著感性,面對紛亂復雜的現實生活,出離的念頭也經常縈繞於心。我一直尋找著心中的一方淨土,到那裡隱姓埋名,孤身而居。而彼時,一隻“建盞”不經意間走進了我的生命。
    那“建盞”來自一位出世的僧人,他是我的摯友。
    那天他來到我的工作室和我探討東方佛樂與西方唱詩班音樂的區別,我們又唱又跳,愜意極了。聊到盡興時,他突然說:“我給你看一樣東西,看你喜歡不喜歡。” 說完,便拿出一個小木盒,那隻木盒子做得**考究,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是用**金絲楠木制作。他小心翼翼打開木盒,裡面現出一個麻布袋子,打開袋子,又是一層……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剝離,*後,一隻深褐色的、帶著金屬光暈的茶盞赫然出現在我的面前。 人世間的事情就是那麼奇妙,充滿各種因緣際會 。
    誰能想到呢,我之所以發心去進行這次文化之旅 ,居然是因為一隻建盞的緣故。
    二〇一四年末,我發行了自己的第三張專輯《蓮 花》,這張原創專輯前前後後花了兩年時間,有上百 位藝術家的參與制作,在臺灣一經發行便引起轟動。
    主打歌《蓮花》*是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曲風和我 以往所有的作品都截然不同,充滿著濃濃的禪意和放 下自在的真實情感,所以坊間一直盛傳李玉剛“了卻 紅塵,皈依佛門”,李玉剛“出家”的新聞一度甚囂 塵上。
    的確,我早已皈依佛門,但這和所謂的“出家” 卻是兩回事。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我一直崇拜一位高僧 —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出生於天津,三十九歲時 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每次聽到那首“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經 典旋律時,離別的愁緒和漂泊的過往便會湧上心頭, 令人不能自已。他圓寂時留下的那句“悲欣交集”, *是讓我時常慨嘆生命的無常和人世的變幻。
    的確,把藝術視為生命的我,生活中時刻充滿著 感性,面對紛亂復雜的現實生活,出離的念頭也經常 縈繞於心。我一直尋找著心中的一方淨土,到那裡隱 姓埋名,孤身而居。而彼時,一隻“建盞”不經意間 走進了我的生命。
    那“建盞”來自一位出世的僧人,他是我的摯友 。
    那天他來到我的工作室和我探討東方佛樂與西方 唱詩班音樂的區別,我們又唱又跳,愜意極了。聊到 盡興時,他突然說:“我給你看一樣東西,看你喜歡 不喜歡。” 說完,便拿出一個小木盒,那隻木盒子做得** 考究,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是用**金絲楠木制作。
    他小心翼翼打開木盒,裡面現出一個麻布袋子,打開 袋子,又是一層……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剝離,*後, 一隻深褐色的、帶著金屬光暈的茶盞赫然出現在我的 面前。
    “真是*美。” 我將茶盞捧在手裡,仔細端詳。
    午後的陽光從工作室的窗戶斜灑進來,溫潤的日 光下,這隻茶盞呈現出一種深沉內斂的氣質,卻又閃 爍著斑斑點點的光芒,感覺神秘又不可捉摸,像極了 我追求的舞臺。我幾乎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冒昧地 脫口而出:“師父,這隻碗真美,你能送給我嗎?” 師父並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卻和我娓娓道出 了這個茶盞的來歷: “這種盞叫‘建盞’,又稱‘天目盞’,是宋代 皇室喝茶的專用茶具,因為傳世稀少,**珍貴。在 日本的正倉院藏有四隻,被奉為國寶,並不輕易示人 ……機緣巧合下,我收藏了臺灣藝術家的幾隻盞,這 幾隻是當代建盞中的**。” 兩宋時期,飲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變為點茶,開 始崇尚鬥茶之風,時人對飲茶器具有了新的需求,在 這種飲茶背景下,建窯的窯工們生產了一批批變幻莫 測、絢麗多彩的黑釉瓷器。這些黑釉的瓷器,就是俗 稱的“建盞”。在宋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上至宮 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對建盞都有一種特殊的執迷 ,風靡一時。
    而我當時手上捧著的那隻建盞,就是一隻來自宋 代的油滴盞。
    到底是什麼讓我對那隻建盞一見傾心?後來我多 次回憶起那天的光景。
    在那段時間裡,我遇到了***的迷茫。內心 的掙扎**強烈,經常會追問自己:這是你真正要的 生活嗎?每天披著明星的外衣,接受著別人對你的評 判,不能自在出現於大庭廣眾,你的人生就要這個樣 子嗎? P17-1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