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浦江拾憶/采桑子文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代隨筆
【市場價】
174-252
【優惠價】
109-158
【介質】 book
【ISBN】97872220575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雲南人民
  • ISBN:9787222057517
  • 作者:魏紹昌|主編:馮沛齡
  • 頁數:237
  • 出版日期:2011-05-01
  • 印刷日期:2011-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浦江拾憶》選自魏紹昌先生自20世紀80年代始先後出版的《浦江漫筆》、《牡丹傳奇》、《東方夜談》、《文心雕犬》、《魏公好犬》、《戲文鑼鼓》、《逝者如斯》、《京華美夢》等書。作者立於浦江之濱,晚年拾起記憶朵朵,或紀實、或抒情、或回顧、或展望、信筆走之,不拘一格。作者說作家,論學者,談藝術家,回憶與他們的交往、交流,不經意間常帶出發生在文藝界的樁樁奇聞趣事。民國文壇、影壇、漫壇、藝苑的歷史風貌,乃至舊上海光怪陸離的歷史事件、舊上海聞人的逸聞軼事,書中均有描述。資料豐富翔實,配以有關圖照數十幅,圖文並茂,可讀可賞。《五夫四世》一文是作者敘說家世的專文,故鄉情、親情、濃濃的愛,躍然紙上。附錄收入數篇懷念作者的紀念文章,追思、憶念、情真意切。
  • 有人說魏紹昌先生是文化界的[電話號簿]一份文學藝術的[大地圖]一部 文史掌故的[活辭典],隻需給他打個電話許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這從《浦 江拾憶》這本書中便可略窺一斑:作者立於浦江之濱,拾起記憶朵朵,說作 家,論學者,談藝術家,回憶與他們的交往、交流,不經意間常帶出發生在 文藝界的樁樁奇聞趣事;民國文壇、影壇、畫壇、藝苑的歷史風貌。乃至舊 上海光怪陸離的歷史事件、舊上海聞人的逸聞軼事,均呈現紙上,讓你從《 浦江拾憶》中領略不同的人生和不平凡的歲月。
  • 回憶郭老二題
    茅盾的新疆之難
    《家》三題
    夏衍同志二三事
    陳荒煤在重慶圖書館的時候
    吳組緗先生活在我的心中
    和以群共賞京劇餘派戲
    兩記張愛玲
    回憶兩種現代文學叢書
    新文學的盜版書摭談
    趙丹繪畫二三事
    葉淺予筆下的王先生和小陳
    王先生與蜜蜂小姐
    黃堯及其牛鼻子
    阿鬥式的幽默與諷刺
    難忘的梁白波
    張正宇畫貓
    文壇茶話圖
    民國電影的三大要點
    電影明星穿土布及其他
    從梅蘭芳一家串演《大馬戲團》而想起來的
    譚鑫培軼聞
    從越劇的起飛說起
    張學良做過的兩件好事
    黃金榮與露蘭春
    杜月笙與孟小鼕
    五夫四世
    附錄
    編後記
  • 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黃佐臨新排的《家》,在這次學術討論會的上個月剛 來成都演出過。《家》的故事發生在20年代初葉的成都,因此劇團來成都帶 著“回娘家”探親的感情,還在戲中有意識地加了些“川味”,增強了地方 色彩。討論會上有位當地的年老代表對我說:他還是1943年在成都看的《家 》,那個時候曹禺的劇本脫稿不久,先是中國藝術劇社在重慶連演了兩個多 月,那是章泯導演,瑞鈺和覺新是張瑞芳和金山扮演,接著應雲衛主持的中 華劇藝社在成都上演,是賀孟斧導演,白楊和耿震主演。他看後印像至今猶 新,過了四十二年又看到這臺好戲,特別使他滿意的是過去要看四小時的戲 ,這次隻花了兩個半小時,可是曹禺劇本的精華全部存在,而且又有創新的 發揮。他奇怪黃佐臨的本領怎麼這樣大。
    這位老觀眾一針見血的意見引人深思,使我回想起四十多年以來《家》 在舞臺和銀幕上的一些往事來了。
    *初將《家》改編話劇是在上海的“孤島”時代。吳天於1940年鼕天寫 成,劇本經過於伶、李健吾、陳西禾等校訂。戲分五幕,從除夕高老太節率 領全家在高府大廳祭祖拜天地開始,*後以瑞鈺在鄉間陋屋中夭亡為止。上 海劇藝社演出是洪謨導演,抗戰勝利後光明書店還出過新印本,吳天後來在 上海戲劇學校執教,曾將它當作教材使用。然而由於曹禺的《家》以壓倒的 優勢後來居上,吳天的《家》便相形見拙了。
    1941年上海聯合影業公司將《家》拍成電影,由周貽白編劇,動員了八 大導演(卜萬蒼、徐欣夫、楊小仲、李萍倩、王次龍、方沛霖、嶽楓、吳永 剛)和十六位明星(**裳、袁美雲、顧蘭君、陳燕燕、胡蝶、李紅、童月娟 、陳娟娟、梅熹、劉瓊、王引、王元龍、王獻齋、姜明、韓蘭根、殷秀岑) 通力合作。聲勢雖然浩大,成績卻並不理想,成了一盤七拼八湊起來的大雜 燴,觀眾早已將它淡忘。
    曹禺的《家》是在1942年炎夏躲在重慶唐家沱的一艘江輪餐廳裡寫成的 ,全劇四幕八場,分春夏秋鼕四景。小說的《家》是覺民覺慧兩兄弟鼕夜從 學校踏雪回家寫起,劇本的《家》則提早三年從覺新和瑞鈺在洞房新婚落筆 。花燭之夜一對新人有大段詩意盎然的內心獨白;第二幕的重點是鳴鳳投湖 和梅鈺對話;第三幕以高老太爺做壽和受氣病死這紅白兩事為串線;第四幕 寫郊外瑞鈺難產去世,穿插了覺慧出走。曹禺於1978年7月在新版本中加寫 了一篇《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文中除了紀念他的亡妻方瑞(她幫助曹禺 抄寫劇本,她甚至影響劇作家把瑞鈺寫成主角),特別提到“那一年,當我 終於寫成《家》這個劇本,我送給巴金同志看時,心裡是不安的。我怕他不 同意我的改編,盡管大致情節與人物都是根據原作,但終有些不同的地方。
    而我的老友巴金同志讀完後,便欣然肯定。這使我終生不能忘懷”。
    巴金看了曹禺的《家》,真是**高興。後來他又同意將《春》和《秋 》也交給兩位他信得過的老友——陳西禾和李健吾去分頭改編。陳西禾(林 珂)寫的四幕劇《春》和李健吾寫的三幕七場劇《秋》都在1946年間完成, 雖然沒有曹禺寫《家》那樣的成功,但《春》的刻畫細膩和《秋》的節奏明 快,也都顯示了兩位老劇作家的功力。這兩部劇本均收入巴金主編的“文學 叢刊”之內,和曹禺的《家》都歸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這件事使巴金和三 位劇作家結下了親密友誼並留下了永恆的紀念。P22-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