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長河秋歌七君子(1936年七君子事件與他們的命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詩歌
【市場價】
460-668
【優惠價】
288-418
【介質】 book
【ISBN】97875475111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ISBN:9787547511183
  • 作者:潘大明
  • 頁數:320
  • 出版日期:2016-08-01
  • 印刷日期:2016-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潘大明著的《長河秋歌七君子》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史料和珍貴的口述錄音資料,通過紀實文學與論述相結合的手法,感性地還原歷史,理性地揭示事件發生的必然和當事人的成長心路。
    縱觀七人的一生,他們的成功是隨著社會進程而不斷調整人生的軌跡,服膺於人群和社會需要,表現出極強的求真務實的精神;他們敢於堅持自己的思想,不畏懼強權,勇於表述和鬥爭的精神;他們不屈服艱難困苦,敢於與命運作挑戰的精神;他們不為名利所**,服從多數人群的利益需要的獻身精神,都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對**的現實生活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
  • 發生在1936年11月上海的七君子事件,是影響中 國現代史走向的重要歷史事件。以瀋鈞儒、鄒韜奮、 李公樸、沙千裡、史良、章乃器、王造時等七人為代 表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國內尚未形成團結抗戰局 面時,不計個人得失,毀家紓難,致力於全國團結一 致御侮。他們為此而遭到統治者的拘捕、關押,引發 了國內外的強烈反響,聲援、營救活動持續不斷,直 接引發西安事變,促進了國共合作局面的及時形成。 潘大明著的《長河秋歌七君子》以獨特的視角、豐富 的史料和珍貴的口述錄音資料,通過紀實文學與論述 相結合的手法,感性地還原歷史,理性地揭示事件發 生的必然和當事人的成長心路。
  • 引言
    硝煙·戰和·抗爭
    ——1936年以及那個深夜……
    1936年的中日兩國
    七人與救國會的成立
    來自南京的壓制
    瓦窯堡的特使
    到南京去請願
    國人難忘九一八
    救國會與魯迅葬禮
    七人被捕的導火線
    那個鼕夜的故事
    第二次被捕
    不是凱歌卻依然要高唱
    七君子事件與1936年中國社會
    發端·自強·健兒
    ——尋找他們的人生軌跡
    愛國主義的萌生
    愛國者的人格
    外來文化和新愛國主義
    求實精神與七人愛國特征
    五四大潮中的健兒
    五四運動對於七人的意義
    警鐘·國難·抗戰
    ——從濟南慘案到七七事變
    警鐘再次敲響
    九一八·九一八……
    囚禁看守所
    禁止探視
    女牢中的史良大律師
    拒*反省
    開庭審判
    愛國入獄運動
    在七七事變*聲中邁出牢房
    相聚·離別·遠行
    ——期待一個嶄新的中國
    從武漢到重慶
    孤身在皖北
    在陪都重慶
    轉輾在紅色根據地
    威逼·利誘·出走
    聚散的君子們
    建立在蘇北的豐碑
    鄒韜奮之死
    為民主而戰
    李公樸*後的時刻
    從上海到香港
    相聚在五星紅旗下
    傾情·求實·諍言
    ——生命的白帆消逝
    傾注在共和國事業中的熱情
    五人與民主黨派
    不滅的求實精神
    教授的遭遇
    一個部長的命運
    對右派的回擊
    舉杯聲中與世長辭
    烏雲中流逝的生命
    章乃器,大寫的人生
    “沙僧”之死
    史良*後的歷程
    結語
    後記
  • 1936年的中日兩國 1935年7月25日,似乎不在1936年範圍內,可是 它決定了1936年的走向。在遙遠的莫斯科,正在舉行 共產**第七次代表大會,王明、**、吳玉章、張 浩(林育英)等組成的中共代表團和其他**的六十 四個共產黨組織派出的五百一十名代表出席。會上, 共產**執委會***、出生在奧斯曼帝國拉多米爾 其的保加利亞人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作了題為《 法西斯主義的進攻與共產**為工人階級的反法西斯 主義的統一而鬥爭的任務》的報告,向全世界共產主 義運動提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問題。8月1日,中共 駐共產**代表團以中國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 的名義,起草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即通 常被稱為的“八一宣言”),分別送交斯大林和季米 特洛夫審閱,經同意後,公開發表。但是,由於條件 限制,共產**無法向**的中共中央傳達,直到11 月張浩回國後,中共纔與共產**聯絡上。
    這時,衣衫襤褸、裝備簡陋、人員疲憊的中國工 農紅軍,在來自韶山衝的毛澤東率領下,完成長征, 進入僅存的蘇維埃邊區——陝北。1935年12月17—25 日中共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分析華北事 變後**階級關繫的新變化,討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中共長期存在的 “左”傾關門主義,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 針,會議形成《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 決議》,《決議》指出:“政治形勢已經起了一個基 本上的變化”,“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結與 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 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並指出 :“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會議結束後,紅 軍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東渡黃河 ,進入山西。同時,秘密派出使者與國民黨進行高層 談判,試圖叩開國共合作大門。毛澤東以他敏銳的洞 察力認識到,國民黨南京政府是民族運動中的一支重 要力量,中共的方針過去是願意談判,現在仍繼續這 個方針。秘密特使重回上海,與陳立夫會談。國共兩 黨高層會談在繼續。與此同時,中共積極與國民黨軍 事實力派接觸,爭取閻錫山、傅作義、宋哲元、劉湘 、張學良、楊虎城等支持中共的抗日主張。經過努力 終於實現了西北大聯合。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 西北軍和紅軍達成默契;西北由兩軍對峙,轉為兩軍 停止敵對狀態,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局面。
    歷史機遇與挑戰同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了 **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時局轉換的樞 紐。從此,國共兩黨重新合作有了基礎,挽救民族危 亡不再是一種虛幻。
    蔣介石對於西安事變始料不及,他不會想到自己 拜把子、換帖兒的小兄弟——少帥張學良,會使出兵 諫一招,使他無可奈何地結束**戰爭。
    對於聯合紅軍抗戰,蔣介石不是沒有想過。在中 共瓦窯堡會議召開前的一個月,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 表大會根據蔣介石建議通過一個議案,表示:“和平 未到***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後關 頭,亦決不輕言犧牲。”1935年底,蔣介石派出心腹 陳立夫秘密赴蘇聯試探,要求蘇聯的援助,並設法打 通與中共的關繫,蔣介石在《蘇俄在中國——中國與 俄共三十年經歷紀要》中寫道:“中日戰爭既已無法 避免,國民政府乃一面著手對蘇交涉,一面亦著手中 共問題的解決。”1936年1月22日國民黨南京政府向 蘇聯駐華大使表示:“同共產黨達成協議是可能的: 紅軍承認中央政府及司令部的**,同時保持自己目 前的編制,參加抗日戰爭。” 蔣介石一面伸出觸角進行政治試探,一面仍調集 大軍繼續圍剿紅軍。愛穿黑色大氅的國民黨軍事委員 長從骨子裡懼怕陝北的那群“赤匪”,臥榻之側豈容 他人鼾睡?他試圖一舉消滅紅軍,以解決心腹大患。
    他下洛陽飛西安,親臨前線督戰。西安兵諫,迫使他 聯共抗日、釋放政治犯、擔保內戰不再發生,蔣委員 長認為簽字畫押有損體面,發誓以人格擔保。P6-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