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再見了艾瑪奶奶(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少兒 -> 外國兒童文學
【市場價】
350-508
【優惠價】
219-318
【介質】 book
【ISBN】97875596096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聯合
  • ISBN:9787559609618
  • 作者:(日)大塚敦子|譯者:猿渡靜子
  • 頁數:60
  • 出版日期:2018-04-01
  • 印刷日期:2018-04-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0千字
  • ☆ 真實的生命教育繪本 ☆ 人生四季,各有其美,即使是生命的盡頭,也要好好珍惜。 ☆ 教會孩子要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懂得尊重每一個生命。 ☆ 一部以黑白影像講述生命中的愛與尊嚴的經典之作 ☆ 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獎 ☆ 日本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獎 ☆ 臺灣《聯合報》讀書人**童書獎 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死亡,面對親人的離去。《再見了,艾瑪奶奶》以少見的黑白攝影圖像,透過艾瑪奶奶的愛貓思達講述她生命中臨終一年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有韌度、有尊嚴的生命散發出來的光和熱。
  • 《再見了,艾瑪奶奶》講述了艾瑪奶奶從獲知身患絕癥到去世的時光。當死神即將降臨時,艾瑪奶奶在“臨終意願書”上簽了字,從容地處理自己的後事,與親人一一道別,在那一刻到來的時候,艾瑪奶奶、她的家人還有思達,平靜地迎來死亡的瞬間。 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聯起艾瑪奶奶人生中臨終一年的時光,雖然病情日益惡化,面容日漸憔悴,但艾瑪奶奶始終樂觀、堅強,她珍重生命,正視死亡,與家人共同珍惜著這珍貴的相處時光。 全文以艾瑪奶奶的愛貓——思達的口吻進行講述,配合真實而極具震撼力的黑白照片,流露出片片真情。當艾瑪奶奶回顧自己這一生時,說:“現在是我這一生中相當幸福的時候。過去的那些失敗呀、痛苦呀,現在都變成了甜美的回憶。”如此豁達的態度,讓人動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死亡降臨時並不痛苦”,這樣的人生真理,是每個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當認識到的,隻有更多地認識死亡,纔能更好地體會到活著的美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這樣的生命教育繪本,不僅孩子,每一個成人也值得來讀一讀。
  • [日]大塚敦子 1960年出生,日本上智大學英語文學科畢業。1986年成為獨立攝影師,致力於拍攝戰爭、環境保護、生命教育等方面的紀實照片。她曾多次深入世界事件現場,也拍攝過海豹、海獅、環尾狐猴等野生動物,1992年起常駐美國開始“人類檔案”的創作。1998年,她因記錄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獲得日本平凡社攝影“太陽獎”。另有作品《謝謝你,塔莎》《快點好起來,芬迪》《現在是我幸福的時刻》《生命的禮物》《狗狗給了我活下去的力量》《告別的課堂》《播下和平的種子》《總有一天,我想回去我的故鄉》等。
  • 該怎樣告訴孩子關於死亡的事 (日本臨終關懷研究會代表 季羽倭文子) 本書通過艾瑪奶奶的愛貓——思達的眼睛,記錄了奶奶從獲知身患*癥(多發性骨髓瘤)到去世的這段日子。照相機鏡頭追蹤著這隻貓所看到的奶奶,如實地反映了死神給奶奶的身體帶來的變化。通過一張張照片,我們可以看到,艾瑪奶奶日漸虛弱。
    已經感覺到死亡臨近的艾瑪奶奶,在“臨終意願書”上簽了字,並開始處理後事,與親人一一道別。艾瑪奶奶能夠這樣度過剩下的時間,是因為醫院和親友告知奶奶實情,使奶奶能夠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
    另外,書中的照片還清晰地告訴我們,死亡的瞬間是很平靜的。死亡原來是這樣降臨的,可能連很多成年人都不知道。
    現在,人們仍在回避死亡這一話題,“不能說‘死’這樣的字眼”,似乎成了一種約定俗成。即使有親人面臨死亡,大人們都不願告訴孩子。但是,大人們不知道,即使他們隱瞞了這樣的事實,孩子們憑著本能,依然能夠感覺到發生了不同尋常的事情。
    不幸的是,有些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侯,就因為疾病離他們而去。這時,得了病的大人們大多不會告訴孩子,他們來日無多,已經不能再陪伴他多久了。結果,父母的離去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深深的傷害,有些孩子甚至會一直認為是父母拋棄了自己。
    一直從事“兒童的死亡認知”這一課題研究的心理學家瑪麗亞·那迪在研究報告中指出,9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已經能夠理解死亡。
    3歲至5歲的孩子通常會認為,死是到了另外一個新的環境,他們還無法理解死亡的意義。5歲至9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死亡,但他們會覺得,那種事情離自己很遙遠,隻是一種難以預料的不測,與自己沒有關繫。9歲以上的孩子卻開始意識到,死亡同樣會降臨到自己身上,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還知道,死亡就是肉體生命的消失。
    當孩子的父親或者母親,也可能是孩子自己,患了不治之癥面臨死亡時,*重要的是,不回避這個話題。當住在同一病房的病友死去時,不要欺騙孩子說“他已經出院回家了”,因為孩子能憑直覺感受到,他的病友其實已經死了。一些在兒科病房住院的孩子,因為想知道自己死的時候父母、醫生和護士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甚至故意屏住呼吸裝死。
    孩子的年齡不同,讓他們了解死亡的方式也應該不同。但無論如何,*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真誠,同孩子建立一種無話不說的親密關繫。若想讓孩子感到安心,就必須努力去了解他的內心。
    曾經有一位醫生是這樣與即將去世的年幼女孩談論死亡的。
    在去醫院之前,這位醫生從自家院子裡剪下了一把盛開的紅玫瑰。在醫院裡,他對女孩說:“我和家人每天都在精心培育這些花朵,所以紅玫瑰纔能如此美麗。這些花每天都能帶給我歡樂。但是,**我走過院子的時候,它們請求我說,把我們剪下來帶到醫院吧。我知道,不管我再怎樣精心照料這些玫瑰,它們都不可能永遠這樣鮮艷。孩子,你也和這些玫瑰一樣,不可能永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但是,即使你離開了這個世界,你的爸爸、媽媽還有朋友都永遠不會忘記你。” 關注死亡,討論死亡,也就是認識“生命之重要、生命之寶貴”的過程。
    父母經常會遇到“小寶寶是從哪兒來的?”這樣天真的提問。因為,嬰兒的降生常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喜悅,成為家庭中*關注的話題。
    但是,很少有孩子會問“人死了以後會怎樣?”這樣的問題。因為成人不願意涉及死亡這樣沉重的話題,他們自己也很少有機會認識到,生命其實是有限的。
    本書用鏡頭清晰地向我們展現了死亡這一過程和死亡本身。我認為,不僅是孩子,父母也應該讀一讀這本書。“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死亡降臨時並不痛苦”,這樣的人生真理,難道我們不應該和孩子們一起好好分享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