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尋味咖啡(鳳凰生活)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452-656
【優惠價】
283-410
【作者】 王人傑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13160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1316020
商品編碼:10032808058605

出版時間:1900-01-01
審圖號:9787571316020
代碼:68

作者:王人傑

    
    
"
內容介紹


咖啡36味,你識得幾味?即便不是咖啡師,也能品味出咖啡的香、苦、酸、甘、醇。本書教你跟著杯測師的咖啡筆記,找出你心目中*對味的好咖啡!D你知道咖啡36味是怎麼被分類的,以及如何敏銳地感受咖啡的風味,J能透徹了解看似神秘的咖啡。

本書由臺灣地區ZM咖啡館鳴草咖啡創辦人王人傑撰寫,作者利用自身豐富的衝煮經驗,從“品咖啡”“選咖啡”“煮咖啡”三大方面,細致講解了關於品味咖啡的一切,並在書中分享自己對咖啡的D特心得感悟。語言親切簡潔,讀來如老友聊天暢談。

這本書既適合精品咖啡入門愛好者閱讀,也適合咖啡專業人士閱讀。咖啡入門愛好者通過這本書可以學會品味咖啡,而專業人士則可以與作者一起從風味的角度,深入探究烘焙、選豆、衝煮的奧秘。




作者介紹


中國臺灣臺中人。於2010年師承瀋武銘老師開始接觸茶文化,其後接觸精品咖啡。

2015年創辦鳴草咖啡自家烘焙館——一家“以咖啡守護一座山”的咖啡館。希望通過咖啡的魅力,拉近土地與人的關繫,引導消費者從“對品質的追求”轉為“對環境的關懷”。開展“咖啡生態莊園”計劃,致力於咖啡苗與原生樹種的培育。現居宜蘭,負責咖啡師培訓、烘焙與品質管理。




關聯推薦




臺灣ZM咖啡師王人傑*力作, 教你像品鋻葡萄酒一樣,品鋻咖啡36味,成為真正有品味的咖啡達人

★一本書講透——烘焙、選豆、衝煮、品味,既是提升生活品味的指南,也是了解精品咖啡BB讀物

★一本溫情的咖啡讀物,平實溫暖的語言,像老友與你聊天,暢談咖啡風味的奧秘

★咖啡大師林東源、咖啡專欄作家餘知奇等專業大咖,鼎力推薦

★四色印刷、高清美圖、環保紙張,給你不一樣的“紙上尋味”體驗



目錄


目錄

達人品味推薦

享受一杯有靈魂的咖啡,從品味開始

*章 品咖啡

先學咖啡嗎?不,先有品味吧!

擁有品味的條件:一顆從容的心

學著煮好一杯咖啡

隻有不斷嘗試,好咖啡纔會誕生

啟動感官

讓感官“在線”,與生活接軌

破除誤解,你會更懂感官

咖啡裡的甜是我的錯覺嗎?

如何喝到咖啡裡的甜味?

練習更敏銳地去感受甜味

認識風味

咖啡風味與烘焙的關繫

咖啡到底有多少種風味?

如何運用風味──淺談咖啡36味

香氣污點群組——過尤不及的風味

酶化群組——栽種時產生的風味

焦糖化群組——烘焙時產生的風味

干餾群組——化學熱解時產生的風味

品一杯咖啡,跟杯測師學杯測

把關品質的神秘藏鏡人——咖啡品質鋻定師

鋻定咖啡的十種品質

杯測的順序與節奏感很重要

如何進行杯測?

Q-grader 破解咖啡品質的秘密武器

咖啡聞香瓶組──掌握咖啡36味

咖啡風味輪──認識臺灣版風味輪

杯測表──通過文字鍛煉感官能力

D二章 選咖啡

為什麼咖啡館的菜單我都看不懂?

從文化因素看懂關鍵詞,破解咖啡館菜單

咖啡的起源與SJ各地的咖啡

咖啡的“好萊塢”——淺談quanqiu化的意式咖啡

點一杯意式咖啡吧!

從萃取方式看懂關鍵詞,破解咖啡館菜單

咖啡是如何被萃取的?

萃取方式1 滴濾式萃取

萃取方式2 浸泡式萃取

萃取方式3 加壓式萃取

什麼是“精品咖啡”,什麼又是“單品咖啡”?

認識精品咖啡的產區

從品味的起點出發,重新選擇對味的咖啡豆

選擇烘焙度,掌握自己喜歡的主調性

如何品飲“酸苦”的咖啡?

咖啡園內發生了哪些事?

從種植到采收

篩選出全熟果以制作好咖啡

職人來選豆——內行人纔知道的買豆指南

如何從“果實精致”選咖啡?

太陽的味道——日曬咖啡

晶瑩剔透的干淨風味——水洗咖啡

千禧年後的新型果實精致法——蜜處理咖啡

有一種負擔叫瑕疵豆

熟豆瑕疵影響風味,生豆瑕疵影響健康

檢查你的咖啡豆,跟著杯測師學挑豆

別傻了,你還隻看產地海撥嗎?

D三章 煮咖啡

創造一杯對味的咖啡

創造出對味咖啡的條件

衝煮咖啡 vs 萃取咖啡

SJ上有沒有理想的萃取?

歷SS*位量化咖啡風味的男人

用感官讓你的咖啡進入“好球帶”

想煮好咖啡,好水跟好豆子一樣重要

水影響了咖啡萃取率及味道

不建議使用在衝煮上的水

手衝萃取──器材選購篇

誰發明了手衝咖啡?

煮一杯手衝咖啡需要什麼?

手衝萃取──實作篇

居家簡易型衝煮

聰明濾杯的應用——鏡子衝煮法

進階濾杯的應用——波浪濾杯

進階濾杯的應用——扇形濾杯

進階濾杯的應用——錐形濾杯

手衝咖啡Q&A



前言:

享受一杯有靈魂的咖啡,從品味開始

用咖啡推開品味的大門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頭一次喝到“真正的咖啡”帶給我的震撼。在喝下去的那一刻我不禁懷疑:“這真的是咖啡嗎?”喝過以後我纔知道,在那之前其實我並不認識咖啡。以前我覺得咖啡J是有“咖啡味”的飲料,如果要我去形容它,1;CY=CY多隻能用“很濃郁”或者“好香的咖啡”來表達。這杯咖啡打破了我對咖啡固有的認識,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味覺經驗是多麼匱乏,因為它遠不止於“咖啡味”。一連串的驚訝都從這杯咖啡開始。

我發現咖啡雖然很貼近我們的生活,但大家對它的認知隻停留在“咖啡J是咖啡味啊”的層面。因為大部分喝咖啡的人都是為了相同的目的——提神、消除疲勞,如果隻是為了提神,其實並不會關心口中的味道。是不是因為我們從來隻懂牛飲,所以纔會覺得咖啡隻有“咖啡味”?我們並沒有想過要以“品味”的心情去感受咖啡?這些年咖啡教會我——咖啡除了提神的功能之外,還能成為生活美學的一部分,幫助我們提升品味。

什麼是品味呢?這好像是一個很抽像的概念,一般人或許認為,品味J是用很多錢買昂貴的品牌,來彰顯自己的身份與生活的品質。但選擇GJ的品牌J會有品味嗎?如果我們回看早些年的臺灣地區,J會發現D時有不少的富豪努力學習如何變得“有品位”。這些人花著大筆的錢,買*好的車,請享譽SJ的大師設計房子,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彰顯出GD的物質水平,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品味,也希望借由這些“高、大、上”的氣派物件,讓別人覺得他們是有品味的人。

我曾在販售茶葉的商店裡見過這些人走進去劈頭J說:“把你們*貴的茶葉拿出來!”他們也不太關心茶葉的產地、制作的工序,隻是覺得喝得起*的茶葉J能稱得上有品味。同樣,如果一個人喝了很多的咖啡,甚至把SJ上*昂貴的咖啡D水喝,是不是J算得上懂品味咖啡呢?

遺憾的是,這些都不能算得上品味,因為真正的品味隻能通過自己的D立思考產生。所有昂貴的商品都是由他人來制定價格,如果隻是依照商品的價格來判斷它的價值的話,這樣的品味永遠是隨波逐流,變成“一窩蜂式”或者“炫富型”的消費。

盲目的消費會帶來什麼結果呢?咖啡歷SS有名的“夏威夷可娜(Kona)咖啡造假事件”J是一個例子。以前,像“藍山咖啡”“夏威夷可娜”“聖海倫納咖啡”都是*咖啡的代名詞,但凡一個對咖啡有些了解的人都會以喝到這些咖啡而感到驕傲。然而,D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咖啡之後,這些*咖啡J因為成了“有品味的代表”而變得奇貨可居。人們想要借由喝*咖啡,來彰顯自己的品味。隻要市場有需求,商人J像千裡外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聚攏過來。然而,D產量無法滿足日漸膨脹的市場需求時,J有從業者選擇鋌而走險,把來自中南美洲的平價咖啡混入了GJ的可娜咖啡裡頭,以可娜咖啡的名義販售給消費者。東窗事發後,販售這些假可娜的從業者被判了刑,他們D然罪有應得,但*無辜的莫過於被蒙在鼓裡的消費者,以及認真種植咖啡的農民。夏威夷可娜咖啡從此蒙上了一層陰影,再怎麼去洗白都無法擺脫造假的不良記錄。

品味的真諦

濫竽充數的事我們屢見不鮮,也常踫到“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事實上,我們不可能遏止商場上的利欲熏心,但是擁有品味,我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在自己身上。有品味不代表固執己見,不聽別人的意見,而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不會因為大家都說好,你J覺得很好。

真正的有品味是做自己,為自己做決定,找到*符合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風格或方式。D我們說“這個人住得很有品味”,不是說這個人住在豪宅,他所有室內的裝潢都是請*有名的設計師設計的,所以說他有“品味”,而是覺得這個人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有要求。他或許喜歡多一點素,所以選擇了比較多的木制家具;他也可能喜歡比較現代感的空間,所以選擇了大理石的地板或桌子。我們不會覺得,木制家具比較多的房子的主人,比大理石家具比較多的房子的主人有品味。這兩種選擇都代表了一種品味,一種對自己生活的思考與價值判斷。

一個人穿得有品味,有沒有可能全身沒有一件MP?這是有可能的。他或許喜歡戶外運動,所以在衣物的選擇上喜歡透氣的棉麻制品;他或許喜歡簡單,所以穿著比較樸素。品味也包含了合適性的問題,比方說生活在臺灣地區南島海洋附近的雅美族,因為時常要下海的關繫,所以他們的民族服飾都是剪裁得比較利落的短褲、丁字褲。你會覺得在蘭嶼穿著阿瑪尼的長袖西裝是一件有品味的事情嗎?

怎樣算得上喝咖啡很有品味?我們可能覺得衝煮比賽的*名很會煮咖啡,烘豆比賽的*名很會烘咖啡,那怎樣的人很會喝咖啡?是能夠喝出很多種咖啡差異的人,還是能夠精準評斷咖啡價值進而知道它的價格的人?我覺得這些說法都對,但都不完善。能夠分辨差異、好壞,D然是品味的重要構成條件,但是不要忘記,品味是針對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每個D立的個體的。建立品味,你要先學習辨別客觀上的差別,接著你要融入個人的思考與判斷,*後產生了一種選擇。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做到,纔算得上喝咖啡有品味。

這J代表不是隻有喝藝伎咖啡纔叫有品味,喝曼特寧咖啡一樣可以有品味。品味沒有標準答案,每一種選擇都代表了一種品味。藝伎咖啡可能在價格上高出曼特寧咖啡很多倍,但是有些味道和口感可能隻存在於曼特寧咖啡裡,如果我喜歡這些特定的風味和口感勝過藝伎咖啡,那我為什麼一定要隨眾喜歡藝伎咖啡不可?學習喝咖啡不隻要向外探索,分辨咖啡的差異,也是一段向內認識自己的旅程,除了一點一滴逐步累積味覺的經驗“裡程數”,也要問自己喜歡什麼,為什麼喜歡。

蔣勛在《感覺十書》裡寫過:“一1樂曲、一1詩、一部小說、一出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品味咖啡的過程似乎也是這樣,我覺得真正的咖啡,是有靈魂的。如果你能用心感受,咖啡會幫助你啟動感官,讓我們與SJ某一方的土地產生聯結。J像*好的品酒師可以聽懂紅酒所吐露的秘密,能夠在盲飲的情況下分辨葡萄的品種、生長的年份、采收的季節、生長的地方是面向陽光還是背向陽光。一杯咖啡也可以讓我們知道它是從哪裡來,長在什麼樣的土壤裡,在什麼樣的氣候下生長,有沒有被好好地照顧,是不是烘焙得宜……

真正的咖啡帶有生命,會有自己的個性,不僅會因為產地不同而風味不同,也會反映每一年環境氣候的改變。其實,隻要是從土壤裡長出來的食物經過天地長養,都會忠實地呈現出應有的風土特色(Terrior),葡萄酒如是,茶如是,咖啡亦如是。蔡珠兒在《酗芒果》裡講得貼切:“每顆芒果都是一部迷你的地方志,抄錄D地的土質、季風和水……除了香和甜,我還吞進各種經緯的熱帶陽光。”是的,你不僅僅是在喝那杯咖啡,你同時是在和生養那杯咖啡的“天、地、人”對話。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