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朱光潛談修養 中國現當代隨筆文學 陝西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95025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9502534
商品編碼:57536478313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49

    
    
"

內容簡介

《朱光潛談修養》是朱光潛專門寫給青年朋友的文學啟蒙讀物,為先生20世紀40年代所著。這部經典之作會經受住讀者的考驗,也是因其內容對當代青年有很深的啟發意義。作者就當時青年朋友所面對的種種困惑、民族的命運以及青年人如何提升自己的修養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諸如如何立志、讀書、做人、處群、交友、修身、戀愛等。鼓勵青年人樹立遠大理想,關心國家大事,刻苦讀書,樸實做人,勿貪圖世俗名利。全書文字通俗易懂,懇切中肯,誠摯動人。時至今日,仍可作為當代青年人為人處事的指南,值得認真閱讀。

作者簡介

朱光潛

字孟實,安徽桐城(今安徽省樅陽縣)人,中國現當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被譽為“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192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1925年留學英國,後於法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後歷任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等職。其代表作品有《談美書簡》《談美》《西方美學史》《文藝心理學》等。


目錄

談修養

一番語重心長的話

談立志

朝抵抗力最d的路徑走

談青年的心理病態

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

談處群(上)

談處群(中)

談處群(下)

談惻隱之心

談羞惡之心

談冷靜

談學問

談讀書

談英雄崇拜

談交友

談性愛問題

談青年與戀愛結婚

談休息

談消遣

談體育

談價值意識

談美感教育


人生與修養

消除煩悶與超脫現實

人文方面幾類應讀的書

再談青年與戀愛結婚

音樂與教育

談謙虛

看戲與演戲

生命

談恐懼心理


編後記



精彩書摘

一番語重心長的話

——給現代中國青年

我在大學裡教書,前後恰已十年,年年看見大批的學生進來,大批的學生出去。這大批學生中平庸的固居多數,英俊有為者亦復不少。我們辛辛苦苦地把一批又一批的訓練出來,到畢業之後,他們變成什麼樣的人,做出什麼樣的事呢?他們大半被一個共同的命運注定。有官做官,無官教書。就了職業就困於職業,正當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陰,人事的應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陰。他們所學的原來就不很堅實,能力不夠,自然做不出什麼真正的事業來。時間和環境又不容許他們繼續研究,不久他們原有的那一點淺薄學問也就逐漸荒疏,終身隻在忙“糊口”。這樣一來,他們的個人生命就平平凡凡地溜過去,國家的文化學術和一切事業也就無從發展。還有一部分人因為生活的壓迫和惡勢力的引誘,由很可有為的青年腐化為土豪劣紳或貪官污吏,把原來讀書人的一副面孔完全換過,為非作歹,恬不知恥,使社會上頹風惡習一天深似一天,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裡呢?

想到這點,我感覺到很煩悶。就個人設想,像我這樣教書的人把生命斷送在粉筆屑中,眼巴巴地希望造就幾個人纔出來,得一點精神上的安慰,而年復一年地見到出學校門的學生們都朝一條平凡而暗淡的路徑走,毫無補於文化的進展和社會的改善。這種生活有何意義?豈不是自誤誤人?其次,就國家民族的設想,在這嚴重的關頭,性格已固定的一輩子人似已無大希望,可希望的隻有少年英俊,國家耗費了許多人力和財力來培養成千成萬的青年,也正是希望他們將來能擔負國家民族的重任,而結果他們仍隨著前一輩子人的覆轍走,前途豈不很暗淡?

青年們常歡喜把社會一切毛病歸咎於站在臺上的人們,其實在臺上的人們也還是受過同樣的教育,經過同樣的青年階段,他們也曾同樣地埋怨過前一輩子人。由此類推,到我們這一輩子青年們上臺時,很可能地仍為下一輩子青年們不滿。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變成屈服於事實而拋棄理想的墮落者。章宗祥領導過留日青年,打過媚敵辱國的蔡鈞,而這位章宗祥後來做了外交部長,簽訂了二十一條賣國條約。汪精衛投過炸彈,坐過牢,做過幾十年的革命工作,而這位汪精衛現在做了敵人的傀儡、漢奸的領袖。許多青年們雖然沒有走到這個極端,但投身社會之後,投降於惡勢力的實比比皆是。這是一個很可傷心的現像。社會變來變去,而組成社會的人變相沒有變質,社會就不會徹底地變好。這五六十年來我們天天在講教育,教育對於人的質料似乎沒有發生很好的影響。這一輩子人睜著眼睛蹈前一輩子人的覆轍,下一輩子人仍然睜著眼睛蹈這一輩子人的覆轍,如此循環輾轉,一報還一報,“長夜漫漫何時旦”呢?

社會所屬望最殷的青年們,這事實和問題是值得鄭重考慮的!時光向前疾駛,毫不留情去等待人,一轉眼青年便變成中年、老年,一不留意便陷到許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阨運。這阨運是一部悲慘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懸一個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會;第二部是發現理想與事實的衝突,意志與社會惡勢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滅,意志向事實投降,沒有改革社會,反被社會腐化。給它們一個簡題,這是“追求”“彷徨”和“墮落”。

青年們,這是一條死路。在你們的天真爛漫的頭腦裡,它的危險性也許還沒有得到深切的了解,你們或許以為自己決不會走上這條路。但是我相信:如果你們沒有徹底的覺悟,不拿出強毅的意志力,不下艱苦卓絕的功夫,不做腳踏實地的準備,你們是不成問題的仍走上這條路。數十年之後,你們的生命和理想都毀滅了,社會腐敗依然如故,又換了一批像你們一樣的青年來,仍是改革不了社會。朋友們,我是過來人,這條路的可怕我並沒有誇張,那是絕d不能再走的啊!

耶穌宣傳他的福音,說隻要普天眾生轉一個念頭,把心地洗干淨,一以仁愛為懷,人世就可立成天國。這理想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可是也深刻到不能再深刻。極簡單的往往是正途大道,因為易為人所忽略,也往往最不易實現。本來是很容易的事而變成最難實現的,這全由於人的愚蠢、怯懦和懶惰。世間事之難就難在人們不知道或是不能夠轉一個念頭,或是轉了念頭而沒有力量堅持到底。幸福的世界裡決沒有愚蠢者、怯懦者和懶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地生存,你就要有覺悟、有決心、有奮鬥的精神和能力。

“知難行易”,這覺悟一個起點是我們青年所最缺乏的。大家都似在鼓裡過日子,閉著眼睛醉生夢死,放棄人類最珍貴的清醒的理性,降落到豬豚一般隨人飼養,隨人宰割。世間寧有這樣痛心的事!青年們,目前隻有一樁大事——覺悟——徹底地覺悟!你們正在做夢,需要一個晴天霹靂把你們震醒,把“覺悟”兩字震到你們的耳裡去。

“條條大路通羅馬”。實現人生和改良社會都不必隻有一條路徑可走。每個人所走的路應該由他自己審度自然條件和環境需要,逐漸摸索出來,隻要肯走,遲早總可以走到目的地。無論你走哪一條路,你都必定立定志向要做人;做現代的中國人,你必須有幾個基本的認識。

一、時代的認識——人類社會進化逃不掉自然律。關於進化的自然律,科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依達爾文派學者,生物常在生存競爭中,最適者生存,不適者即歸淘汰。依克魯泡特金,社會的維持和發展全靠各分子能分工互助,互助也是本於天性。這兩種相反的主張產生了兩種不同的國際政治理想。一種理想是擁護戰爭,生存既是一種競爭,而在競爭中又隻有最適者可生存,則造就最適者與維持最適者都必靠戰爭,戰爭是文化進展的最q烈的刺激劑。另一種理想是擁護和平,戰爭隻是破壞,在戰爭中人類盡量發揮殘酷的獸性,愈殘酷愈貪摧毀,愈不易團結,愈不易共存共榮;要文化發展,我們需要建設,建設需要互助,需要仁愛,也需要和平。這兩種理想各有片面的真理,相反適以相成,不能偏廢。我們的時代是競爭最激烈的時代,也是最需要互助的時代。競爭是事實,而互助是理想。無論你競爭或是互助,你都要拿副本領來。在競爭中隻有最適者纔能生存,在互助中最不適者也不見得能坐享他人之成。所謂“最適”就是最有本領,近代的本領是學術思想,是技術,是組織力。無論是個人在國家社會中,或是民族在國際社會中,有了這些本領,纔能和人競爭,也纔能和人互助,否則你縱想苟且偷生,也必終歸淘汰,自然鐵律是毫不留情的。

二、國家民族現在地位的認識——我國數千年來閉關自守。固有的文化可以自給自足,而且四圍諸國家民族的文化學術水準都比我們的低,不曾感到很嚴重的外來的威脅。從十九世紀以來,海禁大開,中國變成國際集團中的一分子,局面就陡然大變。我們現在遇到兩重極嚴重的難關。第一,我們固有的文化學術不夠應付現時代的環境。我們起初懾於西方科學與物質文明的威力,把固有的文化看得一文不值,主張全盤接受歐化;到現在所接受的還隻是皮毛,毫不濟事,情境不同,移植的樹常不能開花結果,而且從兩次大戰與社會不安的狀況看來,物質文明的誤用也很危險,於是又有些人提倡固有文化,以為我們原來固有的全是對的。比較合理的大概是兼收並蓄,就中西兩方成就截長補短,建設一種新的文化學術。但是文化學術須有長期的培養,不是像酵母菌可以一朝一夕制造出來的。我們從事於文化學術的人們能力都還太幼稚薄弱,還不配說建設。總之,我們舊的已去,新的未來,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們和其他民族競爭或互助,幾乎沒有一套武器或工具在手裡。這是一個極嚴重的局勢。其次,我們現在以全副精力抗戰建國。這兩重工作中抗戰是急需,是臨時的;建國是根本,是長久的。多謝賢明領袖的指導與英勇將士的努力,多謝國際局面的轉變,我們的抗戰已逼近最後的勝利。這是我們的空前的一個好機會,從此我們可以在國際社會中做一個光榮的分子,從此我們可以在歷史上開一個新局面。但是這“可以”隻是“可能”而不是“必然”,由“可能”變為“必然”,還需要比抗戰更艱苦的努力。抗戰後還有成千成萬的問題亟待解決,有許多惡習積弊要洗清,有許多文化事業和生產事業要建設。我們試問,我們的人纔準備能否很有效率地擔負這些重大的工作呢?要不然,我們的好機會將一縱即逝,我們的許多光明希望將終成泡影。我們的青年對此須有清晰的認識,須急起直追,抓住好時機不讓放過。

三、個人對於國家民族的關繫的認識——世界處在這個劇烈競爭的時代,國家民族處在這個一發千鈞的關頭,我們青年人所處的地位何如呢?有兩個重要的前提我們必須認識清楚:

第一,國家民族如果沒有出路,個人就決不會有出路;要替個人謀出路,必須先替國家民族謀出路。

第二,個人在社會中如果不能成為有力的分子,則個人無出路,國家民族也無出路。要個人在社會中成為有力的分子,必須有德有學有纔,而德行學問纔具都須經過艱苦的努力纔可以得到。

以往我們青年的錯誤就在於對這兩個前提毫無認識。大家都隻為個人打計算,全不替國家民族著想。我們忙著貪圖個人生活的安定和舒適,不下功夫培養造福社會的能力,不能把自己所應該做的事做好,一味苟且敷衍,甚至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去求個人安富尊榮,鑽營、欺詐、貪污,無所不至,這樣一來,把社會弄得日漸腐敗,國家弄得日漸貧弱。這是一條不能再走的死路,我已一再警告過。我們必須痛改前非,把一切自私的動機痛痛快快地斬除干淨,好好地在國家民族的大前提上做功夫。我們須知道,我們事事不如人,歸根究竟,還是我們的人不如人。現在要抬高國家民族的地位,我們每個人必須培養健全的身體、優良的品格、高深的學術和熟練的技能,把自己造成社會中一個有力的分子。

這是三個最基本的認識。我們必須有這些認識,再加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去循序實行,到死不懈,我們個人、我們國家民族,纔能踏上光明的大道。最後,我還須著重地說,我們需要徹底的覺悟。



前言/序言

自序

十年前我替開明書店寫了一本小冊子,叫作《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時候我還在歐洲讀書,自己還是一個青年,就個人在做人、讀書各方面所得的感觸,寫成書信寄回給國內青年朋友們,與其說存心教訓,毋寧說是談心。我原來沒有希望它能發生多大的影響,不料印行之後,它成為一種銷路最廣的書,裡面一部分被采入國文課本,許多中小學校把它列入課外讀物。上海、廣州都發現這本書的盜印本,還有一位作者用“朱光潸”的名字印行一本《給青年的十三封信》,前三四年在成都的書店裡還可以看到。我於是以《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見之於世,知我者固多,罪我者亦不復少。這一切,我剛纔說,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坦白地說,這樣乘其不意地被人注視,我心裡很有些不愉快。那是一本不成熟的處女作,不能代表我的成年的面目,而且掩蓋了後來我比較用心寫成的作品。尤其使我懊惱的是被人看作一個喜歡教訓人的人。我一向沒有自己能教訓人的錯覺,不過我對於實際人生問題愛思想、愛體驗,同時我怕寂寞,我需要同情心,所以心裡有所感觸,便希望拿來和朋友談,以便彼此印證。我仿佛向一個伙伴說:“關於這一點,我是這樣想,你呢?”我希望看他點一個頭,或是指出另一個看法。假如我口齒俐朗,加上身邊常有可談的朋友,我就寧願對面傾心暢談,決不願寫文章。無如我生來口齒鈍,可談的朋友又不常在身邊,情感和思想需要發洩,於是就請讀者做想像的朋友,和他做筆談。我用“談”毫不苟且,既是“談”就要誠懇親切。假如我的早年那本小冊子略有可取處,大概也就在此。

這是十年前的話。過去幾年中很有幾家書店和雜志為著貪圖銷路,要求我再寫給青年信那一類的文章,我心裡未嘗不想說話,卻極力拒絕這種引誘,因為做馮婦向來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於今我畢竟為《中央周刊》破戒,也有一個緣故。從前在那部處女作裡所說的話很有些青年人的稚氣,寫時不免為一時熱情所驅遣,有失檢點,現在回想,頗有些羞愧。於今多喫了十年飯,多讀了幾部書,多接觸了一些人情世故,也多用了一些思考體驗,覺得舊話雖不必重提,漏洞卻須填補。因此,《中央周刊》約我寫稿,我就利用這個機會,陸續寫成這部小冊子中的二十來篇文章,其中也有幾篇是替旁的刊物寫的或沒有發表的,因為性質類似,也就把它們集在一起。

讀者有人寫信問我,這些文章有沒有一個繫統?有沒有一個中心思想?我回答說:在寫時我隻隨便閑談,不曾把它寫成一部教科書,並沒有預定的思想繫統或中心思想。

不過它不能說是完全沒有繫統。這些年來我在學校裡教書任職,和青年人接觸的機會多,關於修養的許多實際問題引起在這本小冊子裡所發表的一些感想。問題自身有些聯絡,我的感想也隨之有些聯絡。萬變不離宗,談來談去,都歸結到做人的道理。

它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中心思想。我的先天資稟與後天的陶冶所組成的人格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我的每篇文章都是這有機體所放射的花花絮絮。我的個性就是這些文章的中心。如果向旁人檢討自己不是一樁罪過,我可以說:我大體上歡喜冷靜、沉著、穩重、剛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尊崇理性和意志,卻也不菲薄情感和想像。我的思想就抱著這個中心旋轉,我不另找玄學或形而上學的基礎。我信賴我的四十餘年的積蓄,不向主義鑄造者舉債。

這些文章大半是在匆迫中寫成的。我每天要到校辦公、上課、開會、和同事同學們搬唇舌、寫信、預備功課。到晚來精疲力竭走回來,和妻子、女孩、女僕擠在一間臥室兼書房裡,談笑了一陣後,已是八九點鐘,家人都睡去了,我纔開始做我的工作,看書或是作文。這些文章就是這樣在深夜裡聽著妻女打呼鼾寫成的。因為體質素弱,精力不濟,每夜至多隻能寫兩小時,所以每篇文章隨斷隨續,要兩三夜纔寫成,運思的功夫還不在內。我雖然相當用心,文字終不免有些懈怠和草率。關於這一點,我對自己頗不滿,同時也羨慕有閑暇著述的人們的幸福。

目前許多作者寫書,嘗自認想對建國萬年大業有所貢獻,搖一支筆杆,開一代宗風。我沒有這種學問,也沒有這種野心或錯覺。這本小冊子,我知道,像一朵浮雲,片時出現,片時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這片時間能藉讀者的晶瑩的心靈,如同浮雲藉晶瑩的潭水一般,呈現一片燦爛的光影。精神不滅,這影響盡管微細,也可以蔓延無窮。

1942年鼕在嘉定脫稿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