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童年 馬克西姆·高爾基 著 聶剛正 高厚娟 譯 世界名著 正版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作者】 馬克西姆·高爾基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45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4505
商品編碼:10041483915848

出版時間:2017-02-01
頁數:319
字數:1000

審圖號:9787544774505
代碼:39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

內容簡介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該小說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裡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裡。後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隻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於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於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傑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精彩書評

在俄國文學中,我從來沒有讀過比《童年》更美的作品。

——羅曼?羅蘭


他是新時代文學的導師。高爾基的名字代表著世界文學史上的新時期。

——中國著名文學家 魯迅


《童年》不僅是一部藝術珍品,而且是高爾基的傳記,是他全部創作的注解,對於我們來說是極為珍貴的。

——蘇聯著名翻譯家 科爾涅伊?丘科夫斯基


精彩書摘

在一間晦暗而又狹窄的小屋裡,父親躺在窗下的地板上,他穿一身白衣裳,身子顯得特別長;兩隻光腳丫子上的腳趾全都奇怪地叉開,那雙令人感到親切的手卻溫順地搭在胸前,但也是扭曲的;他那雙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著,就像上面蓋著兩枚圓的黑色的銅錢。 善良的臉黝黑,隻是那齜出的牙齒使我害怕。

母親半光著身子,下身圍著紅裙,跪在地上,用那把我愛用來鋸西瓜皮的梳子,把父親長而又軟的頭發,一下一下地從額頭往後腦勺梳著。 母親的聲音低沉、嘶啞,不停地說著什麼,她那雙灰色的眼睛腫了起來,大滴大滴的淚水,仿佛融化了的水滴似的撲簌撲簌往下掉。

外祖母抓著我的手,她胖胖的體形,大腦袋,大眼睛,鼻子上的肌肉松弛,可笑地耷拉著。 她穿一身黑衣服,整個兒人都軟綿綿的,出奇地招人喜歡。 外祖母也在哭,可哭得有點兒特別,似乎在陪哭,而且隨著媽媽嗚嗚咽咽配合得挺合拍。 她全身哆嗦,一隻手扯動著我,另一隻手推搖著父親。 我緊靠著外祖母,躲在她的身後,感到害怕,不自在。

我從來沒見過大人哭,聽不懂外婆不住地說的那些話:

“你和你爸告別吧,你可再也見不到他啦,他死了,親愛的,他死得太早啦,不是時候啊……”

我前些時害過一場重病,剛剛下床。 我清楚地記得,生病的時候,父親快快活活地忙碌著照料我,可後來他突然不見了,外婆這個怪人來接替了他。

“你是從哪兒來的啊?”我問她。

她回答說:

“從上面 ,從尼日尼來,可不是走來的,是搭船來的。 水上不能走,小鬼!”

這真好玩,也弄不明白:她說“上面”,我家樓上是住著幾個染了大胡子的波斯人,而地下室裡住的是一個賣熟羊皮的黃皮膚的卡爾梅克老頭。 完全可以騎在欄杆上沿著樓梯從樓上往下滑,要是跌下來,可以就勢翻個跟頭,向下一滾。 這事兒我清楚得很,這跟水有什麼關繫? 全弄錯了,亂七八糟得滑稽可笑。

“干嗎喊我小鬼?”

“因為你亂嚷嚷。”她也笑著說。

外婆說起話來和藹可親、快快活活、流利自如。 從第一天起我就和她成了好朋友,現在我真想她馬上帶我離開這間屋子。

母親的樣子使我感到壓抑。 她的眼淚和哀號在我心中引起了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忐忑不安的感覺。 我第一次看見她這樣,而她從前一貫態度嚴厲,沉默寡言,平常還總是全身上下收拾得干淨利落,頭發梳得油光水滑。 她個頭又高又大,像一匹高頭大馬,她的身子骨硬朗結實,手勁大得嚇人。 但此刻,不知怎麼的,她渾身浮腫得難看,衣衫凌亂不堪,全都撕得破破爛爛,過去整整齊齊梳理的頭發,伏在頭上像一頂光亮的帽子,現在一半頭發散落在裸露的肩上,拖到臉上,而編成辮子的另一半頭發,搖來晃去,不時地觸到沉睡不醒的父親的臉上。 我早就站在房間裡了,可她沒有瞧我一眼,一邊替父親梳頭,一邊不停地痛哭流涕,有時被眼淚噎得喘不過氣來。

幾個穿黑衣服的莊稼漢和一個崗警往門裡張望,崗警生氣地喊道:

“快點收拾!”

窗戶上用一塊深色的大披巾蒙著,披巾被風吹得像帆似的鼓起來。 從前有一次父親帶我坐小帆船玩,突然天上轟隆打了一個響雷。 父親笑了起來,牢牢地用兩個膝蓋夾住了我,大聲喊道:

“不要緊,別怕,蔥頭兒!”

母親忽然費力地從地上爬了起來,隨即又無力地倒下,仰面跌倒在地上,頭發散亂一地。 她緊緊閉住眼睛,蒼白的臉發青了。 她像父親一樣齜露出牙齒,用可怕的聲音說:

“你們把門關上……阿歷克謝———走開!”

外婆用力把我往外推,自己撲到門口,喊叫起來:

“親愛的好心人啊,你們不要怕! 請你們別動她,看在基督的面上,行行好,你們走開吧! 這可不是霍亂病,她要生孩子啦,饒恕我吧,我的老天爺!”

我趁機躲到房間角落的一隻大箱子後面,從那裡看見母親在地板上身子像陀螺似的扭著、哼著,牙齒咬得格格響,而外婆則在她的四周爬來爬去,親切而快樂地說著:

“為了聖父和聖子! 忍著點,瓦留莎! 聖母啊,保護神啊,保佑她吧!”

我怕極了,她們在父親旁邊折騰著,常常踫到他。 她們哼呀、喊呀,而父親卻一動不動,還仿佛在笑。 她們在地板上折騰了很長時間,母親不止一次地站起身來,又跌倒下去。 外婆幾次從房間裡衝出去,像拋出去的一個又大又軟的黑皮球。 後來,突然在黑暗中響起了嬰兒的哭喊聲。

“上帝啊,光榮屬於你!”外婆說,“是個小子!”

外祖母點亮了蠟燭。

我大概在屋角裡睡著了,以後的事一點兒都記不得了。

在我記憶中的第二個印像是———天下著雨,在墓地的一個僻靜的角落,我站在又黏又滑的小土墩上向墓穴裡看,人們把父親的棺材放進去,坑底積了好多水,還有幾隻青蛙,有兩隻青蛙已經跳到了黃色的棺材蓋上。

在墓旁站著的有我、外祖母,還有渾身淋得濕透了的崗警和兩個手中拿著鐵鍬板著臉的莊稼漢。 溫暖的雨點像小玻璃珠似的不停地灑落在大家身上。

“埋吧。”崗警離開墓穴走到一邊去,說道。

外祖母用頭巾角捂住臉,兩個莊稼漢彎下腰急忙鏟土往墓坑裡拋,坑底的水劈劈啪啪地響起來;那兩隻青蛙從棺材上跳下去,然後開始向坑壁上跳,可土塊又把它們打落到坑底。

“走吧,廖尼亞。”外婆抓住我的肩膀說。 我輕輕地把肩從她的手下面掙開,不想離開。

“你真是個……上帝啊。”外婆抱怨了一句,不知是對我,還是對上帝,久久地站著,低著頭不說話。 墓穴已經填得和地一樣平了,可外婆還是一直站在那兒。 兩個莊稼漢用鐵鍬在土上啪嗒啪嗒地拍打,發出很響的回聲。這時,驟然刮起了風,把雨趕跑了,刮走了。 外祖母牽著我的手,穿過黑壓壓的一片十字架領我向很遠的教堂走去。

“你怎麼不哭?”出了教堂的院牆後,她問我。 “哪怕哭一下也行啊!”

“不想哭。”我說。

“嘿,不想,這就不應該了。”她輕聲地說。

所有這一切都很奇怪:我從小就很少哭,隻是在受了委屈後纔哭,疼了不哭。 父親見我淌眼淚總是笑我,而母親則是常常大聲呵斥我:

“不許哭!”

後來我們坐一輛小馬車在很寬很髒的大街上行駛,街的兩旁是一幢幢深紅色的房子,我問外祖母:

“那兩隻青蛙還能爬出來嗎?”

“不,它們可爬不出來了。”她答道。 上帝保佑它們。

無論父親,或者母親,從來沒有這樣多和這樣親切地提到主的名字。

幾天以後,我、外祖母、母親乘上了輪船,坐在一間小船艙裡。 我那剛出生的兄弟馬克西姆死了,現在用白布裹著,上面扎著根紅布條,放在艙角的桌子上。

我將就地坐在包袱和箱子上,向窗子外面看,船艙的窗子是圓的,向外突出,很像馬的眼睛。 窗玻璃外,渾濁、翻起泡沫的河水永無止境地流著。有時河水猛地衝上來,打到窗玻璃上。 我嚇得身不由己地跳到地上。

“別怕。”外婆說道,她用軟綿綿的雙手輕輕抱起我,又把我放到包袱上。

河面上空,飄著灰濛濛的濕霧;遠處有個地方是一片黑黝黝的土地,過了會兒又逐漸消失在霧和水裡。 周圍的一切都在晃動,隻有母親雙手抱在腦袋後面,靠船壁站著,筆直地一動不動。 她的面色陰暗、鐵青,瞎子般地兩眼緊閉,一直悶聲不響,壓根兒變成了另一個人,變成一個我未見過的不認識的人,甚至她身上穿的連衣裙我都沒見過。

外婆不止一次地輕聲對她說:

“瓦裡婭,你最好喫點什麼吧,少喫一點兒,好嗎?”

母親仍然默不作聲,還是一動不動。

外婆跟我說話時,輕聲細語,和母親說話的聲音比較大,但不知為什麼有點小心翼翼,仿佛有點膽怯,而且說得很少。 我覺得似乎她懼怕母親。 我明白這一點,這一點也使我和外婆更加親近了。

“薩拉托夫,”母親出其不意大聲生氣地說,“水手在哪兒?”

她說的這句話十分奇怪,叫人聽不懂:薩拉托夫,水手。

一個肩寬背厚、滿頭白發的人走進了船艙,他身穿藍色衣服,帶來了一個小匣子。 外祖母接過了匣子,把弟弟的尸體放進去,整理了一下後,雙手捧著匣子向艙門走去。 但是,她身體太胖,隻有側著身子纔能走過狹窄的艙門,站在門前,進退兩難,使人好笑。

“唉,媽。”母親喊了一聲,從她手中奪過小棺材,兩個人一起走了,艙裡就剩下我一個,我仔細地打量著那個穿藍衣服的莊稼漢。

“怎麼,死了的是小弟弟吧?”他彎下身子對我說。

“你是誰?”

“水手。”

“而薩拉托夫又是誰呢?”

“是座城市。 你瞧窗外,那就是薩拉托夫!”

船艙外,大地在慢慢地移動著,黑壓壓的陡峭的岸上霧氣騰騰,很像一塊剛從大圓面包上切下來的一大片熱乎乎的面包。

“外婆到哪兒去了?”

“埋外孫去了。”

“要把他埋到地裡去嗎?”

“那還用說,當然埋到地裡去。”

我對水手講述了幾天前埋葬父親時他們把幾隻活青蛙也埋進去的事。他抱起了我,把我緊緊貼在他身上,親了我一下。

“唉,小兄弟,現在你還什麼都不懂呢!”他說道,“那兩隻青蛙不必去可憐了,上帝保佑它們! 你心疼心疼你母親吧,她可真夠傷心的!”

突然,我們頭頂上嗚嗚地響起來,還長嘯了一聲。 現在我知道了,這是輪船上在拉汽笛,所以沒有害怕,但水手卻急急忙忙把我放下,立刻向艙外奔去,口中說:

“該快點跑!”

我也想跑走。 我走出了艙門。 半明半暗的狹窄走道裡,一個人也沒有。離門不遠的扶梯臺階上鑲的銅條閃著光。 我向上一看,隻見很多人拿著包袱、行李,挎著背囊。 顯然,大家都在忙著下船,這就是說,我也該下船了。

但是,當我隨著一群莊稼漢走到從船舷架到岸上的跳板前時,大家都對我喊了起來:

“這是誰的孩子? 你是誰的孩子?”

“我不知道。”

好長時間,人們把我推來擠去,有人搖晃著我的身子,有人摸索我的身上。 終於那個白頭發的水手來了,他猛地抓住我,向大家解釋說:

“他是從阿斯特拉罕來的,從船艙裡跑出來的……”

他抱著我飛快地跑著把我送下船艙,塞到包袱上,臨走前還伸出一個指頭嚇唬我:

“瞧我收拾你!”

頭頂上的嘈雜聲愈來愈輕了,輪船雖然還在顫動,但已經不在水上撲撲地發出響聲了。 有一堵濕漉漉的牆擋住了船艙的窗子,艙裡立刻變得黑糊糊的,悶得我透不過氣來,幾個包袱好像也鼓脹起來,擠壓住我,一切都叫我感到害怕和難過。 也許,我就這樣一個人永遠被丟在空船上?

我走到艙門口。 門打不開,銅把手轉不動。 我拿了一個裝著牛奶的瓶子,使勁向把手上砸。 瓶子打碎了,牛奶把我的兩隻腳潑得濕透了,灌滿了靴子,門還是沒砸開。 我很傷心,便躺到包袱上輕聲地哭起來,哭著哭著就帶著眼淚睡著了。

當我醒來的時候,輪船又撲撲地響著、顫動著,船艙的窗子像太陽似的雪亮。 外婆坐在我的身旁梳頭。 她皺著眉頭,口中不停絮絮叨叨地說著什麼。 她的頭發多得嚇人,密密麻麻披滿了她的雙肩、胸口、兩個膝蓋,一直拖到地板上,烏油油的,泛出藍色的光輝。 她一隻手從地板上將頭發稍微撩起來懸空拿著,另一隻手費勁地把沒剩幾根齒的木梳塞進厚厚的發綹裡去;她的嘴唇緊撇著,烏黑的眼珠氣呼呼地閃著光,在這一大堆頭發裡,她的臉變得小得滑稽可笑。

今天,她似乎很生氣,但當我問起她頭發為什麼這麼長時,她還是像昨天那樣溫柔地對我說:

“大概是上帝給我的懲罰吧,上帝說:你好好地去梳吧,這些該死的頭發! 年輕時我還常為這又長又密的獅子毛洋洋得意呢,現在老了,我可恨死它了! 你睡吧! 早著呢,太陽還剛剛露頭……”

“我不想睡了!”

“好吧,那就別睡啦。”外婆立刻同意了。 她一面編著辮子,一面不時地向沙發那邊看看,媽媽臉朝上像繃緊的琴弦一樣直挺挺地睡在沙發上。“你昨天怎麼把奶瓶打碎了? 你說話輕聲點!”

外婆說起話來,有點像特別用心唱出來似的,娓娓動聽,一句句話好似一簇簇鮮花,那麼溫馨,那麼鮮明,那麼生動,一下子就刻印在我的記憶裡了。 她笑的時候,那烏黑的像櫻桃似的眼珠睜得圓圓的,迸發出一種難以形容的令人愉快的光芒,微笑時,快活地露出一排雪白的、堅固的牙齒,盡管黝黑的面頰上有不少皺紋,可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有光澤。 就是這松軟的鼻子,兩個腫脹的鼻孔和紅鼻頭,把一張臉全給搞糟了。 她聞鼻煙,用的是

一個鑲有銀飾的黑色鼻煙壺。 外婆雖然外面穿著一身黑衣裳,但透過她的眼睛,從內心卻閃耀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馨的光芒。 她躬著脊背,幾乎有點駝,身體很胖,可跑起路來卻輕便靈活,活像一隻大貓咪,渾身柔軟得也像這種可愛的小動物。

在外婆沒來之前,我仿佛一直躲縮在黑暗中睡覺,但自從她來了以後,就喚醒了我,將我領到了明亮的大千世界,把我身邊的一切,連結成一根連綿不斷的線,編織進五彩繽紛、燦爛的花邊。 外婆立刻成了我的終身朋友,成了我心靈上最親近的、最了解我的和最珍貴的人,這是她那對世界的無私的愛充實了我,使我面對艱難的生活充滿了堅強的力量。

四十年前的輪船行駛得很慢。 我們在去尼日尼的路上走了很多天,至今最初那些充滿了美的日子仍歷歷在目。

天氣一直很晴朗。 從清晨至傍晚我和外婆都待在甲板上,頭上碧空如洗、萬裡無雲,周圍一片金秋,伏爾加河兩岸景色如繡。 淺棕黃色的輪船後面有一根很長的纜繩,拖著一艘大駁船,不緊不慢、懶洋洋地沿著藍灰色的河水,溯流而上,輪船的外輪片打著水,通通、通通地發出沉重的回響。 駁船灰濛濛的,宛似一隻慢吞吞向前爬行的灰褐色的甲殼蟲。 伏爾加河上空,太陽不知不覺緩緩地向前移動,周圍的一切,變化萬千,每時每刻都是一番新景像:綠色的群山,猶如大地披著的華貴衣裳上層層疊疊松軟的皺褶;沿河兩岸,城市、村莊錯落有致,宛然遠方點綴的雕飾;金黃的秋日落葉順水飄遊。

“你瞧啊,多好啊!”外婆一會兒走到船這邊,一會兒走到船那邊,口中不住地說,她容光煥發、喜氣洋洋,快樂地睜圓了雙眼。

外婆常常看著河岸出了神,連我在她身邊也忘了。 她佇立在船邊,兩臂交叉在胸前,微笑不語,兩眼卻噙滿了淚水。 我拉拉她黑色印花布的裙子。

“怎麼啦?”她身子猛地一抖。 “我好像打盹做了個夢。”

“那你哭什麼?”

“這個嘛,親愛的,是高興得哭,再說我年紀大了,”她微笑著說,“你知道,我可已經是個老太婆了,春春秋秋我已跨過了六十個年頭了。”

她常常嗅一下鼻煙後,就開始給我講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有善良的強盜,有虔誠、聖潔的人,還講各種各樣妖魔鬼怪。

講故事時,她總是聲音輕輕地、神秘地俯下身子對著我的臉,兩個眼珠瞪得圓圓的,緊盯著我的眼睛,就像在不斷地往我的心靈中灌注使我精神振奮的力量。 她說話好像唱歌,愈說愈順溜,聽她說話使人產生一種無法形容的愉快。 我聽著聽著,口中還不斷地請求:

“再講一個吧!”

“那就再講以前講過的那個故事吧:有個家神老兒,坐在爐子下邊的空地方,他把一根面條兒刺進自己的腳底板,來回地搖晃著,叫苦連天地喊著:

‘哎唷,小老鼠啊,疼死啦,哎唷,大老鼠啊,我受不了啦!’”

外婆抬起一隻腳,用兩手抱住,懸空把腳搖來晃去,眼睛、鼻子、嘴巴滑稽地糾在一起,好像她自己腳痛。

圍在我們身邊的幾個水手,都是滿臉大胡子的、脾氣好的莊稼漢,他們

一面聽,一面笑,對外婆母贊不絕口,也要求說:

“老太太,再講一個什麼吧!”

接著他們說:

“走吧,跟咱們一塊兒去喫晚飯!”

喫晚飯時,他們請外祖母喝伏特加酒,請我喫西瓜、甜瓜;他們是偷偷請我喫的,因為船上有個跟船的人,他禁止人喫西瓜。 如果有人喫,他就奪走,把瓜果扔到河裡去。 這個人的穿著像崗警,制服前面一排銅紐扣,整天醉醺醺的,船上的人都躲著他。

母親很少上甲板,總是撇開我們一個人待在一邊。 她一直沉默寡言。母親形體高大,端正挺直,臉膛發暗,面色鐵青,淺色頭發編成的辮子盤在頭上,像戴著一頂又大又重的王冠。 現在,我的腦海裡還常常仿佛透過一層煙霧或者晶瑩的雲彩浮現出她那全身顯得強健有力、堅定果斷的高大形像。她那雙和外婆一樣的灰色的大眼睛,從雲霧裡遠遠地、冷冰冰地凝視著前方。

有一次,她嚴厲地說:

“媽媽,人家在笑話您呢!”

“上帝保佑!”外婆毫不在乎地回答說,“讓他們去笑話吧,別客氣,請便!”

我記得,外婆一看到尼日尼就孩子般地高興。 她拉著我的手,把我推到船邊,高聲說道:

“瞧,瞧,多好啊! 這就是尼日尼,我的老天爺! 你瞧,多好的地方呀,簡直是神仙住的! 你瞧那些教堂吧,就像在天上飛翔!”

外婆也央求我母親來看,差點哭了出來:

“瓦留莎,你瞧一下吧,那是茶林,記得嗎? 也許你給忘啦! 你高興高興吧!”

母親皺著眉頭苦著臉笑了笑。

輪船在美麗城市對面的河心裡停泊了,河面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大大小小的船隻,帆檣如林,這時一條滿載著人的大舢板劃到船旁,用鉤杆鉤住輪船上放下去的跳板。 接著,大舢板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上了輪船甲板。最前面,飛快地走著一個干癟老頭,他身穿一件黑長袍,長著一臉赤金似的棕紅色大胡子,鷹鉤鼻子和兩隻綠豆似的小眼睛。

“爸!”母親深沉而響亮地喊了一聲,猛地向他撲去。 老人立刻抱住她的頭,兩隻紅通通的小手,連連撫摩著她的兩頰,尖聲喊道:

“怎麼啦,傻丫頭? 啊……這就對了……唉,你們呀……”

不知怎麼地,外婆像陀螺似的轉著,一轉眼就把所有的人擁抱和親吻了個遍。 她將我推到大家面前,急匆匆地說:

“喂,快點! 這是米哈伊爾舅舅,這是雅科夫舅舅……納塔利婭舅媽,這是兩個表哥,都叫薩沙,表姐卡捷琳娜,這都是我們一家子人,你瞧,有多少啊!”

外公對她說:

“你身體還好嗎,孩子他媽?”

他們親吻了三次。

外祖父把我從一堆人中拉了出來,按住我的頭問道:

“你是誰的孩子?”

“阿斯特拉罕的,從船艙裡來的……”

“他說什麼?”外祖父轉身問母親,沒等母親回答,他就推開我說:

“顴骨跟他父親的一樣……全都下船吧!”

我們上了岸,向斜坡上走去,斜坡是大塊鵝卵石鋪成的,兩旁高高的邊坡上,野草都已被踐踏得枯萎不堪。

外祖父拉著母親走在大家的前面。 他的個頭隻達到母親肩膀下面,步子又小又快,母親看他時居高臨下,走起路來仿佛隨風飄浮。 兩個舅舅默不作聲地跟在他們後面:米哈伊爾舅舅一頭黑發,梳得又平又光,跟外祖父一樣瘦小;雅可夫舅舅是拳曲的淺色頭發。 一起上坡的還有幾個身穿鮮艷連衣裙的胖女人和六個孩子,六個孩子都比我大,文文靜靜地悶聲不響。 我跟外婆和身材矮小的納塔利婭舅媽一起走。 舅媽面色蒼白,藍眼睛,腆著大肚子,走走停停,氣喘吁吁,低聲地說:

“喔唷,走不動了!”

“他們干嗎這麼折騰你?”外婆生氣地埋怨,“瞧,蠢到一家子去了!”

無論大人或者小孩,所有人我全都不喜歡,在他們中間,我感到自己是個外人,甚至連外婆也失去了前些日子的光輝,跟我生分些了。

特別使我不喜歡的是外祖父,我立刻感覺到了他對我有敵意,所以我特別注意他,對他既有戒心,又好奇。

我們爬到了坡頂。 在坡的最上面,緊靠右面邊坡的街口,有一座矮小的平房。 平房牆上塗了一層灰紅色的油漆,屋頂低低地扣壓在牆上,窗戶突在牆外。 從外面看,我覺得房子似乎不小,可走進屋一看,幾間很小的半明半暗的房間裡顯得擁擠不堪;像輪船到碼頭似的,到處是忙忙碌碌的、氣衝衝的人,小孩像一群偷食的麻雀,竄來竄去,到處散發出一股從未聞過的刺鼻氣味。

我不知不覺地走到院子裡。 院子也叫人不舒服:滿院子都掛著各種各樣大幅大幅濕漉漉的布,到處放著盛有濃濃的、五顏六色的水的大桶,桶裡泡的也是那些亂七八糟的布。 在院角一個幾乎要倒塌的小披房內,爐子裡的木柴燒得正旺,鍋裡什麼東西煮沸了,咕嘟咕嘟地響,有個看不見的人在大聲地說一些叫人奇怪的話:

“紫檀———品紅———硫酸鹽……”



前言/序言

譯序
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 (一八六八—一九三六) 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普通的木匠家庭,幼年喪父,在小業主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十一歲踏上社會,獨自謀生,飽嘗人世間的辛酸,後來接受了具有民粹派觀點的知識分子的影響,參加過秘密革命活動,並曾被捕。
高爾基是以浪漫主義的作家登上文壇的,一八九二年就開始發表作品,早期撰寫的《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等作品中所塑造的形像都充滿對戰鬥的渴望及用“自己燃燒的心為人們照亮前進道路”的獻身精神和追求光明、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高爾基認為文藝應當負有改造現實這一社會使命,他撰寫現實主義的短篇小說,描述底層人民在黑暗腐敗的沙皇專制統治下的苦難生活,揭露剛剛開始發展的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空虛的心靈,抨擊品德低下的市儈化的知識分子,並努力思考生活的意義,探索新的生活道路。
高爾基在十九和二十世紀之交創作的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展示了資產階級在俄國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使命,揭露其丑惡本質,否定追逐私有財產、逃避鬥爭的道路,提出城市居民生活的意義這一主題。
高爾基從一九○○年開始撰寫劇本,部分作品在思想和藝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小市民》和《在底層》。《小市民》中塑造了俄國文學作品中第一個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現的工人形像——火車司機尼爾,反映了小市民思想和無產階級思想之間的衝突。《在底層》描寫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流浪漢的悲慘遭遇,抨擊壓迫和摧殘人的俄國社會制度,指出以無益的同情和美好的謊言去安慰人們是一種消極的人道主義,這種做法隻會使人們安於現狀,沉迷於幻想;一旦幻想破滅,人們將會陷入精神上的絕境。作者通過劇中人大聲疾呼:“人這個字聽起來多麼自豪!”,號召尊重人,贊美人,相信人具有解放自己的力量。在一九○五年革命前夕,高爾基還撰寫了以知識分子為題材的劇本:《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野蠻人》等。一九○六年高爾基寫成劇本《敵人》,劇中的主人公已經不是個體,而是與資產階級進行自覺鬥爭的、有共同奮鬥目標的工人群體,顯示了工人階級覺悟的提高。這是一部具有重大意義的作品。
一九○六年高爾基撰寫了另一部重要作品,這就是長篇小說《母親》。這部小說是以一九○二年索爾莫沃工廠工人“五一”遊行事件為背景,在一九○五年革命經驗的基礎上寫成的,書中不僅生動地塑造了為爭取自身解放和追求美好生活而進行自覺鬥爭的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形像巴維爾,還描述了俄羅斯社會底層的婦女代表——母親尼洛夫娜從對生活的種種苦難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到走上革命道路的歷程,反映了廣大群眾在革命年代發生的巨大變化。列寧在閱讀了這部作品的手稿以後,充分肯定了它的現實意義,認為這是一部“十分及時的”作品。
一九○五年革命失敗後,高爾基曾一度接受了鮑格丹諾夫等人的造神論思想,其影響明顯地表現在長篇小說《懺悔》中。列寧曾對這種觀點提出了嚴肅的批評,指出“神的觀念”是反動統治階級用來束縛落後的工人和農民的鎖鏈,在客觀上起有麻痺人民的作用。此後,高爾基重又寫出許多優秀作品,如《夏天》、《奧古洛夫鎮》、《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以及《俄羅斯童話》、《意大利童話》等。
在十月革命前後,高爾基在《新生活報》上發表了一組以《不合時宜的思想》為總標題的政論文章,反映了他對革命的一些看法。高爾基不同意列寧關於十月革命的論斷,反對十月武裝起義,主張無產階級與代表先進科學技術力量的知識分子結成聯盟,用科技知識武裝人民,為未來的革命創造條件。他還以革命過程中的某些缺點和陰暗現像為依據,指責革命。當時的蘇聯文學界曾認為《不合時宜的思想》是“叛逆”之作,是高爾基這一時期錯誤觀點的集中表現;列寧也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一九一八年八月社會革命黨人謀殺列寧的事件使高爾基深受震動,而廣大人民保衛十月革命和創造新生活的精神也使他深受鼓舞,從此他走上了與蘇維埃政權密切合作的道路。在創作方面,他撰有長篇小說《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指明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規律;史詩《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則展現了俄國生活的廣闊畫卷,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幾十年間思想上和社會上的鬥爭。三十年代高爾基著有反映垂死的資本主義和新生的社會主義之間劇烈衝突的劇本《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陀斯契加耶夫等人》等。除了上述作品以外,高爾基還著有多篇回憶錄,其中有關列寧和托爾斯泰的回憶錄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重要的文獻價值。
《童年》(一九一二—一九一三)、《在人間》(一九一四)和《我的大學》(一九二二—一九二三)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自傳體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童年》反映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故事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小阿廖沙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他曾當過鞋店裡的伙計,輪船上的洗碗工人,也曾在任繪圖員的親戚家裡和聖像作坊裡當過名曰“學徒”的小用人。無論在哪兒,他都不僅擔負著一個孩童難以勝任的、苦役般的勞動,而且受盡屈辱,飽嘗辛酸,切身體會到底層勞苦大眾的奴隸般非人的生活,開始模糊地認識到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進一步了解並更加痛恨包圍著他的市儈生活,同時也發現了勞動人民具備純樸善良、喫苦耐勞等優良品質。此時,書籍打開了他的眼界,為他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誘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對他的成長起有重大的作用。這一段生活經歷就是第二部小說《在人間》的主要內容。《我的大學》則記述了高爾基在喀山時期的活動和成長,主要是民粹派思潮對他的影響以及帶有革命情緒的大學生、青年秘密小組這所社會大學對他的啟迪和教育,同時也就展示了十九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畫面。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的影響和如饑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使他得以成長的重要條件。
高爾基從幼年時代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就開始接觸小市民的生活。此後,在繪圖員家裡,在居住著各種不同人物的大雜院裡,在他干過活的任何地方,這種保守、自私、貪婪、庸俗的習氣處處可見。小市民的典型人物常常暴食暴飲,無病呻吟,彼此吵架揭短,用不堪入耳的髒話制造丑聞,傳播謠言。“無恥的流言蜚語、惡意的誹謗組成一張肮髒的網子”,纏繞著大家,無人可以幸免,仿佛通過折磨別人來為自己尋找樂趣是“他們唯一可以不付任何代價的娛樂活動”,可以填補他們空虛無聊的靈魂,這實在也是一種人性的扭曲。處在這種氛圍之中,小阿廖沙時時處處感到煩悶、壓抑、窒息,簡直無法忍受。高爾基在三部曲中花費大量筆墨,以極其辛辣的筆鋒對他青少年時代感觸甚深的市儈氣息這一社會毒瘤加以深刻揭露,借此探索產生這種保守、落後心理特征的社會根源,指出小市民習氣是滋生種種消極的、不抗惡的社會思潮的土壤。
“在人間”生活的歲月裡,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正直的廚師斯穆雷,熱愛勞動的碼頭裝卸工人,洗衣女工納塔利婭,老匠人格裡戈裡乃至兇神惡煞般對待阿廖沙的繪圖員家的婆媳倆都從不同方面幫助高爾基了解生活,認識生活,思考人生的意義。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走向成熟的另一個老師是書籍。凡是讀過三部曲的人都會對阿廖沙執著地渴望讀書,自覺地認真讀書的頑強精神留下深刻的印像,而在那個認為讀書是“歪門邪道”,讀書會誘人犯罪的小市民圈子裡,阿廖沙為了實現讀書的願望所遭受的屈辱、欺凌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書籍擴大了阿廖沙的視野,豐富了他的思想,向他展現了越來越廣闊的世界,使他爭取美好生活的願望更加強烈,為之奮鬥的決心更加堅定。
總之,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不僅描繪了十九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國社會廣闊的生活圖景,而且“描寫了作家從生活的底層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時也反映了俄國一代勞動者在黑暗中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艱難曲折的歷程”;而高爾基“審察生活的能力,塑造人物性格的纔能以及對於俄羅斯底層的無與倫比的知識,都是他贏得巨大聲譽的重要因素”。
寧珊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