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xj2020全新力作 貿易與理性 鄭永年世界經濟金融貿易國際政治關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07156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0715621
商品編碼:72075827619

代碼:69

    
    
"

編輯推薦

預售商品須知:

預售商品請單獨下單,到貨後將盡快安排為您發出。

若您將預售商品與其他商品一並購買,則該訂單默認在預售商品到貨後發出,拍下即視為認可,謝謝您的支持!

1、《貿易與理性》鄭永年教授第1部關於國際政治與貿易的著作,觀點獨特,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2、書中從化和地緣政治視角解讀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與應對之策,高屋建瓴地指出進入中國進入改革開放4.0版,國家、企業和個人面臨怎樣的新挑戰和新機會!國際視野,格局更大!

3、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應對當前復雜局勢之策,既可為宏觀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家提供決策思考,又可供個人尋找新機會!

4、書中涵蓋諸多關於中美貿易的關鍵問題,論述精闢,醍醐灌頂!

五大看點:

★: 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搖搖欲墜,我們面臨怎樣的國際大環境?

美國頻繁退群,國際秩序坍塌

美國擔憂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

美國擔憂自己“世界霸主”地位不保

★★:美國發動貿易戰為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美貿易是貿易秩序的關鍵支柱,缺一不可

白宮與華爾街的利益不一致

美國各個利益集團利益之間的利益不一致

美國跟其他西方國家利益不一致

★★★: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戰略考量,我們的機會在哪裡?

對方越堅持貿易保護,中國越堅持開放

打造有利的營商環境,開闢廣闊的市場

★★★★:中國企業如何破局?企業纔是重建世界貿易的主體

企業家精神和大格局: 企業家就是革新者,是勇於承擔風險、有目的地尋找革新源泉、善於捕捉變化、並把變化作為可供開發利用機會的人。

政府要成為企業的“幫手”,為企業減負!

★★★★★:進入改革開放4.0版,中國要如何走出去?

中國應主動創造戰略機遇期

“一帶一路”倡議書寫新國際貿易規則!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ji大平臺!

內容簡介

《貿易與理性》是中國問題研究專家鄭永年教授關於未來貿易趨勢的一部繫統理性思考的著作。本書從化與地緣政治的視角對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本質進行深度思考與分析;並對中國如何應對作出戰略性考量,明確指出中國堅持開放就不可能被孤立。

在時下亟需理性的時期,如何纔能更好地擁有理性?《貿易與理性》客觀分析了當下中國與美國的發展現狀,對中國自身發展中需要改進之處做出理性的反思總結;並對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企業家下一步如何發展,政府如何成為企業的幫手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思路。書中還繫統解答了中國如何從“引進來“”到與世界貿易體繫“接軌”,再到現在中國如何“走出去”這一關鍵問題。

作者簡介

鄭永年

浙江省餘姚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與國際關繫專家,前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國際中國研究雜志》(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裡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繫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繫研究。其主要興趣和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繫;國際和東亞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化、國家制度和社會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中國政治與中央地方關繫。

精彩書評

聽鄭永年教授的觀點分析,是一場愉快的求知之旅。

——俠客島

拜讀鄭永年先生著作,頗似當年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政事堂

鄭永年教授是常年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學者,他的觀點很好地向世界解釋中國。

——《解放日報》

目錄

章 非理性貿易的當前國際背景

一、中國與資本主義關繫的三個階段

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坍塌了

三、新一波“中國威脅論”

四、中美關繫有走向“修昔底德陷阱”的風險

五、人們熟悉的中美關繫一去不復返

六、中美關繫遠比自由落體還糟糕

七、欲望之爭主導當前中美衝突

第二章 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是什麼

一、中西方兩種政治經濟學模式及其未來

二、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選擇

三、美國對中國的三大冷戰判斷

四、美國為何會發動貿易戰

五、中美貿易戰的國際權力結構因素

六、化時代的光明與黑暗

七、為何經貿相互依存也可能會導向戰爭

八、如何理解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本質

九、貿易戰與特朗普的國際新秩序

第三章 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戰略考量

一、技術冷戰與中美冷戰的序曲

二、美國如何理解“中國制造2025”

三、如何理解中美貿易談判的復雜性

四、中國必須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應對貿易摩擦

五、貿易摩擦與國際秩序的未來

第四章 中國應有的理性反思

一、中國新時期的外部風險

二、《日本》對中國的教訓

三、中美貿易摩擦我們暴露了怎樣的弱點

四、中國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五、中國會再次封閉起來嗎

六、要警惕狹隘民族主義

七、西方為何不相信中國不稱霸

八、對“美國衰落”的重新評估

九、美國人為什麼有強烈危機感

第五章 中國企業家的憂與思

一、中國企業家的困局

二、中國企業家為何缺少格局

三、中國國有企業的邊界在哪裡

四、中國大的困擾是體制成本

五、中國民營企業需要怎樣的結構性改革

六、政府可以成為中國企業的“幫手”嗎?

七、為何強調培育企業家成長環境

八、政府該如何打造營商環境

第六章 改革開放4.0版,中國如何走出去

一、疫情之後的“有限化”

二、中國開放政策進入4.0版

三、中國應主動創造自己的戰略機遇期

四、“一帶一路”與國際經濟新規則的“書寫”

五、建設開放式的“新絲路”

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與中國發展下一步

七、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國的未來

精彩書摘

1.美國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國主張貿易戰的鷹派們並沒能很好地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當代歷史記錄顯示,當西方國家對一個有實力進行反擊的國家實施科技貿易壁壘時,大多數情況下的結果都是適得其反的。

近幾十年來,由於西方幾次對中國在高科技上嚴格的排斥封鎖政策,讓中國被迫獨立發展了其載人航天項目;在發展級計算機技術上進行了巨額投資,並終獲得了越美國的顯著成果;還研發出了自己獨立的軍事武器和繫統。

近年來,中國在關鍵技術行業注冊了很多具有競爭力的專利,這些行業包括生物制藥、生物科技、通訊和電子設備。去年一年中國收到的專利申請數量,過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專利申請數量的總和。

如果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美國將會失去具吸引力的市場並削弱自身科技發展進程。貿易保護主義很有可能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戰後有規則的經濟秩序變得無效,而這一經濟秩序正是美國繁榮的基礎。

對待貿易和科技的零和競爭方式也許在冷戰時期成功地加速了蘇聯的解體,但的中國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情況,與蘇聯並不具有可比性。相反,中美之間在價值鏈上更多的協同合作必定會使中美相互依賴的關繫更加緊密,各自的科技競爭力也將得以加強,從而使得市場經濟受益。

對於任何想要阻撓中國將其人民幸福水平提升至國際標準的勢力,中國都不會容忍。如果美國能夠從這一出發點理解“中國制造2025”的真實本意,那就沒有理由懼怕。中國媒體應當停止以帶有自卑情緒的強勢論調來煽動西方的焦慮,這對中國來說已經過時——中國早已以自身的成就消除了所有過去的自卑。

2.對於GDP必須保持清醒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這個數字得益於我們的人口總量,我們的人均GDP很低,還不到,而美國人均過5萬,新加坡有5.6萬。對比一下,就會明白,中國還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到2050年,中國要分三步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不到兩年就是2020年,接下來的15年要怎麼走呢?我想,人均GDP至少要再加左右。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至少要把自己提升到“亞洲四小龍”的後一位,即中國臺灣的水平(2.左右)。即使這樣,也有很長時間要走——從不到1萬到2.5萬,還有1.的距離。早期,我們的發展是簡單擴張型的,實現這個跨越,靠廉價勞動力就可以。

但是,從1萬到2.5萬就比較難。這幾年,中央一直強調要從數量型經濟轉向質量型經濟,究其原因,就這個道理。今後中國經濟發展一定要靠技術、附加值高的產業,這條路可能越走越難,至少不會像前面幾十年那麼容易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同時,雖然很多人都希望中國站到世界舞臺的中心,但是也不能忘記:你離世界舞臺越近,所承擔的世界責任就越來越大。很多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體繫中的貢獻都名列前茅。

但是,如果按照中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來衡量,要求中國做出世界第二的貢獻,那就很不公平了。這不能從總量來看,不能脫離人均GDP。美國人均GDP5萬多,中國1萬都不到。如果在該項投入過多,怎麼跟國民交代呢?如何實現內部的可持續發展呢?所以不能過度地承擔責任,影響到國內可持續的發展。一旦內部可持續發展出現問題,外在影響力也就成了無本之木了。因此,外部責任要與國內發展情況相適應。

^_^:7483e2660f88b17533c1a249e161401a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