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正版 錢鍾書選唐詩上下全2冊 附注釋注解錢鐘書著紀念錢鐘書誕辰1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617-896
【優惠價】
386-560
【作者】 錢鍾書選楊絳錄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62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6282
商品編碼:10024785255823

包裝:平裝
開本:32
出版時間:2020-11-01

用紙:膠版紙
代碼:99
作者:錢鍾書選,楊絳錄


    
    
"

產品特色



錢鍾書選唐詩手稿相關圖片


編輯推薦

★ 近四十年從未對外公布的錢鍾書唐詩選本。

★ 收錄唐詩近2000首的大型唐詩選本。

★楊絳先生歷時七載抄錄日課,記錄錢楊夫婦詩書互動的唐詩選本。


內容簡介

★ 近四十年從未對外公布的錢鍾書唐詩選本。

★ 收錄唐詩近2000首的大型唐詩選本。

★楊絳先生歷時七載抄錄日課,記錄錢楊夫婦詩書互動的唐詩選本。

《錢鍾書選唐詩》的底本是1983年到1991年間,錢鍾書先生遴選、楊絳先生抄錄的一部唐詩選手稿,其後近四十年,這部手稿從未對外公布。此次首次出版,人文社編輯部對手稿進行了必要的整理,對照《全唐詩》校勘了詩歌正文,增加了詩人小傳和難解語詞注釋,撰寫了出版後記。這部唐詩選本收錄詩人308位、詩作1997首,體現了錢鍾書先生選唐詩的主觀立場和獨特視角,是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文獻;也是比較全面呈現唐代詩歌的藝術特征和風格狀貌的大型選本。此外,楊絳先生在抄錄手稿時留下了日期、詩歌評論、書法評論、生活雜記等文字,也體現了錢楊夫婦的品評互動。通過《錢鍾書選唐詩》,讀者朋友不僅能研習欣賞錢先生選出的可以概括唐詩全貌的2000首詩歌,也能看見兩位學人雋永美好的詩書生活。這是一部迷人的充滿家庭生活溫暖且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圖書,出版這部書是我們對錢、楊兩位遠去學人的誠摯紀念。


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先生被譽為“文化昆侖”,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成果豐碩,特別對於古代詩歌的研究十分精深。著有《管錐編》《談藝錄》《七綴集》《宋詩選注》等,並創作了長篇小說《圍城》。

楊絳(1911-2016),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我們仨》等,翻譯著作有《堂吉訶德》等。


精彩書評

香山纔情,昭映古今,然詞沓意盡,調俗氣靡,於詩家遠微深厚之境,有間未達。其寫懷學淵明之閑適,則一高玄,一瑣直,形而見絀矣。其寫實比少陵之真質,則一沉摯,一鋪張,況而自下矣。故餘嘗謂:香山作詩,欲使老嫗都解,而每似老嫗作詩,欲使香山都解;蓋使老嫗解,必語意淺易,而老嫗使解,必詞氣煩絮。淺易可也,煩絮不可也。

——錢鍾書《談藝錄》評白居易

《全唐詩》錄,楊絳日課,父選母抄,圓圓留念

——楊絳


目錄

目錄(節選)

唐明皇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〇〇〇二

宣宗皇帝

瀑布聯句 〇〇〇三

則天皇後

如意娘 〇〇〇四

江妃

謝賜珍珠 〇〇〇五

章懷太子

黃臺瓜辭 〇〇〇六

南唐後主李煜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〇〇〇七

病中書事 〇〇〇七

蜀後主王衍

醉妝詞 〇〇〇九

後蜀嗣主孟昶

避暑摩訶池上作 〇〇一〇

李義府

堂堂詞二首 〇〇一一

虞世南

應詔嘲司花女 〇〇一二

王績

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〇〇一三

野望 〇〇一四

張九齡

望月懷遠 〇〇一五

詠燕 〇〇一五

宋之問

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瀋三佺

?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

?慨然成詠 〇〇一六

陸渾山莊 〇〇一六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

?寄崔融 〇〇一七

題大庾嶺北驛 〇〇一七

度大庾嶺 〇〇一八

渡漢江 〇〇一八

新年作 〇〇一八

崔液

<夜六首(六首選二) 〇〇一九

王勃

詠風 〇〇二〇

滕王閣 〇〇二〇

杜少府之任蜀州 〇〇二一

杜審言

夏日過鄭七山齋 〇〇二二

郭震

塞上 〇〇二三

賈曾

有所思 〇〇二四

駱賓王

在獄詠蟬 〇〇二五

喬知之

綠珠篇 〇〇二六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 〇〇二七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錄三首) 〇〇二八

登幽州臺歌 〇〇三〇

晚次樂鄉縣 〇〇三〇

張說

山夜聞鐘 〇〇三一

邺都引 〇〇三一

王適

蜀中言懷 〇〇三三

瀋期

被彈 〇〇三四

州南亭夜望 〇〇三五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〇〇三五

寒食 〇〇三六

賀知章

詠柳 〇〇三七

回鄉偶書二首 〇〇三七

王灣

次北固山下 〇〇三八

張旭

桃花溪 〇〇三九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〇〇四〇

崔國輔

怨詞二首 〇〇四二

長信草 〇〇四二

麗人曲 〇〇四三

秦女卷衣 〇〇四三

徐安貞

聞鄰家理箏 〇〇四四

裴士淹

白牡丹 〇〇四五

陶峴

西塞山下回舟作 〇〇四六

王維

送別 〇〇四七

齊州送祖三 〇〇四七

觀別者 〇〇四八

藍田山石門精舍 〇〇四八

青溪 〇〇四九

渭川田家 〇〇四九

春中田園作 〇〇五〇

西施詠 〇〇五〇

老將行 〇〇五一

桃源行 〇〇五三

洛陽女兒行 〇〇五四

鼕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〇〇五五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〇〇五五

過香積寺 〇〇五六

山居秋暝 〇〇五六

終南別業 〇〇五七

歸嵩山作 〇〇五七

終南山 〇〇五七

觀獵 〇〇五八

漢江臨泛 〇〇五八

積雨輞川莊 〇〇五九

息夫人 〇〇五九

鹿柴 〇〇六〇

竹裡館 〇〇六〇

臨高臺送黎拾遺 〇〇六〇

雜詩三首 〇〇六一

書事 〇〇六一

闕題二首 〇〇六二

田園樂(七首選一) 〇〇六二

崔顥

王家少婦 〇〇六三

黃鶴樓 〇〇六三

長干曲四首 〇〇六四

祖詠

贈苗發員外 〇〇六五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選二) 〇〇六六

出塞 〇〇六七

采蓮曲(二首選一) 〇〇六七

長信秋詞(五首選一) 〇〇六七

浣紗女 〇〇六八

閨怨 〇〇六八

常建

弔王將軍墓 〇〇六九

題破山寺後禪院 〇〇六九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〇〇七一

新年作 〇〇七一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〇〇七二

送韓司直 〇〇七二

酬李穆見寄 〇〇七二

長沙過賈誼宅 〇〇七三

登餘干古縣城 〇〇七三

賦得 〇〇七四

戲贈干越尼子歌 〇〇七五

王翰

涼州詞 〇〇七六

孟雲卿

古挽歌 〇〇七七

寒食 〇〇七七

孟浩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 〇〇七九

夏日南亭懷辛大 〇〇七九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〇〇八〇

夜歸鹿門山歌 〇〇八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〇〇八一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〇〇八一

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 〇〇八二

與諸子登峴山 〇〇八二

晚泊潯陽望廬山 〇〇八三

過故人莊 〇〇八四

歲暮歸南山 〇〇八四

舟中曉望 〇〇八五

閨情 〇〇八五

歲除夜有懷 〇〇八六

春曉 〇〇八六

揚子津望京口 〇〇八六

宿建德江 〇〇八六

李白

蜀道難 〇〇八八

將進酒 〇〇九〇

關山月 〇〇九一

長干行 〇〇九一

玉階怨 〇〇九四

清平調詞三首 〇〇九四

夢遊天姥吟留別 〇〇九五

金陵酒肆留別 〇〇九七

送友人 〇〇九八

送友人入蜀 〇〇九八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〇〇九九

山中問答 〇一〇〇

把酒問月 〇一〇〇

客中行 〇一〇一

早發白帝城 〇一〇一

秋下荊門 〇一〇一

夜泊牛渚懷古 〇一〇二

月下獨酌(四首錄一) 〇一〇二

獨坐敬亭山 〇一〇三

怨情 〇一〇三

韋應物

擬古詩(十二首錄二) 〇一〇四

雜體(五首錄二) 〇一〇五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〇一〇六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〇一〇六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〇一〇七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

?寄府縣僚友 〇一〇八

初發大校書 〇一〇八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〇一〇九

同德寺侍御李博士 〇一〇九

對雨寄韓庫部協 〇一一〇

寄子西 〇一一〇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〇一一一

新秋夜寄諸弟 〇一一一

錫 〇一一一

寄全椒山中道士 〇一一二

西澗即事示盧陟 〇一一二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〇一一三

答鄭騎曹青橘絕句 〇一一三

長安遇馮著 〇一一三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〇一一四

出還 〇一一四

除日 〇一一四

過昭國裡故第 〇一一五

登西南岡卜居,遇雨,尋竹浪

?至灃壖,縈帶數裡,清流茂

?樹,雲物可賞 〇一一六

題桐葉 〇一一七

滁州西澗 〇一一七

溫泉行 〇一一七

聽鶯曲 〇一一八

張謂

春園家宴 〇一二一

岑參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〇一二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〇一二三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〇一二四

包佶

嶺下臥疾寄劉長卿員外 〇一二五

戲題諸判官廳壁 〇一二五

李嘉祐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

?因以贈之,時七夕 〇一二七

送嚴員外 〇一二七

包何

和程員外春日東郊即事 〇一二八

高適

登廣陵棲靈寺塔 〇一二九

薊中作 〇一三〇

燕歌行並序 〇一三〇

人日寄杜二拾遺 〇一三二

封丘作 〇一三三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

?長沙 〇一三三

詠史 〇一三四

營州歌 〇一三四

別董大 〇一三五

送桂陽孝廉 〇一三五

除夜作 〇一三五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〇一三六

遊龍門奉先寺 〇一三八

望嶽 〇一三八

玄都逸人 〇一三九

貧交行 〇一三九

兵車行 〇一四〇

醉時歌 〇一四一

贈衛八處士 〇一四二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〇一四三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

?李白 〇一四五

飲中八仙歌 〇一四五

曲江三章章五句 〇一四六

麗人行 〇一四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〇一四九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〇一五三

哀江頭 〇一五四

哀王孫 〇一五六

述懷一首 〇一五七

彭衙行 〇一五八

羌村 〇一六〇

新安吏 〇一六一

石壕吏 〇一六二

新婚別 〇一六三

垂老別 〇一六四

無家別 〇一六五

夏夜嘆 〇一六六

佳人 〇一六七

夢李白二首 〇一六八

前出塞九首 〇一六九

後出塞五首(錄三) 〇一七三

萬丈潭 〇一七四

石龕 〇一七五

<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〇一七六

戲題畫山水圖歌 〇一七九

戲為雙松圖歌 〇一七九

百憂集行 〇一八〇

戲作花卿歌 〇一八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〇一八二

短歌行 〇一八三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〇一八三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〇一八五

四松 〇一八七

古柏行 〇一八七

縛雞行 〇一八八

負薪行 〇一八九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

?耕牛兼書觸目 〇一九〇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〇一九〇

夜歸 〇一九二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 〇一九二

夜聞觱篥 〇一九三

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 〇一九三

贈李白 〇一九四

登兗州城樓 〇一九四

房兵曹胡馬詩 〇一九五

畫鷹 〇一九五

春日憶李白 〇一九六

對雪 〇一九六

月夜 〇一九七

春望 〇一九八

獨酌成詩 〇一九八

曲江二首 〇一九八

曲江對酒 〇一九九

曲江對雨 〇二〇一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〇二〇二

秦州雜詩二十首(錄四首) 〇二〇二

月夜憶舍弟 〇二〇三

遣懷 〇二〇四

送遠 〇二〇四

天末懷李白 〇二〇五

獨立 〇二〇五

野望 〇二〇五

蜀相 〇二〇六

卜居 〇二〇六

梅雨 〇二〇七

有客 〇二〇七

狂夫 〇二〇八

堂成 〇二〇八

進艇 〇二〇九

江村 〇二〇九

南鄰 〇二一〇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 〇二一〇

客至 〇二一〇

漫成二首 〇二一一

春夜喜雨 〇二一二

江亭 〇二一二

可惜 〇二一三

落日 〇二一三

後遊 〇二一三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〇二一四

少年行二首 〇二一四

贈花卿 〇二一五

少年行 〇二一五

絕句漫興九首 〇二一六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〇二一八

三絕句 〇二一九

戲為六絕句 〇二二〇

花鴨 〇二二二

野望 〇二二二

水檻遣心二首 〇二二三

屏跡三首(錄二) 〇二二三

不見 〇二二四

客夜 〇二二四

客亭 〇二二五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〇二二五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〇二二六

倦夜 〇二二六

登高 〇二二六

傷春(五首錄一) 〇二二七

登樓 〇二二七

宿府 〇二二八

旅夜書懷 〇二二九

閣夜 〇二二九

秋興(八首錄一) 〇二三〇

詠懷古跡五首 〇二三〇

諸將(五首錄二) 〇二三三

江上 〇二三四

江漢 〇二三四

燕子來舟中作 〇二三五

小寒食舟中作 〇二三五

賈至

巴陵寄李二戶部張十四禮部 〇二三六

送王員外赴長沙 〇二三六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〇二三七

春思二首 〇二三七

錢起

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〇二三八

和張僕射塞下曲 〇二三八

歸雁 〇二三九


精彩書摘

唐明皇

唐明皇(685—762),名李隆基,睿宗皇帝之子。曾封楚王、臨淄郡王。中宗皇帝駕崩,韋後臨朝稱制,他率兵誅韋後及其黨羽,迎立睿宗,被立為皇太子年(712)即位,在位四十五年,年號先、天寶。前期勵精圖治,成盛世”。天寶之後溺於享樂,任用非人,國勢日衰,終於釀成天寶十四載(755)的安史之亂,長安陷落後逃奔成都避難。肅宗皇帝即位,尊為太上皇。至德二載(757)返回長安。享壽七十八,謚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後世遂稱其“唐明皇”,廟號玄宗。工詩能文,通音律,對唐詩的繁榮有積極貢獻。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1]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2]。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3]。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4]。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5]。

[1十三年十一月玄宗封泰山,曾幸孔子宅,並祭其墓。詩作於此時。

[2]?棲棲:奔走勞碌。指孔子為推行儒術而遊說諸國。

[3]?鄹(zōu):即魯邑,孔子之父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於此。在今山東曲阜。魯王宮:漢代魯共王劉餘曾壞孔子舊宅,建造宮室。

[4]?嘆鳳:意為感嘆生不逢時。《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否(pǐ):命運不濟。傷麟:與“嘆鳳”意同。麟為仁獸,孔子聽說有人捕獲了麟,大為傷感,曰:“吾道窮矣!”見《史記·孔子世家》。

[5]?兩楹奠:孔子曾對子貢說,自己做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兩楹,堂前兩根立柱之間,即堂之正中。見《禮記·檀弓》。夢時:即孔子夢中事。

宣宗皇帝

宣宗皇帝(810—859),名李忱,憲宗皇帝之子,會昌六年(846)立為皇太叔,旋即皇帝位。年號大中。是晚唐較有作為的皇帝,《舊唐書·宣宗紀》稱其“雖漢文、景不足過也”。且好文能詩,常與學士唱和。大中十三年卒,廟號宣宗。

瀑布聯句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黃檗[1]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帝

[1]?黃檗(bò):禪師名。《全唐詩》題下注,一說是與廬山香岩閑禪師聯句。

則天皇後

則天皇後(624—705),即武則天。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huò)之女。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纔人,賜號武媚。太宗死後,削發居感業寺為尼。高宗時復入宮,永徽六年(655)立為皇後,參與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死後,臨朝稱制年(690)自稱聖神皇帝,改唐國號為天授,史稱武周年(705)中宗復位,徙居上陽宮,是年鼕卒。則天頗涉文史,推重文章,有詩文傳世。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1],支離為憶君[2]。

不信比來長下淚[3],開箱驗取石榴裙。

[1]?看朱成碧:形容心思迷亂,語出梁王僧孺《夜愁示諸賓》:“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

[2]?:即憔悴。支離:義同憔悴。

[3]?比來:近來。

江妃

江妃(?—756),名中被高力士選入宮中,頗受玄宗寵愛。性愛梅,玄宗稱其“梅妃”。楊玉環入宮後,寵愛被奪。安史之亂中死於亂兵。

謝賜珍珠[1]

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盡日無梳洗[2],何必珍珠慰寂寥。

[1]?據詩意,應是玄宗賜給江妃珍珠,江妃借詩一抒怨情。

[2]?“長門”句:用漢武帝、陳皇後故事。陳皇後失寵後,居長門宮,備極冷落。

章懷太子

章懷太子(653?—684),名李賢,唐高宗第六二年(675)立為皇太子。聰敏好書,處事明審。曾與諸儒共注範曄《後漢書》。調露二年(680)被武後廢為庶人。武後臨朝,逼令自殺。追謚章懷太子。

黃臺瓜辭[1]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2]。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1]?此詩以摘瓜為喻,宣洩對武後戕殘子女行為的怨望之情。章懷太子之前,太子李弘已被武後以鴆酒毒死。

[2]?離離:繁多的樣子。

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開國後之建隆二年(961)初立為太子,六月中主卒後,即南唐國主位,世稱李後主。在位十五年,對宋稱臣,每歲進貢奉。開寶八年(975),宋軍攻破金陵,李後主出降,被解送汴京,受封屈辱的“違命侯”,遭幽囚。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被毒死,享年四十二。李煜治國雖無能,卻有極高的文學藝術造詣,工書畫,通音律,擅詩文,尤長於填詞。早期詞寫宮廷享樂生活及男歡女愛;被俘後詞風大變,抒寫故國之思及幽囚之苦,頗多佳作,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及影響。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論道:“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全唐詩》存其詩十八首。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1]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2]。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3]。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1]?被俘後渡過長江時望金陵作。石城:即石頭城,金陵城別稱。

[2]?三十年:南唐自李昪於937年開國,建都金陵,至975年亡國,舉其成數為“三十年”。

[3]?吳苑:春秋時吳國的宮苑,在今蘇州。廣陵:今揚州。詩中“吳苑宮闈”“廣陵臺殿”均代指金陵宮殿。

病中書事

病身堅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1]。

月照靜居唯搗藥[2],門扃幽院隻來禽。

庸醫懶聽詞何取,小婢將行力未禁[3]。

賴問空門知氣味,不然煩惱萬塗侵。

[1]?道情:崇信佛教的精神情操。李煜篤信佛法,故雲。宴坐:坐禪。自任:自信。

[2]?搗藥:語義雙關,既指月中玉兔搗藥的傳說,又實寫搗藥之事。

[3]?將行:扶行。未禁:不能承受。

蜀後主王衍

王衍(899—926),字化源,蜀先主王建第十一子,初封鄭王,後立為太子年(918)即位年(925)降後唐,次年被押送洛陽,四月,行至秦川驛被殺。喜為浮艷之詩。

醉妝詞

者邊走[1],那邊走,隻是尋花柳。

那邊走,者邊走,莫厭金杯酒。

[1]?者邊:即這邊。

後蜀嗣主孟昶

孟昶(919—965),原名仁贊,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人。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後蜀開國後,曾任東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年(934)即後蜀皇帝位。在位三十二年,治國有方,使蜀地得以安定富足。廣政二十八年(965)正月,後蜀國亡,降宋,至汴京,封秦國公,旋卒,享年四十七。

避暑摩訶池上作[1]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一作滿。

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2]。

起來瓊一作庭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時來,隻恐流年暗中換。

[1]?摩訶(hē)池:在成都。隋文帝開皇年間,益州刺史楊秀築成都子城時,取土成坑,胡僧名之為摩訶池。後引江水入池,為成都名勝。清代仍有殘留,民國時始消失。

[2]?“冰肌”四句:寫侍奉在側的妃子。欹枕,斜靠於枕。

李義府

李義府(614—666),永泰(今四川鹽亭)人。貞觀八年(634)舉進士。高宗為太子時,遷太子舍人,加崇賢館直學士,與來濟同以文翰知名,並稱“來李”。高宗朝,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以協贊武則天立後,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顯慶時,遷中書令。龍朔三年(663)遷右相。坐贓除名,長流嶲州年卒,年五十三。其人貌似溫厚,實陰險奸佞,人謂其“笑中有刀”,稱“李貓”。

堂堂詞二首[1]

鏤月成一作為歌扇,裁雲作舞衣[2]。

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3]。

懶整鴛鴦被,羞褰玳瑁床[4]。

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5]。

[1]?堂堂:唐代法曲名。

[2]?鏤月、裁雲:以月、雲比喻宮女歌舞的器物、服飾。

[3]?回雪:喻舞姿。《藝文類聚》引漢張衡《舞賦》:“裾似飛燕,袖如回雪。”曹植《洛神賦》:“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洛川:以曹植《洛神賦》中洛神喻美歌舞者。

[4]?褰:揭開。

[5]?密處:即“鴛鴦被”“玳瑁床”。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由陳、隋入唐,曾為秦王府參軍、記室,授弘文館學士。武德中任太子中舍人。貞觀中任秘書監,為太宗朝著名文士,太宗稱其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表請致仕,優詔許之,未久即卒,享年八十一。謚曰文懿。編纂類書《北堂書鈔》,留存至今。

應詔嘲司花女[1]

學畫鴉黃半未成[2],垂肩亸袖太憨生[3]。

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輦行。

[1]?據詩題,是司花女的憨態引起君王關注,君王轉而命虞世南作詩嘲之。嘲:調笑。

[2]?鴉黃:唐代女子的面飾,以嫩黃色畫彎月形於額上。

[3]?亸(duǒ):下垂。憨生:憨態,唐人語言習慣形容詞加“生”作後綴。

王績

王績(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大儒王通之弟。隋大業末授秘書省正字,不樂在朝,乞求外任,為揚州六合縣丞。因嗜酒屢遭問責,遂托以風疾,棄官歸裡。唐武德五年(622),以前官待詔門下,特判日給酒一鬥,時人稱“鬥酒學士”。貞觀四年(630),與其兄王凝一同托疾罷歸。十一年,因家貧再出,為大樂丞。未二年,又棄官還鄉,隱居東皋。放誕縱酒,不合世俗。卒前自撰墓志銘。詩風質樸清新,於唐初獨樹一幟,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

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旅泊多年歲,老去不知回。

忽逢門前客,道發故鄉來。

斂眉俱握手[1],破涕共銜杯。

殷勤訪朋舊,屈曲問童孩[2]。

衰宗多弟姪,若個賞池臺[3]?

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

柳行疏密布,茅齋寬窄裁?

經移何處竹,別種幾株梅?

渠當無絕水,石計總生苔[4]?

院果誰先熟,林花那後開[5]?

羈心隻欲問,為報不須猜[6]。

行當驅下澤[7],去剪故園萊。

[1]?斂眉:皺眉,初見面時沉思的神情。與下句“破涕”構成對比。

[2]?屈曲:仔細周詳。

[3]?若個:哪個。

[4]?計:猜想。

[5]?那:表疑問,猶“哪種”。

[6]?不須猜:不必計慮。

[7]?行當:表意向,猶“打算”。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1]。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2]。

[1]?東皋:詩人居處。皋,水邊高地。徙倚:徘徊。

[2]?采薇:指避世隱居。相傳周武王滅商後,商之遺民伯夷、叔齊弟兄恥食周粟,入首陽山采薇而食。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世稱張曲江。長安二年(702)中進士。神龍三年(707)中纔堪經邦科,玄宗朝又中道侔伊呂科,歷官左拾遺、禮部員外郎、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太常少卿、洪州刺史、桂州刺史兼嶺南按察十九年(731)為秘書少監,轉工部侍郎,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遷中書令,兼集賢學士知院事。二十四年遭李林甫排擠,改尚書右丞相,次年貶荊州長史。二十八年病卒,謚曰文獻。九賢相,又為文壇領袖,對盛唐詩歌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1]。

滅燭憐光滿[2],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3],還寢夢佳期。

[1]?情人:多情之人,詩人自指。遙夜:長夜。竟夕:整夜,猶言“不眠之夜”。

[2]?憐:兼有喜愛、珍惜、動情等意。

[3]?盈手:掬滿雙手。

詠燕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1]。

豈知泥滓賤[2],隻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3]。

[1]?微眇:謂海燕軀體微小,兼指海燕來自很遠的地方。暫:便。

[2]?泥滓:指燕子築巢的泥土。

[3]?相猜:猜忌。


前言/序言

出版後記(節選)

周絢隆

這本書的名字原來不叫《錢鍾書選唐詩》,它是我們根據書稿的內容另取的。楊絳先生在稿子的封面上,原來題寫的名稱是“《全唐詩》錄 楊絳日課”,錢鍾書先生又補題了“父選母抄,圓圓留念”八個字,基本道明了它的性質。後來由於錢瑗教授不幸早逝,楊先生就把這部由她親筆抄錄的稿子,贈給了吳學昭老師。吳老師在征得楊先生同意後,抱著學術為公的態度,決定將其公開出版,以供有興趣的讀者研究和參考。

我們很榮幸地得到了出版該書的機會,並受吳學昭老師委托,對書稿做了必要的整理。作為負責這項工作的人,需要對這部稿子的產生過程和它的特點,略作說明。

由於錢鍾書和楊絳先生在世時,從未對外提起過這部稿子,學界幾乎無人知道它的存在。而它的產生,其實牽涉著一樁舊案。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說:

翻譯毛選委員會的工作於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鍾書回所工作。

鄭振鐸先生是文研所的正所長,兼古典文學組組長。鄭先生知道外文組已經人滿,鍾書擠不進了。他對我說:“默存回來,借調我們古典組,選注宋詩。”

鍾書很委屈。他對於中國古典文學,不是科班出身。他在大學裡學的是外國文學,教的是外國文學。他由清華大學調入文研所,也屬外文組。放棄外國文學研究而選注宋詩,他並不願意。不過他了解鄭先生的用意,也贊許他的明智。

雖然錢先生當時心存委屈,但《宋詩選注》的問世,既證明了鄭振鐸先生有知人之明,也證明“不是科班出身”的錢鍾書於古典文學造詣很深。楊先生接著又說:

鍾書在毛選翻譯委員會的工作,雖然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工作並未結束。一九五八年初到一九六三年,他是英譯毛選定稿組成員,一同定稿的是艾德勒。一九六四年起,他是英譯毛主席詩詞的小組成員。“文化大革命”打斷了工作,一九七四年繼續工作,直到毛主席詩詞翻譯完畢纔全部結束。這麼多年的翻譯工作,都是在中央領導下的集體工作。集體很小,定稿組隻二三人,翻譯詩詞組隻五人。鍾書同時兼任所內的研究工作,例如參加古典組的《唐詩選注》。

這兩段文字至少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上世紀後半葉,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的宋詩和唐詩選注工作,都是在當時的所領導統一部署下開展的。

這兩項工作的最終成果《宋詩選注》和《唐詩選》,雖然都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但兩本書的成書過程和命運卻截然不同。具體說來,《宋詩選注》是由錢先生獨立承擔的。用楊絳先生的話說:“選宋詩,沒有現成的《全宋詩》供選擇。鍾書是讀遍宋詩,獨自一人選的。他沒有一個助手……那麼大量的宋詩,他全部讀遍,連可選的幾位小詩人也選出來了。他這兩年裡工作量之大,不知有幾人曾理會到。”(《我們仨》)楊先生這裡說的絕對是實情。雖然選宋詩的難度要更大,但錢先生的工作效率卻極高。《王伯祥日記》1956年4月9日曾提道:“翻閱默存《宋詩選》初稿之一部,蓋日前所中寄來征求意見者也。”這時候顯然纔隻有部分樣稿。1957年6月1日記雲:“所中散會時默存以所撰《宋詩選》稿本全部屬校讀。”接下來從6月3日到6日,每天都有看稿的進度記錄,到6日“全稿看完”,7日“午後寫信復默存,對所撰《宋詩選》提意見,備明日赴會時面交之”。8日午後“參加本所座談會,順以《宋詩選》稿面還默存”。從《王伯祥日記》的記載看,大概到1957年5月,《宋詩選注》就已基本定稿。到出版前,對所選的作者未再做增刪(倒是1963年第二次印刷時,迫於當時的特殊環境,刪掉了一個詩人——左緯和他的作品)。《宋詩選注》於1958年9月順利出版,很快就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和讀者的好評,成了選本中的經典。

相比之下,《唐詩選》的成書過程要曲折得多,出版也比《宋詩選注》晚了整二十年。從《王伯祥日記》看,文研所的《唐詩選》計劃開始於1956年9月,最初議定由王伯祥、餘冠英、陳友琴、王佩璋四人合作。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工作一度主要落到了王伯祥先生的身上。到1960年初,王伯祥先生的稿子已完成了相當一部分,其2月22日日記中說:“默存來招,即同往冠英家。冠英、友琴都在,即展開《唐詩選》具體工作討論,篇目大致已由默存選定,約明日友琴來我家商定落墨。”此後1962、1963兩年,在《王伯祥日記》中都有關於錢鍾書參與討論《唐詩選》稿子的記錄。但據後來成書的《唐詩選》前言說:“本書初稿完成於一九六六年。一九七五年進行修訂(重定選目、增補和修訂作品注釋、作家小傳等)。參加初稿和修訂的有餘冠英(負責人)、陳友琴、喬像鍾、王水照同志。錢鍾書同志參加了初稿的選注、審定工作,後因另有任務,沒有繼續參加。”從1966年到1975年,因為下“干校”,這項工作中斷了九年。據參與此項工作的王水照先生回憶,重新修訂是在地震棚裡進行的——那個後來被證實是偽造的所謂回紇詩人坎兒曼,就是這時加進去的。這部稿子在修訂時經過了大刪大改,錢先生負責撰寫的“王績等十七人”稿子,最後隻留了王績、王勃兩家,原來所選的詩大多也被換掉了。《唐詩選·前言》裡說,其“選錄的標準服從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原則”。這個標準估計就是這次修訂時提出的,餘冠英先生對舊稿的刪改應遵從了這一原則。

楊絳先生說:“鍾書選詩按照自己的標準,選目由他自定,例如他不選文天祥《正氣歌》,是很大膽的不選。”由此看來,經歷了十年政治運動磨礪後,對於錢鍾書先生1960年代參與“選定”的《唐詩選》篇目,餘冠英先生顯然認為有些不合時宜了。雖然楊絳先生說“鍾書肯委屈,能忍耐”(《我們仨》),但不等於對這些事情會完全無動於衷。據王水照先生說,“文革”後他從上海回到北京,《唐詩選》前言起草好以後(署名是餘冠英、王水照),餘先生對他說:“錢先生對我們組裡都有意見,你的前言給他看看。”錢先生看完前言後,曾給王水照寫了五頁信,但堅決表示不願署自己的名。顯然,他對後來成書的《唐詩選》是持保留意見的——特別是對其選詩的標準。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