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界限 : 剛剛好的關繫智慧曉雅北京時代華文書局9787569935700 心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曉雅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357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35700
商品編碼:10032985861890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8-01

頁數:213
代碼:48
作者:曉雅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界限 : 剛剛好的關繫智慧
作者:曉雅
代碼:48.0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日期:2020-08-01
ISBN:9787569935700
印次: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界限,是關繫的靈魂。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缺乏“界限感”,人際交往產生的大多數負面情緒都源於此。有時是對方缺失了界限感,有時卻是自己冒犯了別人的界限而不自知,還有更多的人忽視了自身界限的重要性。把握好界限的黃金點不僅可以打造的社交關繫,更能讓自身充滿能量,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書共有7大主題,涵蓋親子、夫妻、與伴侶父母以及與自己等多種常見的人際關繫,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目錄
課 重塑關繫:建立真正的自我界限
1.自我成長像剝洋蔥
2.學了讓自己成長
3.認知是所有改變的步
4.越親近,越傷害
5.越界背後是情緒
6.當受害者同時也是侵犯者
7.用4個角度跳出
8.我們需要彼此尊重
9.主動終止惡性循環
10.建立邊界首先要拆除的是“理所當然”
第二課 父母關繫、親子關繫的界限
11.親子關繫是父母關繫的翻轉、延續和輪回
12.空間界限
13.小空間是你的能量補給站
14.經濟界限
15.這樣的父母,全宇宙缺貨中
16.盡可能的回饋父母:給愛給錢
17.物質行為界限
18.誰難受誰改變
19.我們需要表達愛
20.上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21.憑什麼要我來改變
22.常見的父母思維
23.打破幻想,看到事實的
第三課 與公婆、伴侶父母的關繫界限
24.心理界限
25.分不清兒子和兒媳的差別
26.怕媳婦熬成婆
27.婆婆不是媽,公公也不是爸
28.夫妻關繫是序位
29.獨立人格從小培養
30.重大生活抉擇上的界限
31.自由意志是宇宙意志
32.下一代的界限
33.他們隻是祖父母
34.心靈斷奶和十二字箴言
第四課 親密關繫,夫妻關繫中的界限
35.伴侶是自己找來的親人
36.人格獨立的界限
37.從屬心態是越界的溫床
38.養成記
39.重男輕女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受害者
40.婚姻並不是救世主
41.對父母盡孝,不要期待伴侶
42.心理空間界限
43.婚姻當中的和諧法則:求同存異
44.哪裡不舒服,哪裡需要建立界限
第五課 建立自己身體的界限
45.身體的權利
46.我們身體的權利是屬於自己的
47.誰的身體誰做主
48.收回自己身體的權利
49.對身體尊重的界限
50.你仔細觀察過自己的身體r/> 51.公眾場合的身體界限
52.尊重孩子的身體
53.身體教育從小開始
一些繪本給大家
55.我們的身體神聖而美好
第六課 建立和保護自己情緒的界限
56.界限是給自己的保護屏障
57.ABC理論
58.負面情緒並非一無是處
59.負面情緒要積極的自我處理
60.“鏡像書寫法”:情緒梳理的利器
61.所有的成長,都是自我的成長
62.允許別人有情緒
63.不在別人的情緒當中對號入座
64.不要輕易評判別人的人生
第七課 生命的實修:自我的界限以及能量層面的修復和提升
65.內在開始有力量
66.小我養成記
67.內在開始有力量
68.小我養成記
69.能量觀念由來已久
70.讓能量運行的更順暢
71.修復能量小妙招
72.每個人都更愛自己
73.呼吸的練於回歸內在
74.消除焦慮的靜心方法
75.讓我們回到自己的

  前言
界限,是一個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事。\u0007 有一次我在機場排隊,身後有一個大姐緊緊地挨著我站,她的身體幾乎要貼在我的身體上了。我感到不舒服,回頭看了一眼,發現她身後有很大的空間,其實她沒必要貼得那麼緊。我情不自禁地往前挪了一點,想要給自己騰出一點空間。可是我剛動步,大姐迅速跟了上來,又貼上了。\u0007 我深吸一口氣,盡量溫柔禮貌地回頭對她說,“不好意思,麻煩您往後站一點,您離我實在是太近了。”對方先是短暫地愣了一下,然後露出了一絲嫌棄的神情,不情願地往後退了一小步。大姐向上翻的白眼,似乎在心裡默念著華妃娘娘的臺詞,“是矯情”。\u0007 顯然,她並不覺得自己缺乏界限感。\u0007 界限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詞。比起在公共場合發生的侵犯界限的事,那些在家庭關繫中的越界行為纔是數不勝數。\u0007 在我們的學員中,有很多人的大學專業是爸、結婚對像是為了滿足父母需求的、自己的工作是為了給父母長臉的,而不是自己喜歡的。到後,還是會糾結掙扎,因為自己對自己的人生並不滿意。很多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對父母抱怨與指責,責怪他們剝奪了自己人生的選擇權。\u0007 等到父母老了,角色開始對調了。長大後的孩子開始反過來管控自己的父母了。很多老年人也會失去自己人生的掌控權,是沒有能力愛別人的。\u0007 缺乏界限的關繫,會讓付出變成犧牲、讓愛變成控制、讓關心變成綁架。\u0007 我們的重情,反而容易變成一種人情的負擔。\u0007 其實,關繫可以有另外一種美好的樣貌。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尤其是心理空間。你在家庭中,首先可以成為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其次,你可以純粹地無負擔地愛你的家人。\u0007 愛你自己和愛你的家人並不衝突,你可以同時擁有。但前提是,你需要尊重自己,保護好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同時,你需要尊重你的家人,不要侵犯他們的界限。\u0007 家庭中的每個人,因為愛而為對方付出,但是並不會過度犧牲,尊重對方彼此的生命軌跡,即便對方和你有巨大的差異。\u0007 在這一份尊重與界限的基礎之上,我們有可能在親人與愛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剛剛好的關繫。這樣的關繫溫暖養心,但不於因為太過炙熱而心有負擔;這樣的關繫親密美好,但不會因為太過糾纏而失去了自由。\u0007 這種剛剛好的關繫,是咱們中國關繫好的樣子。\u0007 願這本書能給你的關繫帶來一點呼吸的空間,願你能活出自己真實的模樣。\u0007 感恩小太陽助教團的伙伴們:岑然、妙女士、靜怡、七七、我愛萍萍、周美人。感恩你們的用心與付出。,,子女會把老人的生活規定地死死的:不許亂買東西、不許黃昏戀、要早睡早起好好保養身體……\u0007 而孩子在父母身上學思維方式,也會不自覺地應用到夫妻關繫和親子關繫上,重復這種彼此糾纏、相互干涉的相處模式。\u0007 到頭來,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發出同樣的哀嘆:“我這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u0007 家庭中的每個人似乎都用盡了去愛,可是愛太多了,會缺乏尊重。一旦尊重缺失了,會侵犯界限,會產生傷害。愛便有了副作用。太過糾纏而缺乏界限的愛,會消耗我們內在的能量,會剝奪我們人生的自主權,會讓我們喪失掉自由意志和為自己負責的能力。終,我們會討厭這份愛。\u0007 這是關繫的悲哀。\u0007 而這份悲哀,是缺乏界限與尊重導致的。\u0007 我們中國人是重“情”的一個。親人之間講究血濃於水、愛人之間講究白頭偕老、朋友之間講究兩肋插刀。這樣的濃情蜜意本身是好的,可是很多時候,因為這份情太濃太重了,會少了一些尊重和界限。愛太多、關心則亂,很容易過度地干涉與參與,容易侵犯到對方的界限。\u0007 到後,會出現各種“費力不討好”。父母傾其一生為孩子奔波操勞,結果孩子並不領情反而是各種埋怨;老婆犧牲自我為家庭貢獻,結果老公孩子都把自己當黃臉婆來嫌棄。\u0007 一個喪失自我的人,

  作者簡介
曉雅,旅澳心靈作家、明了研合創始人,澳大利亞中文周刊《BQ澳洲》專欄作家、美國NLP協會認證培訓師,國際智商俱樂部門薩MENSA會員。著有關繫療愈的百科全書《願你對自己不離不棄》。\u0007 她是潛意識療愈師、親密關繫導師、非溝通的踐行者,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療愈師。她的療愈課程,既有東方的古老智慧,也有西方的現代療法。她被譽為“溫暖人心的療愈者”。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