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上接戰略 下接績效:組織學式田俊國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978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408-592
【優惠價】
255-370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596441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59644169
商品編碼:10028348042455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11-01

頁數:256
字數:170.0
代碼:68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組織學習工作可以的心智迭代、解決實際業務問題、把局部*佳實踐升華為知識體繫、員工崗位技能的培養,以及促進變革落地與文化演進五個模塊。這五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組織學習既要根據業務發展階段有所側重,又要始終維持五個模塊的動態平衡。

本書倡導針對企業特點制定組織學習發展戰略,選擇發力、推進戰略與變革落地等方面策略,開展*佳經驗萃取和學習項目設計,與業務部門進行差異化合作,將組織發展與個人成長結合,探索面對未來的組織學習新範式。


作者簡介

田俊國

實戰派力老師、易明教育創立人,用友集團原副總裁、用友大學校長。多年致力於高端人纔和特定型導師的培養,推崇以學員為中心、輸入與轉化並重的建構主義教學,力促學員習性、心智、心性和諧一致地深度改變。其著作有《上接戰略 下接績效:培訓就該這樣搞》《賦能力》《玩轉行動學習》等。


精彩書評

田俊國老師在書中提出的許多觀點令我耳目一新,引發思考。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刁慶軍

看了田老師的書,我對學院的定位完全清晰了,那就是:上接戰略,下接績效。

——中國石油管理干部學院院長 謝文虎

如何真正使組織學習落地?田俊國老師提出的“上接戰略,下接績效”理念和方法就是不二法門。

——中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銀行教育發展部總經理 章 林

至善、明德、親民,大學之道其修遠兮,有田老師傳道授業,指點迷津,可謂你我的幸運。

——光大大學執行副校長 蔣 欣

田老師這本書非常實用、有實效!相信每一位致力於發揮企業大學*大效能、助力組織成功的有志之士,都能從中獲益。

——方太大學執行校長 高旭升

此書指引企業大學從力、執行力、知識力、勝任力和文化力出發全面構建組織能力提升全景圖,打造組織學習新範式。

——中廣核大學(黨校)高級培訓經理 孫

田老師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教學風範,深刻詮釋了教育的涵義。

——諾亞控股人纔發展中心總經理 羅國凱

田俊國老師學養俱佳,並對培訓行業有深刻的洞察,這讓他的書具有極強的性和啟發性。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管理學院副院長 李一平

願各位通過這本書學到想學的東西,悟到道理,建構屬於自己的組織學習新範式。

——銳捷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內銷售部總經理兼訓練部總經理 張 毅

田老師作為率先在國內創立企業大學的資深專家,從實戰角度給出了企業大學定位、建構、運營,以及管理等方面的du家秘籍。

——北京祥龍大學副校長 黃鳳文

在田老師的新作中,不僅能讀到戰略績效連接的方法路徑,其見解更令人拍案稱是。

——鄭州農商銀行行長 董金泉

這是輔導企業大學如何更好地將戰略落地、打造化的寶典,值得所有企業管理者和培訓經理擁有。

——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培訓總監 宮艷卿

期待和更多朋友一起分享田老師的精品書籍,借田老師智慧和內功為我們打通任督二脈。

——立邦長潤發商學院院長 周 燁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瞬息萬變的當今時代,重新定義培訓

換湯不換藥:企業培訓五大基本面始終不變

亟待改變:培訓要促業務開展,也要促員工提高

繫統制勝:以不變應萬變的組織學習體繫

與時俱進:不同發展階段,打造不同重點

均衡發展:給組織學習水平做“體檢”

第二章 培養持續引領時代者

遭遇困局:者的和風格雙雙跑輸時代

持續學習:續領先,纔配當合格

風格轉變:賦能者的三大標準

技能升級:打造動車組織四項核心能力

布局長遠:發現和培養高潛人纔

第三章 復制普適的解決問題能力

頭腦風暴:一場影響深遠的務虛會

基本策略:群策群力地雙框架逼近目標

定格問題:基於病構問題的“四定”策略

化解之旅:從創建方案到部署實施

靈活運用:解決問題能力是一種素養

業務設計:無非是繫列待解決的病構問題

企業大學要做內部的麥肯錫

第四章 成為能創造和輸出知識的企業

經營業務,同時也經營知識

生產產品,同時也生產方法論

經驗萃取:快速復制最佳實踐

復盤反思:找差距、找原因、找方法

復盤是最好的教學

第五章 深度學習促進員工有效改變

無效學習的通病:重輸入而輕轉化

有效改變背後的三股力量

轉化框架:讓學習重在改變

注重實效:有實效,纔會有動力

直面問題: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

第六章 生生不息的變革與文化

主動求變:組織的核心能力

變革關鍵:始於心智,成於共識,根植文化

夯實變革的群眾基礎

規模輪訓:高效推進變革

雙向並舉:用文化與制度鎖定新模式

觸動靈魂:文化要內化於心,外顯於行

周行不殆,持續推行

第七章 學習型組織的東方範式

企業究竟為什麼存在

者的角色定位與工作重心調整

組織學習部門負責人的五大角色定位

東方範式下的職業觀

賦能型學習組織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瞬息萬變的當今時代,重新定義組織學習

如今,互聯網正在用全新的方式顛覆性地重新定義各個領域,傳統產業互聯網化的進程勢不可擋。奇點大學創始人雷·庫茲韋爾和社會批評家傑裡米·裡夫金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把當下的時代定義

為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的時代。

淘寶重新定義了購物,滴滴重新定義了出行,餓了麼重新定義了喫飯,亞馬遜重新定義了書店……仔細留心就會發現,現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在悄悄地被重新定義。

有人把這個時代喻為海盜時代,讓絕大多數老板和業務部門總經理陷入焦慮狀態。他們一方面努力思考著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業務,另一方面又要時刻警惕自己的業務被未知的競爭對手重新

定義。

達爾文說過,那些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活下來的物種,未必是大的,或者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的。而適應環境最需要的能力是持久的學習力,事實上,負責打造組織學習力的企業內部培訓工作並沒有受到充分重視。

換湯不換藥:組織學習五大基本面始終不變

遺憾的是,培訓從業者在過去的10 年間沒有特別本質的改變,甲方的培訓專員還是按部就班地辦著各種各樣的班,采購著各種各樣的課;作為乙方的培訓公司和咨詢機構還在慢條斯理地做“課程販子”和講師經紀;職業講師們還在不緊不慢且非常嫻熟地講著自己的課程……一切都沒有改變。

一位在培訓領域摸爬滾打十幾年的朋友準備改行,他說:“在甲方做培訓除了花錢刷存在感之外,沒有任何成就感;在乙方做供應商,除了販賣講師賺點差價之外,也沒有任何成就感。十幾年的

培訓工作讓我開始懷疑人生!”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曾做過一次面向全球CEO(首席執行官)的調查,結果顯示,80% 的CEO 認為能力問題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而在同一份問卷中,有65% 的CEO 認為企業當前的培訓是無效的或者針對性不強的。很多年過去了,企業內部培訓的五大基本面仍然沒有大的改變。

基本面一:培訓沒有觸踫企業戰略和變革

很多企業的培訓工作並未觸踫企業的戰略和變革。企業大學做的還是基礎性的培訓工作,目的是幫助員工或經理達到崗位能力素質要求。一般不涉及企業戰略和變革落地等立足未來的發展性培

訓,這類培訓能夠促進企業戰略落地和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自2012 年以來,我在用友大學就堅持隻做對整個組織有全局性、繫統性、持久性影響的培訓。每年結合集團戰略轉型的要求開發精品課程,開展規模輪訓,用培訓帶動企業戰略轉型。

如何提升變革成功率和效率呢?在GE 有一個公式:E=Q×A。E 代表變革成就,Q 代表決策質量,A 代表團隊對決策的認同程度。關於這個公式有一個注解:90% 失敗的變革項目都有一個質量很高的Q,而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團隊對目標缺乏認同。可見,人的因素是決定變革成敗的關鍵因素。

變革成功的關鍵在於團隊對目標的認同程度。我想這個A 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在意願上,團隊成員對目標深度認同;二是在能力上,團隊成員能夠跟得上。偏激一點也許可以這樣理解:沒有做不成的事情,隻有做不成事情的人。既然如此,我想肩負組織能力提升重任的企業大學在A 上將大有可為。

基本面二:培訓不敢觸踫企業的實際問題

第二個基本面是培訓的內容做不到跟實際業務直接相關。企業培訓的具體內容並不是基於業務開展中遇到的問題,而是基於外部熱門的課程和講師。外采的課程當然不會踫觸企業自身的實際問題,內部的企業大學或培訓部的專業實力又不足以開發出跟企業自身業務緊密相關的內訓課程。問題是,在課堂上,學員常常用實用的事實標準挑剔講師講的每一部分內容。比如給銷售人員講課,老師從宏觀經濟分析講起,按理說,這些知識也是有價值的(比如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可是,學員看到講五力模型,就會暗自忖度:“這玩意能幫我簽訂單嗎?能幫我回款嗎?恐怕不能吧,那先開會兒小差,瞇瞪一會兒再說。”一覺醒來,講師講到了,中間的也許很有用,但學員已經錯過了。講價值鏈理論,學員又思忖:“這玩意能幫我簽訂單嗎?能幫我回款嗎?還是不能,那再開會兒小差。”等學員的心再回到課堂上的時候,講師也許已經講到了,這時候學員即便發現很有用,但因為前面的內容沒好好聽,跟不上了,於是就徹底放棄了。由此可見,一堂課隻要有20% 的內容針對性不強,就足以失去學員的全部注意力!

我認為工學矛盾實際上是個偽命題。這個命題之所以被提出,就是因為太多的培訓內容與業務無關,使學習成為學員的負擔。若培訓內容直面業務問題,培訓當然可以做到對業務的直接促進,何來工學矛盾一說?其實根本原因還是企業內訓工作者專業水平不夠,道行不深。

基本面三:業務不重視培訓

包括公司CEO 在內,幾乎所有的業務部門主管在年度工作計劃中,都會用相當大的篇幅描述能力提升計劃。然而,在實際業務開展中,業務卻鮮有把培訓當成開展業務的手段、工作方式的。

事實上,人纔培養纔是業務最重要的工作和責任。者對下屬成長的影響極大,而這一點卻隻有很少的者纔能意識到,能做到的更是鳳毛麟角。GE 曾經對300 多位高階經理人進行過一項調查,其中90% 的人認為對於他們工作上的成長貢獻的是“曾在某處跟隨某某人一起工作”。換言之,這些高階經理人認為,從直接主管身上所接受到的指導與訓練,纔是他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我經常在力課堂上說,你的下屬跟你工作多年後,離職時一定會對當你下屬的這段職業生涯進行總結回顧。當他們回顧往事的時候,如果有“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的感覺的話,那麼,作為者,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真正有責任感者不僅對業績負責,更要對員工的成長負責。

基本面四:課堂依然是說教模式

幾乎所有人都能觀察到一個現像:培訓的課堂很熱鬧,但課後的效果不明顯。要把培訓的成功體現在行動和績效上簡直太難了。問題出在哪裡?經過調查研究我發現,主要問題出在“教”和“學”的脫節上。傳統的課堂是以知識輸入為主,講師準備了大量素材,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學員被動地接受,沒有機會練習。講師天真地以為學員會在課後練習,殊不知,學員當堂都沒有感覺,課後怎麼可能會去運用呢?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講銷售拜訪的幾個步驟的時候,講師在臺上滿口白沫地一個一個講解,非常辛苦,最後還叮囑學員:“你們下去再琢磨琢磨。”下課後有多少學員會按講師說的去做?可能不到十分之一。就算有個別認真點的銷售員決定去拜訪客戶時試一試,他一路上默念步驟、鼓足了勇氣去敲客戶老總的門,嘗試用講師教的套路跟客戶老總對話,豈料客戶根本不按講師教的套路來,銷售員一下子就慌了,他不會懷疑是客戶的問題,而會懷疑是講師講的套路太理論化、不適用。

就這樣,僅有的火種也熄滅了,這次培訓的效果接近於零。所以我一向主張:講師應該努力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要授課效果,那些讓學員下去自己琢磨、練習,試圖在自己不能控制的環節要效果的培訓注定是徒勞的、自欺欺人的。

培訓的課堂應該要求學員反復練習,不給學員太多的內容,而要讓學員把“學”和“習”接軌,讓學員在課堂上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都加以演練,直到學員有強烈的意願和十足的信心,我們纔有理由相信他們會在工作中應用。

基本面五:不能沉澱出組織智慧

曾經有一位企業大學校長跟我交流,談到培訓預算問題與外部采購課程的問題,他說他們每年有的預算,其中有一小半用於采購外部優秀課程。我反過來問他:“你每年花了組織那麼多錢,請問為組織沉澱下來什麼無形資產了嗎?”他回答說這些能力都帶到各級員工身上了。但是,員工穩定嗎?最終又真正為組織沉澱了些什麼?

我有一種直覺:如果企業大學的定位不高,有一天很可能會因為組織感受不到其價值而被取締。對於任何組織來說,創造價值都是最基本的使命,沒有價值或者價值不大,組織的處境就很危險了。

我認為,企業的內訓部門一定要把經驗萃取和形成自己的方法論作為工作重點來抓。GE 克勞頓維爾的教授談到方法論時曾經說:“在GE,盡管我們不知道明天會遇到什麼挑戰,但是無論遇到什麼挑戰,我們都有應對它的方法。”麥肯錫年輕的顧問能為世界500 強企業做高端咨詢,是因為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技能;世界500 強企業的CEO 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有在GE 的從業經歷,是因為GE沉澱了諸如群策群力、六西格瑪之類的方法技能,而這些方法技能讓他們培養出來的經理人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經營環境。

所謂方法技能,就是解決某類問題的一套框架流程和工具的集合。方法技能是組織智慧的核心,是百年基業的真正基礎。有豐富方法技能沉澱的組織纔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組織。方法技能的總結需要一個去背景化的抽離過程,萃取方法技能如同蓋房子事先做好預制板一樣,正是為了遇到類似情境時能做到快速反應。我認為,我們最應該向西方學習的是抽像模型和總結方法論的技能。

一切源於從業人員不夠專業

有意思的是,五大基本面背後的原因隻有一個,就是從業人員不夠專業!五果一因! 有一回我在課堂上做了個調查,我問:在座的有多少人繫統地學習過認知心理學?現場上百人幾乎全是當老師的,可遺憾的是,舉手的不超過5 人。我點評說:我不否認,在中國當老師的人都非常好學,大家都深知博覽群書纔能講好課的道理,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並不去讀最應該讀的書。近年來,人類借助核磁共振、PE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等科學手段,對大腦的研究取得了空前的進展。遺憾的是,教育工作者很少把這些研究成果用於教學實踐中。打個比方說,不研究腦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光憑自己的伶牙俐齒和多讀了幾本書來授課,簡直相當於要織一雙手套,卻不知道手長什麼樣子。

有經驗的老師通常能吸引住學生大部分注意力,說評書、相聲的老藝人也能借助自己的生動表達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沒經驗的老師常常會采用很單一的形式向學生傳輸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失去焦點了。而今的課堂,跟老師爭奪學生注意力的競爭對手極多:微信、微博、遊戲……一不留神,學生就開小差了。要把課講好,就要深入認知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要了解大腦的運作原理和各個器官的配合機理。好的教學策略就是要學會給不同器官以不同方式的刺激,從而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其對的吸收和轉化,進而促進學生付諸行動。


前言/序言

前言

由於工作關繫,我接觸了很多企業大學,發現企業大學的定位五花八門,工作重點也不盡相同,有的更偏重員工崗位技能提升,更像內部職工技校;有的則偏重領導者的統一和領導力建設,更像黨校;有的更強調深入業務,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則更重視建立體繫,完善和強化治理機制。有沒有一種適應新時代的組織學習範式?這是一個值得深挖的問題。要想用統一的範式指導多變的實踐,就要能夠穿透形態各異的表面現像,洞悉事物的本質,探究相對不變的底層結構。基於多年觀察和實踐,我架構出一套組織學習的動態體繫模型。試圖用一套不變的結構框架把組織學習的各項具體工作裝進去,以檢查組織學習工作的健壯性和均衡性,指導組織學習工作的改進方向。

概言之,組織學習工作無外乎五個模塊:領導者的心智迭代、解決實際業務問題、把局部最佳實踐升華為知識體繫、員工崗位技能的培養及促進變革落地與文化演進。而這五者並不是簡單的要素堆砌,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有機體。組織學習既要審時度勢地根據業務發展階段有所側重地開展工作,也要始終維持五個模塊之間的動態平衡。本書第一章詳細介紹了這個動態模型。

如果把整個組織比擬為一個人的話,那麼領導者更像指揮行為的大腦,員工們更像執行命令的身體。人的改變總是從大腦中產生新的想法開始的。組織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各級領導者們的心智迭代,領導的領先於時代纔能帶領業務領先於時代,經營中的風險是領導團隊的僵化不能與時俱進,從而導致組織被時代淘汰。

第二章深入探討領導者的學習,包括:第一,領導者如何綜合運用理論學習、社會學習和經驗學習等學習方式保持自身

的快速迭代。第二,領導者如何調整適應新生代員工的領導風格,發展出與員工彼此賦能的良性關繫。第三,領導者群策群力地整合團隊智慧開展業務的四項核心能力:業務規劃、解決問題、經驗萃取和復盤反思。第四,如何長遠布局,發現和培養高潛力人纔,把組織發展和員工成長緊密結合起來。

倘若領導者的能夠持續領先於時代,必然輸出的是為組織發展確定與時俱進的願景和藍圖。橫亙在藍圖和現狀之間的是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是組織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麥肯錫的七步成詩法、GE 的六西格瑪本質上都是不同版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

第三章探討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內容包括:確定問題的成功框架,群策群力逼近目標的過程框架,以及把解決問題能力作為一種基本職業素養在組織內普及,使解決問題語言成為

一種內部溝通和協作的語言。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同時,組織也必然積累很多具體的經驗。

如何從具體經驗中萃取升華成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論,進而形成與業務發展同頻迭代的動態體繫,正是第四章要探討的內容。成功組織有一個重要標志,那就是能向社會輸出知識和方法論。很多人熱衷於標杆學習,殊不知標杆企業的方法論也是從其解決具體問題的基礎上萃取升華出來的,而且從別人過往經驗中升華的方法論未必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和未來的問題。組織更應該注重把自己的最佳實踐升華成知識和方法論,使組織在經營業務的同時,也經營知識;生產產品的同時,也生產方法論。這就需要組織把經驗萃取和復盤反思也作為基礎能力進行普及,這兩項能力實際上是體繫化能力,體繫是體繫化能力的產物。僵化的體繫甚至會限制組織的發展,隻有用體繫化能力動態迭代的體繫,纔能動態匹配持續發展的組織。

第五章直面傳統培訓的痛:培訓不能有效促進員工改變的問題。傳統培訓的不足在於重輸入而輕轉化。傳授知識不足以促成員工的有效改變,不能付諸實踐的知識充其量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課堂應該把重心放在幫助學員吸收轉化上,而非知識的灌輸上。本章重點討論如何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框架把傳統的知識推送式課堂改造為問題探討式課堂,讓教學在對話中進行,限度降低學員的認知負荷,提升感受和體驗的比例,進而提升吸收轉化率。課

堂內容與工作需要的關聯不緊密是培訓效果不佳的另一大原因。太多時候,並非員工不需知識,而是老師給知識的方式錯了。課堂內容應該按照實際問題組織起來,而非按知識結構組織。課堂要敢於直面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恰逢其時地給學生知識,知識纔是及時雨。

第六章探討組織學習如何助力組織變革與文化演進。任何變革都始於領導者的心智迭代,成於團隊成員對目標願景、方針路線高質量的共識,終於根植於團隊成員內心深處的企業文化。業務模式的改變僅僅是變革中易被覺察的冰山上部分,而對人的重塑纔是變革中不易被覺察的冰山下部分,這部分是決定變革成敗的關鍵。如何高效率又高質量地重塑各級各類員工?我們在用友大學實踐中發展出來的規模輪訓,可以助力組織快速達成大範圍的共識;而第五

章所講的重在轉化的培訓可以實現員工的從知到行的深度改變。當然,還要用制度和文化鎖定變革的成果,使員工能夠內化於心,外顯於行地徹底改變。

最後一章討論組織學習的東方範式。企業既有追求利益化的經濟屬性,也有滿足社會需要成為社會器官的社會屬性,企業既是員工賴以謀生的手段,也是員工修行的平臺。現代西方企業治理模式更關注企業的經濟屬性,一切活動緊密圍繞利化進行,而傳統的東方文化則更加關注企業的社會屬性,更強調在工作中修行。《大學》有言:“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再造日航,是因為他先用自己的經營哲學和修身理念(六項精進)實現了企業治理方式的範式躍遷,把管理層和員工的注意力焦點轉移到自身修行上來,讓他們深度認同修行的目的是讓靈魂在走的時候比來的時候高尚一點。人的狀態改變了,困難就不再是困難,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事業就順利了。我斷言:互聯網時代將是企業治理方式向東方範式躍遷的時代,而這個過程中,領導者的職責和角色定位、組織學習負責部門的工作重心以及員工的職業觀都要有很大的轉變。對任何人而言,幸福和成長纔是更根本的東西,而這個改變更加切合事業的本質,也更能促進員工的內在和諧。

以上就是本書的內容梗概。本書內容脫胎於我的“企業大學業務實務高級研修班”課程,該研修班已經舉辦了四期,來自中國石油、中廣核、中國銀行、中航工業、光大銀行、清華繼續教育學院、首都機場、南方航空、北方工業、阿裡集團、小米集團、百度集團、方太集團、北京祥龍、諾亞財富、廣州立邦、國泰君安、雲南能投、拜耳作物、河南農信等近60 家單位150 餘人參加。書中的每一章正好對應研修班的半天課,所以寫起來非常順暢,起筆就能把人帶到課堂的情境中去,內容嘩啦啦地流淌出來,每天寫6000 到10000 字不成問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2020 年的所有計劃,不能出門講課就隻好貓在家裡寫書。40 天時間裡竟寫完兩本書近30萬字,這一本聚焦組織學習的戰略定位,解決“做什麼培訓更有價值”的問題,另一本《上接戰略,下接績效:培訓落地新方法》聚焦培訓要出實效的策略和方法,解決“怎樣做培訓纔更有效”的問題,兩本書自成套繫。

感謝頭四期“企業大學業務實務高級研修班”的學員們,書中很多內容都是在課堂上高質量的互動中與他們共創出來的,多人還熱情地給本書寫了推薦語。感謝我的團隊和家人對我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感謝時代光華的任宏博先生在本書出版過程中的支持。寫書和裝修一樣,也是遺憾工程,不足之處還望讀者海涵。我更渴望與讀者朋友們建立良性互動,大家可以通過我的公眾號“田俊國講壇”給我留言,我們一起在實踐中持續發展更加上接戰略,下接績

效的組織學習東方範式。

別不多言,祝您閱讀愉快。

田俊國

於北京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