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大金融論綱(精)/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1480-2144
【優惠價】
925-1340
【作者】 陳雨露馬勇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ISBN】97873001706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ISBN:9787300170657
商品編碼:1029250643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3-03-01

代碼:186
作者:陳雨露,馬勇

    
    
"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大金融論綱(精)
  • 作者:陳雨露//馬勇
  • 代碼:186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號:9787300170657

其他參考信息

  • 出版時間:2013-03-01
  • 印刷時間:2013-03-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728
  • 字數:739千字

編輯推薦語

陳雨露、馬勇編著的《大金融論綱》基於“大金融”命題的四大基本內涵,從一個長期視角全面審視了全球範圍內金融體繫發展的歷史規律和演變趨勢,並對現代金融體繫下一國金融競爭力的核心決定因素——效率性、穩定性和危機控制能力——進行了繫統研究。以縱向的歷史分析為基礎,以橫向的跨國比較為依托,對影響一國金融體繫競爭能力的相關因素進行了繫統分析。

內容提要

陳雨露、馬勇編著的《大金融論綱》基於“大金 融”命題的四大基本內涵,從一個長期視角全面審視 了全球範圍內金融體繫發展的歷史規律和演變趨勢, 並對現代金融體繫下一國金融競爭力的核心決定因素 ——效率性、穩定性和危機控制能力——進行了繫統 研究。本書指出,效率性決定金融體繫的“活力”, 穩定性決定金融體繫的“彈性”,而危機控制能力則 決定金融體繫的“張力”,三大因素相輔相成,共同 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繫競爭力的三大核心支柱。《大金 融論綱》以縱向的歷史分析為基礎,以橫向的跨國比 較為依托,對影響一國金融體繫競爭能力的相關因素 進行了繫統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利於提高競 爭力的現代金融體繫基本框架以及中國的實踐路徑。
    

作者簡介

陳雨露,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訪問學者,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纔工程”***人選,獲首屆 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馬勇,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現代金融體繫、宏觀經濟與金融政策等。2008年以來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財貿經濟》、《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010年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2012年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

目錄

導論 什麼是“大金融”命題
一、“大金融”命題的提出:三大基本內涵
二、“大金融”命題的理論基礎:回歸科學的經濟學方法論
三、“大金融”命題下的現代金融體繫發展理論:本書的邏輯
**章 “大金融”:經驗基礎與總體分析框架
1.1 長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因素:“大金融”的歷史與經驗基礎
1.1.1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
1.1.2 金融發展與**戰略:一般規律與“**稟賦”的有效結合
1.1.3 金融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偏離金融規律的歷史經驗與教訓
1.2 危機後的全球金融體繫發展趨勢:回歸“大金融”命題
1.2.1 國際金融格局新趨勢:“再平衡的多邊主義”
1.2.2 國際貨幣體繫新趨勢:制衡
1.2.3 金融功能取向新趨勢:回歸實體經濟
1.2.4 金融監管改革新趨勢:走向宏觀審慎
1.3 基於“大金融”命題的金融體繫與宏觀經濟:總體分析框架
1.3.1 危機前的宏觀經濟學:金融因素被嚴重低估
1.3.2 納入金融部門的宏觀經濟模型:危機後的理論進展
1.3.3 基於“大金融”命題的總體分析框架:效率性、穩定性和危機控制能力
※本章基本結論※
第2章 金融體繫的效率性及其影響因素
2.1 金融體繫的微觀傳導機制:一個分析起點
2.1.1 完全市場條件下的金融傳導機制
2.1.2 不完全市場條件下的金融傳導機制
2.1.3 “大金融”理論下的金融傳導機制
2.2 從微觀傳導機制到宏觀經濟效應:金融效率如何實現?
2.2.1 金融體繫的效率基礎:一個初步界定
2.2.2 金融體繫效率的實現機制:從微觀基礎到宏觀效應
2.2.3 金融體繫效率的約束條件:從經濟基礎到**稟賦
2.3 金融體繫效率與制度安排:兩種金融制度的比較
2.3.1 金融制度的形成:歷史與文化淵源
2.3.2 金融制度對經濟效率的促進機制:基本模型
2.3.3 金融制度與經濟發展:兩種金融制度的比較
2.4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銀行體繫的效率?
2.4.1 銀行效率的理論基礎:文獻回顧
2.4.2 影響一國銀行體繫效率性的主要因素:實證分析
2.4.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2.5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金融市場的效率?
2.5.1 金融市場的效率基礎:基本模型
2.5.2 金融市場效率的影響因素:一般性討論
2.5.3 金融市場效率的實現:“**稟賦”問題
2.5.4 概要性小結
※本章基本結論※
第3章 金融體繫的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
3.1 不穩定的金融體繫:全球視角下的金融危機
3.1.1 金融危機的基本類型與歷史維度
3.1.2 金融危機的經濟成本與社會影響
3.1.3 金融危機的階段性特征與演變趨勢
3.2 金融危機的國別研究:從發達**到發展中**
3.2.1 發達**的金融危機:美國、日本和歐洲
3.2.2 發展中**的金融危機:從拉美到東亞
3.2.3 發達**與發展中**的金融危機:情況有何不同?
3.3 金融不穩定的理論基礎:主流文獻梳理
3.3.1 金融危機的發生機制
3.3.2 金融危機的傳染與擴散機制
3.3.3 金融危機的制度機制
3.3.4 關於金融危機相關機制的進一步討論
3.4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金融體繫的穩定性?
3.4.1 金融危機的影響因素:文獻回顧
3.4.2 多維視角下的金融危機:實證分析與檢驗
3.4.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3.5 泡沫、實體經濟與金融危機:一個新的全周期分析框架
3.5.1 泡沫、實體經濟與金融危機:文獻回顧
3.5.2 周期性泡沫中的金融與實體經濟:基本模型
3.5.3 周期性泡沫推動的金融危機:階段與機制
3.5.4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章基本結論※
※附錄※
第4章 金融體繫的危機應對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4.1 泡沫、多維流動性與緊急救助方案:次貸危機案例
4.1.1 三個維度的流動性及金融資產總量擴張
4.1.2 多維流動性在次貸危機演化中的作用
4.1.3 從多維流動性角度看美聯儲的危機救援措施
4.1.4 金融創新、市場發展與中央銀行的流動性控制力
4.1.5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4.2 金融危機中的貨幣政策及中央銀行的危機應對能力
4.2.1 金融危機中的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4.2.2 中央銀行應對危機的主要政策工具
4.2.3 中央銀行應對危機的實踐:典型案例
4.2.4 中央銀行危機應對能力的影響因素
4.2.5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4.3 金融危機後的15種常見應對措施:實證評價
4.3.1 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文獻回顧
4.3.2 15種常見的危機應對措施:實證評價
4.3.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4.4 金融危機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有效性評估
4.4.1 金融危機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文獻回顧
4.4.2 金融危機後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實證分析
4.4.3 對實證結果的延伸性討論
4.4.4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4.5 金融危機的防範和處置:預警機制與處置措施
4.5.1 金融危機可以被預測嗎?
4.5.2 金融危機的防範:預警機制及其信息基礎
4.5.3 金融危機的處置:程序與方法
※本章基本結論※
第5章 構建“大金融”體繫:如何實現效率與穩定的平衡?
5.1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金融體繫的現實選擇?
5.1.1 不同**的金融體繫選擇:文獻回顧
5.1.2 金融體繫選擇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5.1.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5.2 金融體繫結構、金融效率與金融穩定
5.2.1 金融體繫結構與金融效率
5.2.2 金融體繫結構與金融穩定
5.2.3 經濟發展中的*優金融體繫結構:全景刻畫
5..3 金融順周期性、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
5.3.1 金融順周期性與實體經濟波動
5.3.2 金融創新條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
5.3.3 金融創新、金融監管與宏觀均衡
5.4 金融穩定、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框架的轉變
5.4.1 貨幣政策框架的轉變:納入金融穩定
5.4.2 金融監管範式的轉變:走向宏觀審慎
5.4.3 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的協調:機制、效應與路徑
5.5 政府與市場的關繫:“**稟賦”與有效邊界
5.5.1 政府與市場:理論和政策邏輯的演變
5.5.2 政府作用的內生化邏輯與“政府—市場”邊界
5.5.3 “大金融”命題下的政府與市場有效邊界
5.5.4 關於金融制度設計中政府與市場關繫的進一步討論
5.5.5 結論性評價
※本章基本結論※
第6章 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繫發展:一個“大金融”框架
6.1 “大金融”框架下的中國金融發展
6.1.1 中國金融發展的總體目標
6.1.2 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原則
6.1.3 中國金融發展的整體藍圖與實踐路徑
6.2 構建高效而穩定的現代金融體繫
6.2.1 形成均衡發展的金融體繫結構
6.2.2 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6.2.3 穩步推進金融業混業經營
6.3 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
6.3.1 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從總量配置到結構協調
6.3.2 金融為什麼必須回歸實體經濟:理論基礎與經驗分析
6.3.3 中國的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如何立足實體本位?
6.3.4 中國經濟轉型中的金融支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6.4 基於穩定與效率並重的金融開放
6.4.1 資本賬戶開放與金融穩定:實證基礎
6.4.2 資本賬戶開放中的金融穩定與**控制力
6.4.3 基於穩定和效率均衡的中國金融開放:策略與路徑
6.4.4 金融開放進程中共治”與人民幣國際化
6.5 構建“三位一體”的金融宏觀調控體繫
6.5.1 納入金融部門的宏觀經濟模型:基本框架
6.5.2 基於宏觀審慎的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與金融監管
6.5.3 多種政策的疊加效應與反應過度:一個初步檢測
6.5.4 關於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及其協調機制的基本結論
6.6 金融穩定與早期預警:構建中國的“金融失衡指數”
6.6.1 金融失衡測度與危機預警:理論基礎與指標選擇
6.6.2 構建中國的“金融失衡指數”:測度方法與數值結果
6.6.3 “金融失衡指數”的政策應用:基於中國的實證評估
6.6.4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章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與致謝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