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丘逢甲與中國近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The Proceedings of Qiu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83-1280
【優惠價】
552-800
【作者】 孔令彬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00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00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67731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5
字數:3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孔令彬


    
    
"

內容簡介

《丘逢甲與中國近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2016年11月韓山書院主辦的“丘逢甲與中國近代文化”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在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會中,來自大陸和港臺的50多位專家學者共提交論文40餘篇,按照文學、史學、教育等研究方向展開學術交流。剔除一些學術含量不高或不規範的文章,《丘逢甲與中國近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收文20餘篇,其中孔令彬教授發表的《丘逢甲佚詩佚文輯存》,被中山大學原中文繫主任吳錦潤教授稱為“近二十年來丘逢甲詩文的重要發現”。

作者簡介

孔令彬,河南開封人。四川大學文學博士,現為韓山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廣東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兼任韓山書院副山長。曾在《學術研究》《宗教學研究》《紅樓夢學刊》《圖書館雜志》等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出版學術專著一部、主編一部。個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小說及俗文化,近年轉向嶺南、嶺東等區域文化研究。
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一個跨院繫、跨學科、從事政治與法律綜合性學術研究和政策咨詢的科研機構,2010年1月成立,由北京大學及校外相關專家、學者組成,主任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強世功教授。.
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始終關注中國崛起對中國政治秩序和全球政治秩序的可能影響,長期跟蹤中國政治體制、公共政策和法治發展的進程和變遷,致力於研究中國現代政治法律秩序建構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中國政治法律發展的歷史經驗和現實運作進行理論總結,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思想資源和理論對策,並培養相關領域研究人纔和治理人纔。
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承擔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專門培養“法律與公共政策”專業方向的法律碩士研究生,舉辦各類學術討論會及學術交流活動,推出“政法:中國與世界”文叢、“帝國與國際法”譯叢、“法意看世界”和“動態中國”等繫列學術叢書,編輯《政治與法律評論》和《法律書評》等學術期刊,並推出微信公眾號“法意讀書”(PKUNOMOS)。

目錄

代序:近代著名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
丘逢甲與維新人士的詩學交誼及中國詩學之現代轉型
吳芳吉對丘逢甲的懷念
論丘逢甲英雄情結與其詩文創作之關繫
——社會心理學角度的探究
丘逢甲詩美學特質淺析
於右任和丘逢甲的交誼(史海鉤沉)
丘逢甲生平事跡小考
丘逢甲佚詩輯存
丘逢甲佚文輯存
丘逢甲對潮汕文化教育的貢獻
民國報刊視域下丘逢甲形像的多重建構
丘逢甲《窮經致用賦》及其致用愛國之思想
論丘逢甲詩中的英雄意像
——重溫丘逢甲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理想
丘逢甲南洋詩歌“南道院”考
從八景與八詠詩看丘逢申早年眼中的臺灣景像
論丘逢甲新派詩人與新學先驅雙重身份成就的生命新境界
丘逢甲潮汕詩歌地圖之潮陽
淺論丘逢甲抒情詩歌的盛唐之音
鄭撰《民國丘倉海先生逢甲年譜》(1902-1903)校補
——以《嶺東日報》為中心
丘逢甲、梁啟超《臺灣竹枝詞》比較論
如今不作登壇夢,漁鼓聲中號散仙
——試論丘逢甲惠州詩
丘逢甲嶺東時期詩與教的互動探究
詩學記憶:近代臺灣詩學的夢蝶園書寫
丘逢甲之巴蜀觀
——清末臺灣士民的大陸理念之一瞥
丘逢甲潮州金山玻璃廳聯考析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丘逢甲與中國近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二年鼕,丘逢甲“奉旨歸籍海陽(今潮州潮安)”,從此直至1903年秋,寓居潮汕達八年之久。其足履所至,幾可說遍及大半個潮汕,從而寫下數量可觀的吟詠潮汕風物山水,特別是名勝古跡的佳篇。他遊潮州,訪饒平,抵潮陽,過澄海,進揭陽。韓江、榕江(詩中寫作春江者)、練江、江、饒江,江江入詩;金山、靈山、東山、西山、蓮花山、雙髻山,山山載詠。還有西湖、韓祠、湘寺、雙忠廟、大忠祠,以至大顛和尚的叩齒庵,陸竹溪居士的舊居,等等,無一不留下詩人的足跡和詩章。據不完全統計,丘逢甲居潮期間,發揮了驚人的創作力,為我們留下了近1200首詩,占其現存詩歌總數的一半以上。有評論說,丘詩的獨特風格是在潮汕時期形成的。
丘逢甲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創作極豐,據聞詩作達七干多首。雖然目前輯存的作品隻及三分之一,然而,這些用滿腔熱情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詩篇,正是他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
丘逢甲詩歌最顯著的思想特色,就是表現了強烈的愛國心和念臺情。尤其是自離臺內渡後,抒發對臺灣淪陷的悲憤不平和渴望變革現狀,富國強兵,以光復故土、統一祖國的深沉熱望,構成了他詩中最主要的內容。
首先是抒寫了臺灣淪陷後的悲憤心情和對故鄉的深深懷念,表達了決心收復臺灣的豪情壯志。如“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天割臺灣”;“全輸非定局,已溺有燃灰”;“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
其次是揭露列強侵華的罪惡行徑,表現自強不息、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如“牛皮借地狡夷心”“九州無地不胡塵”。“何時和平真慰願,五州一統無胡塵”。
最後是抨擊朝廷賣國求榮,吏治黑暗;期望變革現狀,富國強兵的急切心情。如諷刺清朝海軍衙門是:“旱知隸也實不力,何事揮金置兵仗?戰守無能地能讓,百萬冤魂海中葬。”痛斥慈禧、李鴻章等“割地奇功酬鐵券,周天殘焰轉金輪。後庭玉樹仍歌舞,前庭蒼生付鬼神”。而熱情贊揚“喚起同胞一半人,女雄先出唱維新”的新風尚。決心“我不神仙聊劍俠,仇頭斬盡再升天”。
可見丘逢甲的詩,蒼涼悲壯,凌厲雄邁,在沉郁中表露出一股豪邁之氣,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讀他字字血淚懷念臺灣的詩篇,人們不禁為之潸然淚下;讀他切中時弊的詩篇,人們也會與詩人一樣為當時的衰弱國勢而心傷;讀他描述外國列強侵凌我國的詩篇,人們也會怒火中燒。詩中飽含的感情極易激發讀者的強烈共鳴。也正因此,丘逢甲的詩作,絕大部分洋溢著一股蒼涼悲壯、慷慨雄健的颯颯英氣。所以,其同時代入丘菽園說丘逢甲的詩歌“蒼涼悲壯如暮笳,令人隱然起身世之感,或沉痛至不可卒讀”。著名南社詩人柳亞子更有“時入競說黃公度,英氣終輸倉海君”之評價。也正是這種凜然英氣,給人以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激勵著人們為振興中華而奮鬥。丘逢甲也以其閃爍著時代光芒的詩篇彪炳於詩壇,對推動近代詩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而被梁啟超譽為“詩界革命一巨子”。
丘逢甲體現上述特點的詩作,多數寫就於潮汕地區。例如借著對古代傑出人物和民族忠烈的緬懷,絲絲入扣地表達其生死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
循著詩人的筆跡,我們不難看到這一個個高大的古代民族英雄形像:以潮州孤城抗擊蒙大軍年餘,最後“全家碧血死”的宋安撫使,催鋒寨正將馬發;為配合張世傑,從饒平軍激戰,“百丈埔前戰血紅”的“潮州畬婦”許夫人;雖輾轉於東南沿海,卻“正笏儼相度”,最後背著宋帝投海殉國的陸秀夫;明末清初,從潮州一帶招兵,“撐起東南天半壁”,出師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等等。詩人緬懷英雄的同時,還一次次地懷纔思將帥。他稱頌唐初轉戰於潮泉,平抑了“蠻亂光,由此聯想到的就是“或有將種存”;他歌吟明代“邊材獨騰踔”帥翁萬達,就深為“斯纔不可得”而“令我思悠邈”。不論是對殉難者的悲弔,還是對成功者的謳歌,集中到一點,就是一個“戰”字,“戰血鐵衣多”,“戰氣不可極”,以古人為範,為臺而戰,為國而戰,戰而後“萬裡靖邊戎”。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丘逢甲(1864-1912),臺灣苗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仙,又號蟄庵、仲閼、南武山人,別署倉海君。近代著名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志士。2016年適逢丘逢甲歸籍海陽一百二十周年,筆者特撰此文以作紀念。
一東寧纔子,保臺志士
1864年12月26日,丘逢甲出生在臺灣省苗栗縣的一個小山村——銅鑼灣,父親丘龍章是一位私塾先生。丘逢甲排行第二,哥哥名先甲,因本年又適逢甲子,科場失意的父親於是給他取名為“逢甲”,寄希望於將來他能夠“科甲及第”,光宗耀祖。
丘逢甲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在父親的親自教授下,六七歲即能吟詩、屬對。八歲時隨其父離開銅鑼灣到彰化東勢角附近的三角莊讀書,其間結識了地方望族呂氏的汝玉、汝修、汝誠三兄弟。呂家豐富的藏書既使丘逢甲開闊了眼界,更與三兄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十四歲那年,其父在丘逢甲的一再要求下,虛報年齡,帶領兒子參加了本年在臺南舉行的院試考試。考試中,丘逢甲一賦、一詩、一詞不到一小時即交了卷子,讓當時的考官十分驚訝。湊巧的是本科主考官福建巡撫丁日昌也親臨考場視察,在得知這名叫“丘逢甲”的考生詩、詞、策論都不錯時,有心試試,遂出一對並一篇《全臺利弊論》來測試;丘逢甲不僅應對敏捷,策論更是文不加點,洋洋灑灑兩千言,讓丁日昌大為贊嘆。考試結束,丁日昌當即宣布是科院試第一名為丘逢甲,並贈“東寧纔子”印一方,以資鼓勵。“東寧”者臺灣之別稱,“東寧纔子”也即“臺灣纔子”之謂也。十四歲的丘逢甲,不僅成為臺灣歷史上年紀最小的秀纔,並且名揚全臺。
接下來,由於祖母、母親相繼病逝,丘逢甲守孝五年。1883年丁憂期滿,娶生員廖賡芳女兒為妻。1885年,丘逢甲第一次橫渡海峽到省城福州參加舉人考試,初試不第。本年,清政府改建臺灣為行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唐景崧為兵備道兼學政。也就在本年前後,丘逢甲創作了著名的《臺灣竹枝詞》一百首,並成為唐景崧的座上賓。1888年,丘逢甲第二次渡海到福州考試,中第二十八名舉人;1889年,聯捷中己丑科進士,選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為官,很快即辭職返回臺灣,先後任臺中、臺南、嘉義等地書院主講。1890年,在親戚朋友門人弟子的幫助下,丘逢甲買下臺中一處大院,改名為柏莊,奉養雙親。除了教書育人,丘逢甲還參與了唐景崧在臺北的各種詩社活動,並參加了《臺灣通史》的采訪撰寫工作,較多接觸了社會的下層,增加了對臺灣歷史的了解。
近代以來,海洋開始成為列國爭霸的主要舞臺,臺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一再引起列強的覬覦。1883年的中法戰爭曾在此打響,而日本早在甲午之前也曾登島侵略,所以臺灣人較早就有一種危機意識。丘逢甲在教學讀書之餘,對於臺灣的政治形勢也尤多關注。1894年甲午海戰初起,“倉海已竊竊憂之。太息日:‘天下自此多事矣。日人野心勃勃,久垂涎此地,彼詎能恝然置之乎?’於是,日集鄉民而訓練之,以備戰守。復以大義相鼓勵,涕泣而語之日:‘吾臺孤懸海外,去朝廷遠,不啻甌脫。朝廷之愛吾臺,曷若吾臺民之自愛!官兵又不盡足恃,脫一旦變生不測,朝廷遑復能顧吾臺?惟吾臺人自為戰、家自為守耳。否則禍至無日,祖宗廬墓之地,擲諸無何有之鄉,吾儕其何以為家耶?’”甲午海戰失敗,清廷不顧臺灣人民的反對,割讓臺灣給日本,並且不準官兵抵抗。其間,丘逢甲代表臺灣士紳數次刺血上書,反對割臺。後見無可挽回,遂倡議臺灣自立為民主之國,率臺民領銜電奏十六字:“臺灣士民,義不臣倭。願為島國,永戴聖清。”並親草憲法,以藍地黃虎為國旗,“永清”為年號,擁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自為副總統兼義軍大統領。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