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林散之書學思想研究 [The Study of Lin sanzhi's Calligraphy]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尤婕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57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57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706144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1
字數:1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尤婕


    
    
"

內容簡介

林散之以書法直接或間接地觀照了繪畫、詩歌、哲學等相關文化形態,並以傳統為立足點完成了書法的現代化轉型。他作為一個藝術個體,成長在書法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發生劇變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從宏觀的歷史視角和藝術史視角纔能更全面、更客觀地把握林散之書法思想的嬗變。

作者簡介

尤婕,美術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標準草書社社員,山東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現任教於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書法專業。
出版《中小學必讀詩詞——博士五體書法篆書》《尤婕作品集》等;論文多次發表於《中國書法》《美術與設計》《美術觀察》《書法》《書法導報》等孥業核心刊物;《人民藝術家》《臺聲》《傳記文學》《青少年書法報》等曾作專題報道;作品曾入展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第二屆草書藝術大展、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作品展(特邀)等,並被各類專業美術館和學校收藏。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林散之書學思想的形成與書法環境的三個變遷
第一節 晚清碑學與林散之早年書法
第二節 民國書法環境的變遷與窘境
第三節 新中國書法與林散之衰年變法

第二章 林散之“學人書法”思想
第一節 “學人書法”與新安畫派和漸江的關繫
第二節 “學人書法”與黃賓虹的關繫
第三節 “學人書法”的形態闡釋

第三章 林散之論書詩中的書學思想
第一節 林散之的詩學思想
第二節 林散之論書詩中的書學思想

第四章 林散之書法美學思想
第一節 林散之書法美學思想的主體意識
第二節 林散之書法美學思想與《書筏》的關繫
第三節 林散之書法美學思想的幾對範疇
第四節 林散之書法美學思想中儒釋道的互融性

第五章 林散之書法創作思想
第一節 林散之書法創作的“四變”
第二節 林散之的草書創作
第三節 林散之書法創作與詩、畫的關繫

第六章 林散之書法教育思想
第一節 林散之書法教育思想的特點
第二節 二十世紀書法高等教育的前奏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林散之書學思想研究》:
林散之出生於1898年,這個時期碑學仍是書壇的主流,所以林散之在學書初始不可避免地受到時代書風的影響,這一點可以從師承關繫上看出。林散之的第一位書法老師範培開,便從教授包世臣執筆法開始,打開了林散之書法的新局面,令其書法為之一變。林散之曾說:“十六歲從鄉親範培開先生學書。先生授以唐碑,並授安吳執筆懸腕之法,心好習之”。①
林散之的書法啟蒙階段雖然處在碑學籠罩中,但之後成熟期的書法並沒有過多的碑學痕跡,或者說,林散之書法的外在表像上並沒有碑學強悍雄渾的特征,這說明林散之的書學發展並沒有限定在碑學範圍之內。他對碑學和帖學沒有派別之見,而是廣泛吸收,博取各家之長。如果說懸腕執筆是林散之從技法方面得益於碑學的話,那麼從碑學觀念中蛻變出來的草書則反映了其整體書法觀的完備。草書在清代中後期一直萎靡不振,這和碑學雄強生辣的審美趣味有著一定的關聯。清代湧現出了一大批擅長篆隸的北碑書家,如鄧石如、丁敬、桂馥、伊秉綬等,而擅長行草的書家卻寥寥無幾。有些書家也試圖在行草書上有所突破,但北碑靜態的、厚重的用筆形態與行草書動態的、輕盈的特點似乎很難通融。當然其間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趙之謙以柔美作為自己的風格基調,雖然招來康有為的貶斥——“今天下多言北碑,而盡為靡靡之音,則?叔之罪也”,但卻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啟示。趙之謙啟發學碑者不必限於固定的審美範式,柔美的審美取向同樣可以豐富碑學的審美層次。顯然林散之借鋻了這一點,而且他沒有趙之謙碑學繼承者的負擔,更加可以在碑帖之間遊刃有餘地穿行。他以柔美為外在形式,篆隸筆意為內在核心,創造出碑帖融合的新的草書模式,將趙之謙尚未付諸成功實踐的草書領域大大地向前推動了一步。
第二節 民國書法環境的變遷與窘境
對於書法來說,在二十世紀所經歷的深刻變革是前所未有的。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社會被迫加快進入工業化社會的步伐,書法的生存境遇也被動地發生了改變。科舉制廢除、鋼筆引入等一繫列事件使書法的實用基礎崩塌,而這些事件背後的直接原因是整個社會內憂外患之下不斷高漲的政治熱情。書法作為文人士大夫形而上的精神寄托,在要求快速解決社會矛盾的動蕩年代更顯得無足輕重,這也加劇了書法傳統形態與現實文化情境之間的衝突。因此對於這個時期的書法家來說,如何理解傳統書法和完成書法的現代轉型成為亟須解決的首要課題。
此時書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觀念與形態的日益分離,書法觀念的變化更多地來自社會學原因而非本體論。如果說清代碑學的發生乃是書法自身發展規律內部運動的結果,那麼民國時期的書法則是脅迫於外部壓力而被動的改變。當音樂界、美術界、戲劇界掀起了中西文化之爭時,書法卻安然無恙。但這並不意味著書法沒有受到衝擊,相反,書法所面臨的衝擊是生命攸關的。比如,鋼筆的引入使書法在實用領域幾乎沒有安身之地,文字拼音化運動又使書法的物質載體(漢字)面臨巨大衝擊,而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則使書法賴以生存的古典文化環境消失殆盡。然而書法沒有像中國畫那樣引發中西繪畫觀念的大踫撞,反而更加被動和保守。一方面,和書法本身建設尚未成熟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書法實用兼審美的兩重屬性有關。書法歷來都是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產物,當鋼筆以便捷的特點迅速占領實用領地時,書法並沒有在一個獨立的審美立場上去反省作為藝術存在的基本價值,而是試圖繼續堅守實用功能,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文化界和書法界對於書法究竟是不是藝術這個問題還含糊不清,這在其他藝術門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林散之書學思想的核心是“學人書法”,他將傳統文化中的“學人”精神延伸到書法中,敏銳地抓住了傳統書法的精神命脈,這是一種重體驗、重感悟的生活化演繹和貴思悟的人文意識表述。“學人書法”強調書法的主體意識和創作者的學養品格,主張從藝術本體的角度去發掘書法獨立的美學價值,提倡通過不斷地學習去完成藝術思想和生命精神的共同提升。
面對古典文化環境消失殆盡的狀況,林散之以詩歌創作來維繫書法與古典文化思維和審美方式的和合性,其大量的論書詩也成為我們研究書學思想嬗變的重要依據。
林散之致力於書法美學思想的建設,強調書法作為藝術必須具備獨立的藝術品格。他堅持用民族特有的哲學觀和美學觀去闡釋書法美學問題,特別是對笪重光《書筏》中美學思想的解析,顯示出林散之對書法美學的獨特思考。通過對其美學思想幾對範疇的歸納,我們更加可以感受到其中蘊涵著明顯的民族審美特性。
林散之的書法創作思想是其書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四變”過程的闡釋,我們更加清楚了林散之書法風格演變的軌跡。林散之尤以草書創作最具代表性,並對草書筆墨、草書史觀、取法路徑、書寫工具等問題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展現出非凡的洞察力和創造性。
林散之書法教育思想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上承舊式私塾教育,下啟新時期書法高等教育。他的書法教育思想具有自覺性,積極推動書法成為獨立的藝術學科,並強調創新性思維,注重形式和內容的並重,重視人格教育。
林散之以書法直接或間接地觀照了繪畫、詩歌、哲學等相關文化形態,並以傳統為立足點完成了書法的現代化轉型。他作為一個藝術個體,成長在書法環境和社會環境發生劇變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從宏觀的歷史視角和藝術史視角纔能更全面、更客觀地把握林散之書法思想的嬗變。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