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土地非均衡發展及其空間擴散機制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張孝宇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21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2184
版次:1

商品編碼:12635538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6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孝宇

    
    
"

內容簡介

耕地非農化是土地非均衡發展的重要形式,本文從耕地非農化的空間自相關變化、耕地非農化的空間擴散路徑和機制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空間自相關變化產生的原因、驅動力的異質性和耕地非農化區位的預測,並在理論分析框架的基礎上,結合實證分析結果和國外相關制度的做法提出了針對我國耕地非農化控制管理的政策優化建議。

作者簡介

張孝宇,女,1987年出生,湖北武漢人,管理學博士。現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資源經濟、土地利用與管理、土地利用政策等。主持完成了一項省部級課題,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項目,以作者在《自然資源學報》《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城市規劃》《農業現代化研究》等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及目的
1.3 土地非均衡發展的研究進展與評述
1.4 研究內容及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創新之處

2 耕地非農化的空間非均衡發展理論分析
2.1 耕地非農化的空間非均衡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
2.2 要素流動視角:耕地非農化的區位選擇與空間效應
2.3 主體決策視角:耕地非農化中的社會決策與私人決策
2.4 空間管制視角:土地發展受限與財產權保障
2.5 理論分析框架中不同視角的統一
2.6 本章小結

3 研究區域和數據說明
3.1 研究區域的選擇
3.2 研究區域概況
3.3 數據說明

4 土地非均衡發展的空間格局與空間擴散路徑分析
4.1 引言
4.2 武漢市耕地非農化的空間格局
4.3 武漢市耕地非農化的空間非均衡分析
4.4 本章小結

5 武漢市耕地非農化的空間自相關格局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3 武漢市耕地非農化的空間自相關分析
5.4 本章小結

6 武漢市耕地非農化的驅動力及其空間異質性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和模型建立
6.3 變量選擇及說明
6.4 模型結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結

7 土地非均衡發展的政策優化
7.1 規劃限制下耕地非農化的區位選擇
7.2 基於實證結果的決策偏好差異分析
7.3 土地發展權轉移(TDR)簡介
7.4 我國建立土地發展權制度的設想
7.5 本章小結

8 結語
8.1 本書主要結論
8.2 討論與展望

附錄Ⅰ 中國科學院土地資源分類標準
附錄Ⅱ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分類標準
附錄Ⅲ 多源土地利用分類數據整合的相關說明
附錄Ⅳ 本書相關模型說明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土地發展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土地投入的增加,如資本、勞動力、技術或者化肥、農藥、種子等;二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如土地從低密度利用向高密度利用的轉變。耕地非農化發展是土地發展的重要形式,耕地資源的保護和非農發展間的矛盾造成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不一致,並由此產生正的外部性和負的外部性,分析耕地保護與非農化的空間非均衡性及擴散機理可以為土地管理部門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中國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過去經濟發展中沒有充分考慮土地使用的各項成本,土地非農化的經濟成本低,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政府基於科學管理和決策的需求也十分重視耕地非農化的空間變化規律,然而學術界對此研究尚處於探索階段。
耕地非農化是土地非均衡發展的重要形式,本書以武漢市為例,從耕地非農化的空間自相關變化、耕地非農化的空間擴散路徑和機制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空間自相關變化產生的原因、驅動力的異質性和耕地非農化區位的預測,並在理論分析框架的基礎上,結合實證分析結果和國外相關制度的做法提出了針對我國耕地非農化控制管理的政策優化建議。具體的研究和討論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本書對土地非均衡發展的內涵進行了闡述,指出土地非均衡發展是由土地異質性、土地競租和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引起的土地用途變更在地理空間上的非均衡分布。土地非均衡發展實際上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土地用途轉變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非均勻分布;二是在土地利用和保護過程中社會決策偏好與私人決策偏好的不一致;三是土地發展機會的不平等。本書在土地非均衡發展的內涵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理論分析框架,分析了不同研究視角下的土地非均衡研究框架,並根據土地非均衡發展的內涵協調了各視角下的差異,為實證分析提供邏輯思路。
然後,本書對武漢市的土地非均衡及其擴散路徑進行了研究。這一部分以五年為一個時間段,分析了武漢市耕地的空間分布,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耕地非農化的空間分布,通過基尼繫數衡量耕地非農化的非均衡程度分別為0.8285、0.7177、0.5912和0.5289,證明從耕地非農化的地理空間分布而言,武漢市的耕地非均衡程度在逐年減緩。通過繪制基於耕地非農化速度分級的重心曲線,反映出武漢市的耕地非農化圍繞著城市核心區在進行。通過比較分析耕地非農化的空間擴散路徑與GDP、人口重心的移動路徑,本書認為武漢市的耕地非農化與經濟、人口的發展雖然不是絕對均衡,但是從整體上而言還是有序的。
接著,本書通過探索性空間分析的方法對武漢市耕地非農化的空間自相關特征進行了分析。經測算,武漢市耕地非農化存在全局空間自相關性,其聚集強度經過前三個時期的不斷加強(0.1207、0.2802和0.3124)後,在第四個時期(2005~ 2011年),下降為0.2203。經過EB修正的武漢市耕地非農化LISA圖顯示了武漢市耕地非農化的聚集區域由LL型聚集主導逐步轉變為LH +HH型聚集主導,而LH型聚集較之其他類型而言有較高的概率轉為HH型聚集,所以從耕地保護的角度出發,LH型聚集出現的鄉鎮是地區耕地保護的優先和重點區域。通過測算鄉鎮尺度上耕地非農化的空間聚集和離散程度,並結合實際分析變化產生的原因,本書認為耕地保護行為中需要調整現行的無差異的土地管理和利用模式,纔能提升管理績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