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20世紀中國社會思潮研究 [ON the Intellectual Trends in China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59-1536
【優惠價】
662-960
【作者】 高瑞泉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11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1149
版次:1

商品編碼:12635534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ON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6
字數:5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高瑞泉


    
    
"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社會思潮研究》通過對20世紀中國諸多社會思潮的綜合研究,試圖達到以“通觀”為目標,重新認識由於中國崛起而備受關注的“中國道路”或“中國經驗”;或者說,通過研究與社會史密切結合的社會思潮所表現的觀念世界的轉變,對現代化的“中國道路”或“中國經驗”作整體性的觀念反思。

作者簡介

高瑞泉,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曾先後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繫主任、人文學院院長、人文社科學院院長。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主編。出版著述十餘種,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五次獲得教育部或上海市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目錄

導論
一、重新理解中國經驗
二、19世紀的遺產
三、革命世紀的思潮變遷與知識分子
四、20世紀的中國與世界
五、本書的基本結構
第一編

第一章 從“反滿”共和到社會革命
一、“排滿”共和:20世紀早期的革命思潮
二、向著“無何有之鄉”
三、探尋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與實踐

第二章 文化激進主義的興衰
一、清末民初傳統文化批判的興起
二、狂飆突進的新文化運動
三、對文化激進主義的反思

第三章 公共思想激進史的哲學分析
一、線性化的進步主義信念
二、平等主義的衍化
三、功利主義的興起
第二編

第四章 政治自由主義潮起潮落
一、從戊戌到辛亥:政治自由主義的萌芽
二、運動與理論的雙重進展:“人權運動”
三、蟄伏後的高潮與沉寂

第五章 文化自由主義
一、一場知識分子運動
二、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從文化的視角看
三、現代政治與傳統文化

第六章 自由主義者的哲學探索
一、中國自由主義的哲學基線
二、認識論研究中的推進
三、理想人格如何構建
第三編

第七章 比較視野中的中國保守主義特質
一、秩序、理性與保守主義
二、20世紀中國保守主義的精神特質

第八章 變革進程中的政治與社會秩序
一、民族競爭中的國家秩序
二、變革中的權威與秩序
三、君主與教主

第九章 理性的倫理生活與中道
一、理性的禮俗與倫理生活
二、新文化保守主義的方法論

第十章 文化保守主義的哲學基礎
一、理性主義對抗經驗主義
二、人文理性主義的新建構
三、儒家教化的哲學證成
四、人文理性的分解與政道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20世紀中國社會思潮研究》:
1907年,無政府主義作為一個獨立派別從革命派中分化出來,這幾乎是在日本和巴黎同時展開的。在東京的張繼、劉師培、何震、汪公權等人,發起成立了“社會主義講習會”,並出版《天義報》半月刊(1907年6月10日創刊);而在巴黎的張靜江、李煜瀛、吳敬恆、褚民誼等人,則出版了《新世紀》周刊(1907年6月20日創刊)。《天義報》和《新世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出現的專門宣傳無政府主義的刊物,但它們都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天義報》出版至1908年4月停刊,劉師培將其改成《衡報》,後出版至1908年10月徹底停刊,其主要代表人物張繼在1908年逃往巴黎,劉師培夫婦則回國,該派別最終消失。《新世紀》周刊雖然比《天義報》維持時間更長,但也僅僅出版了三年,在1910年5月21日停刊。上述兩地的無政府主義派別,在政治一文化取向上也有所差別。巴黎派由於其西方中心的取向,雖然也以瓦解資本主義制度、改造人心、創建自由的新社會為終極目標,但是他們承認“反滿”革命的進步意義,肯定科學的進步會帶來道德的進步,相對比較溫和。同樣主張消滅私有制度、廢除國家,建立共產主義的東京派,對於西方文化的擴張性和工業資本主義的本性,卻有高度的疑慮。“劉師培所構想的社會革命是以農民為主體,反映出他對農民自發革命潛能的信念;並且他所理解的無政府共產社會,雖不拒斥科技與工業文明,卻是以儉樸的田園生活為雛形。”①因而文化傾向上更具有顛覆性實質。
巴黎與東京的無政府主義者對於國內政治影響甚微,一個新無政府主義的熱潮再度興起則是辛亥革命之後。辛亥革命雖然造成了民國的建立,但並沒有改變政治失序的狀況,毋寧說政治失序和道德失序同時並進。這一時期無政府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劉師復。民國之前,劉師復就從事了無政府主義的宣傳和暗殺活動,但繫統地宣傳無政府主義思想並組織有影響的團體,則是在民國建立後。1912年他在廣州發起成立了“心社”,這是一個以淨化個人道德為宗旨的團體,但在其對社友的戒規中卻出現了很多無政府主義的主張,比如,“不婚姻”“不稱族姓”等。他還成立了“晦明學社”,出版《晦明錄》,專門宣傳無政府主義思想。1913年8月“心社”“晦明學社”被查封。1914年7月,劉師復又在上海發起成立了“無政府共產主義同志社”,繼續宣傳無政府主義。1915年,劉師復因病去世,之後“無政府共產主義同志社”及其宣傳活動又繼續了一段時間,但直到五四運動爆發.都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五四運動時期出現了傳播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又一個高潮。這主要體現在:第一,宣傳無政府主義思想和組織無政府主義活動的團體開始大量出現。1916年,“群社”成立;1917年,“實社”成立;1918年,“平社”成立;1919年,“進化社”“社會主義同志會”“真社”分別成立;1920年又分別有“奮鬥社”“安社”7個無政府主義團體成立;1922年出現了18個無政府主義團體;1923年出現了40個無政府主義團體。據統計,五四時期出現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大約有70餘個。第二,宣傳無政府主義的刊物和書籍大量出現。據統計,五四時期出現的刊物總數達70多種,較有影響的有《進化》《互助》《民鐘》《奮鬥》等;書籍也達35種,比較重要的有劉師復的《無政府淺說》《無政府主義討論集》等。第三,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比較有影響的代表性人物,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出發撰寫文章宣傳無政府主義。比如黃凌霜等的“正統無政府主義”、朱謙之的“無政府虛無主義”、鄭太樸的“中國式無政府主義”等。
我們分析無政府主義思潮的譜繫,不應該跳過對“新村運動”或“工讀互助運動”的相應研究。①雖然新村主義成為與社會實踐運動相配合、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烏托邦主義思潮,是日本武者實篤創辦《新村》雜志提倡新村主義,又經過周作人等社會名流的大力介紹,在20世紀20年代纔真正開始的,但是,其先聲卻早在辛亥革命前後就已經在革命派人士包括一批具有不同程度無政府主義傾向的人物中醞釀了。如江亢虎在宣傳“社會主義”的著述的同時,曾計劃將崇明島作為“社會主義研究”的實驗基地;革命黨人沙淦和太虛也曾經想在崇明創辦新村;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張繼曾經在法國體驗過類似新村的“鷹山共產村”的生活,他後來和劉師培等在東京發起“社會主義講習會”,實際上是宣傳無政府主義的烏托邦。而劉師復在從事暴力活動之餘,也曾經設想在新安的赤灣創辦半耕半讀的新村。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繫,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武裝全黨、教育人民。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高度,深刻闡釋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地位,全面分析了哲學社會科學面臨的新形勢,明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新目標,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新期待,體現了我們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是一篇新形勢下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綱領性文獻,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指明了前進方向。
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高校應發揮重要作用: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要實施以育人育纔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構築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繫;要以人為本,從人抓起,積極實施人纔工程,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纔體繫;要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發揮高校人纔、智力和學科優勢,提升學術原創能力,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要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統籌規劃、營造良好學術生態,形成統籌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格局。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計劃是教育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重要內容。重大攻關項目采取招投標的組織方式,按照“公平競爭,擇優立項,嚴格管理,鑄造精品”的要求進行,每年評審立項約40個項目。項目研究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鼓勵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區的聯合研究,協同創新。重大攻關項目以解決國家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以提升為黨和政府咨詢決策服務能力和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為戰略目標,集合優秀研究團隊和頂尖人纔聯合攻關。自2003年以來,項目開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形成了特色品牌。一大批標志性成果紛紛湧現,一大批科研名家脫穎而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快速提升。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做出重要批示,指出重大攻關項目有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產生了一批重要成果,影響廣泛,成效顯著;要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緊密服務國家需求,更好地優化資源,突出重點,多出精品,多出人纔,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為教育部社科研究項目中的拳頭產品,我們始終秉持以管理創新服務學術創新的理念,堅持科學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切實增強服務意識,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對重大攻關項目的選題遴選、評審立項、組織開題、中期檢查到最終成果鋻定的全過程管理,逐漸探索並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符合學術研究規律的管理辦法,努力將重大攻關項目打造成學術精品工程。我們將項目最終成果彙編成“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成果文庫”統一組織出版。經濟科學出版社傾全社之力,精心組織編輯力量,努力鑄造出版精品。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為本文庫題詞:“經時濟世繼往開來——賀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成果出版”;歐陽中石先生題寫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書名,充分體現了他們對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深切勉勵和由衷期望。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