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克勒門文叢:玻璃電臺 上海老歌留聲(增補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三聯書店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陳鋼淳子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45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45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9314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叢書名:克勒門文叢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7
字數:118000

作者:陳鋼,淳子

    
    
"

編輯推薦

“克勒”一詞來自英語“colour”的音譯,是個上海人都明白的切口。在今天,克勒門的組織者們傾向於把它解讀成一種中西精英文化踫撞出的都會文化。它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對美和優雅的追求適應於現代都市的發展規律;它是一種城市精神,這種精神具有敢為天下先和海納百川的現代文明胸懷。上海這座城市及海派文化的氣質正與之契合。
海派文化的核心是城市文明,中國的城市文化起源於上海。海派文化是作家茅盾筆下的《子夜》中散發出大都市的“光、熱、能”,是“那南風吹來清香”的《夜來香》,是表達上海寬闊的城市胸懷,而不僅僅是小情小調。有租界、有移民,有吳越本土文化,如此交織出的對精致、優雅、時尚的追求,至今仍然令人驚艷。
“克勒門文化沙龍”正是在這樣的城市文化背景下誕生。這是海上文化藝術名家自發組織的沙龍雅集,參與者包括音樂家、作家、詩人、電影人、畫家、戲劇家、攝影家、收藏家、配音演員、學者等來自文化各界的精英,以海派文化為核心,每月一次定期在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進行主題聚會。不同領域的文化人、藝術家之間有契合、有澎湃、有交流、有共鳴,每期圍繞一個話題,探討交流海派文化,分享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形成有情趣有意義的藝術交流,以期從各個層面回望百年海派文化的發展脈絡。陳鋼先生說:“老克勒已經慢慢過去了,但是這種對生活品質、文化雅趣不斷追求的精神應該傳承下去。”誠為克勒門之宗旨。

內容簡介

老歌像舊情,是個迷人又帶點感傷的事物。而我們每個人心中大概都有一兩首、甚至更多的老歌,聯繫著某個生命階段、某個季節、某些人或事……當那段旋律響起,歌詞浮現,幾乎直覺的反射,有如水閘開啟、時光倒流,所有相關的記憶全部霎時湧現,然而那全是過去的了。
在英國,有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從來沒有到過中國,但他知道中國有兩首歌,《玫瑰玫瑰我愛你》和《夜上海》。這些歌已經成為上海的音樂名片,上海的符號。
建成開業的上海“新新公司”六層的新都飯店,別開生面地在大廳裡自行設計、自行裝備了首部由中國人創辦的廣播電臺,因電臺的屋子四周是用玻璃隔斷的,俗稱為“玻璃電臺”,也是當年電臺透明、開放的某種像征。本書借用這個名稱,是在喚起讀者對當年風靡上海灘而且至今仍百唱不厭的那些老歌的回憶,以及隱藏在老歌後面那些不為人知的人和事。上海可以說是流行歌曲的發祥地,那些散發獨特韻味的老歌,正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一個鮮明的印照。了解上海的文化可以先從了解這些老歌開始。

作者簡介

陳鋼,1935年生於上海,中國當代著名交響音樂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繫教授。早在求學期間,即與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蜚聲中外樂壇。其代表作還包括《紅色小提琴繫列》《王昭君》等。陳鋼還是位優秀的散文作家著有《黑色浪漫曲》《蝴蝶是自由的》《陳鋼和他的朋友們》《蝶中蝶》。他也是上海著名海派文化沙龍“克勒門”的掌門人。

淳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文藝編輯,主要作品:《民國風雅》《她的城,張愛玲地圖》《旗袍》以及影視作品《婚姻的故事》等共計500萬字。曾獲廣電部優秀編輯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金筆獎、上海作家協會優秀作品獎、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優秀節目獎,以及省市級、行業協會各類獎項20多種。

精彩書評

★當年,我母親金嬌麗曾在“玻璃電臺”任廣播員,還曾作為校花上過“良友”雜志,可謂是當時標準的“時尚女性”。現在,當我們通過《玻璃電臺》這本書來‘鴛夢重溫’時,不僅可以翻閱一篇篇文章,看到姚莉、周璇、白光和李香蘭她們緩緩地走來的身影;而且可以穿越一曲曲上海老歌,聽到歌曲背後的故事。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玻璃電臺”的反射,看到一個開放、透明現代國際大都會的縮影,聽到這座城市的留聲。
——陳鋼

目錄

花開不敗 (陳鋼)
玻璃電臺——上海老歌留聲
摩登上海
先賢的聲音
玫瑰之戀
海上歌仙
絕唱——憶我的父親陳歌辛
母親教我的歌
唱不盡的夜來香
又見李香蘭
沉香屑 (淳子)
小紅樓——當年歌星們的夢工廠
中國流行歌曲開山人——黎錦暉
枕流公寓裡的身影——周璇
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阮玲玉
北方大妞——白光
蘇州河邊——姚莉
詞三千——陳蝶衣
上海色拉——潘迪華
靈異的蝴蝶——李香蘭
附錄 老歌不老——陳鋼、淳子對談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海上歌仙
當你跨進茫茫歌海,一朵美麗的“音樂玫瑰”——Rose,Rose,ILoveYou頓時就會迎面撲來!是歌壇宿將弗蘭克·萊恩將這支玫瑰插上了美國音樂排行榜榜首。他那磁性的嗓音配上了彈性的切分節奏,聽起來活脫是新奧爾良的爵士歌曲,也像是支帶刺的玫瑰!英國的“國王合唱團”將它翻唱成一首和諧、純真的男聲六重唱,歌聲中散發著“情意重”和“情意濃”的玫瑰花香。他們還引以為豪地將這首招牌曲的歌名作為主題詞印在唱片專輯的封面上。可是,上海人不是早在六十年前就聽過姚莉唱《玫瑰、玫瑰我愛你》嗎?!那麼,究竟是中國玫瑰漂洋過海,還是洋玫瑰傳進了中國國土,而她的種花人究竟是誰?
當你走遍天涯海角,在凡是有華人的地方,你都會聽到歡度春節時的陣陣鑼鼓和聲聲鞭炮,而且都會興高采烈地唱起同一首歌《恭喜恭喜》。這真是一首奇妙的歌!它竟能在同一個時間裡,將不同地方的華人團聚在一起,唱之賀之。那麼,它的作者是誰?
當你來到美麗的黃浦江畔,登上東方明珠遠眺遐恩時,海關的鐘將會倒撥六十年,裊裊響起周璇的歌聲:“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夜上海》是上海的一首標志性歌曲,也是上海的一張音樂名片。它惟妙惟肖地勾畫出燈紅酒綠的都市風光和香醇濃郁的海派情調。隻要樂聲一起,你的眼前就會出現上海!這歌聲又從上海漂洋過海。美國導演格林威、香港導演王家衛都將它作為影片中的音樂畫框,點染了昔日的上海色調。那麼,這首歌的作者又是誰?
當第一首圓舞曲在中國這個秧歌大國裡陡地旋轉而起時,人們立即能從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音樂星空中嗅到現代城市文化的奇特香味。當時的一首圓舞曲《春天的降臨》被譽為是中國的《春之聲》(施特勞斯曲)。除了這首圓舞曲外,作曲家還寫了一繫列華爾茲圓舞曲。如為女高音寫了《春戀》、《迎春風》、《何處不相逢》;為花腔女高音寫了《海燕》、《布谷》;甚至還用慢三步寫了《尋夢曲》。旋轉的旋律、旋轉的節奏、旋轉的人、旋轉的心,這就是旋轉的華爾茲所表現出的現代大都市——旋轉的上海!除了華爾茲外,作者還在抒情藝術歌曲《初戀女》中,借探戈舞節奏,表現了遊吟詩人傷感的踱步;而在他的另一首名曲《薔薇處處開》中,則用“狐步”來描寫“無處不在的青春”。能將中國民間音調與外國圓舞曲節奏結合得如此巧妙,而最終釀成經典名曲者,此人是誰?
他創造了這麼些第一或第一流,可是,當我們拐進上海的歷史胡同時,驀然回首,還會發現另外兩個第一:中國的第一部歌舞劇《西施》和第一首前衛歌曲《春花秋月何時了》。後者是1936年發表於《音樂教育》上的中國第一首現代派作品。他試圖用遊離晃動的無調性手法來表現李後主的哀思悲情。由於他過於超前,學院派的刊物便不再敢發表他下一首又不知何去何從的新作了!那麼,這個膽大包天的音樂叛逆者又是誰呢?
他不但是位纔華出眾的作曲家,同時還是詩人、學者、語言學家、樂隊指揮和男中音歌唱家。他一面寓情於樂,一面以詞托意。除了自創詞曲的《永遠的微笑》、《夢中人》、《海燕》、《布谷》等外,還修改了戴望舒的《有贈》,化出了《初戀女》;此外,他還為《五月的風》、《恨不相逢未嫁時》等歌曲作詞,以盡詩性。他在“大光明”開過獨唱音樂會,昂首高唱過《伏爾加船夫曲》。他指揮過交響樂隊,在電影配樂時,他與黃貽鈞、陳傳熙被譽為上海樂壇的“三隻秒表”(因為對畫面分秒不差)……可是,他並沒有進過音樂學院深造,更沒有像不少書上介紹的去意大利留過學。他是個特立獨行者,完全用自己的雙手構築起自己的音樂殿堂和文化書齋。從小,他就喜歡吹笛子、拉二胡(還用它為自己的歌曲伴奏錄音),還能即興演奏鋼琴;之後又隨當時旅滬的外國音樂家弗蘭克、施洛斯和丟龐等學習作曲與聲樂——用他的“選擇性學習法”,指定老師教授他所需要的課程內容。在格致公學求學時,他竟然能在這所全部用英語教學的學校裡連續跳級,而且以後還成為精通數國文字、並參與新文學改革的語言學家。別人說他是天纔,他搖搖頭說是努力。他像海綿般饑渴地、竭盡全力地吮吸當時特殊的文化空間所提供的豐富養料,釀出自制的音樂美酒。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在北京和上海為作曲家們講授配器時,那本為分析而用的鋼琴譜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的注解和筆記,這是關於天纔與努力討論的一個頗有說服力的注解和佐證。
他是一個浪漫的放歌者——因為他的歌聲傳遍天涯海角;他又是個孤獨的遊吟詩人——當年,他的祖先就是從印度遠渡重洋,漂流到中國來的;而他自己,也漂泊四方,浪跡一生。最後,就像一隻漂流瓶,漂流到天外雲間去了…“
他曾想化作海燕,在海上自由翱翔,高歌猛進;可鋪天蓋地的暴風雨一剎那間就將他從烏雲中席卷而去。
他多想把全部的愛獻給世界,可不公的世界卻想將這個春天的兒子塞進黑洞,永遠蜷伏在那個被歷史遺忘的角落裡……
可是,人們沒有忘,也不會忘,當然,也不一能一忘!
他是誰?
他的英文名字是Svingalin,那是印在他自制的總譜紙右角上的。他的中文名字呢?很多很多,在格致公學求學時叫“馨硯”,以後又有了很多筆名,那麼,大名呢?
大名就叫歌辛。為什麼叫辛,據他自己的說法:“我的歌曲是師法勞動號子與民歌,因此不能數典忘祖,我們必須為辛勞的大眾而歌。”
陳蝶衣先生對此也有一段回憶:“有一次,歌辛給我看一張名片,叫歌幸,不是辛苦的辛,是幸福的幸,是印刷所把他的名片印錯了。他說,幸就幸吧,幸福總比辛苦好一點。”
他一生的辛酸和他的歌給予世人的幸福,也許就是這兩個字:幸和辛的內涵和外延吧!
可是,他有一個也許是最合適的名字,那就是六十年前愛他的人們贈與他的一個桂冠,那就是——一代“歌仙”陳歌辛!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