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譯林出版社
【市場價】
608-880
【優惠價】
380-550
【作者】 周慕姿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38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38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403206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6-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44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周慕姿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想一想,你的生活之中,是否充斥著無數他人的要求?
你的大多數時間,是否都被用來優先滿足他人的想法?
甚至於,當你想要擺脫這一切,想要有一點自己的想法之時,你竟然會產生罪惡感,覺得自己對不起他人的期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是時候該看一看這本書了!

內容簡介

“我把這輩子的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你把孩子給保姆帶。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

“我看你資質不錯,纔想讓你多做一點事,栽培你。別忘了,你試用期還沒過。”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說明你未曾察覺的“情緒勒索”,已經深深潛伏於你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正是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對話,在緩緩掐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

心理咨詢師周慕姿準確地剖析了情緒勒索互動的全貌,並精心建立了積極應對情緒勒索的各類搭配練習,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幫助每一個深陷其中的讀者有效擺脫情緒勒索困境。


作者簡介

周慕姿,心理咨詢師,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繫、政大廣電所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咨商所。從傳播到心理咨詢,從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周慕姿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一路走來面臨過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但正因如此,周慕姿對自己的咨詢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她希望能通過本書幫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是怎麼被困住”以及“為何被困住”,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從事情商教育多年,我發現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行為,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有特別負面的影響。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情緒勒索,從自身情緒管理及情商成長開始,也隻有這樣,纔能避免成為勒索者或被勒索者,幫助孩子成為人格健全、心理成熟的人。

——張怡筠博士(著名心理學者,情商教育專家)


目錄

目錄
[前言]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

第一部分“情緒勒索”的樣貌
你不乖,所以你應該得到懲罰
情緒勒索者如何勒索你?
為什麼我會動彈不得?──擺脫不了的“責任”與“你應該”
貶低你或你的能力
引發你的罪惡感
剝奪你的安全感
情緒勒索者的模樣
你拒絕我的要求,就是拒絕我
無法擺脫的不安全感
隻想到自己
從過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怎樣的人,特別容易被“情緒勒索”?
我想要當好人
習慣自我懷疑
過度在乎別人感受
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
“孝順”文化與對“權威”的尊崇

第二部分提升“自我價值感”,是避免被“情緒勒索”的護身符!
“自信”與“自我價值”的分別
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中
童年對自我價值的影響
文化對自我價值的影響
聽話,你纔是個好孩子
你應該“總是要更好”
你不該犯錯,你需要完美
權威,永遠是對的
要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
練習重視自己的感受
學習了解自己
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尊重別人的感受
為自己的感受負責/為自己做主

第三部分如何擺脫情緒勒索?
清楚辨識“情緒勒索”的樣貌
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對我們的影響
當你開始小心翼翼 :失去自尊的第一步
自我懷疑 :我是否真的做得不夠好?
對自己失望 :為什麼我沒有原則?
忽略自我 :失去感覺與表達感受的能力
合理化 :面對對方要求與自己順從的行為
習慣取悅 :讓對方開心,以減少衝突
以害怕為基礎的互動關繫
我為我的情緒與行為負責,但不為你的 :建立情緒界限的重要性
如何建立情緒界限?(內在篇)
先和自己好好對話
隻要我決定了,這就是界限
情緒“界限”,不是情緒“底線”
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
你的人生,不需要為別人負責
我願意承諾 :我會好好保護我自己
練習建立情緒界限的步驟 :停、看、應
停 :停止對話,轉移情緒,離開現場
看 :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剛剛發生什麼事
應 :擬定因應策略、練習並應用
開始改變吧!

[附錄一]拒絕被“情緒勒索”的勇氣/陳鴻彬
[附錄二]讓情緒不再被勒索/楊聰財
參考書目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情緒勒索』的樣貌

宥齊覺得自己快要發瘋了。

今天是宥齊的二十五歲生日,而宥齊也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他決定要在自己生日這天,向家中父母坦白“出櫃”,承認自己是“男同志”的身份。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對於宥齊而言,要向信仰基督教的父母,承認他們的孩子、家中獨子的自己是“男同志”,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但是宥齊打算今年和自己的伴侶登記結婚,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也希望在父母面前,自己再也不必假裝自己是個異性戀,能夠做真正的自己。

但是,當他滿懷勇氣地向父母坦承自己的性向時,卻受到父母極大的反彈。

宥齊的媽媽非常失控地辱罵宥齊,認為他“很羞恥”,做這麼“肮髒”的事,怎麼對得起他的信仰?他們的教導?宥齊的媽媽覺得,自己居然養出這樣的兒子,兒子完全不顧他爸媽的顏面。

“你做出這樣的事情,你都不覺得丟臉嗎?真的讓我們覺得很羞辱……”對於宥齊,媽媽甚至以死相逼:“如果你要當同性戀,要去結婚,你要做出這麼丟人現眼的事情,那我就去自殺,我去死一死算了!反正你也不在乎!”

而宥齊的父親呢?面對宥齊的“出櫃”,宥齊媽媽的情緒失控,宥齊的父親隻鐵青著臉站在一旁,冷冷地說一句:“把這孩子養這麼大,真是孝順,供他喫穿念名校,讓他不用擔心生活,結果這樣回報我們。”

看到宥齊的媽媽在一旁極度憤怒,導致過度換氣,快要昏倒的樣子,宥齊的爸爸著急地拿藥給媽媽喫,再對宥齊補了一句話:“你看看你媽氣成什麼樣子,你不知道你媽有心髒病嗎?你存心要氣死她?”

宥齊當下覺得好崩潰!一方面,他了解父母對於這件事的反彈,畢竟這有違他們的信仰,加上自己是獨子,父母會感到失望,這並不令他感到意外。但是他沒想到,他們的反應居然如此激烈,好像自己隻要不按照他們的方式去做,自己就是個不知感恩,讓他們感到羞恥的壞孩子。甚至,他們出現的情緒、身體狀況,都是宥齊的錯,是宥齊要負責的……

我隻是想要忠於自己,我沒有做錯任何事,

為什麼你們要這樣對我!

宥齊很想要這麼對父母喊出來,但一向很在意父母感受的他,一句話也說不出口,隻能站在原地,一言不發,滿懷罪惡感地承擔父母失控的情緒與言語攻擊……

***

“喂,對,我現在準備要出發去開會,再過五分鐘就出發了……”尚淇耐著性子回復男友,這已經是尚淇今天接到男友打來的第五通電話。

尚淇的男友非常沒有安全感,他時常需要掌握尚淇行蹤,一旦他不知道尚淇去了哪裡,或是電話聯絡不上尚淇,尚淇的男友就會瘋狂地奪命連環call,或是直接殺到尚淇的公司或家中,非要找到尚淇不可。

沒多久,尚淇的同事與家人,都知道尚淇有個管她緊緊的神經質男友。

對於男友的沒有安全感,尚淇覺得非常無奈,甚至是有點受不了;但為了安撫男友,尚淇仍然按照男友的要求,盡量回復男友的電話,報備自己的行蹤。

“你不會覺得很累嗎?”朋友不可思議地問尚淇。

尚淇隻能苦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尚淇當然覺得很疲累,但是一想到之前與男友溝通這個問題,男友立刻情緒爆炸地對她說:“我會這個樣子,都是因為你!就是因為你上次偷偷跟朋友去夜店,居然隱瞞我,沒有跟我說,我纔會變得這麼沒有安全感,所以為了要讓我安心,這是你應該要為我做的。”

對尚淇而言,她知道上次隱瞞男友去夜店這件事是她理虧,但也是因為,那是個很久不見、從國外回來的好朋友,如果不去的話,尚淇覺得過意不去,但因為男友很討厭夜店,覺得那是個“墮落的場所”;如果尚淇邀請男友,一起去夜店與朋友聚會(嚴格來說,那其實隻是間lounge bar),男友既不會答應跟尚淇一起去,也一定不會答應讓尚淇自己去。

一邊是好友,一邊是男友,考慮到兩邊的心情,尚淇隻好隱瞞,自己去了,沒想到居然被男友發現。

男友著實鬧了一頓,甚至情緒崩潰,還揚言要跳樓,把尚淇嚇了一大跳。

“就是因為你騙我,我纔會變成這樣,”男友對著尚淇說,“所以你不可以騙我,什麼都要跟我說。”

抱著自己欺騙男友的罪惡感,加上對於男友每次情緒失控,可能會做出的自殘或玉石俱焚行為的恐懼,使得尚淇勉強地配合男友,盡可能接到男友的每通電話,報備自己的每個行程,以免他失控而跑到尚淇公司或家中鬧。

但尚淇也感覺,在長久的“被威脅”的恐懼中,自己愈來愈沒自信、愈來愈不快樂。

對於男友的愛,似乎也已經慢慢消失,隻剩下害怕而已……

***

以上的場景,你是否感覺熟悉?事實上,這正是很典型的“情緒勒索”的關繫互動。

以故事一與故事二為例,這兩個故事中,都有一個很明顯素,那就是:“因為你不乖,所以都是你的錯。”

如故事一,宥齊父母無法接受宥齊的性向,認為宥齊“讓自己失望”,而宥齊決定“出櫃”,誠實面對自己的性向這件事,是“不符合他父母期待”的。父母希望的,是宥齊可以“繼續當一個異性戀者”,回到“社會的正軌”上,也符合父母的期待。

因此,當父母察覺到宥齊想當自己時,父母的感覺是“宥齊不乖”。“不乖”所造成的後果:父母因而失望、傷心、生氣、難過,甚至氣壞身子,或是導致其他親朋好友因而側目……父母認為,會造成這些結果,“都是宥齊的錯”。

故事二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實際上,尚淇男友對尚淇的掌控,已經超乎了正常人能夠忍耐的狀況,但尚淇仍然努力配合自己的男友。面對自己的需求與男友的脾氣,尚淇時常選擇妥協。

但是,當尚淇考慮到自己其他朋友的心情,因而選擇隱瞞男友時,男友立刻將一頂大帽子扣在尚淇頭上:“你很不乖,你欺騙我。”因此,男友覺得自己更有“合情合理”的理由控制尚淇的生活:“因為你不乖,所以你讓我沒有安全感,讓我生氣、失望,這都是你的錯,所以你就是要滿足我的需求,‘就是要聽我的’。”

而在故事一,宥齊的“出櫃”,還牽扯到關於文化、宗教與“主流價值觀”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兒子需要“傳宗接代”,尤其身為家中獨子的宥齊,能夠在適當時間結婚、生小孩,“讓父母不需要操心”,這纔是父母眼中的“孝順”。

不論是需要“傳宗接代”,還是“聽父母的話,纔是孝順”,或是宗教認為的“同性戀是不被允許的”……這些“看似主流”的文化與宗教,成為宥齊父母能夠用來要挾宥齊“按照他們的價值觀”生活的重要“工具”,而這些價值觀,就像是兩頂重重的大帽子扣在宥齊頭上,讓宥齊被內心的罪惡感捆綁,動彈不得。

於是,宥齊不但挫折、難過、憤怒,還深深感覺到:“做自己,是一種錯誤的事。”

當宥齊有這種感受,宥齊也會因而對於“自己”有一種羞愧的感覺,好像“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做自己是不對的”。因此,當宥齊的自我價值低落時,如果宥齊沒有找回自我肯定的方法,他也更難堅持自己的做法,而可能就屈服於父母的價值觀。借由順服他們的要求,獲得被肯定的感覺,而暫時“自我感覺良好”地獲得內心的表面平靜。

故事二的尚淇,也有著類似的狀況。男友用著社會價值中不允許的“欺騙”作為懲罰的準則,這使得男友有這種想法:“因為你欺騙我,所以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我控制你也是應該的,誰叫你自己要騙我,代表你不可以信任。”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誠實”是好的,“欺騙”是不可以的,尤其是兩性關繫中,如果有著欺騙,就是影響了兩人的信任基礎,破壞了彼此情感。因此,當男友這頂“你欺騙我”的大帽子扣上來之後,尚淇也被自己的罪惡感綁架,因此動彈不得,隻能被動地按照男友的要求做。

隻是,會破壞感情、破壞關繫的事情,不隻有欺騙,還包含不理解對方的想法,隻注意到自己的需求,卻忽視對方的感受等,但尚淇的男友隻站在自己的立場,毫無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讓自己內心的準則“無限上綱”,成為尚淇的沉重枷鎖。

隻是,不論是宥齊的父母,或是尚淇的男友,他們似乎都沒有注意到,自己因為內心抱持著過度“僵化”的準則,而當準則被違反時,內心的恐懼感過於巨大,但他們並沒有好好處理自己內心的恐懼,反而試圖控制對方,希望借由對方不要違反自己的價值觀與準則,以此減少自己內心的恐懼。

因此他們覺得:“會讓我有這種感覺,都是你(行為)的錯,所以你要為我的感覺負責!”

這也是情緒勒索者的一貫做法:“要求你為他的情緒負責。”

當被勒索者因為對方過大的情緒,而勉強順服,甚至內心被說服,認為自己的確需要為對方的情緒負責時,“情緒勒索循環”於是產生。

情緒勒索者如何勒索你

在故事一與故事二的舉例中,你可能已經大概知道“情緒勒索”的雛形,為了更清楚“情緒勒索”的互動是怎麼運作的,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薇婷是個社會新鮮人,在校表現優異的她,很快獲得了一家公司的面試機會。面試時,面試她的主管維侖,顯得相當和藹可親。

他對薇婷贊不絕口,表示自己很期待薇婷加入自己的工作團隊。對於薇婷所提出的需求與福利,維侖也很干脆地答應。

維侖對薇婷的欣賞,讓薇婷相當開心,覺得自己運氣很好,也讓薇婷相當期待開始這個新工作。

開始工作後,薇婷相當賣力地工作,但在與維侖的相處中,她慢慢感覺到有一些不對勁。

在面試時,薇婷與維侖曾經針對工作的義務與福利做過許多確認。當時,薇婷提出了自己在工作上的限制與需求。維侖立即表示:“沒問題。這是公司應該給你的福利。工作項目的部分,你也隻要做到這些內容就好。”薇婷還因而慶幸,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相當明理且照顧下屬的主管。

但開始這份工作後,薇婷發現維侖的態度,似乎與面試時有所差別。

維侖開始會逼迫薇婷做一些並非她的工作內容,而比較像是維侖自己分內工作的事情,甚至會提出許多要薇婷額外出差、加班的需求。

當薇婷面有難色,或想要拒絕時,維侖察覺到薇婷的反應,就會說出:“你纔剛開始工作,對於工作應該要全力配合,多累積一些經驗……你知道你能夠進來我們公司,真的很幸運,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你應該要好好珍惜。”

甚至,他還會對薇婷說:“你不多努力一點,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外面競爭很激烈,能領二十二K,你應該要滿足了!”

每次聽到維侖說這些話時,薇婷都會感覺壓力很大。

薇婷覺得,自己並不是不願意配合,但她慢慢發現,這一切,似乎都跟維侖面試時說的不一樣;而每次當薇婷提出那些“不一樣”與維侖討論時,雖然表面上,維侖似乎會答應要與她好好討論,但薇婷感覺,維侖並不想好好了解薇婷的心情,因為維侖響應她的,都是上述那些讓薇婷感覺很有壓力的話語。

甚至,維侖有時還會有意無意地說:“唉,你們現在年輕人很好命,都很會替自己爭福利啦,想當初我們都是老板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哪那麼多意見……”

維侖所說的這些話,似乎都在暗示薇婷:“你是個草莓族。”“你們都沒辦法喫苦,隻知道拼命幫自己爭取權利。”

聽了這些話,薇婷一方面覺得受傷,她認為自己並不是“草莓族”、抗壓性太低,或是非得爭取自己的權利不可,而是因為這些狀況都跟當初面試說的“不一樣”,她隻是想要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但另一方面,薇婷也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會計較?是不是不夠努力?抗壓性不夠?

正當薇婷努力調適現在工作與自己原本期待的落差時,主管維侖突然對薇婷提出一項要求:要求薇婷隔天就到外國出差兩周。原本這趟出差應該是維侖的工作,但維侖說自己“家中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且工作上也離不開”,因此要求薇婷代替自己去出這趟差。

薇婷覺得這一切實在太突然了,而且,這趟出差所要面對的,並不是自己接觸過的、熟悉的業務,薇婷也很擔心自己會因為不熟悉而搞砸。因此考慮過後,薇婷告訴維侖,自己可能沒辦法去。

沒想到,維侖聽到薇婷的響應後,非常生氣。他罵了薇婷一頓,認為薇婷“面對工作不夠積極,這樣是很容易被淘汰、不會成功的”,而且他還對薇婷說:“原本我覺得你是可造之材,因此向公司上層大力推薦你,你纔有機會進來我們公司。沒想到你面對工作居然這麼消極,真的太讓我失望了!目前你還沒有過試用期,如果你要繼續用這種態度面對工作,我不太確定你是不是有機會可以通過試用期,你自己想清楚!”

聽到維侖的這番話,薇婷感到進退維谷,一方面擔心自己工作不保,一方面也懷疑:難道自己真的消極,又不夠努力?

對薇婷來說,答應這次出差實在是太過勉強,尤其自己已經有安排其他的事情了;但如果不答應,會不會因此失去這份工作?

維侖的話,既讓薇婷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夠努力,又擔心如果不答應維侖的要求,會使得自己無法通過試用期;因此薇婷隻好勉為其難地答應,但薇婷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

在職場上,或許我們都經常聽到類似薇婷與維侖的例子。為了讓我們更清楚、詳細地來觀察“情緒勒索”的互動狀況,蘇珊 · 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了“情緒勒索”的六大特征,分別為:要求、抵抗、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以下以薇婷的故事為例,來說明這六大特征的表現方式:

一、 要求(Demand)

薇婷的主管維侖,在薇婷進入公司後,開始要求薇婷“多做一些事”。那些事情,可能包含維侖自己的工作內容,或是超過維侖原本對薇婷承諾的工作內容。

實際上,在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尤其在職場,必須面對一些超過自己工作職責,或是重要他人的需求,其實是很常見的;因此,並非所有要求都是“情緒勒索”,有時候是對彼此關繫(情感或工作等)的需求表達與確認。

有時候,表達自己的需求,其實對於關繫來說也可以是正向且健康的;而兩者最大的差別,其實在於,對方對他的要求是否非常堅持,毫無轉圜的餘地;他是否無視你的感受與你的底線,步步進逼,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二、 抵抗(Resistance)

面對時常出現的,超出工作職責的要求,一開始,薇婷並沒有直接接受。她面有難色,且對維侖說的話產生懷疑,因此,她開始針對這些工作內容的“不一樣”,向維侖加以確認,沒有直接接受維侖的要求;但考慮到維侖是自己主管的身份,薇婷雖提出疑問,但也沒有很直截了當地說“不”。

三、 壓力(Pressure)

當維侖發現,薇婷不如自己預想的一般,直接接受他的要求時,面對薇婷的“抵抗”,他並非試著去找薇婷談,了解她的感受,或是與薇婷開誠布公地討論;相反地,他選擇使用一些話語,讓薇婷產生“壓力”:“你纔剛開始工作,對於工作應該要全力配合,多累積一些經驗……你知道你能夠進來我們公司,真的很幸運。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你應該要好好珍惜。”或是“你不多努力一點,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外面競爭很激烈,能領二十二K,你應該要滿足了”……

維侖說這些話,其背後的含義其實是:“我是為你好,你不要不領情”,甚至借由貶低薇婷,使得薇婷有個錯覺:“我的感覺好像是不對的、不重要的”,維侖也希望以此達到自己的目的。

四、 威脅(Threat)

在察覺薇婷的“抵抗”,發現薇婷不如自己想的“逆來順受”時,維侖除了給予薇婷一定的壓力,也可能會用一些言語來威脅薇婷。

例如:“原本我覺得你是可造之材,因此向公司上層大力推薦你,你纔有機會進來我們公司。沒想到你面對工作居然這麼消極,真的太讓我失望了!目前你還沒有過試用期,如果你要繼續用這種態度面對工作,我不太確定你是不是有機會可以通過試用期,你自己想清楚!”

維侖說出上述那些話,不但讓薇婷產生罪惡感,且他知道這份工作對於薇婷的重要性,所以他語帶威脅,暗示或明示薇婷:“你如果不按照我的話做,我就會讓你失去你覺得最重要的事物:這份工作。”

事實上,情緒勒索者擅長知道被勒索者“最在乎的事物”為何;因此,一旦我們不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去做,他就會讓我們非常不好過,甚至他會威脅讓我們失去那些“我們最害怕失去的事物”。例如:與情緒勒索者的關繫、工作、錢財、成就、名譽……也就是說,他們會試圖挑戰我們的“安全感”,讓我們覺得不安、恐懼。

五、 順從(Compliance)

當維侖的壓力與威脅,讓薇婷感覺害怕、不安;為了克服這個不安,薇婷覺得似乎隻有按照維侖的方式去做,纔可以保有自己的安全感、工作,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和維侖維持一定的良好關繫,以“回報他的賞識”。

因此,薇婷可能會屈服,按照維侖的方式去做。而後,兩人又會維持一段“看起來關繫不錯”的互動,維侖可能也會恢復成當初那個和藹可親的模樣,以“獎勵”薇婷的聽話。

六、 舊事重演(Repetition)

慢慢地,維侖在與薇婷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會愈來愈清楚地知道薇婷在乎的事物是什麼,以及用什麼方法、言語威脅,可以讓薇婷就範,於是維侖在下次有同樣需求時,就會故技重施,讓薇婷再次屈服在他的需求之下。

而薇婷一次次的屈服,也是幫助維侖有機會一次次調整自己“情緒勒索的技術”,讓他更精於這項技巧,而薇婷也在這段關繫中,更加動彈不得,隻能被迫繼續滿足維侖的需求。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自序]
為什麼我們無法拒絕?
開始從事咨商實務工作後,讓我發現一件事:
即使原本求助的原因不同,但許多個案的困擾,繫出同源,都來自“與他人的情緒界限不清”,使得在關繫中面臨“情緒勒索”的困擾,不知如何改善、擺脫這樣的互動模式,而衍生出的各種情緒困擾與身心癥狀。
容易出現“情緒界限不清”,以至於嚴重至“情緒勒索”的關繫,與華人相對黏膩的人際、親子、伴侶關繫有關。其中,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女性面對的狀況又比男性嚴重。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女孩子們要表現“我們是好朋友”的重要指標,就是“我們做什麼都要一起”:買東西要一起、逛街要一起、喫飯要一起,更甚者,上廁所也要一起,愈黏膩,愈沒有界限,愈是“我倆感情很好”的指標。
而在親子、伴侶關繫中,這種“情緒界限不清”而造成的各種“無意識的情緒勒索”,可說是常見的求助議題,屢見不鮮。當一方以“孝順”、“我為你好”,甚至“如果我們感情好,應該毫無界限地生活在一起”,“我有權利/權力干涉、影響或決定你的生活各種事”,這些場景,時時刻刻地在這些求助個案中的生命裡上演。
除了我們的生活,在工作上,“情緒勒索”的狀況也相當常見。當我們遇到情緒界限不清的主管、同事時,與家人互動的模式,也時常會在職場關繫中重復地上演,讓我們無法招架、身心俱疲。
當我發現:原來,許多人的情緒困擾,根本原因,都是“情緒界限不清/情緒勒索”所造成,而“心理咨商”又並非許多人遇到情緒困擾的第一選擇時,我開始動念想要撰寫有關“情緒勒索”的相關書籍。市面上目前提到“情緒勒索”的中文書籍,僅有蘇珊 · 佛沃所撰寫的《情緒勒索》一書,但考慮到中西文化與切入角度的不同,使得此書的內容,與我實際上協助個案來建立界限的工作經驗間,仍有些落差。很感謝寶瓶文化的邀請與對我的看重,讓我有機會,能夠將我的想法付諸實行。總編輯亞君與編輯純玲的豐富經驗,以及面對書稿的細膩、謹慎態度,對我的幫助很大,也使得這本書有了更完整的風貌。
另外,關於這本書最重要的人:我的督導曹中瑋老師,是我在就讀咨商所時,讓我第一次接觸到“情緒界限”這個概念的啟蒙師長,也教導我許多關於“情緒”的重要觀念。當我嘗試將這些觀念實踐在生活當中時,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改變。可以說,沒有曹中瑋老師的教導與啟發,就沒有《情緒勒索》這本書。而在這本書即將付梓之前,老師百忙之中,撥空看了我的書稿,給了我許多珍貴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也讓這本書更加完備。真的非常感謝老師!
“為什麼我無法拒絕?”或許,與我的個案,或與我的過去經驗相同,你並非沒有發現自己曾經,或正在被“情緒勒索”。明知在這段關繫中你已遍體鱗傷,但你仍然無法抗拒內心的罪惡感,無法保護自己,以停止這個循環……你發現你的腦袋都知道,但是心裡過不去,你不曉得什麼感受操縱了你,讓你無法停止滿足別人的需求……
那麼,或許這本書很適合你。
翻開這本書,和我一起,重新審視你身邊的關繫,拿回你自己的生命主導權吧!

[前言]
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
“前兩天,我媽打電話給我,她要我幫她買晚餐要煮的菜回家。平常,如果能準時下班,我都會答應我媽;但是那天,我工作非常忙,需要加班,所以我跟我媽說,我臨時被主管要求加班,沒有辦法幫她買。
“我媽聽了就不太高興。她對我說,公司離家很近,我可以先買好菜回家,然後再回公司加班。
“我很無奈地跟她說,我現在真的很忙,走不開,希望她自己買菜。結果我終於忙完、下班回家之後,我媽臉超臭的。
“她很生氣地對我說:‘生你這個孩子有什麼用?不懂得體諒媽媽的辛苦,連一點忙都不願意幫,我真是教育失敗,是個失敗的媽媽!’
“我聽了媽媽這麼說,真的覺得很無言,覺得她也不體諒我的辛苦,但也覺得‘是不是我真的有錯呢’?面對她的責罵,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隻好默默地被她罵。但是,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每次回家,都變成壓力,我似乎就是要一直滿足她的需求……好像沒做到媽媽的要求,自己就是個不孝子一樣。”

“我主管讓我覺得很困擾,他總是在快下班的時候纔給我一堆工作,假日也常要求我加班;而且我加班的補休,常常有名無實地不能休,但他自己時常休假,甚至翹班。
“我主管總是跟我說:‘你是新人,有機會進來這裡,是你的運氣,外面競爭很激烈,隨便都可以找到人替代你……’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工作分量太多,壓力太大,當我企圖委婉地跟他討論我的工時和工作量的時候,他就會嘆口氣,然後很義正詞嚴地對我說:‘你啊!動不動就說不能加班,工作分量太多,薪水太少,你應該要想,這些都是給你學習的機會。我是認為你有潛力,想要培養你,纔會多給你一些機會……’
“聽他訓完我之後,我覺得好像是我不知足,不懂得珍惜機會,可是又覺得哪裡怪怪的,但不知道怎麼反駁他。
“有次我真的受不了,向他抗議,覺得不能接受這麼不合理的工作量,他居然說我‘情緒管理有問題,不能適應職場壓力’,還說我‘會被職場淘汰’……天啊!究竟是我有問題?還是他有問題?”

“從懷孕開始,我婆婆就有意無意地明示、暗示我,希望我把工作辭掉,好好在家裡專職帶小孩。我很喜歡我自己的工作,但也覺得她說得有道理:‘生孩子之後,應該多點時間留給家庭跟孩子。’但我還沒準備好當全職媽媽,因此我先請了兩個月育嬰假,打算一面度過剛開始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期,一面找到可靠的托嬰中心,然後再慢慢重回職場。
“沒想到,當我婆婆知道我打算隻請兩個月的育嬰假,而且在找托嬰中心時,她非常生氣,指著我大罵,說我沒有盡到媽媽的責任,很自私,隻想到自己。我婆婆還罵我說‘孩子的未來都被我毀了’。
“天啊!有那麼嚴重嗎?聽她這麼說,我好想反駁她,但看她這麼生氣,讓我忍不住懷疑,我是不是沒有盡到做媽媽的責任?是不是真的太自私了?”

“從交往開始,我男友就管我很多。他要求我不能穿裙子,不能化妝,也不能跟朋友一起聚餐。如果要,則一定要找他一起去。他希望我隻要有空的時間,都盡量跟他一起度過。如果我不按照他的方式做,他就會對我發怒,認為我不夠重視他,不像他這麼愛我。
“他的發怒是很可怕的,有時候甚至會對著牆壁捶到手流血,或是不管場合地對我大吼大叫,讓我覺得自己很糟糕。
“但是發怒之後,如果我答應他,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他又會變回溫柔的樣子,對我很好、噓寒問暖……
“但其實我一直都很害怕他的情緒,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又會‘爆炸’,因此,我隻好盡量按照他想要的去做,隨時隨地去注意他情緒爆發的預兆,避免刺激他。這場戀愛,我談得好累,後來想到他,都隻覺得害怕而已……”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感到熟悉?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時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你是否感覺到,你的生活,總是得先處理、應付別人的需求,以至於必須忽略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那如果不這麼做呢?
如果不這麼做,對方是否就會用一些話、方式責怪你,讓你感覺到挫敗或罪惡,甚至覺得自己很糟糕;然後,你將深陷在這些情緒中動彈不得,像是被黏在蜘蛛網上的昆蟲一樣?
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
試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再問問自己:
“發生了什麼事,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
當你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時,或許,你會慢慢發現,發生在你與別人之間的互動樣貌,似乎愈來愈清晰;你愈來愈看得清楚,你們之間的互動,好像對方總是當負責“要求”你的人,而你是負責“滿足”他的人。如果不滿足他,似乎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發現了以上的描述,與你和身邊的人互動十分相像。那麼,你很可能已經陷入了“情緒勒索”的循環之中。

什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 · 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繫中,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
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並造成傷害;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會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為止。
在我開始從事心理咨商實務工作後,時常遇到有情緒困擾的案主前來求助。當我陪案主一起檢視自我的情緒狀況時,時常會發現,案主或許正處在一段權力相當不平等的關繫中;可能案主身邊的重要他人,正好是一位情緒勒索者,而對方與案主都不知道。
一旦與案主開始討論,對情況抽絲剝繭,使其慢慢發現自己的情緒困擾與壓力,其實是來自特定的一段關繫中時,有些案主會覺得相當意外:
“怎麼會這樣呢?他其實也對我很好/很照顧我/很愛我,難道他不在乎我嗎?為什麼他要勒索我?而為什麼我們都沒有發現?”
對啊,“情緒勒索”,聽起來是如此不舒服的互動關繫。“勒索”這種行為,不就應該是“勒索者毫不在乎被勒索者的心情,隻一味地要求被勒索者滿足自己欲望”的行為嗎?為什麼會出現在對我們相當重要的關繫中?
而且最可怕的是,好像,我們雙方都沒有明顯感覺到問題所在。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我們不會察覺這個問題互動,而做一些調整呢?
更重要的是:這種互動,是怎麼開始的?
“如果我被‘勒索’,我應該會感覺得到,而且勒索我的人,應該是個不在乎我死活的人。就像電影裡的勒索犯一樣,隻在乎自己有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管對方死活。可是現實生活中,這個情緒勒索者,是對我很重要的人……他怎麼會對我做這種事,難道他是故意的?他不在乎我嗎?”
當你看了“情緒勒索”的定義,檢視自己與重要他人的關繫,發現符合以上陳述時,或許你會心生疑竇:難道對方不在乎我嗎?不愛我嗎?他是故意的嗎?就是想讓我痛苦嗎?
實際上,有時身為一個情緒勒索者,他並非有意識地進行著“情緒勒索”的行為,而是在面對自己的需求時,他習慣使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或許沒有發現,這對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他在面對“需求沒辦法被滿足”的恐懼中,可能就會張牙舞爪,想要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無任何餘裕去注意到你的感受與需求。
但相對地,之所以能夠開始“情緒勒索循環”,也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借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
不要忘記: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纔會成功。
所以,如果你身處在一段情緒勒索的關繫中,你需要先看清這段互動關繫的樣貌,了解這個互動怎麼開始,怎麼持續,你們又在這段關繫中扮演什麼角色。那並非代表你該把過錯怪在對方身上,或認為對方就是故意要讓你不好過;而是讓你發現:對方究竟使用了什麼方式,讓你心生不安,以至於勉強自己配合對方,期盼因此內心能重新獲得平靜?

怎麼使用這本書?
在我的工作與生活經驗中,我發現,“情緒勒索”是人與人互動中常見的問題行為,卻不容易被當事人察覺。因此在書中的第一部分,我們將討論情緒勒索的樣貌,讓大家了解情緒勒索是如何運作,以及如何在我們的內心造成
影響。
了解情緒勒索如何運作之後,你或許會想知道更多,想知道:“為什麼我會成為被勒索的對像?”那麼,更進一步地探討我們內心發生了什麼事,使我們容易掉入情緒勒索的循環中,就成為第二部分的重點。
當然,此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讓大家能了解情緒勒索的影響,並且辨識情緒勒索,以有效擺脫情緒勒索的循環。因此在第三部分,書中將分享一些擺脫情緒勒索,建立情緒界限的小技巧,讓你能因此獲得信心,勇敢面對情緒勒索者,以奪回你的人生掌控權。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