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張琦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98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984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7350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9
字數:33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琦


    
    
"

內容簡介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規劃、宏觀指導,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具體負責,全國18所中醫藥院校聯合編寫而成,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研究生使用,也可以作為中醫教育工作者和臨床醫務工作者繼續教育使用的參考書。
《金匱要略》(以下簡稱《金匱》)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包括內科、婦科、外科)部分,為我國現存*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書,是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典範。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對於後世臨床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被古今醫家譽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在現代高等中醫藥本科教育中,《金匱》一直被列為主干課程。在中醫藥研究生教育中,《金匱》不僅是中醫臨床基礎專業研究生的專業課程,也是其他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在編寫體例上完全不同於本科教材,內容上更加突出《金匱》在培養研究生中醫職業素養,提高臨床辨治思維能力方面的作用。全書分為二十二章,第1章緒論從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方法、常用治則、藥後調護與方藥煎服法等角度全面總結《金匱》論述雜病理法方藥各環節的主要精神和特色。為滿足研究生深入學習研究《金匱》原文,在緒論中還設有“《金匱》注本與參考書選介”一節。第二章至第二十二章以《金匱》所論雜病為綱,下設“發病特點與辨治思路”“方藥配伍特色與應用研究”“病證研究與展望”“疑難梳理”四部分,分別剖析各病的發病特點,凝練張仲景辨識和治療每一雜病的主要精神,點擊每首方劑的配伍用藥特點,勾勒臨床選用該方的常用思路,荟萃各方常治的有效病證與現代研究成果,並對每一雜病的現代研究加以述評,搜集《金匱》中至今尚存爭議或疑點且與臨床有關的內容,以供使用者思考或進一步研究。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所引《金匱》原文,以宋·林億等詮次、明·趙開美校刻的《金匱要略方論》為藍本。為篇幅,不再附錄《金匱》原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雜病常見病因
一、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
二、千般疚難,不越三條
三、五邪中人,各有法度
第二節 雜病基本病機
一、正邪相爭
二、陰陽失衡
三、氣郁血瘀
四、水濕停滯
五、髒腑失調
第三節 雜病診法特色
一、望色首觀鼻頭、詳察面目
二、雜病望聞診特征舉要
三、色脈參時,四診合判
四、望舌雖簡,法啟後學
五、問診周詳,緊扣主癥
六、脈法獨到,以脈釋理
七、手足腹部巧用按診
八、鋻別診斷貫穿始終
第四節 辨病與辨證
一、辨病
二、辨證
第五節 雜病常用治則
一、治未病
二、表裡同病辨緩急
三、新舊同病辨先後
四、隨其所得而攻之
五、攻邪護正
六、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七、內病外治與外病內治
第六節 整體調護與方藥煎服法
一、飲食宜忌
二、起居調護
三、方藥煎服
第七節 《金匱》注本與參考書選介
一、詮釋注解類
二、校勘集注類
三、病證方藥發揮類
四、彙通西說類
五、教學參考類

第二章 痙濕喝病
第一節 痙病
第二節 濕病
第三節 喝病

第三章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
第一節 百合病
第二節 狐惑病
第三節 陰陽毒病

第四章 瘧病
第五章 中風歷節病
第一節 中風病
第二節 歷節病

第六章 血痺虛勞病
第一節 血痺病
第二節 虛勞病

第七章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
第一節 肺痿病
第二節 肺癰病
第三節 咳嗽上氣病

第八章 奔豚氣病
第九章 胸痺心痛短氣病
第一節 胸痺病
第二節 心痛病

第十章 腹滿寒疝宿食病
第一節 腹滿病
第二節 寒疝病
第三節 宿食病

第十一章 五髒風寒積聚病
第一節 肝著病
第二節 脾約病
第三節 腎著病

第十二章 痰飲病
第十三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一節 消渴病
第二節 小便不利病
第三節 淋病

第十四章 水氣病
第十五章 黃疸病

第十六章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
第一節 驚悸病
第二節 出血病證
第三節 瘀血病證

第十七章 嘔吐噦下利病
第一節 嘔吐病
第二節 噦病
第三節 下利病

第十八章 瘡癰腸癰浸淫病
第一節 癰腫
第二節 腸癰
第三節 金瘡
第四節 浸淫瘡

第十九章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
第一節 趺蹶病
第二節 手指臂腫病
第三節 轉筋病
第四節 陰狐疝氣病
第五節 蛔蟲病

第二十章 婦人妊娠病
第二十一章 婦人產後病
第二十二章 婦人雜病
第一節 熱入血室
第二節 髒躁
第三節 梅核氣
第四節 月經病
第五節 帶下病
第六節 前陰諸疾
第七節 其他病證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
第二章 痙濕喝病
本章論述痙病、濕病和喝病的辨證論治,三者皆因外感而發,發病之初都有太陽表證,故《金匱》將其合為一篇。有人認為,《痙濕喝病》篇是傷寒與雜病的過渡篇。金代成無己《注解傷寒論》亦載有“辨痙濕喝病脈證”篇。
第一節 痙病
痙病病位在筋脈,因素體陰液不足,外感風寒,郁阻筋脈,或邪氣人裡化熱,傷津化燥,筋脈拘急而成,以發熱、項背強急、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為主癥。外感痙病,除風、寒、濕致病外,暑、燥、火及疫癘之氣,皆可致痙。《痙濕喝病》篇所論以外感風寒為主。除外感痙病外,內傷痙病臨床亦常見,如氣血虧虛、瘀血內阻及痰濁阻滯等導致筋脈失養而發生痙病。
【發病特點與辨治思路】
(一)發病特點
1.感寒為先,表裡同病《金匱》所論痙病,以外感所致為主,其中又以風寒為主因,兼在裡之津液不足。風寒侵襲經脈,導致經氣不利,加之津液不足,筋脈失養,故見筋脈拘急之癥。究其病由,實屬表裡同病。仲景根據表證的虛實不同,分為柔痙、剛痙。
2.津傷貫穿痙病始終,並影響預後張仲景認為,表證過汗、誤用攻下、素有瘡瘍均可造成津傷不足,而成為痙病發生的內因,如第4、5、6條所言。
基於此,無論為柔痙、剛痙證還是裡熱熾盛之痙證,都可見津不養筋,或整體乏津現像,如第11條“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第12條“無汗而小便反少”,第13條“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
不僅如此,津液不足還影響痙病預後,如第3條“脈沉而細者,名日痙,為難治”;第10條“痙病有灸瘡,難治”。
(二)辨識特點
1.辨剛痙、柔痙《痙濕喝病》篇所論以外感痙病為主,其病因為外感風寒,兼裡有津傷。外邪侵犯人體,首犯太陽,病初起常有外感表證,故第1、2、11、12條首均冠以“太陽病”。然表有偏虛、偏實之別,邪有輕重之異,故痙病初起,見有表證者,當分辨剛痙與柔痙,以利於正確遣方用藥。證漸及入裡化熱,痙病的表現也漸由非典型到典型的陣發性項背強急、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本病的病情發展迅速,甚至出現熱盛化燥動風的痙病見癥,如臥不著席、腳攣急、齡齒、獨頭動搖等。痙病發作,筋脈強直,脈像多呈強直弦勁之像,故第9條雲“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
2.別欲作、已發在痙病早期,痙病的主癥多不典型,如第11條僅述及“身體強幾幾然”,並未見痙病的典型癥狀,然仲景已判斷其“此為痙”。而第12條,亦始於“太陽病”,並見“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仲景認為“此欲作剛痙”。顯然,上述兩證都繫病情不太嚴重的痙病,屬於初起或欲作之證,與第13條口噤伴“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齡齒”相比,後者具備痙病的典型表現,故為痙病已發,屬於重證。三證的治療迥然不同,故當分辨之。
3.察裡熱盛否隨著痙病病情發展,在外之風寒可能化熱入裡,甚或熱盛化燥動風,出現身熱足寒、面赤目赤、獨頭動搖、齡齒、臥不著席、腳攣急等痙病裡熱熾盛的癥狀,並見“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之痙病主脈。此時病情較初期明顯加重。對比第1、2、11、12條與第7、13條,可見張仲景診治痙病時,關注裡熱是否熾盛。
4.據津傷辨預後仲景認為兩種痙病預後不良:一是外感致痙見脈沉而細者,此屬正不勝邪,若發散在表之邪則津更傷,補養津血又有留邪之弊,故日難治,如第3條。二是痙病伴有灸瘡或膿瘡者,因其津血已虧,或陰血已耗,再患痙病,內燥日盛,可致血枯津竭,其病性較一般為重,故難治,如第10條。
(三)治療思路
1.初期“間者並行”,極期“甚者獨行”“間者並行,甚者獨行”語出《素問·標本病傳論》,是指根據病情的緩急采取不同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間”,指病勢緩而較輕,即疾病在輕淺階段,可以數病數證兼治,或標本兼顧,或補瀉兼施,或寒熱互用,故日並行。“甚”,指病勢危急、深重,所用治法宜單刀直入,要采取有力而針對性強的治療措施,難容雜亂,故日獨行。
外感致痙階段,如第12條剛痙治用發汗散寒、升津緩急;第11條柔痙治用解肌祛邪、滋養津液。兩證治療上均以解表透邪為主,同時兼顧護其津液。第13條表邪迅速人裡化熱,出現陽明熱盛,耗灼津液迅速,甚或化燥動風證,此時病急,當獨治陽明,用急下之治,行存陰之用,洩熱存陰。
2.顧護陰津貫穿痙病始終張仲景所論痙病,陰津不足是發病的內因。因此,痙病治療的每一階段都體現了顧護陰津。外感痙病初起,邪在太陽之表,無論剛痙、柔痙,雖均以解散表邪為主,但都體現顧護津液的精神,故無論剛痙、柔痙皆以桂枝湯為基本方。例如,第12條欲作剛痙之用葛根湯,是以桂枝湯加麻黃微微發汗而不峻汗,加葛根生津緩急;第11條柔痙之用栝樓桂枝湯,是以桂枝湯加栝樓根,以滋養津液;第13條入裡化熱之陽明熱盛證,用急下之治,也是洩熱以存陰。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規劃、宏觀指導,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具體負責,全國18所中醫藥院校聯合編寫而成,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研究生使用,也可以作為中醫教育工作者和臨床醫務工作者繼續教育使用的參考書。
《金匱要略》(以下簡稱《金匱》)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包括內科、婦科、外科)部分,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書,是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典範。該書對於後世臨床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被古今醫家譽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在現代高等中醫藥本科教育中,《金匱》一直被列為主干課程。在中醫藥研究生教育中,《金匱》不僅是中醫臨床基礎專業研究生的專業課程,也是其他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
本教材在編寫體例上完全不同於本科教材,內容上更加突出《金匱》在培養研究生中醫職業素養,提高臨床辨治思維能力方面的作用。全書分為二十二章,第一章緒論從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方法、常用治則、藥後調護與方藥煎服法等角度全面總結《金匱》論述雜病理法方藥各環節的主要精神和特色。為滿足研究生深入學習研究《金匱》原文,在緒論中還設有“《金匱》注本與參考書選介”一節。第二章至第二十二章以《金匱》所論雜病為綱,下設“發病特點與辨治思路”“方藥配伍特色與應用研究”“病證研究與展望”“疑難梳理”四部分,分別剖析各病的發病特點,凝練張仲景辨識和治療每一雜病的主要精神,點擊每首方劑的配伍用藥特點,勾勒臨床選用該方的常用思路,荟萃各方常治的有效病證與現代研究成果,並對每一雜病的現代研究加以述評,搜集《金匱》中至今尚存爭議或疑點且與臨床有關的內容,以供使用者思考或進一步研究。
本教材中所引《金匱》原文,以宋·林億等詮次、明·趙開美校刻的《金匱要略方論》為藍本。為篇幅,不再附錄《金匱》原文。
本教材的編寫者均是國內各中醫藥院校長期從事《金匱》研究生教學的專家、教授,他們的學術觀點和研究結論,基本能展示當代《金匱》研究的較高水平。全書由張琦、江泳統稿。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一、二節由趙天纔編寫,第三節由張琦編寫,第四節由宋建平編寫,第五節由馬曉峰編寫,第六節由王蘋編寫,第七節由丁躍玲編寫,第二章由呂翠霞編寫,第三章由曲麗芳編寫,第四章由劉清平編寫,第五章由溫成平編寫,第六章由李俊蓮編寫,第七章由馬曉峰編寫,第八章由劉清平編寫,第九章由宋建平編寫,第十章由王寅編寫,第十一章由李雲海編寫,第十二章由張琦編寫,第十三章由喻嶸編寫,第十四章由趙天纔編寫,第十五章由王蘋編寫,第十六章由賈春華編寫,第十七章由丁躍玲編寫,第十八章由張琦編寫,第十九章由常佳怡編寫,第二十章由江泳編寫,第二十一章由趙力維編寫,第二十二章由吳潔編寫。
在編寫過程中,全體編寫人員集思廣益,傾力合作,力求準確詮釋張仲景辨證治療雜病的原旨,雖數易其稿,反復斟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院校師生在使用過程中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