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為什麼他們可以成為大師 7位華人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成功法則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419-608
【優惠價】
262-380
【作者】 李鳳岐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012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01212
商品編碼:69744803748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4-05-01
代碼:48

作者:李鳳岐

    
    
"
作  者:李鳳岐 著
/
定  價:48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05月01日
/
頁  數:196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030401212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物理奇纔:楊振寧/001
一、反對“埋頭苦讀”/003
二、鑽對的牛角尖/006
三、熱衷“爭論”的合作者/008
四、“滲透法”很重要/011
五、科學新發現帶來的陣痛/014
六、科學研究也有“風格”/016
七、形成“風格”有妙招/019
八、楊振寧的“好高騖遠”/023
九、漫漫成纔路/025
第二章科學巨星:李政道/031
一、好問的碩果/033
二、科研從“基礎”談起/036
三、調好科研指南針/038
四、樂活科研/041
五、隻顧“高精尖”行不行/043
六、創新,切勿趕浪頭/046
七、當藝術遭遇科學/048
八、“一對一”的培養不能少/052
九、探索無止境/054
第三章探索精英:丁肇中/061
一、興趣決定“成敗”/063
二、好問不休,格物致知/065
三、挖掘原動力/068
四、18年隻做一件事/070
五、科研是紙上談兵嗎/073
六、真理就是用來懷疑的/076
七、選好課題,再談競爭/078
八、科學研究中的“謹小慎微”/081
九、內行纔能領導內行/084
第四章激光先鋒:朱棣文/89
一、努力,努力,再努力/91
二、交流勝過苦思/94
三、不要把獲獎看得那麼重/96
四、無好奇,不科研/98
五、創新精神不是說說而已/100
六、實踐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102
七、風險性與前瞻性並存/105
八、離不開的競爭與合作/107
九、科研需要沃土/110
第五章求知樂人:崔琦/117
一、求知樂/119
二、非獨立思考不可/122
三、做學問,請忘了那些訣竅/124
四、大智慧,很簡單/127
五、自信的妙用/129
六、遠古的驅動力/132
七、從實驗室的“規矩”學起/134
八、全情投入/136
九、“成功”不過是身外之物/138
第六章色彩大師:錢永健/143
一、精英家庭育精英/145
二、跟著興趣學/147
三、成功需要超前思維/150
四、知識融合是大勢/152
五、科研並快樂著/155
六、繫統方法好在哪裡/158
七、色彩美學幫大忙/162
八、合作交流不可少/164
九、跌倒了,就爬起來/166
第七章光纖之父:高錕/171
一、光纖讓世界更美妙/173
二、你會“讀書”嗎/175
三、一生摯愛/177
四、無處不“營銷”/179
五、堅忍不撥是個必要條件/182
六、科學研究從哪裡開始/184
七、為名利?那不是科研/186
八、沒有開創性出不了大名堂/188
九、每個人都要終身學習/190
後記/195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纔?"錢學森先生這個被稱為“世紀之問”的難題直觸中國當代很好人纔匱乏之痛.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民眾的廣泛思考和激烈討論.全書圍繞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錢永健和高錕7位華人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成長奮鬥經歷,全面分析了他們在各個時期不同環境下的治學方法和科研方法.繫統總結了他們成為大師級人纔的成功經驗.從中國人如何成長為大師的角度很好地回答了這個“世紀之問”。本書內容翔實、富有啟示、引人入勝,適合大眾讀者閱讀.更是學生.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科技教育管理者極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精彩內容
     一、反對“埋頭苦讀” 中國的一些古語不足為訓,如“十年寒窗”之類就是,要學生苦讀。我認為,一個人讀書覺得很苦的話,要把學問做得好,要出成果,恐怕是很困難的。十年寒窗,埋頭苦讀,不是我的形像。我是順其自然,發展自己的興趣。 楊振寧 中國古代一些學者一直主張“十年寒窗”的提法,強調學生苦讀,大加贊賞“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千百年來,這句話一直在廣大青少年中流傳。中國古代學者還編寫了很多關於“頭懸梁”、“錐刺股”的勸學故事,以教導人們發奮讀書。在這些思想和言論的影響下,一些青少年產生一種偏見:要想學習必須喫苦,要想鑽研必須喫苦,要想攀登科學高峰更要喫苦。總之,以苦為舟,要有喫苦的毅力和勇氣。這些思想和言論的廣為流傳,使人們對學習和鑽研科學技術產生了誤解,形成了“求學即覓苦”的思維定式。事實上,熱愛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李鳳岐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李鳳岐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