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社會風俗史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歷史
【市場價】
739-1072
【優惠價】
462-670
【作者】 秦永洲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75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7505
商品編碼:10044521254093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1-03-01
代碼:128

作者:秦永洲

    
    
"
作  者:秦永洲 著
/
定  價:128
/
出 版 社:臺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頁  數:560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16827505
/
主編推薦
◆脈絡清晰,精心編撰本書共分服飾、飲食、居住、行旅、歲時節日、婚姻、生老、喪葬、儒學九章內容,對中國的社會風俗進行繫統介紹。◆圖文並茂,全彩印刷精美圖畫,四色印刷,將傳統風俗與現代社會,雅文化與俗文化緊密接軌。◆依據史實,有理有據本書嚴格遵守言之有據的撰述原則,每一風俗物像、事像及語言、情節都取材於正史、經書、子書。◆深層解析,特色鮮明各章節之間互相參照,寧肯掛一漏萬,而不面面俱到,對所涉及的風俗事像、物像,不提則已,提則說深說透。
目錄
●第一章 服飾風俗
第一節 人類服飾探源
第二節 中國的傳統服飾
一、頭衣:冠、弁、冕、巾
二、上衣
三、下衣
四、足衣
第三節 中國歷史上的服飾變革
一、秦漢冠服制的確立
二、唐代的服飾新潮
三、明朝恢復漢族衣冠
四、清初的服飾變革
五、近代剪辮易服風潮
第四節 佩飾和化妝
一、男子的佩飾和化妝
二、女性美容和化妝
第五節 婦女纏足
一、纏足陋俗的流行
二、天足運動和民國勸禁纏足
三、新形狀與舊觀念握手言和
第六節 中國傳統服飾觀念透視
一、“非其人不得服其服”與服飾的等級觀念和角色心態
二、“潔身自好”與個體內在品格
三、“改正朔,易服色”與服飾的政治功能
四、女性服飾美容的發達與男尊女卑
第二章 飲食風俗
第一節 從茹毛飲血談起
第二節 中國傳統的食物
一、主食
二、副食
三、中國傳統的美食烹飪
第三節 雅俗共飲的茶
一、飲茶習俗的形成
二、中國的茶道
三、古今名茶
第四節 中國的酒文化
一、酒的流程
二、古代飲酒的習俗
第五節 飲食器具
一、古代的炊具
二、古代的飲食器
三、飲食器具的文化意蘊和食俗
第六節 中國飲食文化品評
一、飲食結構與中國人的個性
二、飲食與中國人的人格尊嚴
三、飲食等級與消費觀念
四、中國飲食文化與思維方式
第三章 居住風俗
第一節 構木為巢的啟示
第二節 傳統住居的基本結構
一、四合院
二、堂、室、火炕
三、門戶、門樓、門匾、石獅
四、牆和影壁
五、卜宅
第三節 由矮趨高的室內家具
一、由席地跪坐到垂足而坐
——席、榻、胡床、椅凳、蒲墩
二、幾、案、桌、八仙桌、抽屜桌
三、楎椸、篋笥、簏、櫥、櫃
四、床、帳、屏風、戶簾
第四節 古代的庭院經濟
一、庭院樹果
二、六畜
三、樹果六畜的文化意蘊
第五節 中國人的家園意識巡視
一、封閉的文化圈與中國人的內向心態
二、住居禮儀與安守本分的個性
三、睦鄰擇鄰與中國人的鄰裡觀念
四、墨子、莊子的思想與中國人的家園保護意識
第四章 行旅風俗
第一節 古代行旅之程
第二節 旅遊的類型
一、帝王巡遊
二、文人士大夫的旅行
三、商旅之遊
四、宗教之遊
五、民俗節日遊
第三節 出行禮俗
一、“逢吉方行,遇兇則止”的卜行、擇吉
二、祖道
三、餞飲送別
四、折柳送別
五、贈別
六、洗塵
第四節 徒行和行旅工具
一、徒行
二、行纏
三、車
四、步輦、肩輿、轎子
五、船
六、馬、驢、騾、駱駝
七、火車、汽車、電車、自行車、輪船
第五節 道路、旅店、長亭
一、道路
二、旅店
三、長亭
第六節 中國行旅風俗觀覽
一、停留在“國內”“海內”的旅行範圍
二、層次鮮明的旅遊主體
三、重收獲和“天人合一”的旅遊價值觀
四、行旅中感悟出的智慧
第五章 (上)歲時風俗
第一節 年、月、季和古代的歷法
一、年、月、季
二、農歷和陽歷
第二節 一日之內的計時
一、六十甲子
二、日晷和漏刻
三、十二時辰
四、更和鼓
第三節 二十四節氣
一、少昊氏以鳥名官
二、七十二候
三、二十四節氣歌
四、二十四節氣與置閏
五、二十四節氣與三伏、九九
第四節 節氣向節日的演變
一、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鼕
二、二至:夏至和鼕至
三、中國歲時風俗探析
第五章 (下)節日風俗
第一節 節日的由來和演變
第二節 旦
旦到春節的流變
二、除夕

第三宵節
宵節的起源
二、放燈、觀燈和歌舞百戲

第四節 清明節
一、清明節探源
二、清明節的風俗活動
第五節 端午節
一、惡月惡日的恐怖
二、天師符、五時圖、五色絲、艾草、菖蒲酒、
石榴花、雄黃
三、龍舟競渡和伍子胥、曹娥、屈原
四、角黍
第六節 七夕節
一、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傳說
二、乞巧與看牛女相會
三、曝衣曬書
第七節 中秋節
一、中秋節的起源
二、月宮的傳說
三、中秋月餅
第八節 重陽節
一、重陽節的起源
二、重陽節的風俗活動
三、重陽節的傳說
第九節 傳統節日點評
一、教化萬民的工具
二、農業文化的印記
三、闔家團圓的旋律
四、自強不息的精神
五、傳統技藝的載體
六、個體品格的陶冶
第六章 婚姻風俗
第一節 婚姻形態的演變和定型
第二節 婚姻媒介
一、媒妁婚和冰人、月老
二、指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21世紀的時代進程和學術研究成果,著重對具有普遍性的傳統風俗進行介紹,共分服飾、飲食、居住、行旅、歲時節日、婚姻、生老、喪葬、儒學九章內容。在敘述中,將傳統風俗與現代社會,雅文化與俗文化緊密接軌,對所涉及的風俗事像、物像,由風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語、諺語,均考述源流嬗變和風俗傳承。對傳統風俗在現代人心理深層和行為習慣中的存在形式,及產生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均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透視、品評、辨析等形式,聯繫古今,進行深層次的剖析。
作者簡介
秦永洲 著
秦永洲,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山東省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社會風俗史、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教學。曾承擔並完成國家教育部“高等師範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繫改革計劃”的立項項目。著有《中國社會風俗史》《山東社會風俗史》《顏之推與顏氏家訓》等20多部作品。
精彩內容
     第四節 佩飾和化妝 一、男子的佩飾和化妝 (一)玉、雜佩、璧、瑗、環、玦(jué)、香囊 玉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男子佩飾。《禮記·玉藻》載,“古之君子必佩玉”“行則鳴佩玉”。佩玉除表示貴族身份外,還是君子的各種美德。東漢許慎《說文一上·玉部》稱:“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sāi)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旉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潔之方也。”所以,《禮記·玉藻》又講:“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先秦男子的玉佩叫雜佩。《詩·鄭風·女曰雞鳴》載:“知子來之,雜佩以贈之。”《三纔圖會》中繪制的明代皇帝的佩綬。最上面的叫作“珩(héng)”。第二層中間一塊叫作“瑀(yǔ)”,兩邊的叫“琚(jū)”。先秦時的雜佩共三層,第三層也是三塊。中間一塊叫“衝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秦永洲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秦永洲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