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幸福感/積極心理學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積極心理學
【市場價】
137-198
【優惠價】
86-124
【介質】 book
【ISBN】97875499277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江蘇教育
  • ISBN:9787549927784
  • 作者:於是|主編:劉翔平
  • 頁數:134
  • 出版日期:2013-03-01
  • 印刷日期:2013-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包括優勢與美德、希望與樂觀、感恩與寬容等諸多領域,幸福感雖然也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主題,但似乎還是與其他的主題有所區別,因為“幸福”作為很多人生命中*終所追求的目
    標,在這樣一個學科中占據著特殊的、核心的位置。正如伯克利大學心理繫終身教授彭凱平所解釋的,積極心理學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幸福科學。筆者這樣理解:從“幸福,,到“幸福感”,多了一個字,然而其含義卻從一個難以捉摸的哲學概念確定為一個科學研究的領域。於是專著的《幸福感》將以幸福感為主題,介紹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研究,並大量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嘗試著將學術研究的成果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廣泛的人們。
  • 《幸福感》可以粗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起 到了引入“幸福感”這一概念的作用:首先第一章介 紹幸福感的相關概念,幫助讀者了解這一主題的源流 ,以及與其他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區別;然後第二章針 對幸福感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價值進行了說 明。第二部分是從第三章到第八章,介紹了幸福感的 相關因素——包括外部的因素和內部的心理因素—— 這也是本書的核心部分,彙集了當下積極心理學在幸 福感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笫三部分即第九章,對本 書討論的內容進行了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於是專著的《幸福感》作為一本 以介紹研究成果為主要目的的書,並沒有像大眾感興 趣的市場上其他的幸福感自助書籍一樣專門討論如何 獲得幸福感——它主要是一本告訴我們“是什麼”、 “怎麼樣”,而非“如何做”的書。但是筆者在寫作 過程中也將相關理念滲透到了書中,相信讀者在讀過 本書之後,也能夠對如何獲得幸福感有一個大概的了 解。
  • I 幸福感是什麼
    1.1 歷史的考察
    1.1.1 幸福的語源學
    1.1.2 幸福的西方哲學傳統
    1.1.3 幸福的中國傳統
    1.2 現代心理學中的幸福感
    1.2.1 主觀幸福感
    1.2.2 其他衡量幸福感的思路
    1.3 幸福感與單純快樂、積極情緒
    1.3.1 幸福感與單純的快樂
    1.3.2 幸福感與積極情緒
    II 為什麼需要幸福感
    2.1 幸福感建構人的心理資源
    2.1.1 幸福感打開我們的思路
    2.1.2 幸福感讓我們的思維*活躍
    2.1.3 幸福感讓我們面對挑戰*加努力
    2.2 幸福感使人健康長壽
    2.2.1 幸福感高的人傾向於長壽
    2.2.2 幸福感有利於身體健康
    2.3 幸福感的其他好處
    2.3.1 幸福感提高生產率
    2.3.2 幸福感抵消消極情緒的影響
    2.3.3 幸福感讓我們*有人緣
    Ⅲ 幸福感與金錢
    3.1 橫向比較的結論
    3.1.1 幸福感與財富的相關是普遍的
    3.1.2 中國**的幸福感統計說明了什麼
    3.1.3 *為詳細的數據
    3.1.4 金錢對於幸福感的作用邊際遞減?
    3.1.5 仍有不少人活在對數曲線之外一
    3.2 縱向的結論
    3.2.1 經濟發展與幸福感變化
    3.2.2 個人收入變化與幸福感
    3.3 金錢崇拜的原因及其害處
    3.3.1 追求幸福一追求財富
    3.3.2 美國夢的黑暗面
    3.3.3 中國財富界的精神現狀和啟發
    IV 幸福感與投入工作
    4.1 幸福感來自有所投入的充實生活
    4.1.1 有意義的忙碌
    4.1.2 工作意義的社會文化建構
    4.1.3 為自己做出選擇來克服怠惰
    4.2 工作如何帶來幸福感
    4.2.1 “**”的工作態度
    4.2.2 某些職業的特征也會引起倦怠
    4.2.3 如何提高工作中的幸福感:兩種思路
    V 幸福感與社會關繫
    5.1 幸福感與婚姻
    5.1.1 婚姻將快樂加倍,將痛苦減半
    5.1.2 依戀關繫與婚姻幸福
    5.1.3 祛魅婚姻神話
    5.2 幸福感與社會文化
    5.2.1 我們需要社會關繫
    5.2.2 幸福感的本質依賴於文化
    5.2.3 不同**對幸福感的重視不同
    5.2.4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文化下的不同幸福
    Ⅵ 幸福感與品味生活
    6.1 品味美好,積極認知
    6.1.1 我們對多少事物視而不見
    6.1.2 發現美的眼睛
    6.1.3 放慢腳步
    6.1.4 積極的記憶
    6.2 接納消極情緒
    6.2.1 我們應該發洩消極情緒嗎?
    6.2.2 積極的心理療法的啟示
    6.3 心流與宗教體驗
    6.3.1 FLOW
    6.3.2 宗教與幸福感
    6.3.3 特別地:靈性體驗
    Ⅶ 幸福感與樂觀的信念
    7.1 樂觀地解釋過去
    7.2 樂觀地期待未來
    7.3 樂觀是如何起作用的
    7.3.1 自我實現的預言
    7.3.2 自我實現的幸福期待
    7.3.3 與心理學本身的有趣類比
    7.4 樂觀的生活是我們的選擇
    7.4.1 抑郁的人比較正確?也不一定
    7.4.2 *終的選擇權在我們手中
    Ⅷ 幸福感與有意義的生活
    8.1 **情境下的生命意義
    8.1.1 牛命意義的現像學探索
    8.1.2 生命意義的實證研究
    8.2 日常生活中的意義
    8.2.1 生命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同樣重要
    8.2.2 意義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和創造
    8.2.3 存在的虛空
    8.3 追尋生命的意義
    8.3.1 工作
    8.3.2 愛
    8.3.3 受難
    IX 反思
    9.1 幸福感的雙生子研究
    9.2 幸福感的適應能力
    9.2.1 享樂跑步機
    9.2.2 婚姻幸福感變化的證據
    9.2.3 跑步機的限度
    9.3 自我實現的生活方式
    9.3.1 “追求幸福”背後的問題
    9.3.2 禪宗的啟示
    9.3.3 出路在哪裡: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答案
    附錄:主觀幸福感測驗的解釋
    參考文獻
    後記
  • 5.1.2依戀關繫與婚姻幸福 然而,就像是我們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並非所有 人都能夠通過婚姻獲得幸福。單純強調婚姻的作用會 流於膚淺的結論,我們應該從婚姻中發現,是否在婚 姻中有一些好的特性可以預測幸福感?先來看下面三 段敘述: 1.我發現我很容易跟別人親近,我依賴他人或 他人依賴我都不會使我感到不舒服。我不擔心被人拋 棄,或別人跟我太親密。
    2.我跟別人太親近時會覺得很不舒服、不自在 。我發現我很難**相信別人或讓自己去依賴別人。
    當別人跟我很親密時,我覺得緊張,我的情人常希望 我能跟他*親密一點,但我做不到。
    3.我發現別人不太情願跟我親密,至少比我希 望的疏遠。我常擔心我的情人不是真的愛我,不想跟 我在一起。我很想跟別人**結合在一起,但是這個 想法常常把他們嚇跑。
    這三種交流的模式代表了研究愛的心理學家們對 於三種典型依戀風格的劃分。如果你發現自己很符合 **種敘述,那麼你的愛的風格就是安全型的;如果 符合第二種,就是回避型的;如果符合第三種,就是 焦慮型的。依戀風格的研究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約翰·鮑爾比(JohnBowlby)對於孤兒的觀察。當時 由於戰爭的緣故很多嬰兒被政府收養,而約翰·鮑爾 比認為這樣將嬰兒從親生母親懷中奪走會對孩子的成 長造成毀滅性的損害。後來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瑪麗 ·安斯沃思(MaryAinsworth)將鮑爾比的理論構想 用實驗進行了驗證:在實驗中,她首先請母親把嬰兒 帶進一間遊戲室,當孩子去玩新玩具時,母親安靜地 坐在後面。然後一位陌生人進來,母親離開,陌生人 哄著孩子繼續玩,然後母親再進來。如此進行很多次 ,瑪麗·安斯沃思設計了不同的情境來考察嬰兒與母 親、與陌生人進行互動的模式。結果她的實驗結果驗 證了約翰·鮑爾比的觀點,即發現了三種風格。有安 全感的孩子以母親為安全基地去探索房間,當母親離 開時,他就停下來不玩了,但是對陌生人很友善,可 以被哄著繼續玩。當母親再進來時,他會抓著母親不 放,當他覺得舒適有安全感之後,又會繼續去玩。回 避型嬰兒的情況則不一樣:母親在的時候他也會去玩 ,但是他很少笑,也不會把新奇的玩具拿給媽媽看。
    當母親離開時,他也沒有強烈的反應,對待陌生人就 像對待媽媽一樣冷淡。當媽媽回來時,嬰兒就像沒看 見一樣,當媽媽把他抱起來時,他也不會抓著媽媽不 放。焦慮型的嬰兒則似乎不能把母親作為探索的後方 安全基地,他們緊抓著母親不肯下來玩,生怕媽媽離 開。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們會大哭,陌生人無法使他 們安靜下來。當母親再度進來時,他們衝過去抱住母 親,但是會很憤怒地把頭轉開。
    哈贊等人認為,鮑爾比等人所發現的依戀風格不 僅僅適用於嬰兒和母親之間的互動,也適用於成年人 之間的浪漫關繫。他們認為,嬰兒時期與母親之間的 這種關繫會保留下來,遷移到他今後一生中各種親密 關繫上去:童年時期和兄弟姐妹、好朋友的關繫,青 少年時期和初戀對像的關繫,甚至之後的婚姻關繫。
    因此,安全型的依戀關繫是愛情生活中的積極因素。
    有一項研究通過日記找出人們的依戀風格,然後分析 不同風格的人配對的結果,發現安全型的人跟別人親 密相處時很自在,他們不太擔心這段關繫會不會成功 ,而且*重要的是他們對婚姻比較滿意。所以兩個安 全依戀型的人在一起的婚姻是*穩定的,而研究又發 現,即便隻有一方是安全型的,另一方是回避或焦慮 型,他們對婚姻也算比較滿意。
    塞裡格曼指出,婚姻有三個方面:照顧別人、性 和處理問題。安全型的人比較知道對方的需求,會照 顧配偶;回避型的人則一直保持距離,不知道對方什 麼時候需要照顧;焦慮型的人則是“強迫性”地照顧 ,不管對方要不要都一直在給,使對方透不過氣來。
    性的方面也一樣,安全性的人避免***等隨意的性 行為,他們認為沒有感情的性沒有意義;回避型的人 則比較贊成隨意**;焦慮型的女性比較容易卷入暴 露狂、偷窺和**待的丑聞中,而焦慮型的男性的性 交次數會比較少。在處理問題方面,發現安全型的人 傾向於尋求別人的支持,回避型的人則不會,而焦慮 型的人則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自己的身上,結果 回避型和焦慮型的人受到問題的影響比較大。
    P57-5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