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網絡心理學(隱藏在現像背後的行為設計真相)(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理論與研究
【市場價】
448-649
【優惠價】
280-406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896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89647
  • 作者:(愛爾蘭)瑪麗·艾肯|譯者:門群
  • 頁數:355
  • 出版日期:2018-08-01
  • 印刷日期:2018-08-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85千字
  • 網絡心理學研究領軍人物,
    熱門美劇《CSI:網絡犯罪調查》**顧問,
    瑪麗?艾肯 重磅新作《網絡心理學》。
    到底是我們發明了網絡,還是網絡發明了我們?細思恐極,一本比小說*精彩的社會行為設計教科書。
    通過閱讀《網絡心理學》,你就會明白,虛擬戀愛、網絡霸凌、電子上癮、**自戀、網絡焦慮……這些現像為什麼越來越普遍地發生在我們身上,以及怎樣纔能在網絡時代保持清醒,保護自己不被操控。
    魔鬼經濟學作者史蒂芬?列維特大力**:
    瑪麗·艾肯撰寫了一本偉大而重要的書,它指出了前進的方向,從而讓我們的在線體驗不會超出我們的常識。這是這個時代必須閱讀的書。
    ——史蒂芬?列維特,《魔鬼經濟學》作者
  • 《五十度灰》如何利用戀物心理,成為全球僅次於《聖經》的暢銷讀物? 為什麼相對於親朋好友,你更願意向網絡陌生人敞開心扉? 上網時總感覺時間飛逝,原來是網絡的時間扭曲效應? 網絡遊戲中埋伏了哪些“上癮”機關,暗中操控著你的行為? 為什麼科技越發達,我們就越怕死? ...... 網絡空間是一個巨大的兔子洞,裡面集合了新奇、刺激、喜悅、痛苦、不安等各種元素。在日復一日的冒險中,無論是我們內在的心理狀態還是外在的行為模式,都已經潛移默化地被改變了。 《網絡心理學》一書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為你揭開網絡時代無處不在的隱形行為設計開關。通過閱讀本書,你就會明白,虛擬戀愛、網絡霸凌、電子上癮、極度自戀、網絡焦慮……這些現像為什麼越來越普遍地發生在我們身上,以及怎樣纔能在網絡時代保持清醒,保護自己不被操控。
  • 瑪麗·艾肯博士,著名刑事科學法醫心理學家,網絡心理學研究中心的主任、歐洲刑警組織顧問,曾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聯邦調查局(F.B.I.)和白宮下設的多個全球機構合作,開展科研培訓的研修班。她研究的領域包括網絡安全、有組織網絡犯罪、網絡跟蹤、技術輔助販賣人口、網上兒童權利等。她還是海牙司法門戶基金會顧問委員會成員,致力於國際和平、正義和安全事業。她的突破性研究激發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劇《CSI:網絡犯罪調查》的播出。
  • 序 人類與技術的踫撞 V

    第一章 戀物癖的常態化 001
    網絡性探索一開始可能會令人興奮。你告訴自己說,不過是把腳趾放進水裡,試試水而已。但如果感覺很好——很精彩,會怎麼樣?不久之後,如果你成天都想把腳趾再次放進水裡,又會怎麼樣?*後的*後,你可能就會站上跳板,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水裡。

    第二章 目的就是讓你上癮 031
    互聯網讓人難以抗拒,因為它總會給人帶來瘋狂的驚喜,快速交付、探索機會、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間歇獎勵結合在一起,創建了一個充滿**的媒介。各種提醒、推送通知和其他視覺觸發信號,像原始求偶信號一樣,不斷地刺激我們。

    第三章 網絡嬰兒 077
    如果寶寶花太多時間接受網絡刺激,與現實世界沒有任何聯繫,不接觸真實的人、真實的寵物、真正的玩具和真正的物品,寶寶的早期認知能力,如同情心、社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受到損害。

    第四章 弗蘭肯斯坦和小女孩 113
    如果機器傷害了人,該由誰來負責?是行業、技術的設計師,還是機器的主人?就像經典電影《弗蘭肯斯坦》裡的一幕:怪物與一個在湖邊摘花的小女孩成了朋友。整件事看起來很溫馨,直到怪物把女孩扔進了水裡,女孩淹死了。

    第五章 青少年、猴子和鏡子 165
    網絡自我是個理想自我,是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都正忙著組裝、創造和體驗這樣的虛擬自我,忙著用技術來繪制自己的自畫像。但如果這個“*好的自我版本”被人說成“愚蠢”“丑陋”“失敗者”,青少年會如何看待剩下的自己、真實的自我?

    第六章 網絡時代的愛情 213
    正是因為技術本身,纔讓我們無法學會如何與人親密,纔會在親密、關懷、面對面的關繫中,感覺到不自在。這個容易搭訕的時代,似乎帶來了*多的網上親密關繫,甚至*多的性行為,但並不是實際的接觸性關繫。正如特克所說的那樣,*多的人在“一起孤獨”。

    第七章 網絡健康焦慮癥與疑病癥 243
    在線醫療搜索會讓原本就很復雜的信息不斷過載,從而使得所有接觸到這些信息的人陷入恐懼的漩渦之中。憂心忡忡的人不會去找那些研究過概率和風險的醫生,讓他們提供深思熟慮、科學的意見,反而去關注出現在搜索結果列表頂部的***、*恐怖的情況。

    第八章 黑暗空間:深層網絡 277
    在互聯網的公海上,有許多可供網絡罪犯隱藏的秘境:安全的港口、隱蔽的洞穴和電子海灣。在那裡他們可以航行、拋錨,以及購買和交換工具、**與其他違禁品。雖然在網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網絡罪犯,但在*黑、*深的渾水中,他們卻在自如地開展犯罪活動。

    第九章 網絡心理學研究前沿 319
    在某些方面,生活還在一如既往地繼續。商人仍然通過網絡賺錢。朋友仍然要交流。人們仍然會墜入愛河。青少年仍然痴迷於顏值。但他們都很孤獨,都在盯著自己的電子設備,而不是盯著彼此。這樣的生活,怎麼能把他們塑造成他們想要的樣子?反過來,他們又會如何改造社會?
    術語表 343
  • 迷幻的網絡空間 我們所經歷的時代是人類歷**一段動蕩不安的、獨特的時期。也許,這個時代的變遷、變化和破壞永遠無法復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由於新興技術快速、廣泛地出現,不但給我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工作、購物、社交。我們所做的一切,幾乎都被改變了。這一時期與啟蒙運動時期(1650—1800 年)沒有什麼不同。那時,伴隨著社會巨變,意識、知識和技術領域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與啟蒙運動一樣,網絡也給世界上的幾十億人帶來了新的自由。這些自由令人興奮、激動,充滿了**。互聯網的核心思想是**自由,但這種自由會不會讓人腐化墮落?**自由會不會讓人**腐化墮落?個人自由增加,意味著社會控制在減少。
    有些變化**有**力,而且會產生增量效應,會使一些心理規範逐漸蔓延到一些新的領域。一開始,你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些變化。直到有**,你突然看見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接過一部昂貴的智能手機, 用他胖乎乎的手指熟練地滑動手機的觸摸屏。或者,當你走進一家購物中心時,發現一群孩子擠在一起,全神貫注地盯著電子設備——是各自 的,而不是他人的。雖然他們之間的距離看起來**接近,但事實上卻**遙遠! 也許,這句話直抵你的內心*深處。在戀愛或婚姻中,因為你的伴侶長時間在網上跟世界各地的新朋友聊天、調情,在網飛公司(Net?ix)的網頁上享受視覺盛宴,熱衷於網上購物,或者沉迷於充斥 在網絡上的隨處可見的**網站中,你會覺得你們的關繫越來越疏遠, 相處起來越來越不舒服。
    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可以隨時提供豐富、刺激的內容——整日整夜,從不關閉。從 2000年到2015年,**上網人數增加了近7倍,占**總人口的比例從6.5%增加到了 43%。2016年1月的達沃斯峰會上公布的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在線網民的人數已經超過 32億。在不到10 年的時間裡,手機用戶的數量已經從2005年的20億增加到2015年 的 70 億。人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也在逐年大幅遞增。在兩年時間裡,人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每年平均增加了65%。同一項研究還發現,手機用戶每周查看手機的次數超過了1500 次;如果你需要管理手機的使用習慣,還有專門記錄手機查看次數的幾款應用程序供你選擇。
    你每天用於查看手機、瀏覽社交媒體帖子的時間並非無足輕重。對於像我這樣需要在電子灰塵和電子足跡中分析人類每分鐘行為的研究 人員來說,這個時間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做了哪些事,哪些事沒做。生活模式分析就是研究人們在網上做什麼事情。他們並沒有把這些時間用在家裡,給孩子讀書、與蹣跚學步的孩子在地板上一起 玩耍、在飯桌上與家人聊天、睡前與伴侶交談。在查看手機或瀏覽網頁時,實際上,你身處不同的環境中,就好像已經去了別的地方。也就是說,在現實世界中,你並不存在。
    讓我問一個在技術界引發激烈討論的問題:網絡空間是個真實的空間嗎? 我可以明確地回答:是的,它是個真實的空間,而且是個與眾不同的空間。你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例如舒適的家裡,訪問這個空間。但是,一旦上了網,你就進入了一個有別於自己感知或意識的地方。這時,你的情緒、反應、行為也將隨著你的年齡、身心發展、個性特征發 生變化。直覺告訴我們,這是真的。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經在網絡空間 “迷失”過。當我們回過神來的時候,纔意識到做的飯煳了、約會要遲到了或者忘記關閉噴淋裝置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像,原因在於,我們大多數人隻是學會了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地把控時間。而在網上,發生了時間扭曲效應(下次登錄時,這樣試一試:關掉時鐘顯示,測試一下自己能不能準確地估算時間的流逝)。雖然人類**復雜、適應性強,但心理學家從大量的研究中發現,當一個人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比如新家、新學校、新城市或陌生的國度,他的行為都將有所改變或調整。跨學科的環境心理學(研究個人和周圍環境之間的相 互作用的學科)研究表明,一個人生活的環境將會對他的行為舉止產生深遠的影響。根據發展理論的觀點,在循序漸進地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個體會逐漸形成自我意識。隻有經歷過搬遷或旅行的人纔會了解 ,融入和適應新的地方或空間究竟需要多長時間。這段時間會很長。正如水手說的那樣,離開陸地後,要適應船上顛簸的生活,需要很長一 段時間。
    但很多人說,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上網就是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他們之所以沒有意識到,是因為受到了知覺的欺騙,以為什麼都沒有改變。畢竟他們坐在自己家裡,周圍環繞的是熟悉的物品,而且坐在熟悉的椅子和沙發墊上。在他們心裡,自己哪兒都沒去。但是網絡環境的條件和質量有別於現實生活。我們的直覺是在現實世界中長期打磨的產物,到了網絡空間裡,將無法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每天的生活都在向我們證明,我們實在太天真了,對網絡環境缺乏正確的判斷。隻要拿起報紙,我們就可以看到報紙上的這樣一些報道:某位政客把自己的生殖器照片發給了驚恐萬分的陌生人;某位名人 在推特(Twitter)上瘋狂地咆哮;**錄像在網上瘋傳。而網上幾乎看不到傳統的政府和支援機構人員的身影。或許,他們跟你一樣也很困惑。隨著設備和產品的變化,技術會不斷地*新換代。網絡環境也會隨之產生變化,進而影響人類的行為。這些變化會使個人、企業、金融、政府,乃至整個社會動蕩不安。變化越多,新情況就會*多,困惑也會*多。
    心理學家了解到,對於社會變革時期的生活,有的人覺得容易,有的人覺得艱難。雖然大多數人能夠順利適應*新的技術變化,但仍然會有一些人還在新環境中苦苦尋找自己的立足點,因為新環境是個新社區,產生了很多新的行為,將來還會有很多變化。變化必然會帶來許多新情況,產生*加混亂的局面。
    應對永無止境的變化,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學習,深入了解網絡環境是如何影響我們所有人的。這時的人們,包括你自己,是如何應對的?知識就是力量。人們隻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識纔能尋找到*大的安慰。掌握網絡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可以幫助你回答我在白天一整天裡聽到的所有問題。如果我整晚不睡覺,閱讀郵件,還會一整夜聽人一直問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 ? 我的寶貝在什麼年齡可以開始看電子屏幕? ? 蹣跚學步的孩子可以玩蘋果平板電腦嗎? ? 男孩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與愛打網絡遊戲有關繫嗎? ? 我可以任由青少年在浴室裡花好幾個小時玩智能手機嗎? ? 社交孤立是技術造成的嗎? ? 在網絡空間能找到真愛嗎? ? 人們為什麼上網? ? 我應該對“深層網絡”感到恐懼嗎? 網絡不僅是個媒介,可以讓我們安靜地看電視或打電話,而且是個互動性強、參與度高、融入性高的空間,所以網絡對人類有很強的**和吸引力。但也許**過了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形:你家蹣跚學步的孩子衝你大發脾氣,要求你把平板電腦還給他;你的孩子大聲抱怨,無線網絡速度太慢;你的叔叔和嬸嬸一直對高科技產品憤怒不已 (“電腦壞了!”);你的祖母通過臉譜網(Facebook)與多位尼日利亞人結成了在線“筆友”。
    網絡空間充斥著不同的名稱:社交網絡、論壇、網頁。一旦加入其中,我們就加入到了一個*大的團體,比我們以往加入的任何團體都要大。這也是網絡環境與眾不同之處。現在有幾十億人上網,所以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混亂。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許多新朋友和聯繫人。那麼,一定要了解一下他們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在網上有哪些改變。進化後的直覺讓我們有能力應對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但是,一旦進入網絡空間,我們的直覺卻在掉鏈子,使我們的能力大打折扣,就像我們雖然拿到了車鑰匙,卻沒有學會開車一樣。這時,我們需要掌握*多的技能和知識。因為一旦上了網,你就可能遇到前所未見、五花八門的人類行為。不僅有弱勢群體,還有罪犯;不僅有心花怒放、大公無私的人,還有陰險黑暗、殘酷無情的人。
    在協助執法部門提取電子證據時,我有機會目睹人類在網上展示出來的*美好和*糟糕的行為。我想說的是,技術的設計是為了讓那些所謂的正常人從中獲益、積極參與、展現魅力。但有沒有人認真想過,這些技術對那些變態、奇葩、罪犯和弱勢群體,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思考這些風險也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
    如何閱讀本書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的好處令人嘆為觀止。這些好處一整天都說不完——便捷、連通性、支付能力、創造力、網絡共享、教育和商業機會、創業精神和文化交流。我敢肯定,你早就認識到了這些好處。大型科技公司和集團有一大批營銷專家,每天一門心思琢磨哪些產品纔是新的、*好的、*有**力的,用哪些新的、*好的方法纔能把自己的產品推銷給我們。他們擅長用設備、軟件、應用程序和觸摸屏的一些**功能來說服我們。
    我的工作並不是批判技術。注重平衡的科學纔是一門好科學。如果我過於側重技術的消極影響,那隻是為了把辯論拉回平衡的狀態,而 不是出於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或商業目的。我的工作是盡可能提供一些 實用的智慧。這些智慧來自我們對人類的了解,以及在使用了設計出來 的各種技術產品之後,人類的認知、行為、生理、社會、發展、情感和 激勵能力如何受到了利用、損害或改變。
    技術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中性的,發揮著調節行為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好壞之分的是人類使用技術的方式。在我的工作中,這種觀點至關重要,就像我們看待汽車和酒駕之間的關繫一樣。任何技術都可能被濫用。
    約瑟夫·利克萊德(J.C.R. Licklider)是*早對我產生深遠影響的學者之一。這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兼計算機科學家在1960年撰寫了一篇原創性的論文《人機共生》。這篇論文的發表雖然早於互聯網的誕生,但在文章中,他預測了人與機器之間潛在的共生關繫。事實上,你可以 把利克萊德稱為**個網絡心理學家。*讓我折服的是,他在文章中透 露出了對未來清晰、睿智的洞察力。一開始,我還被帕特裡夏·華萊士(Patricia Wallace)的學說深深吸引過。他撰寫的《互聯網心理學》一書,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成為 1999 年的暢銷書。之後不久,臨床心理學先驅約翰·舒勒(John Suler)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的“網絡心理學之父”,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就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他的專著《網絡空間心理》一書,在 2004 年以電子圖書的方式出版。在書中,約翰抓住網絡的本質,探討了網絡空間潛在的益處 和危害,總結了人們在網絡環境中的行為特征。
    剛開始研究的時候,我曾通過網絡向約翰請教。之後,我們互發電子郵件。*後,在他從事學術研究的新澤西萊德大學,我們終於有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人們都說與偶像見面很難,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多麼希望自己當天穿的是一雙舒適的鞋。
    那天,酷暑難消,天氣**炎熱。我到達校園時,約翰的講座剛剛結束。他想散散步,所以跟我說:“咱們邊走邊聊吧!”之後,他以極快的速度在校園裡暴走,就像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雅典衛城大步行走一 樣。約翰的個子很高,他每走一步就意味著我需要快走四步。在為這次 交流做準備的時候,我把自認為可能會談及的各種網絡心理學的流派進 行過一番仔細的梳理,但我萬萬沒有想到,討論會在戶外的酷暑中進行。很明顯,我的高跟鞋不適合在崎嶇不平的地上行走,*不用說這種 強制性的行走速度,即使是海軍陸戰隊隊員恐怕也會掉隊。其實,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繼續努力,纔能跟上約翰的步伐。
    在過去 10 年裡,他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兼同事。本書的許多概念都是他的一些突破性學說和觀察。近年來,我有幸到世界各地,見到許多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傾聽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與他們一起開展合作 研究。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後面的章節中向大家展示一下這些研究。據估 計,目前,在網絡行為方面有 30 本同行評議的期刊,每年發表的文章 大約有 1000 篇。由於技術對人的影響不僅普遍,而且深遠,在今後的幾十年裡,網絡行為方面的文章將會以幾何倍數的速度增長。
    像其他科學領域的研究一樣,我研究的領域中也充斥著各種術語, 也需要小心謹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技術的發展讓行為科學研究猝不及防。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我的同事認為互聯網是曇花一現的現像。
    他們說,到 21世紀中期,人們不會繼續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上交流。
    但15年過去了,幾十億人仍然還在使用網絡……追逐遊戲還會繼續。學者們善於通過復雜的方式否定自己曾經說過的話。我們的學術論文中充斥著各種概念模糊的詞,比如“可以說”“可信”“有疑問”。我們似乎很喜歡把“ably”盡可能巧妙地添加到許多單詞的後面,希望 這些句子看起來無傷大雅。為了保護自己的職業,防止自己的某個觀點 在某個時刻被證明是錯誤的,一些研究人員使用了一些我所謂的“文字遊戲”。但我相信科學性的突破不是通過騎牆觀望就能取得的。在網絡前沿的研究中,我們需要科學家們旗幟鮮明地表達一些經過深思熟慮的觀點,並且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當然,我們的研究必須建立在事實的 基礎上,而且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但是,我們還需要等待多長時間? 嬰兒在出生,孩子在長大,生活在變化,社會在重塑。我們現在就必須討論這個問題。
    為了讓*廣泛的受眾接受這些觀點,我采用了一些自認為實用和簡單的寫作方法來撰寫本書。我試圖讓學術知識*加通俗易懂,讓你免受數不清的統計數據和研究的煎熬。
    為了趕上不斷變化的技術、嬗變中的人類行為,我的工作需要有創造性、靈活性以及同時處理各種理論學說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 我的非線性思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雖然我感覺自己的大腦*像是個有 組織的雜亂倉庫,但這個倉庫可以幫助我快速識別各種行為模式,憑借 直覺,取得跨越式的進步。我的研究需要跨越學科之間的壁壘——吸取 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犯罪學和網絡科學方面的知 識,同時還需要打破其他學科之間的界限。我發現不同的學科不僅有助 於解釋正在出現的某些問題,還有助於尋找解決方案。
    在缺乏縱向研究的情況下,我采用的是邏輯方法,綜合了常識和推理,基於知識、當前可觀察到的現像和報道,提出合理的論點,希望可以就人類的網上行為展開有意義的辯論。在我看來,辯論**有必要。此 外,我還采用了人類**的能力:洞察力和直覺。正如偉大的機器人學者森政宏(Masahiro Mori)所說:“不要忽視小事。”在科學研究中,我們不應該害怕傾聽自己的聲音或關注細微的小事。森政宏**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不管是關於人類與機器、關於人工智能,還是關於我們對快樂甚至樂趣的本能需求。他的研究方法激發了我的靈感。學者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在技術飛速*新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對待不斷嬗變的行為問 題。我們需要一批學者率先做出響應。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經常在《連線》《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這些從事新聞調查的報紙雜志上,以及其他一些可靠的新聞來源和傳統 媒體中,閱讀與奇聞逸事有關的*新報道,觀察其中的行為模式,並深入了解這些模式。我們的研究領域一直在跟隨互聯網和互聯網運用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一些好的新聞。
    接下來的 9 章內容,是我根據人們關注的領域和我自己的側重點來劃分的。技術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開始於人的出生,止於死亡,所以有 專門的章節介紹各個年齡群,從嬰兒、幼兒、兒童、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涉及。在上癮和強迫行為一章,我將探討網絡環境對某些問題行為的 影響。在網絡健康焦慮癥的章節中,我認為,不必要的尋醫問診和高風 險的手術源於網絡醫學搜索的流行。
    我在本書和深層網絡章節中介紹了一些可怕的現像,並不是為了好玩和刺激。隱藏在互聯網黑暗角落裡的犯罪組織和地下市場正在蓬勃 發展。這是每一個上網的人都應該知道的事情。為什麼?因為青少年願 意冒險,而且有很強的好奇心,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這些黑暗角落 所吸引。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有錯誤的印像,以為深層網絡**安全,甚至**有趣,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關注的是,技術對成長中的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互聯 網不僅為我們的孩子敞開了世界的大門,而且為他們提供了訪問世界的途徑。我認為,大多數人對此不太了解。在《兒科》(Pediatrics)雜 志上有一篇關於技術對成長中的孩子的影響的**論文,標題叫作“好的、壞的和未知的”。真正讓我憂心不已的,是*後的“未知的”部分。正如臨床心理學家邁克爾·瀨戶(Michael Seto)所說:“當下,我們的社會正在開展一個社會實驗。這是有史以來*不受監管的實驗。在這段時間裡,青年一代可以在網絡上接觸到一些**的信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代人會有什麼變化?接觸了互聯網上殘酷和陰暗的信息後,他們將會受到什麼影響?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