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宗教哲學讀本/大眾哲學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363-526
【優惠價】
227-329
【介質】 book
【ISBN】97875155133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金城
  • ISBN:9787515513317
  • 作者:編者:姜宗強|總主編:韓震//李春秋
  • 頁數:293
  • 出版日期:2016-05-01
  • 印刷日期:2016-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94千字
  • 一般認為,宗教哲學是以人類宗教現像為對像所進行的哲學反思。姜宗強、韓震、李春秋編著的《宗教哲學讀本》
    在廣義上使用宗教哲學一詞,即將之理解為包括基督教神哲學在內的宗教性哲學。由此出發,介紹了西方學術傳統視域下的宗教哲學、中國傳統宗教的特點和西方基督教與中國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間宗教的相遇、衝突和相融,突出了宗教間的對話,展現了一種對話的宗教哲學。
  • 姜宗強、韓震、李春秋編著的《宗教哲學讀本》 是“大眾哲學叢書”之一。從西方學術傳統和歷史來 看,一般認為,宗教哲學是結合哲學與宗教學而形成 的一門學問。宗教哲學是以人類宗教現像為對像所進 行的哲學反思。宗教哲學既可以視作宗教學的一個分 支學科,如同宗教心理學、宗教社會學、宗教人類學 等宗教學分支學科一樣,具有宗教學研究的一般特征 。另一方面,宗教哲學也可以視作哲學的一個分支學 科,如同科學哲學、道德哲學、政治哲學、語言哲學 等哲學的分支學科一樣,它必須使用哲學的方法,對 人類宗教現像進行哲學的分析和概括。
  • 導論
    第一節 西方學術傳統下的“宗教哲學”的定義
    第二節 中國悠久的宗教文化傳統
    第一章 宗教哲學是什麼
    第一節 宗教意識與一般的世俗意識之間的分離
    第二節 宗教哲學與神學的關繫
    第三節 宗教性哲學與宗教的哲學
    第四節 宗教哲學的範圍及任務
    第二章 宗教是什麼
    第一節 上帝的觀念
    第二節 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
    第三節 多元化的“上帝”觀
    第三章 宗教經驗研究
    第一節 宗教經驗的種類與特點
    第二節 神秘經驗與神秘主義
    第三節 宗教經驗與“高峰體驗”
    第四章 儒教的特征
    第一節 儒教之界定
    第二節 儒教之宗教經驗
    第三節 儒教之社會功能
    第四節 儒教之**性
    第五章 道教的特征
    第一節 道教與道家
    第二節 道教神仙信仰與不死追求
    第三節 道教神仙信仰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第四節 道法自然——道教與生態
    第六章 佛教的特征
    第一節 佛教傳人中國
    第二節 佛教的基本教義
    第三節 佛教的中國化
    第四節 佛教的現代化與價值
    第七章 中國民間宗教的特征
    第一節 民間宗教的形成——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區別
    第二節 民間宗教的典型例子——白蓮教
    第三節 民間信仰與民問宗教的關繫
    第八章 宗教對話理論
    第一節 宗教對話的根本問題和背景
    第二節 幾種宗教對話模式
    第三節 宗教對話模式所面臨的困境和解決方式
    第四節 跨文本閱讀
    第九章 基督教與中國宗教的相遇與對話
    第一節 歷**的宗教間對話:基督教傳人中國
    第二節 佛耶對話的義理比較
    第三節 儒耶對話的歷史及經驗
    參考書目
    後記
  • 第一節 宗教意識與一般的世俗意識之間的分離 宗教意識一開始就與世俗意識之間產生著分裂的 萌芽。宗教內容中從一開始所供奉的神、遵守的禁忌 、以及一繫列成為信教者的行為都不同於世俗的自由 意識,自由的世俗意識受法律的制約和管理,但是多 半是自然而然的“本該”行為,而宗教在這種“本該 ”之上不但添加了情緒於其中,而且讓它看起來*加 的神秘,有時還會將這種“本該”變為“不該”。黑 格爾曾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其區別,“人們在其實際世 俗活動中度過一繫列非節假日,用於其特殊的需要和 一般世俗目的,並用以滿足其需要;繼而則是星期日 ,他們便將這一切擱置一邊,潛心於自我,摒棄他們 曾陷身於其中的有限事物,憑依自身和在於自身的至 高者,憑依真的本質而生存”①。根據聖經《創世記 》的歷史記載,上帝用六日造天地萬物,第七日安息 ,規定第七日為聖安息日。所以星期日在信徒的眼中 便不是普通的為世俗目的所做的假日安排,*多的是 因為星期日遵循了上帝的腳步和節奏,是信徒對主的 一同感應,是真正的生存體驗。
    但是信教者的直接情感也並不是封閉的,並非與 其他事物相隔*,因為在向天堂國度的契機永遠都是 塵世的生活。就像奧古斯丁對於“上帝之城”與“世 俗之城”的區分,認為自從人類祖先亞當、夏娃因犯 罪而被貶人間之後,現實世界就被劃分為兩座城:一 座城由按照肉體生活的人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靈性 生活的人組成。後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 選民”即預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會,這是一座永恆之 城,在現世中代表著它的就是教會。前者是“塵世之 城”,它是撒旦的領域,是肉體**的淵藪,在現世 中表現為異教徒的生活態度。人在塵世的目的就是實 現從“世俗之城”到“上帝之城”的轉換和過渡。這 樣,接受了上帝恩典的子民即便生活在塵世之中,他 也會將自己日常的感覺和行為賦予一定的色彩,一種 淵源於上帝的色彩。
    舉例而言: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哲學家和數 學家,把“數”神秘化就是他*主要的哲學思想。雖 然當時還沒有基督教,但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信奉神秘 的奧爾弗斯宗教。既然是神秘的,這就使得進入這個 宗教思想的畢達哥拉斯和他的門徒對日常事物的感覺 和行為都異於常人。畢達哥拉斯衣著樸素,喫著簡單 的食物,大多赤腳走路,聲稱是為了過一種簡樸純潔 的生活。在畢達哥拉斯的學派裡,有男有女,打破了 當時禁止婦女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戒律。而且一切財產 都要歸為公有,大家是共同享用的,而且地位一律平 等,這與當時的律法已經格格不入了。但是,*奇特 或者*奇怪的是他對自己和門徒的一些戒律,如,不 準喫心髒、不準跨過門檻、不準喫豆子、不準在燈邊 照鏡子,等等,難以被常識思維所理解。*後就連畢 達哥拉斯的死,也是因為這些神秘奇怪的宗教禁忌所 導致的。克羅內托城的人因為不滿他的言論舉止,派 人追殺他,可是到了一片豆子地的時候,畢達哥拉斯 怎麼也不肯踩過去,*終被要殺害他的人追了上來, 並割斷了他的喉管。對於豆子、門檻這些東西都是我 們日常生活中*為普通的東西,宗教情緒卻賦予了它 們神秘的色彩。同樣,猶太教徒、基督徒也會賦予星 期六、星期天不一樣的色彩與含義,即,區別於世俗 含義的“安息日”。
    但是,黑格爾認為隻從與世俗生活的差別與對立 的情緒去看待宗教現像是遠遠不夠的,從這方面來說 ,我們隻能了解到宗教異乎尋常以及不同於世俗生活 的確然性,好像宗教情緒就被局限在了這個與有限範 疇的比較之中,成為了人至高的精神表現。黑格爾指 出:世俗意識大多都體現為一種有限的知性的範疇和 思考,知性的形成在於人類對於世俗社會所發生現像 、內容、本質以科學的眼光進行反思,*終以家庭、 **、法律的形態公諸於世的。這期間往往以知性的 反思,以及理性的跨越而使得意識逐漸變成具有普遍 性樣態的抽像意識,即概括為“類”本質,這似乎是 科學對於表面的物質材料構成的反思。但是,從另一 個方面看,如果我們從精神的範疇進行探究的話,所 有“類”的形成,都會在人解釋理應的情況下,出現 一個普遍的造物者,即上帝而形成的。這樣,上帝就 成為了自我意識發展、反思的一個終點,所有的世界 萬物,大到一個星球,小到一顆小草都有了上帝之手 的眷顧,一物對一物的重復,一事對一事的復踏,隻 要我們的宗教觀念保持**的堅定信仰,這樣一切都 得到了解釋,同樣什麼也就都解釋不了。並且我們在 自然界無法用一個合理的外在目的去統籌所有,在對 於有些方面我們似乎覺得其生存的意義與價值因為一 個目的,化為他者所用,但是如果到了另一個繫統裡 ,這樣的目的說又無法行得通。“輕而易舉地發現驚 人的非合目的性和危害性,而它卻認定其中有驚人的 合目的性和裨益性。”①這就是宗教意識給予常識思 維的弔詭。但是,黑格爾認為作為無限卻空洞的宗教 意識與有限卻具體的日常意識的對立並不是永恆的, 一旦兩者的對立達到了這樣的階段,即其中之一敵對 地擯斥另一,則產生相近的需要,即無限者顯現為有 限者,有限者顯現為無限者,其中任一不再成為特殊 的王國,兩者的和解就造成了認識上的理解與和解。
    換言之,知識是從人類自我認識開端的,人類自我意 識對於主體保持自由和對於靈魂的追求,以及源自於 對人類苦難和弊端的反思,都在積極保持個體自由的 情況下,對於所追尋的普遍抽像意識給予了*為深刻 的發展。而這種區別於日常意識,從日常意識中分離 出來的*為深刻、普遍的抽像意識,即我們所說的宗 教意識。P21-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