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康德的世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382-553
【優惠價】
239-346
【介質】 book
【ISBN】97875117089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央編譯
  • ISBN:9787511708960
  • 作者:(德)曼弗雷德·蓋爾|譯者:黃文前//張紅山|校注:蔣仁祥
  • 頁數:323
  • 出版日期:2012-07-01
  • 印刷日期:2012-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5千字
  • 愛因斯坦及後世幾乎所有思想家仰慕和追隨的哲學家!
    人類歷***具啟示性的偉大哲學家—生的真實寫照!
    伊曼努爾·康德是精神世界的泰坦神。當然,有人認為他的生活是波瀾不驚的,而他的著作是晦澀難懂的。正值這位偉大的哲學家逝世208周年之際,這位義無返顧地獻身於非獨斷主義的批判哲學的思想家的傳記《康德的世界》得以出版。作者曼弗雷德·蓋爾獨巨匠心地將這位充滿世俗智慧和人類智慧的哲學家的生活傳奇與其存現代思想史和影響**構成頂點的重要著作結合在一起。
  • 伊曼努爾·康德是精神世界的泰坦神。當然,有人認為他的生活是波 瀾不驚的,而他的著作是晦澀難懂的。正值這位偉大的哲學家逝世208周年 之際,這位義無返顧地獻身於非獨斷主義的批判哲學的思想家的傳記《康 德的世界》得以出版。 在這部引人人勝的康德傳記中,曼弗雷德·蓋爾獨巨匠心地將這位充 滿世俗智慧和人類智慧的哲學家的生活傳奇與其存現代思想史和影響史上 構成頂點的重要著作結合在一起。康德的世界是我們的那個應該的世界, 對於我們來說是現實的,岡為它清楚而明確地展現了我們今天面對的幾乎 所有雨要的精神挑戰和政治挑戰——從和平問題到可言和可思的界限,直 到宗教的和政治的道德哲學家充滿誘惑的救世許諾——並且盡盡可能地提 出了,解決辦法;與此同時,這個世界還指出了某些任何事實的捕述和解 釋都無法理解的東兩:道德世界的道德準則。在這個道德世界中,全體公 民都能享有自由和平等,而理性的法庭雖然賦予爭論以權利,卻不賦予戰 爭以權利。設身處地地把握康德哲學的現實意義,就是《康德的世界》最 大的心願。
  • 前言
    學莫便乎近其人——譯者序

    第一章 我已經給自己選擇了道路
    1.小男子漢如何變為世俗智者康德
    2.**聲啼哭
    3.一個滿足的孩子
    4.受奴役的青年時代
    5.嶄露頭角的天纔

    第二章 頭頂的星空
    1.康德如何從混沌中重新創造世界
    2.站在伊薩克·牛頓的肩膀上
    3.宇宙碎形
    4.上帝的計劃
    5.地球以外的生物、靈魂轉世、內心喜悅

    第三章 我不知道是否有神靈
    1.冥界旅行
    2.模糊的概念和神秘的表像
    3.視靈者斯威登伯格
    4.偽經驗
    5.釋夢

    第四章 唯有批判的道路仍是敞開的
    1.康德對哲學的革命
    2.第二選擇的教授職位
    3.陷入危機
    4.我、上帝和整個世界
    5.在純粹理性批判的領域

    第五章 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
    1.一位啟蒙思想家的座右銘
    2.什麼是啟蒙運動?
    3.勇敢的獨立思想者
    4.自己造成的監護權
    5.康德的性格

    第六章 我內心的道德法則
    1.介於善良意志和**邪惡之間
    2.一個**不同的世界
    3.向實踐理性的三次轉變
    4.沒有上帝的道德
    5.普魯士的**次文化鬥爭

    第七章 垂死之人
    1.*後的著作、*後的問題、*後的歲月
    2.革命的**
    3.延長生命的藝術
    4.遺著或*後的轉變
    5.這很好

    附錄
    年表
    參考書目
    譯後記
  • 康德對他的父母可能是滿意的。對他的存在,他沒有說過什 麼指責他們的話。他以法哲學的冷峻來理解家庭的兩性關繫,這 與他談到父母時充滿愛的溫情不相吻合。他的父親主要對他實施 道德教育,而他的母親則為他開啟世界美好的心靈。康德對善和 美的理解他認為是受了家庭的影響,而對真的理解他認為則** 出於他自己。
    關於康德的父親,我們知道得雖然不多,但即使這很少的、可 以確定的生平也形成了那幅感激的圖畫。在父親逝世50多年後, 康德甚至在晚年還一直“在自己的心中”懷有這份感激。不管怎 樣,這是弗裡德裡希·泰奧多爾·林克的記錄,他1792年起成為康 德的同事,1805年出版了《伊曼努爾·康德生活面面觀》。這是一 位“正直的公民”的畫像,他對自己兒子的智力教育雖然沒有起 到多大的作用,“但他有**開明、正直的理智,能夠從外界尋找 有益的幫助,並且他也樂意就一個手藝人的力所能及支出這樣一 筆費用”。神學家、康德的學生和**個傳記作者路德維希·恩斯 特·鮑羅夫斯基在1804年出版的《對伊曼努爾·康德的生活和性 格的描述》中如是說。他還簡明扼要地補充說:“父親**希望兒 子成為一個勤奮好學、誠實正派、富有思想的人。”他要求兒子熱 愛勞動、樸實無華,“尤其不能說謊”。
    約翰·格奧爾格·康德如同他的父親漢斯一樣也是一個手工 業師傅。他是皮匠行會的會員,靠給馬、車廂、馬車和雪橇制作 皮帶掙錢。他於1683年生於美麥列,年輕時就遷往大城市柯尼 斯堡。在這裡,他作為獨立的皮匠師傅雖然並不富裕,但賺的錢 足以組建一個家庭。1715年11月13日,將近33歲時,他娶了由紐 倫堡移居柯尼斯堡的另一個皮匠師傅的女兒,18歲的安娜·雷吉 娜·羅伊特為妻。他一定是一個**自豪的人,作為手工業行會的 會員受人尊重。因為聲譽問題在手工業中**重要,然而,老年 康德在其《人類學》中認為,所謂聲譽不是無恥丑陋的“沽名釣 譽”或“傲慢自大”,而是“一個人由於其內在的(道德的)價值而 可能期望得到的他人的尊敬”。
    康德73歲時在給瑞典主教雅科布·林德布羅姆(他在瑞典尋 找康德家族的根)的一封信(1797年10月13日)的草稿中說:“我 的雙親(出身於手工業階層)都是誠實正直、道德高尚和遵紀守 法的典範,沒有留下財產,但也沒有留下債務。他們給了我從道德 角度來看,再也不可能*好的教育。每當想起他們,我心中就泛 起深切的感激之情。”所有這些都表明,小伊曼努爾在父母傾其 全力建造的那個家中,對那個未征求他的意見就被帶入的生活環 境十分滿意。他感到自己被教育成了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就像一 個人通過辛勤勞動養活自己一樣,與此同時,他喜愛自由的性格也 在道德方面得到鞏固。
    在這方面,虔誠主義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虔誠主義自18世紀 上半葉進入柯尼斯堡手工業者的交際圈。與路德新教極其殘酷、 令人恐怖的正統觀念相反,虔誠主義試圖復興一種積極、熱情的 基督教觀念。個人的宗教虔敬據說是在回歸自我的過程中形成 的,虔敬本身具有倫理的品質,而且同時擺脫了教條的說教和嚴 格的宗教儀式。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通過宗教的沉思內省擁有 一份虔誠。在路德宗的正統觀念看來,“虔誠主義”首先是一切 追求可能的宗教狂熱的異教徒的諷刺性代稱,而虔誠運動被其追 隨者推到了積極的一面。凡是熟記上帝的話,遵照上帝的話過神 聖日子的人,就是虔誠主義者。在這方面,虔誠主義者的思想和 情感的內心自律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德從未**喪失對這種心靈宗教的同情。雖然他後來曾 警告說,自己過分看重道德**或宗教修身的內心體驗,過分看 重天惠或祈求的情感。因為,在這種虔誠主義的自我觀察和自我 回歸的過程中,人們很容易陷入這樣的危險:思想混亂,誤以為自 己進入了*高層次的靈感世界;然後,陷於狂熱的幻想,伴隨自我 折磨,結果患上精神憂郁癥,甚至住進精神病院。成年後,得到啟 蒙的康德也批判地斷定,關於德行和虔敬的虔誠主義觀念僅僅是 模糊不清的。但是,康德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疑慮,這種虔誠主義 觀念卻表明了這一點,對此,康德到了老年,當他回顧孩提時代 父母給他的宗教教育時,仍然意味深長地贊嘆道:“人們對虔誠 主義說東道西,夠了!那些認為虔誠主義是嚴肅的人們,以一種莊 嚴的方式表現自己。他們具有人類所能夠具有的高尚的情操:那 種穩重、樂天和任何欲念都破壞不了的內心的寧靜。任何困頓、 壓迫都不能使他們陷入煩惱,任何糾紛都不能使他們產生仇恨和 敵對的情感。” 康德虔誠的母親安娜·雷吉娜首先就在家中體現了這種對內 在的樂天和安寧的神聖的渴望。她喜歡帶著孩子們一起做禱告 和禮拜。鮑羅夫斯基寫道:“按照她以虔誠的角度為自己制訂的 模式,她希望將伊曼努爾培養成為一個虔誠的兒子。”康德起初 似乎也很喜歡虔誠。因為,老年康德對他13歲時就失去的母親的 回憶,較之對父親的印像*充滿感情。P10-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