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漢瓦:西漢王朝洪業啟示錄(10月華文好書!葛承雍、李鴻賓、張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各出版社圖書
【市場價】
894-1296
【優惠價】
559-810
【作者】 劉三解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714178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71417888
商品編碼:10039947022390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24
代碼:128

作者:劉三解

    
    
"


內容簡介

“周秦之變”是公認的中華文明“分水嶺”,這一長達數百年的巨大變革,一般認為以秦始皇統一六國告一段落,以秦制的全面推行和底定而終結。自此之後,中國社會陷入“朝代循環”,直至19 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的武力入侵終止了這長達兩千年的歷史循環。


《漢瓦》側重於探索“秦制為什麼變為漢制”的答案,也就是“周秦之變”後半段的變化歷程。作者通過爬梳傳世文獻與出土簡牘資料,勾勒出一幅秦朝制度完全體的圖景,認為後世延續兩千年的王朝體制,在秦代仍未成形,而真正開啟這個循環的,其實是漢高帝劉邦。本書聚焦於劉邦、項羽、呂雉、項梁、熊心、韓信、魏豹、曹參、周勃、劉恆等大家熟悉的名字,在史書字縫之中,一片一片地復原、審視我們耳熟能詳的“漢瓦”。


作者簡介

劉三解,歷史研究者,著有《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


目錄

章 其實你一點兒都不了解劉邦

節 他是魏人,還是楚人?

第二節 劉邦出生地的玄機

……

第五節 父親口中的“無賴”其實是“小妾之子”

結 語


第二章 劉邦的江湖不隻是人情世故

節 在家難靠父母,出門能靠朋友?

第二節 秦吏身份帶來了什麼?

……

第五節 江湖道義,請劉季先死

結 語


第三章 沛公發跡史:一年間“三易其主”換來步步高升

節 反秦戰爭史上次真正的勝利

第二節 東陽寧君,鮮為人知的“伯樂”

……

結 語


第四章 劉邦憑什麼“先入關中者為王”?

節 項梁之死背後:嚇破膽的項羽與脫隊的曹參、周勃

第二節 魏王豹,鮮為人知的“西進”伙伴

……

結 語 236


第五章 一張漢初功臣表,半本歷史密碼簿

節 軍功列侯“履歷”的正確讀法

第二節 中涓、門尉、執盾,漢帝國與《墨子》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三節 秦漢之際竟然有三套軍事組織體制

……

結 語


第六章 根本不存在的功臣列侯“集團”

節 “豐沛同鄉會”締造了漢帝國?

第二節 同為“豐沛列侯”,憑什麼當不得“開國功臣”?

第三節 “石榴籽結構”纔是漢王朝開國團隊的本相

……

結 語


第七章 西楚霸王到底是誰的繼承者?

節 子虛烏有的“六國貴族復闢亡秦”

第二節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到底有多大?

……

結 語


第八章 還原失敗者項羽的本來面目

節 韓信為什麼終放棄了“仁君”項羽?

第二節 沒有韓信,就不會有漢帝國

第三節 韓信悲劇的根源: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

……

結 語


第九章 劉邦建立的統治秩序也是“二世而亡”

節 中國歷史上位選舉登基的皇帝

第二節 呂後一介女流為何能夠獨掌朝政十五年?

第三節 漢文帝登基意味著劉邦的漢朝已經死去

……

結 語


第十章 大漢帝國為什麼沒有“二世而亡”?

節 漢高祖“休養生息”?不,是呂後讓“大家發財”

第二節 秦制2. 0 版:讓“黔首”不再是“植物”

第三節 漢帝國的軍功授爵制度自開始就是一個“騙局”

……

結 語


終 章


精彩書摘

章 其實你一點兒都不了解劉邦


劉邦這個人,出生在戰國,出仕在秦朝,又建立了西漢,人生可謂豐富多彩,早年的經歷卻是撲朔迷離,史書中筆墨稀少,殊不知,這些基本的事實纔是劉邦真正的“本錢”。



第四節 “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的正解

司馬遷距離戰國亂世不過百年,當時仍有過往社會的殘跡,所以,他筆下的“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和西漢末年完全蕩滌、改造後的社會語境,根本不是一回事。

《戰國策·魏策四》: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西漢末年至今,人們理解劉邦自述的“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著眼點往往在“布衣”,即秦王眼中的“庸夫”,而在劉邦和唐雎的語境裡,“提三尺劍”與“士”纔是重點。

“劍”,是先秦“士人”身份的像征,哪怕是僻處西陲的秦國,也逐漸學習了這個傳統,見《史記·六國年表》:


(秦簡公六年)初令吏帶劍。


《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簡公)七年,百姓初帶劍。


“吏”帶劍好解釋,“百姓”帶劍,是不是說秦人無分“士庶”,都開始“帶劍”了呢?

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先秦的“百姓”,實則是指“大夫、士”,也就是寬泛的“血統貴族階層”,而非理解的“全民”,一個旁證就是秦簡公七年施行的另一項改革措施—“初租禾”,措施類似於魯國的“初稅畝”。

可見,秦國在春秋戰國之交,由於魏國對其持續的軍事壓力,完全丟失“西河”後,開始了對關東諸國先進制度文化的學習,而關東諸侯一樣要“分別士庶”。

這種分別,哪怕是秦統下之後,依然存在。

在嶽麓書院藏秦簡中,一個新名詞的反復出現,早就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那就是“新黔首”。

“新黔首”對應的是“新地”,也就是新征服的地區,官吏稱為“新地吏”,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故地”“故徼”的界限,即秦發動統一戰爭之前的舊疆,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這個區 域往往被概括為“內史、十二郡”。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