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日本學習借鋻外國教育之研究:“和魂洋纔”的建構與嬗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關松林顧明遠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244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24447
版次:1

商品編碼:10555118
品牌:其他品牌
包裝:平裝

叢書名:比較教育文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0-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關松林,顧明遠

    
    
"

內容簡介

《日本學習借鋻外國教育之研究:“和魂洋纔”的建構與嬗變》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比較教育文庫》之一。作者從比較教育的視角並利用大量第一手資料,對中國儒學與日本古代教育、印度佛教與日本僧侶教育、西方啟蒙思想與日本近代教育、美國教育思想與日本現代教育諸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細致的論述,既論及日本不同時代的教育實踐,又論及日本不同時代的教育家及教育思想,揭示了“和魂洋纔”的演化歷程。
通過分析和比較,《日本學習借鋻外國教育之研究:和魂洋纔的建構與嬗變》闡發了日本教育在學習借鋻外國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鮮明特點:日本教育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積極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有選擇地吸收外國教育的長處,逐步形成適合日本國情的教育制度。在某種意義上,日本教育可以說是學習借鋻外國教育的一個範例。全書共13章,架構清晰,史料翔實,豐富了我國比較教育及外國教育史學科的研究內容,對於我國當今教育進一步落實“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作者簡介

關松林,滿族,1960年生,遼寧省蓋州市人。1987年9月-1990年6月,在河北大學師從著名外國教育史專家滕大春教授和姜文閔教授,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1年9月-2004年6月,在南京師範大學師從著名外國教育史專家單中惠教授,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09年10月-11月,在美國密西根大學作短期訪學。現任瀋陽師範大學副校長、遼寧省教育行政學院副院長、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遼寧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遼寧省魏書生教育思想研究會理事長,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評審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教育史、比較教育學。代表性學術專著有《外國教育思想概論》、《交流與融合--杜威與日本教育》等,主編高校教材《簡明中國教育史綱》、《外國教育史簡編》等。主持完成全國和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5項;目前正在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深化研究”等3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在《日本學刊》、《比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目錄

序(單中惠)
緒論3
第一章 吸收與模仿:中國儒學與日本古代教育
第一節 中國儒學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
第二節 日本儒學的流派與特點侶
第三節 日本對唐朝教育制度的學習與模仿

第二章 因襲與超越:印度佛教與日本僧侶教育
第一節 印度佛教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
第二節 日本的僧侶教育
第三節 最澄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融合與更生:儒、佛文化與聖德太子
第一節 聖德太子教育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 聖德太子教育思想的內涵
第三節 聖德太子在日本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推崇與光大:中國儒家文化與日本儒學
教育家
第一節 陽明學派與中江籐樹的教育思想
第二節 《孝經》、《大學》對中江籐樹教育思
的影響
第三節 朱子學與貝原益軒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啟蒙與創新: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教育
第一節 西方啟蒙思想與日本的文明教育觀
第二節 福澤諭吉和諧發展教育思想
第三節 福澤諭吉實學主義教育思想
第四節 福澤諭吉教育思想的民族性

第六章 改革與崛起: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明治維新時期教育的基本狀況
第二節 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改革
第三節 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成功之動因

第七章 向往與裂變:歐洲文明與日本近代教育
第一節 森有禮對日本教育的影響
第二節 國家主義教育制度的確立
第三節 日本軍國主義教育

第八章 尚實與致用:日本的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井上毅的職業教育思想
第二節 日本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概況
第三節 日本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與趨勢

第九章 重構與再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教育思想對日本的滲透
第十章 交流與會通:杜威教育思想與日本教育
第十一章 傳承與發展:日本現代大學教育和成人教育
第十二章 比較與借鋻:日本現代基礎教育
第十三章 追問與總結:從“和魂漢纔”到“和魂洋纔”
主要參考文獻
日本學習借鋻外國教育編年大事記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按照佛教的要求,一切立志為僧為尼者,先要經過父母許可,進行嚴格的身體檢查,具有五種病(癩病、瘍病、肝病、肺病、癲痫病)者、負有外債者、已被國家征為兵員者,不允許入學。凡入學者,都要和雙親斷絕來往,拋棄一切財產。還要受具足戒。佛教的教育場所,不在家庭和學校,而是在寺院和尼庵,其規模大小不一。據文獻記載,當時最大的寺院在寺僧數超過2萬人。由於求學者日益增多,寺院和尼庵已滿足不了需要,於是又出現了精舍、樓閣、洞窖等附屬的教育場所。寺院和尼庵所需經費,均由富人捐贈,學僧、學尼全部免費求學。
佛教教育在管理上極為嚴酷,凡入寺院或尼庵者必須做到:清靜而儉約地生活,奉行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惡口、不飲酒、不塗抹裝飾、不獨自歌舞、不睡寬大床鋪、不接受和積蓄金銀等財寶的戒規,隻允許留有衣、剃刀、針線,其餘私物不準保存。除睡眠、托缽、飲食和灑掃之外,其餘時間全部用於學修方面。僧徒學滿12年,合格者為“比丘”,從中選取少數“比丘”繼續留寺學習7年,最終成為僧侶。尼徒學滿12年,合格者為“比丘尼”,少數“比丘尼”留在尼庵中為師,達到規定年限,就可在庵中負管理之責。
佛教不推崇婆羅門教的聖典,它從培養“比丘”和“比丘尼”這一目標出發,規定教育以神學為中心,學習內容為佛教經典,即經、律、論三藏。教學時不使用梵文,廣泛使用方言。但是,教學方法沒有擺脫婆羅門教的影響,師生面對面地講授,學生機械地模仿教師,以口耳相傳、反復誦讀為主。到後來纔開始使用辯論法,對經義中的疑難問題,允許學生發表意見,持有不同的見解,這在古代文獻十二部經中有所記載。
在佛教教育中,師生關繫是比較融洽的。教師被稱為阿閣梨,須是聰明而有能力的比丘,並能對學生授具足戒,同時對學生負有一定義務,如弟子生病,他要熱心看護,直至學生痊愈,恢復快樂。學生對教師更要承擔義務,如每天早晨給教師穿衣、送洗漱水、放好坐具、端飯等,這些要求詳見於《弟子法》。學生把教師視為父母,教師對待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互相依賴和恭敬,共同生活在一起。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