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現貨 朱熹:孔子之後儒學者楊天石,三十餘年三易其稿,解讀被忽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出版社】東方 
【ISBN】97875207066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東方
ISBN:9787520706636

商品編碼:10022358328926

    
    
"


     





書名:
朱熹:孔子之後儒 



作者:楊天石 
       


代碼:45


頁碼:
320 頁 



裝幀:平裝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01-02 



用紙:膠版紙






一句話:  學者楊天石,三十餘年三易其稿,解讀被忽視的大思想家——朱熹!讀懂朱熹,看透傳統中國人的精神底色!  

楊天石(1936——),江蘇人。1955年畢業於無錫市中學。1960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現為文史研究館館員,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書畫家》及《世紀》雜志顧問。曾任日本京都大學、南京大學客座教授, 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校訪問學者。又曾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哲學》《炎黃春秋》編委、《百年潮》主編。 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各類著作達60餘種。其《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已出版4輯6冊,其中第1輯被全國31家媒體共同推選為“2008年十大好書”,並獲得“2008年香港書獎”。其中國哲學史著作有《朱熹及其哲學》《朱熹》《王陽明》《泰州學派》等。   

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規。 ——康熙 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 ——錢穆   

1、百科全書式學者、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傳記初次出版! 2、知名學者楊天石自認為比蔣介石研究還重要的作品!三十餘年三易其稿,解讀被忽視的大思想家朱熹! 3、人立世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讀懂朱熹,看透傳統中國人的精神底色;讀懂朱熹,喫透中國傳統文化和思維的內在運行規律! 4、史料全面而豐富,涵蓋宋明理學的所有經典,還包括從日本、韓國、越南引進的相關資料。 5、把朱熹的思想與其他理學、心學思想進行了橫向聯繫和比較後,提煉出了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共通之處!   

代序 以理制欲是人類社會永恆的道德要求說明小引章 改鑄儒學的新需要 第二章 生於憂患,長於坎坷的大思想家第三章 社會政治思想 第四章 理為“天地萬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論第五章 “天命”與“氣質”相結合的雙重人性論第六章 喚醒天賦觀念的“格物致知”論第七章 “克人欲、存天理”的修養論第八章 “一中又自有對”的辯證法第九章 鵝湖之會與朱熹、陸九淵的異同第十章 義利之辨與朱熹、陳亮的分歧第十一章 經學思想第十二章 史學思想第十三章 文學思想第十四章 教育思想第十五章 朱熹與後世結束語附錄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9 月15 日,朱熹出生於福建南劍州的尤溪縣。這一年,北來的金兵燒掠了臨安城;鐘相等人則在洞庭湖畔舉起義旗,要求“等貴賤,均貧富”。對於宋王朝來說,真可謂內憂外患,交相襲來。 一、由禪學走向道學 朱熹的父親朱松(1097 — 1143),字喬年,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出身“賤貧”,自稱有過餓斃“溝壑”的危險。徽宗政和年間,朱松在福建擔任縣尉、監稅等小吏。高宗紹興年間,歷任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史館校勘等一類文職。紹興十年(1140),因反對秦檜主和,被趕出朝廷,出知饒州,朱松乘機要了一個主管祠廟的閑職。這種官,隻有一個頭街,可以干領薪水,不用到職。自此,朱松便住在福建南劍州的鄰邑建陽。 南劍州是程顥得意弟子楊時(1053 —1135)的故鄉。北宋神宗年間,楊時到北方從學於程顥,學成返鄉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興奮地說:“吾道南矣!”程顥死後,楊時又到北方從學於程頤。,程頤瞑目端坐,楊時與遊酢(1053 —1123)二人侍立不去。當程頤醒來時,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深。這就是有名的“程門立雪”故事。晚年,楊時一直在故鄉講學,使南劍州成為程學在南方的傳播中心,據說弟子達千人之多。朱松曾經從學於楊時的弟子羅從彥,因此,也熱衷於二程之學,和當地道學家們交往密切。 南劍州的道學環境,朱松和道學家的關繫,都對朱熹的一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朱熹出生之後三天,照例舉行“洗兒”典禮。朱松作詩說:“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征戍,肯令辛苦更冠儒!”漢高祖劉邦曾經把儒生的帽子摘下來撒尿,朱松這裡大概有點牢騷,所以表示朱熹長大以後,要讓他去打仗、守邊,不再戴儒生的帽子。但事實上,朱熹五歲時就被送去上學,朱松作詩諄諄告誡:“故鄉無厚業,舊篋有殘書。夜寢燈遲滅,晨興發早梳。”要他用功讀書,以便成家立業,由魚化龍。就在這段時期,朱熹聽人談起天地無邊的道理,引起他的思考。朱熹自述說:“某自五六歲,便煩惱道:天地四邊之外,是什麼物事?見人說四方無邊,某思量也須有個盡處。如這壁相似,壁後也須有什麼物事?”(《朱子語類》卷九四,以下簡稱《語類》)天地有邊、無邊是宋代道學家們喜歡探究的問題,朱熹為此“思量得幾乎成病”,天真的孩子竟嚴肅得如同一個哲人。 朱熹從小就埋頭誦讀儒家著作,有過“五年不出門庭荒”的苦讀經歷。八歲時讀《孝經》,在書上寫道:“不若是,非人也。”當一群兒童在歡笑嬉戲的時候,他卻端端正正地坐在沙上用手指頭畫八卦。十歲左右讀《孟子》,當讀到“聖人與我同類者”一句時,高興至極,從此決意學做聖人。十四歲時,朱松病危,將家事托付給崇安人劉子羽和程學傳人劉子翚(1101 — 1147)等人。劉子羽曾在主張抗金的張浚(1097—1164)部下做參議軍事,後被秦檜指使的諫官論劾,罷職還家。朱松死後,劉子羽在自己的家院旁邊為朱熹母子蓋了一所住宅,從此,朱熹就住在崇安。他受父輩影響,既熱衷於程學,對佛學也有強烈興趣。據說,有一次,劉子翚打開朱熹的箱子,發現其中隻有一本當時禪宗僧侶宗杲的語錄。紹興十七年(1147),朱熹十八歲,參加建州地方的“鄉貢”考試,用他從禪宗得來的體會“去胡說”,居然被考官錄取。第二年,中進士。三年後,被派到泉州同安縣任主簿。 紹興二十三年(1153),朱熹去同安赴任。途中,去延平見過道學家李侗(1093 — 1163)一次。李侗曾和朱松一起受教於楊時的弟子羅從彥,也是程頤的再傳弟子。他主張一個人進行修養,要“默坐澄心,體認天理”,因此,整天靜坐,體驗所謂“喜怒哀樂未發之前”的氣像。李侗的這套靜坐功夫,完全來源於佛學,但是,李侗又很強調儒佛的區別。因此,這次和李侗見面,李侗不贊成朱熹學禪,朱熹對李侗也不心服。 在宋代,主簿是協助縣令管理簿書、賦稅和教育等事務的官員。朱熹對這一職務很熱心,經常查核賦稅的出入簿冊,限期完稅,同時整理擴充縣學留遺官書,建立經史閣。他經常說“修己治人之道”,要縣學生員們不要隻注重於科舉,而要“知所以正心誠意”,“由之以入於聖賢之域”。他認為,禮是“正風俗”“防禍亂”的根本,因此,曾參考《周禮》等書,畫出了一套儀器和衣服式樣,以備祭孔時使用。紹興二十五年(1155),農民起義軍進攻同安,朱熹分守城西北,督斥士卒拼命守城。朱熹的政治生活一開始,就遇到了挑戰。 宋代地方官員的任職期限一般是三年。到紹興二十七年(1157)十月,朱熹任職已過四年,接任之人仍然不到,朱熹就以“奉親講學”為理由回到崇安。紹興二十八年(1158)他向南宋政府要求調職,得了一個“監潭州南嶽廟”的頭銜。次年八月,因宰相陳康伯,政府召朱熹赴臨安,但同時朝中就有人要求“抑奔競”。朱熹聞訊後,上奏稱“素有心氣之疾”,要求推遲入朝。    

作為地位僅次於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南宋思想家、哲學家朱熹將傳統儒學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其理學思想後來成為明清時期統治思想,對現在中國人的思維還有著深刻影響。我們的很多文化傳統和思維方式,並非全來自孔子,更多的是來自朱熹的理學詮釋。學者楊天石積數十年功力,廣泛研讀宋明理學經典,另發掘從日本、韓國、越南引進的相關史料,寫出了這部全面反映朱熹生平和思想的傳記。除朱熹的生平經歷外,還對其在社會政治、經學、史學、文學、教育諸方面的思想成就做了深入分析。希望借此書再現中國思想史上的一段真實歷史面貌,提煉出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內在運行規律。    
代序 以理制欲是人類社會永恆的道德要求說明小引章 改鑄儒學的新需要 第二章 生於憂患,長於坎坷的大思想家第三章 社會政治思想 第四章 理為“天地萬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論第五章 “天命”與“氣質”相結合的雙重人性論第六章 喚醒天賦觀念的“格物致知”論第七章 “克人欲、存天理”的修養論第八章 “一中又自有對”的辯證法第九章 鵝湖之會與朱熹、陸九淵的異同第十章 義利之辨與朱熹、陳亮的分歧第十一章 經學思想第十二章 史學思想第十三章 文學思想第十四章 教育思想第十五章 朱熹與後世結束語附錄    
作為地位僅次於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南宋思想家、哲學家朱熹將傳統儒學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其理學思想後來成為明清時期統治思想,對現在中國人的思維還有著深刻影響。我們的很多文化傳統和思維方式,並非全來自孔子,更多的是來自朱熹的理學詮釋。學者楊天石積數十年功力,廣泛研讀宋明理學經典,另發掘從日本、韓國、越南引進的相關史料,寫出了這部全面反映朱熹生平和思想的傳記。除朱熹的生平經歷外,還對其在社會政治、經學、史學、文學、教育諸方面的思想成就做了深入分析。希望借此書再現中國思想史上的一段真實歷史面貌,提煉出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內在運行規律。    

2018年12月

^_^:830f587e6328684a0140c8149dd05f22

^_^:ee70f771fcf7e7d10582593bf4001e87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