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錢穆作品繫列: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三聯書店
【市場價】
220-320
【優惠價】
138-200
【作者】 錢穆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624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62451
版次:1

商品編碼:12437217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32
出版時間:2018-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9
字數:218000

作者:錢穆

    
    
"

內容簡介

作者八十高齡後對雙親及師友等的回憶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嘆。讀者不僅由此得見錢穆一生的求學、著述與為人,亦能略窺現代教育和現代學術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讀者更能從此書感受到20世紀“國家社會家庭風氣人物思想學術一切之變”。與錢穆同時的胡適、湯用肜、顧頡剛、陳寅恪等現代著名學人,許多鮮為人知的逸聞趣事,此書亦多有展現。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後歷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

目錄

八十憶雙親

一 前言
二 七房橋
三 五世同堂
四 先祖父鞠如公
五 先父之幼年苦學及科名
六 懷海義莊
七 先父對餘之幼年敎誨
八 先父之病及卒
九 先母來歸
十 先母寡居
十一 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
十二 先母之卒

師友雜憶

一 果育學校
二 常州府中學堂
附私立南京鐘英中學
三 三兼小學
四 私立鴻模學校與無錫縣立第四高等小學
五 後宅初級小學
六 廈門集美學校
附無錫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
七 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
八 蘇州省立中學
九 北平燕京大學
十 北京大學
附清華大學及北平師範大學
十一 西南聯大
十二 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十三 華西大學四川大學
十四 昆明五華書院及無錫江南大學
十五 新亞書院(續一)
十六 新亞書院(續二)
十七 新亞書院(續三)
十八 新亞書院(續四)
十九 新亞書院(續五)
二十 在臺定居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錢穆作品繫列: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三、五世同堂
七房中人丁衰旺不一,初則每房各得良田一萬畝以上。繼則丁旺者愈分愈少,丁衰者得長保其富,並日增日多。故數傳後,七房貧富日以懸殊。大房丁最旺,餘之六世祖以下,至餘之伯父輩乃得五世同堂。餘之曾祖父兄弟兩人,長房七子,次房五子,又分十二房。故餘祖父輩共十二人。一宅前後共七進,每進七開間,中為廳堂,左右各三間,供居住。又每進間,東西兩偏有廂房,亦供居住。宅之兩側,各有一長衖,皆稱弄堂。長房七家由東弄堂出入,次房五家,由西弄堂出入。中間大門非遇事不開。其後每家又各生子女,先祖父鞠如公為東弄堂七房之長,即生四女兩男共六人。故餘有四姑母、一伯父,先父最小為一家之幼。其他家以此為推。故五世同堂各家,分得住屋甚少,田畝亦寡。自餘幼時,一家有田百畝二百畝者稱富有,餘隻數十畝。而餘先伯父及先父,皆已不名一尺之地,淪為赤貧。老七房中有三房,其中兩房,至餘幼年皆單傳,一房僅兩兄弟,各擁田數千畝至萬畝。其他三房,則亦貧如五世同堂。
貧富既分,一切情形亦相懸隔。老七房中之三房富者,輪為鄉間紳士。上通官府,下管附近鄉裡賦稅差役等事。有他事爭執,亦至紳士家裁判,可免進城涉訟。七房橋闔族中事,亦漸歸三房輪為紳士者主持決奪。餘四房避不參預。相傳五世同堂內西弄堂一寡婦,尚稱富有,一子未婚,一女未嫁。其子常犯規越矩,多行不法。其時,大家庭之規模尚存,而大家庭之禮法,已蕩然不見。諸祖父叔伯兄長前輩,皆莫奈之何。其時為紳士者為老七房中之第三房,對之屢加教斥,亦不聽。乃送之縣獄。五世同堂內渚祖父皆競赴老三房請求釋放。不許,謂需拘禁有時,或可有悔改之望。不幸其子竟瘐斃獄中,值老三房紳士亦臥病在床。一夕,其瘐死者之母,忽夢子來訴,已在陰司申冤得直。請多燒冥襁,可供地下使用,使速斃。其母醒,告其女,女亦同夢此事。翌晨,告素常相親諸家,亦有同獲此夢者。乃赴市購大量錫箔。凡五世同堂中婦女,皆競折之。堆門外大廣場焚化。此間大堆紙錠燒完,西邊老三房病紳亦告氣絕。此事在餘幼年,尚聞傳述。則諸房間之感情隔閡,亦可想見。
五世同堂之大門,懸有五世同堂一立匾。第二進大廳為鴻議堂,為七房各宅中最大一廳,淮軍討洪楊駐此,集官紳共議防守事宜,因名。第三進為素書堂,後四進堂小無名。西弄堂五叔祖分得素書堂之西偏三間為其家屋。不知為何,一人親自登屋拆除,惟素書堂,及堂匾尚保留。拆下磚瓦木石,盡以出賣。諸兄弟競未能勸阻。鴻議堂本有楠木長窗二十四扇,精雕西廂記全部,亦為宅中人盜賣。堂中長案大桌及幾椅等,亦盜賣一空。僅五世同堂一宅之內,其分崩離析,家法蕩然已如此。其素書堂西偏拆去部分,稱為塌屋基,竟亦未能重建。
至於子弟教育,更不堪言。餘幼時所知,族中諸兄長及伯叔父輩,大率僅讀四書。能讀《詩經》《左傳》,乃如鳳毛麟角。殆絕無通五經者。雖老三房富有,力能延師,而溺情安富,不求上進。子弟學業上亦率與其他四房相類。科第功名,乃若與七房橋全族無緣。少數貧苦者出門經商,或為伙計,或開小店鋪,獲得溫飽即止。大多數則依賴數十畝一兩百畝田租,遊蕩不事生產。離七房橋西一華裡許有一小市名鴻聲裡,亦由錢姓聚族而居者占大多數。晨旭方升,七房橋三十左右以上人,無論輩分,結隊赴市上喝茶進面點,至午始返。午後不乏再去者。亦有中午不返,至晚始歸者。在家則養黃雀,或養蟋蟀,春秋兩節相聚決鬥為娛。亦有遠方來參加者,亦有分赴遠方作鬥者。鬥鳥鬥蟋蟀外,鼕春之交,以放風箏為樂。風箏形狀各異,大小不等。在老四房中,有一伯父,閣樓上藏蟋蟀盆五六百以上。雇傭在家,扎大風箏,須八人抬之,始可移至田野間。風箏上裝弦哨,天空中呼嘯聲四起。入夜則結掛燈籠,大風箏可懸燈籠二十以上,光耀數裡外。四圍諸村落,皆以此稱羨七房橋。七房橋族人老幼,亦以此自喜。大家庭之墮落,逮餘幼年,殆已達於頂巔。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